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5月, 2009 起發佈的文章

老化的象徵

昨天下午去科技大樓聽一場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課,還蠻充實的,有很多心得待整理,只是,在踏入及踏出科技大樓大門的那一刻還真是百感交集。 仔細算一算,快十年了,還記得離開資策會時有人問我未來如果有機會再進入類似領域工作,會不會再踏入?我已經不記得那時的回答是什麼,大概不是我就是對方說 never say never 。雖然在大學畢業前還因為要做知識管理的小論文有回去訪問舊同事,但現在也大學畢業快五年了,所有的人事物早就不一樣了。

[抄書]很喜歡的兩段話

前幾天在整理筆記本時看到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不知道自哪本書抄下來的兩段話: 那些已被建立起的觀點,往往是透過幾世紀以來智識的混淆,而非完美無瑕的推論過程形成的, 事情會成為某種樣貌,背後不一定有個好理由支撐。 ~p.28 擁有多數人的認同或長久以來顯要人士的支持,並不確保某個陳述的正確性, 一個正確的陳述是無用合理的方式被反駁的。 ~p.29 仔細想一想可能是來自於Alain de Botton的《哲學的慰藉》,但也有可能來自於其他書籍,誰知道呢?在這個時點讓我看到這兩段話,總是有它的意義存在。任何事情的發生,背後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不管是當下的提醒或是為未來的準備,我都相信這是有意義的。

[試讀]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

書名: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 作者:馬克.李維(Marc Levy) 出版:商周 ISBN: 活動網址: 連結 原以為這本書不太好讀,在讀這本的同時,我也讀著Yalom的《當尼采哭泣》,相較之下,這本小說真是輕鬆好讀多了。 《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的主軸是一對幾乎沒有溝通空間和時間的父女,一直到女兒朱莉亞要結婚的前三天,她接到父親的死訊,父親的葬禮就在她的婚禮當天。在葬禮結束後,情緒尚未平靜的她收到一個大木箱,裡面走出的是一個和她父親一模一樣,自稱是她父親安東尼的機器人,並要求和朱莉亞相處一個星期。 許多小說裡的主角會是以父子、母女或母子之間的相處情況來當故事主軸,這本小說的主軸是較少見的父女,這個女兒是個獨立自主的女性,有成功的事業,有一個比和未婚夫還有親密的男性同志好友,而不是常見的父親與年幼女兒的溫馨故事。 獨立自主的女性也會在婚禮前質疑自己將要嫁的這個人是不是真的要攜手共度一生的人?也會有愛人與被愛天人交戰。一個人的生命是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在茱莉亞年輕的時候,曾經有一段異鄉的戀情,而她那浪漫而感性的人生就停止在父親以強硬的手段帶回美國後停止了,在回家後她又創造了一個理性及獨立的人生。當自稱是安東尼的機器人出現,並開始與女兒在一個星期的旅行裡不斷的溝通與交談後,茱莉亞從理性、壓抑的個性中解放,讓她走向自己在年輕時走的道路上。機器人安東尼的角色就像西式婚禮中父親牽著女兒的手走在紅毯上,將女兒的手交給新郞,只是這條紅毯很長,從美國到加拿大到德國到羅馬再到德國,這麼長的紅毯只因為安東尼要把這個女兒從壓抑的人生中帶回她天真浪漫的人生道路上。 我很喜歡以下的幾段話,這對鮮少溝通的父女,在旅途最後一天的夜晚終於有了真正有意義的對話: 安東尼:「真有趣,我們都找出所有正當的理由來禁止相愛,只是為了愛受苦,有一天會被拋棄。可是我們是多麼熱愛生命啊!而我們心理很明白,有一天生命會離開我們。」 在朱莉亞與父親一番對談要離開房間時, 她問父親:「你想我們是不是有一天能夠不再被愛情折磨?」 安東尼回答:「永遠不能!除非妳運氣好。」 以下這段話其實有十分強烈的暗示,但沒有看到最後,會以為安東尼在為過往所做的事祈求得到女兒的諒解: 「...沒有一個父母親能替代自己的孩子去生活,但並不因為如此我們就不會去擔心,你們有不幸的時候我們不會跟著痛苦。有時候這會給我們一股衝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