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8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個人觀察台灣政府網站行銷

上圖是個人觀察,省略一萬字,真正有預算在做的話,應該不止這樣子,也不會是這樣子。

台灣農產品銷售網絡草圖

下班前畫了一張自己所觀察到的 台灣農產品銷售網絡草圖 ,至少節省兩千字以上。這張圖的每一個不同顏色的線都代表著不同的故事。仔細想想還漏了很多,也有很多是可以整併在一起的,但整併在一起後,又有許多被遺漏的。 這張圖並不包含外銷與進口的農產品狀況,勉強算是台灣農產品市場的一個狀況,不能代表全部,但也許能讓一些消費者了解餐桌上的農產品是怎麼來的?要如何才能直接向農夫購物?要如何回饋當地?

2012BioTech(圖多字多)

今年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在生技月的生技展中擔任工作人員。以往生技月裡會去設攤的是另一個計畫,今年則是我所服務的農業科專計畫 [1] 。 小組們為這個計畫忙到翻天覆地好長一段時間,中間還歷經期中審查及新案的收件及審查會的舉行。終於,這些都在幾天內展覽結束了。每個人平均輪值一天到一天半,我和另一位研究人員負責7月26日的開幕並在27日南下到高雄參觀資策會創研所的IDEAS F.A.R.M。 中間會有其他研究人員來輪流,休息時,我便到其他攤位去晃晃。

捷運小記

昨天回家時坐在三人併坐的位置上,我坐在靠近兩節車廂相連的位置上。一位穿著黑紅兩色洋裝的女士(稱她為A女士)在車廂門要關起時,匆匆的走進車廂並坐在我身旁(中間的位置)。 A女士坐下後顯得侷促不安,看她的裝扮,應該是來喝喜酒?不知是因為洋裝太緊?還是下班時間的車廂太過擁擠?她不斷的扭動身體或雙手,一下子抓著小手提袋,一下子拉拉洋裝。那份不自在感染了我,想起自己在香港搭地鐵時,也有這種不安的感覺,好像怎麼坐都不對勁。也許是中國來台灣自由行觀光的旅客吧!我這麼想。 在列車行進時,A女士打開了小手提袋,拿出一小瓶礦泉水,小心的旋開瓶蓋,就著口喝了一口,再緊張的把水瓶收入手提袋裡。這個舉動令我很訝異,怎麼還會有人在捷運裡喝水?隨即想起來自己的父親也因為服藥造成的口渴,而忍不住在捷運喝了一口水。於是我決定,如果之後這位女士像之前見到的中國旅客把捷運車廂當野餐地點的話,也會讓她知道捷運車廂裡是不能飲食的。

關於QR的應用雜感

台灣公部門中最早運用QR [1] 的也許該是農委會將農產品的產銷履歷包在那四四方方又麻密的圖檔中。在當時的年代裡,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機並不算普遍,所以在農委會的TAFT網站中還特別列一篇使用教學 [2] ,其中提到關於手機相機鏡頭的畫素至少要30萬以上,同時提到: 因為畫素的高低、近拍功能的有無,或是條碼的大小,往往會影響到讀取成功的機率。 也就是關於QR的解讀上至少會有上述的三個因素影響讀取成敗。 近年來許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在路上QR的機率也提高了不少,它似乎有種魔力,可以引起好奇心,同時也不再只有生產履歷,誰知道那一方天地裡提供了什麼樣的資訊?但在台灣,它總是很委屈的只占整體畫面中的一小角,不似國外有些行銷活動會將整個QR放在一棟大樓上並把QR視為互動式行銷的方式之一(可以到Youtube找相關影片)。 在製作上,可以使用QR Code條碼產生器或是其他各種免費的QR製作服務,加上QR Code的密密麻麻讓人看了眼花撩亂,於是有些服務更進一步的提供了客製化的功能,例如顏色的調整或是讓使用者把自己公司的Logo上傳貼至QR Code中。 產生QR Code很容易,但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 一個QR裡該包含了什麼?用途?時機? QR內容的維護。 成效追蹤。

颱風時短訊測試-各取所需

台灣政府很熱心,總是提供許多同樣網路功能的網站提供不同族群使用。右邊的圖片是這次蘇拉颱風襲台時,經由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所建置的土石流防災資訊網 [1] 簡訊服務頁面,進行登記後陸續收到的簡訊,大概有二十通左右,每一通的簡訊內容幾乎一致:農委會、發布哪個縣市、土石流紅色或黃色警戒幾條、分布於幾個鄉幾個村,最後一定要請收件者回到網站查詢。到08月03日的早上,我還是有收到簡訊提醒。 除了農委會提供的這個網站外,經濟部水利署還有一個「主動式民眾淹水預警系統」 [2] 。同樣也是提供民眾藉由手機簡訊的告知,讓民眾即時知道哪個區域可能有淹水的警訊。在登記時可以選擇(最多)三個地區的追蹤。這個系統寄送過來的簡訊就清楚多了,因為在登記時就鎖定了更詳細的地區,所以也只會針對這些地區發布簡訊,我收到約二至三通提醒簡訊(最多不超過五封)。由於我兩天收到的簡訊太多,所以在不注意的情況下給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