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包含「FinTech」標籤的文章

20210510 區塊鏈應用上的域名服務

真的不是故意只看這類文章,但休息一個週末後,這一方面的訊息還是比較容易吸引我注意。原因在於: 現在在談的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真的和我接觸時是不同的事。 還是無法將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應用混為一談。 在以往,區塊鏈的優點是安全、不透過第三方、透過共識完成,所以如果被攻擊,可以從時間戳記 (Timestamp) 來回溯,只承認原本的資訊。 不過目前的加密貨幣很多的問題是在交易所,可能是交易所被攻擊、應用程式上有漏洞,或是其他原因有各種資訊安全的風險存在,在 Facebook 上看到了一篇「 給駭客們的建言 」。這讓我很感慨,我記得在2017年時,許多的講座談的是區塊鏈技術的重點就是安全,但在這篇「建言」裡,看得出來它不是針對區塊鏈技術,而是針對人的行為、應用程式的安全漏洞去攻擊。 中國也有不少討論區塊鏈技術的文章,中國清華大學的未央網是一個很不錯的資訊匯集處,也有許多研究專家在撰寫相關的文章,例如: 区块链的现实之痛与解决之道 ,也匯集了其他國家在科技金融上的發展,或是中國自己內部的政策及相關科技金融產業上的處理,例如: 未央今日播报:“跨境理财通”细则出炉 凤凰金融涉嫌非吸被立案调查 。 在「区块链的现实之痛与解决之道」的作者認為區塊鏈技術並沒有真正的被人應用,而且是屬於脫勾的,被加密貨幣、 ICO 的熱潮模糊了焦點,如果真的要談應用,就作者的角度來看,他覺得與實際的應用在生活裡還有很大的距離。目前除了先前提過的一些應用外,各國政府多研究開發與跨境金融交易、國際貿易相關的應用,或是像學位證書的證明、保險、車聯網相關的應用,但真的要普及而不是只有炒幣,可能還需要時間。也認同這位作者就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看法:專業術語太多太難以理解、不同技術的鏈與鏈之間是無法交流與交換的 (這則是違悖了網際網路資訊必須互通的公共價值),目前雖然有很多號稱要啟動的跨鏈服務,但也沒有真正的被啟動、真正被執行。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僅管各種技術想盡辦法要壓低耗盡的能源使用量外,愈巨大的區塊鏈雖然可信度愈高、安全性愈高,認證的時間愈長,手續費也愈來愈高。但愈新的技術、使用者愈少的鏈,也許交易速度快,但安全性就有一定的風險。 所以這似乎是一個很難取捨的情況,或許要再一些時間。 透過Handshake (HNS)、ENS 等服務的申請頂級域名 HNS 和 ENS 是這兩年內我看到最有趣,且與域名有關的應用服務。

也聊聊 FinTech

早餐前來想想,關於 FinTech 在台灣的發展: 不能只看單一國家個案。 中國發展的好,有三個原因, 一是因為當地銀行辦事效率不佳,二是地方太大,不是每個人都有半天的閒時間去銀行又花時間在交通上,三是政府支持,至於中國政府是怎麼樣,大家都很明白。 再來是非洲國家,發展的好也是為了防弊,但最大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沒得選擇,同時他們在通訊技術上發展的好,充分利用了這個優點。最近看到應用是透過區塊鏈技術進行房地產交易。

關於支付工具、金融科技的一些想法

在裝了 Pi 之後,到目前實際使用約3次,都是剛好手上有手機,錢包在背包的狀況。檢視了自己的付款習慣後,使用頻率由多至少依序為:現金、信用卡、悠遊卡、Pi。 曾經聽過同事講過,現在小朋友的學校教育裡,老師教導學生,身上的零錢用來儲值悠遊卡,以悠遊卡消費。 台灣的好處在於,以塑膠貨幣付款的市場已經很成熟,提供了各種管道的支付工具。 對末端消費者來說,只要考量工具的方便、安全性,選擇並使用;對一家使用該服務的末端商家來說,要考量結帳請款時間、請款方式、相關的工具、消費者在店裡使用的頻率、要負擔哪些風險。 對開發者(公司、企業)來說,除了提供安全便利的工具外,也要考量未來在市場上使用是否能普及、與其他商家的合作方式、如何取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