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包含「IT」標籤的文章

給那些未經同意就全文轉貼的

刊登在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上傳該作品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的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以外,若其他網站予以轉載、摘編,且並未按有關規定支付報酬或註明出處的,可能構成侵權;即便取得授權,但網站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範圍的,也應當被認定侵權。 在部落格中, 未經他人同意而公開著作人上傳於部落格中的著作,基本上是一種侵犯公開發表權的行為,依據著作權法第 93 條第 1 款規定,得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若著作權人若因而有著作財產權之損害,亦得依據第 88 條規定請求侵權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之損害賠償責任。 請各位自重。

HP Mini 2133入手

當eeepc上市時,我滿腦子就只想買一台小電腦,原本的 BenQ S52 對我而言反而不容易帶進帶出,想當初它剛上市時,我是多麼歡天喜地的把它帶回家,現在卻變成了在房間上網的好工具。最後,中醫幫我調整脊椎骨時對我說:「別再坐在床上打電腦啦!」 總之,我還是很想要一台小電腦,曾經考慮過各種產品,主要是能方便上網和看(寫)文件,像是iPod Touch、HTC的手機、eeepc,本來是決定要買iPod Touch,因為它能上網、聽音樂等多數我需要的功能都有了,但是,很重要的是,我一點都不想花時間去改裡面的軟體設定,有不少人為了發揮iPod Touch最大的效能而去改變它的軟體。但年紀愈大,對這些事情反而愈懶,我已經不想花腦筋和時間去搞這種危險的事,所以,它被淘汰了。至於手機,我不喜歡什麼功能都擠在一台裡,即使很方便,但我一想到維修時什麼都讓人看光光就很沒安全感,總之,就是很不喜歡;最後似乎只剩eeepc可以選擇。然而當時市場上對eeepc的評價沒有非常高,而且四處都是eeepc,它很方便沒錯,但2133出現時,我更猶豫了。MSI和ACER都不考慮,外型上就被退票了,12吋筆電對我而言太重又有鍵盤使用上的問題。

AdBlock for Google Chrome--Privoxy

Chrome出來有一個星期了吧?看了Portnoy的 「Google Browser Chrome的中文譯名?」 笑翻在電腦前後,就忘了Chrome的存在。就我自己而言是用的很不習慣,但在Firefox很不爭氣每開必當的情況下,我重新開啟了Chrome,但缺少習慣的extension,特別是像AdBlock這個套件,我還是用Google找了一下有無替代方案。 在Chrome的位址列裡輸入 AdBlock 、 Chrome 找到 Privoxy : 到了Privoxy的頁面後,點選 Download recent releases ,我下載的是3.0.10版本。 之後會連結到sourceforge.net的下載頁面,再依照自己的OS選擇適合的版本。 依照畫面指示,我是使用Windows XP,所以就選擇Win32這個欄位裡的資料,便進入如下圖之頁面,再點選 privoxy_setup_3_0_10.exe ,下載後執行安裝。 安裝Privoxy並執行後,開啟Chrome視窗,在位址列右方的工具選項按下滑鼠右選並選擇 選項 ,如下圖: 出現Google瀏覽器選項視窗,選擇 進階選項 標籤,再按下視窗中的 變更代理伺服器 按鈕。 在網際網路內容視窗中的 連線 裡,按下 區域網路設定 : 將Proxy代理伺服器項目中, 在您的區域網路使用Proxy伺服器 前的核取方塊選取後,再按下 進階 按鈕。出現Porxy設定視窗,在HTTP和Secure的Proxy位址中都輸入 127.0.0.1 ,旁邊的連接埠都輸入 8118 ,其他欄位保持空白。 開啟一個網頁試試看,擋掉了Sitemeter上方的廣告,但其實還蠻醜的,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設定,可下載Privoxy的文件了解。 使用心得: 優點:擋掉惱人的網路廣告。 缺點: 必須一直開啟Privoxy,不然Chrome無法連線。 擋掉廣告的部位其實還挺難看的。 我還是比較習慣Firefox,因為習慣它的便利性囉! 會有安裝這些東西的需求其實還是用習慣Firefox的套件導致,所以我還是會繼續用Firefox,但也希望它不要一直當機了。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AdBlock , Chrome , Privoxy , Firefox

今天開始請使用Firefox 3

這個圖案好可愛,點了可愛的小狐狸就可以到最近版本的下載網頁下載 FF3 。 之前有下載試用版本的Firefox 3,但有許多相關的Add-ons沒有更新,所以沒有替換掉。今天是Firefox 3正式版的下載日,常用的套件也都更新至最新版可以使用了,不過Tab Mix Plus還未更新,我先下載了 ColorfulTabs 來試用看看,其他如 Adblock Plus 、 Greasemonkey 、 TwitterFox 、 IE Tab 、 IE View Lite 、Web Developer Toolbar、 Google Toolbar 都更新到適用於Firefox 3的版本,瀏覽速度感覺也比Firefox 2.X來得快,所以,還要等IE慢慢開嗎?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FF3 , download

除了Google和Yahoo之外

這幾天把堆積上百的英文Blog文章隨便翻一翻,順便安慰自己的閱讀進度,之後在 The Next Net 看到了這篇前兩天的文章: A Day Without Google 。讀完後有一些想法,在台灣,多數人開啟瀏覽器的第一個畫面是Yahoo,其次可能是PChome、Google、MSN、或是自己的Blog。 撇開Google提供的相關服務,光是搜尋引擎就已經是世界上大多數人會使用的搜尋引擎,以去年八月, Nielsen 調查英國使用者常用的搜尋引擎,Google就佔了68%,在美國有許多不同的搜尋引擎可以使用,今年二月的Nielson調查的結果是Google在搜尋引擎市場較去年十月提升許多,佔有率已達56%。台灣的情況比較特殊,台灣的使用者多數使用Yahoo!奇摩的入口頁面做為首頁,所以在使用Yahoo的搜尋列的機率自然會比較大。 光是搜尋引擎不見得能滿足網路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以Google今年來說就提供了使用者自訂的iGoogle,我們可以在頁面上設計gTalk、Gmail、Google Group、Reader等Google所提供的服務,也可以自訂一些其他的AJAX Widget,使用者需要什麼就增加什麼;而Yahoo可能因為使用族群、習慣、目的的不同,所以在自訂頁面上的功能比較簡單,可是在台灣來說,雅虎的使用者多的驚人,除了他們有一個很強的行銷團隊和很強的整合能力外,台灣的使用者只要「習慣」了自己的習慣,就非常難改變,就算再不方便使用、服務再怎麼不合理,都只會支持下去。 這幾天看到一些賣家在抱怨雅虎拍賣頻道要提高廣告費,對銷售低單價服飾的賣家而言,廣告費的成本一增加,他們的利潤在不提高售價的前提下一定減少更多,有個賣家道出了重點:「在雅虎做拍賣,買了廣告利潤會減少很多;但如果沒有沒有買廣告,瀏覽率更是低的嚇人。」這是實際話,因為這個拍賣頻道有三多:瀏覽者多、商品項目多、賣家也很多,不少賣家更是有先行者優勢,在拍賣剛起步之初就有不錯的成績,同時配合一些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自然生意愈做愈好,這算是一種良性的競爭嗎?可以這麼說,因為在當初他們提供好的商品和好的服務,建立了好的口碑,配合適當的行銷,自然利潤會增加,他們也更有資源去做行銷。現在要做網拍其實比較沒有當初那麼容易,如果沒有廣告,真的不容易吸引到買家的目光。 不要扯太多拍賣,有沒有想過自己瀏覽器的首頁為什麼會

矛盾的網路.矛盾的世界

昨天下午在 Blogger 寫這篇文章寫到一半,不小心按了個Ctrl+F5,文章就全沒了,只好全部重寫,雖然我比較想把 Bach Centre 的課程信件翻譯上來,不過翻譯要用很多腦筋,清醒一點再翻。 在看我不理性的牢騷前,建議可以先看這幾篇理性的文章(依時間排序): Taiwan CNET:新版OpenOffice包含安全升級 Jedi's BLOG:Movable Type 與 WordPress Jedi's BLOG:再見了,火狐 Jas9:使用者自覺與納稅人自覺 lkchu:Netscape is back 事情是這樣的,這幾天我悶在房間裡看雜誌和小說,完全沒有讀課本的慾望,只覺得很低潮,也許只是短暫的情緒週期吧!不想看閒書時,就打開筆記型電腦逛網路,東看西看的,但最惱人的,是我必須等兩分鐘開啟firefox,中間如果要打開PCMan看BBS,還會整個卡到,彷彿進入了當機模式。 打開工作管理員,這頭火狐狸已成為電腦裡最耗資源的程式,當然還有微軟本身一些自動程式在運作或是Google Toolbar的更新程式也在吃資源,但在等這頭火狐狸運作時,已經開始頭疼。當然可能是因為我裝了很多套件的原因導致它變成吃資源的大怪獸,但這頭狐狸如果不裝這些套件就變得很雞肋,於是下載另一套瀏覽器Opera,試試看它會不會也是個吃資源的怪獸。接著就衍生了很多問題出來,倒不是習慣與否的問題,而是在瀏覽網站時,對於那些IE Only的網站實在是倒盡胃口;另外,就是很久以前,大概是在CNet還是在哪裡看到的,作者認為要縮小城鄉數位差距,推廣開放自由軟體是個不錯的方式。不過,在 Firefox 、 Opera 、 OpenOffice 等這些開放軟體的使用下都有一個大缺點:「真是很吃資源。」 以前曾經請教過某個網站的老闆,為什麼他們的網頁只能IE Only?也告訴他,他們的網站在Firefox裡幾乎是無法瀏覽的。他說他很清楚這個問題,但他也發現網站的使用者大多數都是使用IE,用其他瀏覽器的倒是少數,所以這個問題他不急著解決。這也是實際話,大多數的使用者的電腦裡多半都會有IE的存在,就算用別種瀏覽器發現無法瀏覽這個網站時,自然就會開啟IE瀏覽,如果這個消費者不是真想在這個網站購物,那也就只是少數而已。這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商業網站如此操作也是有他個人的經營理念

Google Pack--好用的小軟體匯整

這一切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說起,就先從妹妹看到我的瀏覽器是 火狐狸 後,她跟我說:「我也要裝這種瀏覽器,看起來真是好用,也可以省去一堆IE視窗的煩惱。」我答應教她怎麼使用火狐狸,她也用的不亦樂乎,因為是我幫她灌的,所以除了網頁開發所需要的套件沒安裝外,Adblock Plus、Tab Mix Plus、IE View...等瀏覽網頁所需要用的套件都幫她安裝好,除了偶爾她要去電玩論壇網站不得不用IE時,火狐狸已經變成她的主要瀏覽器。 不過,由於她的隨身碟總是因為使用學校的電腦(病毒的大本營)感染病毒,最後乾脆幫她重灌電腦,順便幫她裝上一些防毒和防間碟/廣告的軟體。 台灣目前最知名的防毒軟體應該是 卡巴斯基 吧?這其實真是個不錯的防毒/防灰色程式(malware)/防blah blah,雖然有時候這個程式會緊張過頭,但大致上看一些使用者的經驗似乎也還不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推廣這套防毒軟體時是免費的,現在是要付費的,很聰明的行銷策略,支持好用的軟體應該是要付費的,更何況是保護資訊安全的軟體。 在歷經一整個損耗精神的下午之後(每次都忘記ghost的後果就是得辛苦的重灌),我手邊也沒有防毒軟體,便想起Google Pack,除了有它有提供一些基本的像是有Google工具列的火狐狸、相片管理程式Picasa(還蠻好用的,在做圖時找圖很快)、Google家的軟體(Gtalk、Google Earth、Desktop...)、可攜式文件閱讀軟體Acrobat Reader、Real Player...等之外,還有提供兩個軟體:Norton Security Scan和Spyware Doctor™入門版-前者是偵測、保護資訊安全用的,功能還算齊全,後者則是反間諜軟體,只提供部份功能,兩項都是免費。再之前所提供的軟體是 Ad-aware SE Personal ,Personal版本目前依然可以自官方網站免費下載,只是目前不在Google Pack裡了。 由於直接下載Google Pack安裝可以一次解決要跑到各個不同的網站或是再透過Mozilla一項一項下載相關程式,便直接下載及安裝Google Pack,再做更新設定及安裝Add-ons就可以了,省時省力。在安裝後Google也會提供更新服務,只要按下桌面上的Google Updater,再選擇Update,就會顯示需要更新的程

又是一個資訊恐慌症的產物--Anothr哪吒

即使Google有Reader可以閱讀各個Blog的RSS,也有許多好用的RSS閱讀器,Bloglines也有提供notifier讓使用者隨時接收新的feeds訊息,但對於資訊/知識,總是渴望能得到第一手資料或是更早比其他人讀到資料。姑且不論我們所接收到的是垃圾還是知識,人各有所好,寫小軟體的人就是要把人逼到一個不快點得到資訊就不甘休的情況。 Another 就是這樣的一個Widgets,可以裝在Skype或是Gtalk,就可以輸入自己要訂閱的部落格Feeds,也可以隨時被這些Feeds轟炸。 所附上的這張圖其實就是當部落客如果希望提供一個連結按鈕時,直接加上的語法,我直接把它以紫紅色的框標註起來,右上方的中文在點進去後是簡體中文,且僅提供skype使用。在複製了他們提供的語法後,到自己的部落格的自由欄位裡貼入語法就會出現Anoterh的標示,也就是這個部落格可以使用Gtalk或是Skype訂閱。少部份部落客也會提供一些便捷的按鈕讓瀏覽者在按下按鈕後直接就可以訂閱這個部落格的資訊,這大概也是一種恐慌,擔心自己的網站不是那麼的方便,對瀏覽者造成困擾-其實以自己的經驗感覺,放太多東西反而更麻煩。 第二個步驟就是將anothr加入連絡名單,透過即時通訊軟體來接收部落格的新訊息。以Gtalk來說,就是加入anothr@gmail.com為連絡人,在加入anothr之後,在右下方的system tray就會出現如下圖的「對話泡泡」: 在對話泡泡中輸入zhtw就會顯示繁體中文,而這個widgets的中文名稱叫「哪吒」,不知道是誰為它取名的,怎麼想都與三太子和風火輪聯想起來,也許叫順風耳會比較接近些?不知道這個東西會不會像Twitter一樣,充斥著一些廣告的feeds,當然twitter也是可以選擇不要接收這些廣告訊息的,不過廣告就是無所不在的啊!當我們擔心接受不足有用資訊的同時,垃圾訊息也是一波又一波的淹沒網路使用者。 使用方式也很簡單,就像在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傳訊一樣,對著anothr傳遞訊息,如果不知道要如何使用,在對話方塊裡輸入「?」就會出現使用說明,如果要訂閱某個Blog,就輸入「+http://部落格網址」再按下Enter就會自動檢測和訂閱(如下圖)。如此一來,就不需要記太多帳號和密碼,只要記一組Google的密碼並時時替換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再記訂閱器或是使用不同電腦時

如果看膩了Google AdSense-試試Adify

網路廣告是一塊大餅,大家都搶著要,當報章雜誌在介紹著不少部落客藉由 AdSense 收到了來自Google的支票後,在部落格裡看到AdSense的機會愈來愈高,能賺錢為什麼不賺?更何況還可以看到Google如何分析部落格裡的關鍵字,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之前AdSense不支援繁中網站的時候就有很多人透過其他方式裝上了AdSense,現在已經支援繁中,也有了繁中的討論區,相信愈來愈多人會使用AdSense,除了可以寫部落格排解身心鬱悶、抒發個人己見外,還可以賺個少少的收入。 其實除了AdSense,還有另外的選擇;除了與 博客來 、 Amazon.com 做策略夥伴外,還有另一個選擇且自訂程度更高,如果,你不排斥英文的話, ADify 會是不錯的選擇。 Adify在去年十一月和今年三月都被Business2.0的Blog報導過,分別是: Adify: Roll Your Own Ad Network Adify to Power The Washington Post's Blog Ad Network 詳細的內容值得仔細的閱讀一下。 不同於AdSense,部落格裡所出現的廣告是由業者向Google AdSense購買關鍵字廣告,再透過部落客的刊登,若是該部落格裡出現相關的關鍵字就會出現相關的廣告。以BeautyBeta-Cosmeceutical為例,會在AdSense欄位裡看到相關的整形外科或是購物網站的廣告,像是生產脂漏性皮膚炎搭配用藥的保養品製造商dermalogica的關鍵字廣告,或是這裡,關於咖啡的文章就會出現一些咖啡店的關鍵字廣告。如果部落客要獲得收入就必須透過閱覽者的點閱甚至在該網站有消費行為才可能從Google分得幾美分的收入,以一個不是很熱門的網站,要在一年內就拿到Google的支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當然也有部落客互相幫忙,你幫我點,我就幫你點,結果Google還是抓出來,通通取消掉當月收入-這是很公平的一件事,要賺錢就賺得光明正大些。當然還是有人對Google的政策感到不滿,去年我就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件,目的是要控告Google AdSense的,內容沒仔細看,但大概就是希望使用AdSense的人能反抗Google的政策,剝削使用者之類的。 使用Adify最大的好處就在-廣告主可以直接向部落客買廣告,很誘人吧?透過部落客在部落格裡所提

愛用Google Talk的七個理由

沒有在幫Google Talk打廣告,只是比起MSN起來,我比較喜歡使用它。比較熟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太愛用IM軟體,因為一直覺得,如果真的忙,何必要在MSN暱稱上掛著忙碌?誰真的關心你有沒有在忙?誰真的關心你心情不好?有的公司為了防止員工把公司機密外洩(老闆是豬頭並不算是機密),也透過網管把這類通訊軟體的port給關掉。 在MSN、Yahoo Messenger很紅的時候,還有不少報章雜誌在稱讚這類即時通訊軟體可以減少溝通時的成本,可以直接和客戶做連繫溝通-可是,有多少人能夠透過「文字」來表達正確的語意?連面對面溝通都能詞不達意了,不是嗎?之後有人靠著畫這些通訊軟體所使用的小圖示發了財,從此一句話裡可能會出現一堆圖案。常常看不懂對方要表達的正確意思是什麼?這樣真的有裝到可愛嗎?正的比較貼近對話者嗎?最討厭的,是那三秒一跳的廣告真是種視覺上的干擾,網頁上不要看的廣告可以用Firefox用ABP擋掉,即時通訊軟體上的廣告好像沒得選擇。 MSN並不是我第一個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五專時就開始用ICQ,不過也有很慘的經驗,我的電腦就這麼給人家開了後門。後來在大學時,MSN對我而言是一個工具,因為學校在淡水,不少同學是通勤生,有時候分組報告需要討論時,有的同學接下來還有課,有的同學早就離開學校,大家約一個時間一起上線討論,還算是個不錯的工具,但是,詞不達意是一回事,就算有群組討論,還是另開視窗和別人討論有的沒的事,更別說只要坐在電腦前就受不了網路其他的誘惑,有的人邊打電玩邊討論,有的人邊逛購物網站邊討論,有的人和其他人聊天打屁忘了在討論的主題…一點效率也沒有。悶在辦公室的時候,還準備了兩個MSN帳號,一個上班時用,一個在家裡用,也許我有迫害妄想症,我沒辦法相信辦公室的電腦,只要是「公用」電腦就會讓我疑點重重。 有兩年的時間我都不怎麼開MSN,真的非必要才會開,在 Skype還沒那麼紅的時候也曾裝過,通訊良好,不過那個年代還沒有那麼流行透過即使通訊來傳語音,而且影像和聲音通要傳遞的話,頻寬要夠。 不知不覺,即時通訊軟體已經變成辦公室必要軟體,還是有人堅持不使用IM,我算是被說服了,不過,我選擇了Google Talk,原因如下: 整合到自訂首頁裡 -Google的自訂首頁現是是我開啟瀏覽器後的首頁,在登入後就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看的訊息,而且現在還可以自訂佈景主題哦!這比起P家亂七八

我所使用的Firefox套件

之前 Firefox 2.0 公佈了,想一想用這套瀏覽器已經有一年多了吧?愈來愈依靠這套瀏覽器,雖然還是有很多網頁,特別是公家機關的網站,非 IE 不可,但也有人提供了可以在Firelfox使用的IE tab及IE View,真的很好用,雖然在2.0公佈後部份套件在短時間裡不能用,但也陸續都更新了。 剛好早上在雨漣家留下了一篇 comment 後,就順便把自己使用的套件整理出來,我想我使用的套件應該也是不少人會使用的,這些套件都在 Firefox Add-ons 裡找得到: Foxmarks Bookmark Synchronizer -如果有PC和laptop,常會為了兩台電腦的bookmark無法同步更新而煩惱,裝上它之後,很輕鬆的就可以將兩台電腦裡的書籤同步化更新。 Gmail Notifier -Gmail提醒器,雖然有很多都是廣告信,但Gmail已經可以擋掉大部份的垃圾信了,所以大多數都蠻準確的。 Tab Mix Plus -這不用說了吧!大家都會用。 Download Statusbar -下載進度的管理。 Fasterfox -加速器,也可以說是Firefox瀏覽一個網頁時的計速/調校器。 FlashGot -和flashget一起用,按右鍵就可以開始使用flashget開始下載東西。 Web Developer -可以用來檢視網頁設計的功能,了解該網頁的CSS語法、原始碼、Table…等元素,在做網頁設計時也能藉由這項元件可以了解哪些地方是自己所忽略的。 Greasemonkey -這是我用來在Blogger裡加入Technorati Tag,greasemonkey的用法很多,在裝了greasemonkey後,可以再裝上Lightbox,便可以輕鬆的用Bloglines閱讀每一個blog。 IE tab -在Firefox裡也能使用IE來閱讀某些必須得用IE來看的網頁。 IE View Lite -有些公家機關的網頁就算是用了IE tab依然無法閱讀,這時在這個網頁上按右鍵,讓IE來開啟這個網頁即可。 Lightbox -需要配合greasemonkey來使用,作者 Yuan.CC 不止開發了使用於 Bloglines 的套件,還可以用於 HEMiDEMi 、 del.icio.us 、 Digg …等用以閱讀social bookmarks的單

網路釣魚,別被釣走了

在眾多垃圾信裡,最令人討厭的大概就是phishing,也就是人家說的網路釣魚,利用假的網路信件要你輸入個人帳號和密碼,只要你照著輸入,那就有可能被竊取個人資料。(可點選右圖看信件圖檔內容和我自己做的一些標記) 以往一向沒特別注意,很多資訊都是不經意的看過後就刪除了,今天仔細看到Fred的Blog裡有這麼一篇:「 網路釣魚去! 」又想到昨夜瞄了Seth Godin的Seth’s Blog有這麼一篇「 Criminals 」,於是想起了之前收到好多次的paypal提醒確認帳號信件,我是有paypal帳號,但也沒怎麼仔細看就把信刪掉,今天從垃圾筒裡找到這一封,仔細一看,還真的是釣魚信件。 後來查一查,在裡面連結paypal網址的部份顯示連結到http://heyday.in/webscr/index.php,現在這個網頁已經找不到頁面了,再用whois.net去查fulldeck.org,當初就是因為它的來源是fulldeck.org所以沒特別在意,今天去whois.org查一查得到以下資訊(請點圖片): 在最後還提醒收件人不要回信,有問題可以登入PayPal帳號,不過在看過郵件原始檔後發現是連結到media-trade.ru的網頁,關於這個網域的資訊,從查詢的網頁是以下的結果(請點圖片): 不知道這些的PayPal釣魚信件是不是media-trade所搞出來的?還是其他惡意行為所出現的,大家還是小心點囉!如果收到要求輸入個人帳號及資訊的郵件,多仔細注意一下囉! 在這裡提供一下查詢註冊網域資料的網站: http://www.whois.org/ GEEKTOOLS -- whois TWNIC Tags: IT , IS

理想中的電子書(4)

就隱私上而言,手機或PDA的閱讀比電腦還要隱私,出門帶著手機的機率一定大於帶laptop出門的機率,加上目前PDA逐漸與手機整合,在閱讀軟體上,Acrobat有PDA版本的Reader,Zinio則是有Tablet PC版本的Reader,目前還有許多小型的軟體商自己行研發閱讀軟體,所以這塊大餅還在瓜分當中,誰都沒有取得領先地位,也許這些軟體商們會抱怨手機或PDA螢幕太小,但其實只要換個方式去想,重新的去規劃內容,如果誰先想出適合在手機螢幕裡閱讀的軟體,就極可能搶走這塊大餅,相信我,沒有人喜歡拿著墊板在耳朵旁邊說話的。 目前手機市場的需求是體積要小但螢幕要大,所以,傳統出版商所提供的內容必須要衡量是否真的適合於手機或PDA閱讀,如果能了解這個閱讀市場的需求,製作的廠商也需要有這樣的技術,如果能在這幾種閱讀器裡真正的以「閱讀者」的角度去設計,再以成本節省及行銷來考量的話,我相信這個市場指日可待,而目前的電子出版商們也不要老是拿一些預估數據來畫大餅,我一直都不是很相信「數據」這種東西,特別是「預估」,有太多人分析技術沒學好,也有太多人只會跑數據而不會作合理的分析,而這些數據有很多都是拿國外的數據來預估國內電子書市場的成長。 以美國來說,由於他們幅員遼闊,加上網路硬體完善,用電子書的方式自然會比望穿秋水還來得方便,甚至更隱私,但不論台灣或是對岸,有著死腦袋的閱讀習慣和文人的臭脾氣,真要出版電子書很難,而且,每一家電子書不論經銷商或是出版商都要求獨占電子形式的版權,就像平面出版商一樣,為什麼?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產品沒信心,說白一點,他們對作者們的作品沒信心能賺錢又或是對讀者沒信心。 恐怖小說大師Steven King就曾經在自己的 網站上 公佈部份小說情節來吸引讀者,甚至以「閱讀者付費」的觀念向讀者收費,因為他對自己的小說有信心。台灣最經典的是1998年由 痞子蔡 出版的「第一次的親蜜接觸」一書先在網路上大為流傳後再出版成書,實體銷售量似乎也不錯,去年或是前年,「 我的心遺留在愛情海 」、「 我的住院日誌 」這些書的實體銷售量也不致差到哪去,也依然在自己的網站上存活,甚至有另一個宣傳的效果,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內容都具有獨特性,而且,他們是「第一個」卻也不是死在沙灘上的那一個,反而隨之在後的較容易掛點在書海裡,搞不好連出版的機會都沒有,只能放在網路上自己爽。 我要說的是,請各位出

理想中的電子書(3)

目前電腦螢幕的主流大約在17或19吋的螢幕又或是乾脆轉接到液晶電視上來看。就單純以電腦螢幕來說好了,最適合眼睛閱覽的網頁字型大小應該是12 pt甚至14 pt(pt:點),但近來許多網頁設計師為求整體網站的美觀及受到字型的限制(字型若放大可能會出現毛邊)或是個人的審美觀點,將字型縮小至10 pt,如現在這個Blog是以10 pt的字型為主,原因在於規劃不當,導致若將字型放大至12 pt會亂成一團。就算螢幕再大,一般人眼睛的第一眼也都是螢幕中央處,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網站會在兩邊留白,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導覽的作用,讓人知道由左而右閱讀後再由上而下閱讀;若是完全做滿整個網頁,會讓人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裡,甚至感覺雜亂。由於現在的市場追求美感為第一要件,所以許多網頁的板型是以PhotoShop先畫好,依據平面設計的原理再加以變化,透過裡面的發佈程式做成網頁,而非由一般網頁編輯器完成,所以很多網頁看起來就像平面廣告一樣,這也是因為市場需要而扭曲了網頁設計師應該要有的能力。 回到主題,我們拿到實體雜誌時,可以發現裡面的字體其實非常的小,估記約10 至11 pt左右,但我們可以拿近一些閱讀,但是出版成電子書後,同樣是10 pt大小的字要做成「與實體書相同的外表、感覺」,受限於螢幕大小及邊框,這些字變得非常小,其實不利閱讀,不論中文字或是英文字,看起來都和毛毛蟲一樣扭曲。同樣的,電子雜誌也有放大的效果,彷彿我們實際閱讀時能把書本拉近一樣,但廠商們完全沒想到的是,當我們在實體閱讀時,書是拿在手上的,螢幕則是離人的視線有一段距離的,而且,螢幕周邊還有一個邊框侷限著人的視線,同時在視覺裡,在讀實體書及雜誌時,出版物是以近乎填滿我們視線的方式出現在眼錢,而對著電腦螢幕閱讀時,我還看得到周遭的物品,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這些不知道是製造商和出版商沒想到而一味的歸咎於螢幕不夠大還是因為直接拿原始檔案來出版成電子書節省時間和成本。其實螢幕再大,字型也要跟著變大,看看電視節目,除了人在那跑跑跳跳外,那些擾人的跑馬燈字幕不可能只有10 pt大小吧? 除了電腦螢幕之外,還有許多業者也在經營著類以的模式透過其他的閱讀器,如 明日工作室 下的 空中書城 ,我覺得是規劃得較好的一個模式,將檔案透過WAP下載至手機或PDA裡閱讀,在投稿的的規格上有明確的限制不超過三百字,因為閱讀的平台是手機和PDA

理想中的電子書(2)

由於不是每種書籍都能像雜誌有一定的訂閱戶,甚至在製作成本上也高出雜誌許多,雜誌可以出第二期、第三期…只要不停刊,就不用再多付系統服務費,運用彈性較高。書本最多會出現第一集、第二集,字型行距稍編排一下,三本的「惡童日記」可以結合成一冊,「追憶似水年華」七大冊,「源式物語」中譯本四冊,我所有的「紅樓夢」版本為三冊,再怎麼說也不可能會像雜誌可能會出到十期以上,加上我先前所說派送費是依照檔案大小或頁數來計價,小說的頁數通常是超過一百頁的,就出版商而言可能出版成紙本還來得較划算。最主要影響這兩種市場的差距還是在閱讀習慣。雜誌除了文字之外還有圖片,對閱讀者而言較有吸引力,且雜誌的字數與頁數較小說來得少,編排方式也較多元,在數位閱讀介面來說較容易被讀者接受,因為沒有人能忍受得了長時間閱讀超過三十頁的純文字內容,還要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就我自己而言,超過十頁就很受不了,因為我還可能有其他視窗開著、訊息,要專心讀超過五頁是挺難的。 但別小看小說類電子出版品的市場,其實還是有的,而且不少。像是找我出版電子書的廠商,主要業務在於協助公司做知識管理的文件電子化,其次才是協助想要出版書籍的作者們將作品電子化,所扮演的角色只是經銷商,協助出版及在他們自己的網站上銷售,版權屬於原作者,不同於一般平面出版商,不負責規劃行銷管道,平面版權也屬於原作者。原先是希望能夠找一些專業的作家,出版如財金、資訊…等專業書籍,但目前最大的市場在於小說,台灣的小說作者非常的多,而每個人對出版自己的作品熱情相當的高,在能保有平面版權又不需支付任何成本的情況下,他們非常樂意以電子書的方式出版。在該經銷商承諾給予百分之三十五的版稅以及銷售到一定數量後調升為百分之四十的前提下,感覺得出來作者們的意願相當的高。 當然我也問了這位經銷商,他們所謂的行銷管道就是自己的網站和協助某個文學網站做電子出版以及關鍵字搜尋,行銷管道及手法較為薄弱,但就一個經銷商的角色而言,似乎已盡到經銷商的義務了,但因為他們協助出版,所以要求保有電子出版品的版權,會希望在作者的能力範圍內儘量避免在網路上、個人網站上有同樣的文章出現,保有商品的獨特性存在,如果你的作品,在各大BBS站出現、在個人網站裡出現,那讀者就不需要花錢去購買電子出版品,作者也賺不到稿費。是的,稿費並不是如平面出版品一樣在第一次出版就由出版商給予版稅或是一次買斷,而是依照作品的銷售量來

理想中的電子書(1)

之前,很不客觀的寫了一篇個人對電子書的看法,一直很想重新寫過,只是缺乏動機。最近,在 專案外包網 上有一個電子書的經銷商與我連絡,詢問我有無出版電子書的意願,於是我開始認真的思考起這個問題。 目前市面上已電子出版品出版(不包括Blog、網站、錄影帶及電子報)的大致上可以分為幾類:碩博士論文、雜誌、小說、童書或圖畫書…等,使用的平台分為 Zinio Reader 和 Acrobat Reader ,其中電子雜誌使用的平台多數為Zinio,而Acrobat Reader多用於一般的出版品,如小說。 就效果上,Zinio的互動性與多媒體相當的炫目,站在出版商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多了一個廣告欄位招商的好機會,在用Zinio閱讀電子雜誌的同時,有些動態廣告會儘量以不打擾讀者的方式來做動態展示,例如360度的展示一台laptop;對閱讀者而言,Zinio的多媒體互動能力很高,可以記住上次閱讀的頁數、可以做Highlight和筆記、可以有翻頁效果,對訂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望穿秋水還要讓民間郵局的寄送人員把雜誌對折塞在信箱裡。 利用Adobe軟體所出版的電子書在多媒體功能與互動性上遜色很多,如果有下載過國家圖書館的碩博士論文閱讀就知道,大概就是一張一張紙的閱讀,很乏味。找我出版的這家廠商除了利用Acrobat將內容出版成PDF檔案之外,也利用了一些XML將Flash嵌入其中製造互動的效果。 就閱讀者與閱讀方式而言,兩者都需要透過閱讀平台來進行互動性的閱讀,Zinio需要下載及安裝軟體一次,而利用Adobe軟體出版的公司則需要下載及安裝兩次軟體,一次是下載Acrobat Reader 6.0版本,另一個軟體則是閱讀器。就單獨這點看起來,Zinio的便利性較高,且就目前的技術看起來似乎也較為純熟。今年Adobe和Macrmedia合併後似乎尚未出現更吸引人的閱讀軟體。 為什麼目前的閱讀平台多屬於Zinio而非Adobe?又為什麼以Zinio出版的出版品以雜誌居多?先解釋一下出版商出版電子書的成本。目前Zinio在台灣代理出版是宏?,由出版商將檔案轉成固定格式後送交Acer的處理中心(我稱他們為製作商),出版商必須付出第一次製作費加上訊息服務費(完稿後由製作商寄送訊息給電子書訂戶)以及派送費,而派送費則是依據檔案大小及頁數來做計價再乘上訂量,式子如下:系統服務費+訊息服務費+派送費=

部落格的葛萊興法則

部落格這個東西在國外已經炒很久了,之前回出版社開完會後,與執行編輯小小的聊一下,我開玩笑的說,現在的部落格是「葛萊興法則(Gresham's Law)-劣幣趨逐良幣」,她說現在的部落格好像漸漸的失去了當去部落格的意義,無法理解為什麼國內媒體現在才在炒這個東西。 我想,部落格的意義與起源也不用在這裡多說,因為前輩們講得更多,很多雜誌裡也有寫,在去年十月份的廣告雜誌(ADM)裡就談到了國外許多公司成立Blog來與消費者們互動,或是發表一些個人的意見,到今年五月PChome、商周都有專刊或是特企報導,而自己也在今年一月份 eBoss 裡寫了一篇「利用Blog做行銷」以及簡單的Blogger的教學「架設部落格,免費又簡單」。 即使有許多人使用部落格,也有許多免費的平台可以提供架設,但台灣的Blog走到現在好像漸漸失去了Blog的特性,愈來愈著重在「個人化」的特點,但在「內容」及「更新次數」上卻逐漸的被忽略掉,連我自己所有的幾個Blog也是。 先講使用族群好了,最早使用Blog的族群應該算是對資訊科技有基本概念的族群,這些人可能有一點資訊技術恐慌症,每天都要吸收新的IT資訊,再透過網路的分享將這些資訊傳播開來,這些內容可能偏向IT的應用或新知。透過網路的快速傳播,多數屬於文化工作者也加入了這塊領域,其次應該是學生。那天在與執編短短的談話中,她說對她而言,一個擁有現成平台可以使用、穩定性高的部落格就已滿足需求了,至於什麼改template更改、個人化的介面,她倒是不那麼介意。相信對一般上班族而言,除非對「個人化」有非常強烈的需求,不然很難像學生一樣有多餘的時間和體力去鑽研CSS、HTML等語法,更何況是完全不懂得怎麼寫網頁的上班族,每天要應付routine work已經筋疲力盡了,回到家應該只想好好的休息或是其他的休閒嗜好,真的要去鑽研,那還真是勞心勞力。 最近的一個趨勢,就是許多免費的Blog平台漸漸走向「某種」整合-提供Blog平台與相簿,甚至可以做到手機直接Blog,這當然是件好事,而在這些便利的服務下,需要的是一個龐大的硬體服務,如Hinet的Xuite就提供了500MB的空間,也整合了許多網路使用者會需要的功能;MSN Space也提供了整合功能;未來還有Yahoo!360,且Yahoo也收購了Flickr,這些似乎都在提供愈來愈多種的整合性服務給「會員」,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