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包含「SmartGov」標籤的文章

智慧城市不是只有得獎、入圍而已及參觀智慧城市展感想

之前參與了第8次的火箭聊天室,講者Roy Lin提到了:「當大家在提到『智慧城市』四個字時,想到的多半是:智慧停車、智慧燈柱、智慧巴士...等項目,多是以科技發展的角度,卻沒有自設計師的立場出發,也沒有人想過是要以『智慧』的方式來處理城市生活裡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不斷反思這段話。 智慧城市不止是在談解決方案,更在談系統整合 打造智慧城市並不是談如何拿到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的 智慧城市評比 ,更不是拿裡面的評量標準拿來當作是施政的KPI,若要讓居住於其中的市民有感,應該要先找出都市中需要被解決的問題,例如利用政府開放資料找出都市中的閒置空間,實際去探訪這些閒置空間的規劃是被作為停車場、公園或乾脆荒廢的一塊地,又或是透過資料視覺化來顯示城市的脈動,藉此可以在未來進行商圈規劃或是都市更新發展等。有些國家如新加坡便是與日本合作智慧節能系統,鼓勵國內的新創研發,投資海外的創新研發,並應用在國家發展中,以期讓人民的生活更便利。

政府網站的困境(4) 與人民愈來愈遠的政府網站

僅管政府網站是民眾必看的網站,但仍然有著行銷上的問題。政府網站除了是政府部門在網路上的分身之外,同時也負擔了政策行銷的功能,但如何去衡量網站的績效呢?許多政府網站經營的人員會去參與坊間行銷公司的課程,例如一些商業品牌如何透過互動式行銷、病毒行銷增加自己在客戶中的印象或是增加品牌知名度,網站如何數量化經營績效…等商業行銷課程。 行銷的原理是互通的,不論是在什麼行業,不用分別網站或是實體店面,行銷的原理都是適用的,但是,政府網站與商業網站在經營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而我也觀察過,許多站在台上的講師們所講的,曾經很夯的部落格行銷、病毒行銷的銷售物品多為流行性商品、3C、時尚產業等具有話題性及時效性的商品,若是要這些部落客協助政策行銷,或是協助推廣研發技術、推廣農產品、專業政策,可能還需要部落客們花上很長的時間去了解,投資報酬率偏低。

政府網站的困境(3)web2.0的運用

在古老的年代裡,在國家發展委會員(以下簡稱國發會)還叫做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的時候,台灣在電子化政府的領域上從第三階段(2008年至2011年)末期走入第四階段(2012年至2016年),從相關的政策看起來,已自基礎建設面進入應用面。從2011年起陸續有:政府網站版型與內容管理規範、政府網站建置及營運作業參考指引、政府網站Web2.0營運作業參考指引等相關的作業規範,並且透過北、中、南巡迴的教育訓練方式,讓公務員接受相關的訓練,可能半天至一天的訓練時間,除了網站的開發教學、版型及必要元素的規定、網頁元素的擺放位置、配合政府資訊公開法,網站需要陳列哪些項目,都詳細的列在這些作業規範中。甚至到2014年,也配合著民間要求政府開放資料的要求,持續更新政府網站版型與內容管理規範。 讀到這裡,有沒有發現,除了網站版型與元素的要求外,國發會還提供了一份「政府網站Web2.0營運作業參考指引」,這份作業指引裡鉅細靡遺的教導公務人員如何去判斷自己的網站類型、是否需要使用Web2.0的工具、如何操作、英美政府操作web2.0工具的案例、網路上的工具有哪些?以及,遇到負面聲音時要如何處理,對政府網站操作而言算是堪用的教學手冊。關於web 2.0營運的指導方針,總共有兩本,一本是上述的「政府網站Web 2.0營運作業參考指引(社會網絡篇) 」在2011年2月25日還有進行更新,另一本目前在的網站上是暫時看不到,是2010年8月24日的研究報告「政府網站Web2.0營運作業參考指引研究」。如果是第一次接觸經營政府網站,我覺得這些資料也夠了。當然,讀著讀著,會覺得這些文字彷彿是出自某些熱血部落客之手。

政府網站的困境(2) 網站的所有者是誰?

半夜被熱醒,想到有個網站,之前是某協會負責,後來移轉到現在服務的單位。 與我目前維運的某一網站有同樣的狀況,除了網站資料要不到外,網址也要不到,對方(政府單位)以:「 網站資料不是放在我們的機房 」為理由,拒絕移交原本的網址。

政府網站的困境(1)一廂情願的網站PM

這應該政府網站製作與後續維護時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往往廠商/維護單位一廂情願的做,但資料來源都不清楚。這裡談的不是單純的圖片來源、文章來源這種授權問題,而是網站上陳列資料的責任聯絡窗口。 通常,政府網站都不是部門自己建置,多數是委外建置,再回到自己單位的機房由資訊部門維護或是放在維護單位的機房裡。 以部門網站來說,看起來像是一個網站、單一窗口,但其實背後則來自不同部門、不同科別,資料來源也會隨著人事調動而有所變動,最常見的狀況是這個負責人調離了原有職位,後續接手的負責人只好以自己的工作習慣與思考方式重頭再來一遍。一個陳列十條法規的頁面可能負責的人就有十個,只要他本身的業務忙碌,可能就會忽略掉一條法規的更新,造成網站的資訊過時。 一切的源頭就在於:規劃網站之初沒有想清楚資料來源與後續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