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片名:醫生(DOCTOR)
- 紀錄片
- 導演:鐘孟和
- 官方網站:http://www.doctorthemovie.com.tw/
- 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cimage/doctorthemovie
- 上圖取自官方網站提供下載之桌面。
當我們從放映廳出來時,已經是凌晨了。我看著外面的留言板,有幾篇留言的內容大意是指透過這部電影讓他撫平心靈的傷口或是讓留言者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又或是感謝導演或是片中的醫生,因為片裡的一切救了他,換句話說,這部「醫生」醫治好了他。偉展看完這部紀錄片和那些留言後,只淡淡的說了一句:「現代人的心靈太脆弱了。」
而我對這部片的感觸並不會特別深刻,只是對家庭影片中Felix對於輪迴及生死觀念的著迷感到驚訝。也許因為導演不想把片子拍得太煽情,所以讓我們僅以第三人的眼光來看這部影片,讓我們看著一個家庭的傷口又不致於太嗜血。
看紀錄片是這樣的,以第三人的角度去看一件「實際」發生過的事。從一般的電影裡我們可以透過配樂、透過鏡頭裡呈現的色彩來感受劇情,然而這部片是黑白的,甚至會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電影的角色裡,但看紀錄片,就我自己而言,就是在看導演和演員「說」故事。
就一件家庭事故而言,這樣的事件每天都在上演。很多爸媽們一直到子女們闖了禍後依然會大喊:「我的小孩不是這樣的!」-一生中最親近的是自己的家人,但最不理解自己的也是自己的家人,甚至是自己。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人們都會扮演不同的角色,調整自己的心態去表現自己,所以你可能在公司是個嚴苛的主管、在朋友聚會裡是個開心果、在小孩面前是嚴父、在老婆面前是好丈夫、在情人面前是浪漫多情的詩人…我想到了「大智若魚 The Big Fish」裡的故事,改天來寫。
所以當電影裡的醫生難過的表示自己沒有發現兒子對死亡有著迷的傾向時,坐在椅子上我在想,如果他是以身為父親的角色還是以醫生的角色來說這樣的話呢?還是因為他本身因為有著身為醫生與父親的兩種責任的交集而有這樣的感慨?
在片頭,溫醫生講到了小時候有偷竊的習慣,家裡有工廠的醫生其實不需要偷竊的,他著迷的是偷竊得手後的成就感;Felix也許是好奇也許是像父親一樣的對某種事物執著,卻是一般人所不敢接觸的死亡。
人都是會對生死感到好奇的,特別是在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如果家長沒有注意子女身邊的交友情況及給予適當的觀念,就容易導致孩子走向極端的情況出現。看著家庭錄影帶可以了解Felix是一個體貼的小孩,不過,在他與姐姐的遊戲裡,他盡情的表演著故事中的角色,也許他對「死亡」的想法是一種表演,透過自己呈現「死亡」,他那些對輪迴的想法,我不盡好奇,他的印度朋友給了他什麼樣的啟發?
「醫生」這個角色,我想和「法官」有點接近,情緒上的起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明顯,而且都是宣判生死的角色,每天都會遇到相似的病人,由其是治療癌症病人的醫生,遇到和自己已逝的兒子在年紀、喜好與興趣相同的Sebastian,心中也是一陣疼痛吧!
在片中提到了兩個小孩都喜歡「蛇」,醫生問Sebastian喜歡蛇的原因,和Felix一樣都喜歡蛇的侵略性。「蛇」是冷血動物,這種生物在各種族的神話中的角色很特別,在台灣原住民的歷史中,百步蛇是排灣族的神明;在聖經裡是鼓動夏娃吃下禁果的角色,除了這些之外,許多古文明裡也有崇拜蛇的文化,蛇是0也是1,代表了生命的開始也代表死亡,在許多地區的神話裡,這樣的生物扮演了正義與邪惡的角色。
電影裡那水池中的水管,彷彿像隻水蛇一樣,在水中糾結著,醫生看著水管,想到的會是兒子頸上的繩索?還是心中無法釋懷的疼痛?Felix所安排的,自己的墳墓配置圖,我想他也對輪迴也自有一套看法,所以才會留下那張匪夷所思的字條,誰知道呢?也許只是一個表演上的意外,讓死神帶走了這個充滿表演細胞的孩子。然而有一天,再開玩笑似的,把病痛的Sebastian放在溫醫生面前,剝開他心中的傷口,讓他了解「醫生」也無法從死神手中奪回人命。
容顏也找時間去看了
回覆刪除是啊!其實是部很不錯的紀錄片,但有點,不知道該怎麼明白表達自己的感想。
回覆刪除我也有這種困擾,現在看電影或是紀錄片,似乎要花更多時間來消化,否則愈來愈渾頓的腦袋,言之有物好像愈來愈難…
回覆刪除這沒有不好啊!下筆前多思考幾分鐘是件好事:)這也表示我們開始為自己的文字負責。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