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板型更換與抄書

書頁上的字跡

本來不打算開電腦的,還是開了它,想把一些鎖事交待一下,雖然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先說板型換了這件事。晚上和雨漣換日線約在壹陸壹,其實我是去插花的。聊著聊著,我說,其實已經想要離開接案工作這一塊領域了,話題一轉,雨漣說:「妳又換板型了。」只能苦笑,這完全是意外。

換樣板是很久前就想做的事了,但一直有很多考量,例如我希望頁面的寬度是浮動而不是固定的,因為大家的螢幕寬度都不同,如果固定在一個寬度,那整個空間都浪費掉了,所以浮動寬度是首要考量。再來是欄位數,我希望至少有三欄,主文區要夠大,因為有時我會放大張圖,旁邊兩欄的活動性要高,可單可雙,最好也能調整字體大小。找了很多板型,有些是浮動寬度但不適合放中文、自己能調整的程度也不高,有些不能透過blogger後方的控制界面更改,有些有很多欄位,可是設計者規定不能更改他的設計…有一好沒有兩好。後來我找了很多樣板在測試用的blog測試效果,例如文字大小、自訂欄位的空間和更改固定寬度為浮動寬度…結果視窗開太多,不小心就傳錯到這個blog,在來不及備份的情況下,也只好不得不去花時間去改,在沒有事先規劃的情況下最後用了Isnaini的三欄式Nyoba樣板,因為這個樣板的部份是浮動寬度且欄位給的夠多。

當然我可以自己做,先做個草圖,再開始規劃。可是,我已經無法從其中得到樂趣。這是一個致命傷,本來是很喜歡的東西,但現在已無法帶來樂趣,這也是為什麼我想離開接案的工作,也許是現實因素所影響,所以沒有了熱情。但也可說是因為我從其他的事物上得到了另一種樂趣,從閱讀、花精和塔羅牌或繪畫(鬼畫符)或寫字。

總之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我把板型套上去,沒有做太大的更動,該在的都在,小水滴拿掉了,當初只是為了幫出版社寫一篇文章而養的blog pet,在日本不斷的改良後,雖然好玩的部份變多了,但因為都是flash,每次loading都很慢,我也沒什麼耐心去等所以拿掉它,眼不見為淨,但也把Twitter改為Flash。

總之,我還是很貪心的想把下方多增加幾個欄位,不過目前應該到此為止,不會再去更動它,頂多幾個小的widget會變動一下。

以上,是關於板型變動的說明。

以下,今天在壹陸壹,和雨漣、換日線聊天時的一點點心得,還有一些抄書、碎碎念。

到達壹陸壹的時候,她們已經在店裡了。

聊過板型,聊到電影,聊到書,聊到部落格,聊到網路應用,店裡除了大哥他們三個人就只有我們三個人,感覺起來很安靜,接著聊到我們閱讀的書籍。換日線無法忍受碎碎念的書籍,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許多碎碎念的書籍能夠出版成冊,也許是有一些人透過書寫療癒自己後,在出版社的眼裡覺得這樣的文字有它的市場價值而出版。

世界最出名的碎碎念書籍莫過於《追憶似水年華》,且說普魯斯特是mur mur的始祖,應該會沒有人反對吧?我至今依然停在第三冊的某一頁,然後還有許多讀到一半的書籍。讀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的《擁抱似水年華》會比較輕鬆一些,用幽默的字句來寫作者本人怎麼看普魯斯特和這七大冊的碎碎念大全。大辣似乎沒有打算再翻譯出版《追憶似水年華》的漫畫,實在是太可惜了,當我讀不下書時就會翻這些漫畫來看。換日線覺得這套漫畫的字太多了,但比起普魯斯特先生的字句來說,已經很精簡了。

雨漣和換日線兩人離開壹陸壹後,我留在店裡等偉展下班,讀著艾倫.狄波頓的《哲學的慰藉》。

沒有特別愛好什麼哲學,只是最近讀的一些書裡似乎不斷的提到一些哲學家的名字和思想,如果不去理解,似乎也無法體會書中文字的意思,也不能理解這些幾千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為什麼可以對後世的人有這麼重大的影響。艾倫.狄波頓的文字十分好讀,所以被我拿來當作入門書來讀,於是我從圖書館借了這本《哲學的慰藉》,有趣的是,看到第一頁的目錄上,有人在不同的主題下方寫上不同哲學家的名字,然後另一個借閱者又寫了「好漂亮的字,還以為印在上面」借書是有這種樂趣,不過在公用的書裡加上不相干的眉批似乎不太禮貌。

今天讀到了伊比鳩魯(Epicurus)的單元「缺錢時的慰藉」,當我讀到伊比鳩魯在市中心外成立公社,與朋友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時,旁邊坐了兩位中年男子,其中一位大聲的說著:「…要求年薪三百萬的話表示我能為對方賺進更多錢,要求年薪一百萬的話表示我只能幫公司賺三百萬…今天如果我不開公司的話,隨隨便便都能年薪兩三百萬…我要成立公司是想建立一個模式能讓員工有錢賺,我也有錢賺…」接下來讀到第七十一頁:

簡樸的生活並不影響朋友們對地位的看法,因為藉由遠離雅典的價值觀,他們早就不再以物質基礎評斷自己。家徒四壁無需感到困窘,炫耀金銀亦無任何好處;就錢財的意義而言,遠離城市的政經中心和一群朋友共同生活並不要證明什麼。

由於我一邊讀著艾倫.狄波頓寫著伊比鳩魯思想的文字,遇到兩位事業有成的中壯年男子談論他們的事業,他們的話語與書中的文字成了強烈的對比,此時店裡同樣只有三位客人。也許他們想要抽菸,也許因為室內回音很大,也許被他們發現我在偷笑,所以他們端著咖啡到客人較多的店外去了。接著我抄下這段話:

在眾多欲望之中,有些是自然且必要的,有些是自然卻不必要的,也有一些欲望既不是自然也不是必要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過生活的方式,也會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去決定這三類需求(欲望)的不同,像有人喜歡喝紅酒,有人喜歡喝咖啡,有的人覺得喝水就很滿足。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留言

  1. "當然我可以自己做,先做個草圖,再開始規劃。可是,我已經無法從其中得到樂趣。這是一個致命傷,本來是很喜歡的東西,但現在已無法帶來樂趣,這也是為什麼我想離開接案的工作,也許是現實因素所影響,所以沒有了熱情。但也可說是因為我從其他的事物上得到了另一種樂趣,從閱讀、花精和塔羅牌或繪畫(鬼畫符)或寫字。"

    因為這段話,我來第一次留言,噗。

    因為,你原來的興趣剛好是我原來的興趣,而你的失去興趣,就這麼恰巧的呼應了我的失去興趣;你的新樂趣,雖然不跟我的100%完全一樣,但其實也差不多了,不過看起來妳的研究時間比較長,我還是入門者。(笑)

    只是想說,原來這世上不是只有我有相似的感覺,感謝妳讓我惶惶不安的內心有了一點點力量。

    請好好享受你的生活,或許有天我們會在壹陸壹擦身而過,因為我也住附近,噗~

    :-)

    回覆刪除
  2. Hello~
    接案市場真的很競爭,祝福你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_^

    回覆刪除
  3. hi,我是science.
    不知道用什麼方式打招呼, 嗯只好這樣: 嗨!我是science.
    我稱不上是你的朋友吧, 但是卻感覺當初認識的那個洋洋灑灑可以寫死三千萬煩惱絲的aop,現在卻被現實正在消磨掉你對文字,對心靈探索的熱情........
    還是只因為從頭到尾, 我不是你真實的朋友.

    引用"在眾多欲望之中,有些是自然且必要的,有些是自然卻不必要的,也有一些欲望既不是自然也不是必要的。"
    欲望可以是需求, 我想你是這樣解釋的.
    既然如此又何來需求, 直接就用欲望, 何必再多此一舉的括號.
    我不是要玩文字遊戲喔, 因為在我的字典裡面這兩個字是不同的, 欲望是超越需求的量, 才叫做欲望, 而需求只是基本的, 應該要有的.
    說到這兩個字詞, 讓我想起"當幸福來敲門"裡那父子一段"maybe"和"probably"的對話, 這邊不再詳述...
    我的跳躍性思考模式已經讓我很難把事物複雜化, 所以更不可能用簡單化來解釋我現在看完你這篇文章的莫大衝擊.而文字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會對任何人產生任何不同的變化,你掌控了這種力量,你會不知道嗎?.
    如果你相信人有一種心性會對於某種事物產生堅持(固執或者冥頑不靈等同複義詞)的行為,那麼請你回想當初那最深刻的感動是什麼, 那麼現實就可以是虛幻, 虛幻也可以是現實...
    誠如你文章裡的那一段話:"簡樸的生活並不影響朋友們對地位的看法,因為藉由遠離雅典的價值觀,他們早就不再以物質基礎評斷自己。家徒四壁無需感到困窘,炫耀金銀亦無任何好處;就錢財的意義而言,遠離城市的政經中心和一群朋友共同生活並不要證明什麼。"

    我相信你也花了不少時間,去試著相信書(不管是任何種類的書)帶給你的感動和體會.那麼你更應該試著去了解當初作者的時代背景會造成他寫那本書的結果,因為那是他的心靈,而不是你的心靈.

    哲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人變的更聰明,更有思考能力,而是為了讓人的生活過的更好(但是這個目的卻是稍稍遠大的,有點虛幻的).我本身很愛看這類的書,甚至還涉獵過多的宗教學(大部份是佛學),但是我卻找不到一本想要的.因為我心中已經沒有疑惑了,那麼對我來說剩下來的就是揮霍自己當下擁有的時間(就是現在!)去努力去認真生活每一天.
    可笑的是那幾本書對我的幫助卻遠遠小於童話故事對我的影響.最近我重看了"小王子",我還是看的見蛇裡面吞掉的大象,但是已經看不見大象皮膚的質感或是長相.
    不知道哪來聽到的一句:上天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聽他在xo2$&#...)
    上天是公平的,因為大自然也是公平的,物競天擇的法條永恆不變,人類也無法去改變.

    自認做為你虛幻朋友的science,我.
    誠心的請你回想做當初某些事的初衷,不管是工作,還是愛情,還是人和人之間每一句小心翼翼堆疊起來的言語,還是分秒之間能撼動人心的文字,都會有你賦予的存在意義.這已經包括了不止是過往(前一秒鐘)還是未來(下一秒鐘),會造就現在的你,沒有過往就沒有現在,沒有現在就沒有未來.這些你應該都比我還要早領略到,否則怎麼能寫出動人的文筆.

    我能感覺得到你內涵還是很富有的,在我認識的朋友中(包括你同學,我女友)這麼有思考能力的人根本就沒幾個.我能帶給別人的影響很大,但是我不像你有那麼好文筆,可以流暢形容每一詞句.期待你能豐富你自己,讓我欣賞更好的文章吧!

    Ps:為了怕被人誤會物競天擇的意思,我必須要寫完整: 達爾文: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達爾文簡介網址:http://www.biol.ntnu.edu.tw/NSC/bionetwork/biorelative/darwin.htm)
    Ps2:一直都有看你的部落格,但是這篇衝擊頗大,所以忍不住回了一下,有強硬的語氣請見諒...請原諒我對於真理的固執已經到了冥頑不靈.(冥頑不靈不是這樣用的,我來亂的==)要罵我請用e-mail:pierreyie@hotmail.com(這也是msn)

    回覆刪除
  4. 唉唉~小葉,
    看到你來留言覺得很感動。有時我會覺得自己太矛盾了。
    古代的人沒有自我意識,所以這些哲學家們的理論喚醒人們對於自我的探索及自發的內省。當然,我讀的是翻譯成中文的,這翻譯之中一定有少了些什麼或多了些什麼。我也不渴求再去看古希臘文:p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不是沒有人像伊比鳩魯那麼做的,還是有,他們在鄉間自給自足。很理想化的社群,但日後也一定會出現該出現的問題。
    理想國畢竟只是理想國。最初的感動在哪呢?大概只有文字是還沒有放棄的吧!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可管,例如《兒童與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movie]記憶中失落的迷人氣味 Perfume

書本: 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作者:Patrick Suskind 徐四金 譯者:洪翠娥 出版社:皇冠 電影: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導演:Tom Tykwer 演員:Ben Whishaw, Dustin Hoffman, Alan Rickman, Rachel Hurd-Wood 原聲帶: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 - O.S.T. 在博客來網路書局買香水電影原聲帶 配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德國作家徐四金所寫的著名小說《香水》,對這部電影的上映也是又期待又害怕。今天和排休的偉展兩個人到中和國賓影城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覺得這電影票錢花得值得,而且也意猶味盡的準備買下DVD和原聲帶。 雖然說這部電影在上映時,作者並未出席首映會,但對於讀者來說,雖然電影的部份有做部份的修改,刪掉書中的部份情節,忽略了小說開頭最重要的部份,但仍是相當好看的,在配樂上、男主角的確有詮釋出 葛奴乙 對於香氣保存的渴望與對氣味的貪婪,由其是他臉上的肌肉會因為對氣味貪婪而顫動著,難怪導演選角選了很久。 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商業活動文宣裡都提到葛奴乙生來是沒有氣味的,這點其實有些問題。他並非天生就沒有氣味的,在書裡,他出生在一個非常炎熱與臭味衝天的環境裡,小說裡是這麼寫的: 「這種臭她感覺起來不像別的臭,而只更像一種令人受不了的醉人的東西,像百合田,或像放太多黃水仙的密封房間」 因為這醉人的香氣,她暈了過去並滾到路面上,雖然醒來繼續做生意,但沒多久就上斷頭台了(電影裡是受絞刑)。所以葛奴乙並非是生來無氣味的,在我的解讀裡,他一生中的氣味就在出生的那一剎那散發了出來,也許是回饋給那位沒愛過他且嗅覺已遲鈍的年輕母親。然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會有這樣的味道其實也不尋常,嬰兒的味道其實是一種甜甜的蜂蜜牛奶香,暖呼呼的,當然還帶著點尿布的味道,書裡也有描寫,但如果沒有確實的聞到嬰兒身上的香氣,其實很難想像出來。 這也是這部小說和電影成功的地方。在小說的剛開頭章節裡,幾乎都是對於氣味的描寫,讀者要一邊閱讀著文字,大腦裡還要一邊將文字處理成氣味的記憶,但平凡如我,也無法聞過所有的香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