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隨寫

*
因為某個原因,我找出了很久以前的人格類型與職業環境分析表,這張表我做了兩次,所以要以第一次的為主,其實兩次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在研究型與藝術型兩欄的分數破百,有時我會質疑這個結果是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不是真正反應自己。接著我看到這幾行字不禁苦笑:
  1. 喜愛研究性質的職業或情境,避免企業型職業或情境的活動。
  2. 自覺好學、有自信擁有數學和科學方面的能力,但缺乏領導的才能。
  3. 喜愛藝術性質的職業或情境,避免傳統性質的職業或情境。
  4. 自覺富有表達能力、直覺、獨立、具創意、不順從、無秩序等特徵,擁有藝術與音樂方面的能力(包括表演、寫作、語言)。
之前和人討論到這個分析表,她也做了這個分析表,她覺得這個表對我的分析十分準確,我心理想著的是:「誰不是想要這樣的工作啊?」唉。
看到science留下的文字:「感覺當初認識的那個洋洋灑灑可以寫死三千萬煩惱絲的aop,現在卻被現實正在消磨掉你對文字,對心靈探索的熱情…」心酸。science是一個認識很久,可是沒有很熟悉,但是以前在紅樓的時光中,我唯一認識可以置身事外,不會過於理性,感性起來也不會讓人雞皮疙瘩掉滿地的朋友。
愛像非洲一樣寬這幾天的我是很偏激的,不是因為讀了那些幾千年前的哲學思想的原因,而是讀了《愛像非洲一樣寬》,我一邊哭一邊讀這本書,還有回想起讀政治經濟學時的各家思想。
物競天擇這個理論就某方面而言是很殘忍,我甚至認為是資本主義拿來掩蓋自己罪行的藉口,難道說,那些被淘汰的人事物都是應該的嗎?由於昨天聽到兩則新聞,一個是中年失業男子因為忍受不了饑餓偷了超商便當,另一個是某個家長抗議自己女兒在學校的營養午餐吃不飽但學校還有多餘的剩菜剩飯提供給遊民或低收入戶,這都不是家長抗議的理由,他抗議的是,還有開著賓士車的人去領這些剩菜剩飯。這些經濟學中的free rider,占有社會中極大的資源,再運用他們手中的資源去掠奪那些缺乏資源的人。這些擁有多數社會資源的人運用各種手段讓其他人不與他們競爭,但他們也同時去掠奪或殘害這些相對弱勢的人,比方說,這些富人運用他們的資金僱請會計師協助他們如何避稅,但他們仍享用社會福利甚至享有多國的社會福利;窮人或是相對於他們的窮人因為不知道這些方法,所以只能乖乖繳稅,或是幫富人負擔他們的成本。
有次我讀了某本女性雜誌,當期訪問的是奧黛莉朵杜(Audrey Tautou),她說,在她還沒成名前,因為工作關係要購物要消費,但收入不是很多所以常要精算;但在她成名後,許多東西都是免費的,也讓她有些罪惡感。她的這個想法很特別,也讓我印象深刻。
一直覺得財富重分配是一個必要的目標,只是達到這個目標需要的是一個客觀的作法,雖然說革命與戰爭可能是達到財富重分配最快的方式,但也是傷害最大的方式-你能忍受身邊的家人與摯愛死於戰爭中嗎?能忍受無抵抗能力的幼兒在炮火中喪命或喪失父母嗎?
也許戰爭會帶來思想與心靈上的衝擊,但也是對文化與世界最大的傷害。是誰在操作戰爭?富有國家。富有國家有資金可以購買武器去攻打沒有資金的國家,如果是內戰,有錢人會逃到國外去,只剩下窮人啃噬彼此的骨肉,殺人兇手被尊崇為英雄偶像。當資金在戰爭中耗盡,衛生防護的資金愈來愈少,因為戰爭造成的營養不良、疾病…想當然而,最後是帶來整個種族的死亡-這是人為的,不是物競天擇。
《愛像非洲一樣寬》這本書講的範圍很廣,不單只講哈蕾格雯之家的主持人哈蕾格雯、孩子,還講了許多議題在裡面,例如HIV與愛滋形成的原因、伊索比亞從舊約聖經中的阿克蘇姆王國由席巴女王帶領的龐大國家如何在戰爭及疾病中變成一個滿是無助孤兒的國家、跨國製藥藥廠的唯利是圖、資本主義國家心理學者為求成名或單以自己個人的觀點所做的一些手段及一些評論…當然作者並沒有一面倒的把哈蕾格雯寫成聖人,她也寫出了哈蕾格雯本身的一些盲點。
看著這本五百多頁的書,我一邊想著接下來,台灣會變成什麼德性?從課堂裡了解資本主義國家如何以自己的利益和自以為是的觀點毀了東南亞國家的經濟體系,也從課堂裡了解到許多思想在剛開始都是很好的,以人為出發點的,但在最後也是因為人而失敗或是帶來更大的浩劫。
這也是我無法再相信任何政黨的原因。不管有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都無法避免當他們擁有權與錢的時候,那人性最根本的迷惘。當哈蕾格雯受到國際媒體觀注,有大筆資金匯入她的帳戶時,她也迷惘了,當上帝給她第一個考題,她所收容的男童裡有一個男童對其他的男童發生性侵的動作,她無法接受,擔心她的地位,擔心她無法再經營收容機構,選擇息事寧人,她也希望那個被趕出收容所的男孩不會因此入獄,她迷失了。人只要忘了最初的理想,開始迷惘或迷失在金錢與權力的所帶來的愉悅時,就會帶來毀滅。
人太容易滿足,人也太貪婪,是優點也是缺點。

留言

  1. Hi, 我是Science.

    忍不住就給它按下去回應.............
    首先我為昨天強硬的語氣道歉.
    因為, 我想起了不久之前, 女友(你同學)跟我說的:別輕易將思考去引導別人,而是要去試著啟發別人.
    的確, 我的主觀並沒有仔細的去想清楚你的處境, 也可以說是因為我不是你真實的朋友.
    對於你回應的幾句, 我也頗為嘆然.
    哲學家之所以為哲學家是人給予的一種近於崇拜和高心靈水準及道德的稱號, 我要強調那只是"稱號".
    而且我也不覺得古代的人沒有自我意識, 這句話太肯定, 反而給我感覺有漏洞的形容.
    如果你可以試著仔細去用邏輯去推敲,你也會跟我一樣發現古代的人非但有自我意識,而且比之現今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在那個時代,那些一連串下來的思想大革命,影響到現今歐美的進步,但也不是全然的......
    人的社會結構根本是人, 所以以人為本, 這跟蛋生雞還是雞生蛋同一個道理, 並沒有誰先誰後, 因為是並進的...
    回歸主題, 所以歐美那些大國之所以變成大國, 是因為他們的思想改革的很成功, 甚至可以說是"太過成功".
    也引起了多元方面的互相刺激, 就像黑與白一樣, 資本和共產也形成強烈的對立, 而互不相容.

    還有,你說了一句 : 我覺得不是沒有人像伊比鳩魯那麼做的,還是有,他們在鄉間自給自足。很理想化的社群,但日後也一定會出現該出現的問題。
    理想國畢竟只是理想國。......
    我不是覺得要特別討論這種東西,但是你都說了日後也一定會出現該出現的問題..... 其實這樣想是對的,但是也是錯的....
    對的, 是你了解(應該是說發現)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涵意 ; 錯的, 是書裡面不管他們會變如何,你都不應該去在意他們會出現什麼問題....
    因為你的一句"但日後也一定...." 這個"也一定"給我強烈的感覺你是百分之兩千以上的肯定.
    更不用說後面那句: 理想國畢竟只是理想國, 這句話又展現了百般的無耐......
    如果今天我不是你虛幻的朋友, 我也許看看, 笑笑, 傻傻, 就換另一個網址了..... 但今天你是我欣賞的人.....
    我能感覺到昨天我激發了你某種身體內部(也許是左腦,也許是手腳的神經......)的反彈感, 但也產生了你今天新一篇的好文章.
    這篇真是好, 不是蓋的, 你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 只靠一本書就能夠體會比別人走更多路的心情....
    那才是我認識的aop , 可以寫死三千萬煩惱絲的aop.....
    這不是捧, 這是真心話, Science , 我, 老大不小, 今年28, 從來不拐騙人, 從來沒作過弊 (哼哼)....
    我也相信你在看我這篇回應時, 也可以感受的到我的語氣, 我強烈的白頭髮 = =.....

    剛巧, 今天看完你新文章時, 看到你以前的那篇 " 斷章取義".... 那篇很值得回味啊.....你和大哥的對話.
    我想你是不是應該重新檢視一下自己, 可能也可以發現內在自我不斷吐出的思考在不同時間的變化.
    我拿我自己當例子好了, 像我自己本身每個禮拜幾乎去三次以上的書店看書, 就是為了找新東西和去拜訪舊東西..
    也許一個禮拜找不到, 也許一個月找不到, 但總不可能一輩子找不到....
    因為自己體認到應該要變, 所以才變 <- 這才是"自性"
    然後我現在把自性拿來擴大解釋, 就變成了 "想哭的時候就哭" "想笑的時候就笑" "該憤怒的時候就該憤怒" "該快樂的時候就很快樂".....
    這是本性, 如果會覺得有矯情, 有做作(比較不好的), 那也是天生的, 自性的.
    但是這麼說, 並不代表想殺人的時候就殺人, 想犯罪的時候就犯罪, 因為侵害到了他人的身體或者剝奪了別人的權利,都是不應該的.
    嗯..上面這句應該這麼說, 都是本性, 但是在人的社會結構, 那樣子的行為是不應該的 (因為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更應該了解這個道理)
    再來就是千萬不要跟我說: 那我們吃牛殺豬宰雞是不是也是不應該的...... , 如果這樣想的人, 我是不是也可以反駁"難道青菜沒有生命嗎!!!!"
    所以思考可以被引導成很多種解釋, 也可以是一體, 但是最怕的就是被人們拿來互相牽拖, 要知道, 衍義是很可怕的...... (跟流言一樣)
    不管如何, 古諺語: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 還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我一樣會用跳躍性的去思考, 古諺語的本義真的是這樣嗎? 還是
    那句話最後只是被淪為政治手段的一種身為統治者應該具象的口號, 那麼的義正嚴詞,言之有理..... 在我看來卻帶有不協調)

    這段話給我啟發 "物競天擇這個理論就某................................想當然而,最後是帶來整個種族的死亡-這是人為的,不是物競天擇。"
    (其實不止是這段話, 幾乎都有些關聯性在地下秘密活動....)
    看到這裡, 我可以說是十分樂了, 因為你寫這邊的同時, 思路一定是一連貫沒有停止的, 那樣子的你是笛卡兒, 是我思故我在...我被感動了.
    因為你根本的把我昨天的留言消化在你的智慧裡, 現在是你的了, 而物競天擇不管是你對還是我錯, 都不要緊了.... 這是精誠之石.
    從這邊開始 : " 看著這本五百多頁的書,我一邊想著接下來,台灣會變成什麼德性?.............." 到 "..........會因此入獄,她迷失了。人只要忘了最初的
    理想,開始迷惘或迷失在金錢與權力的所帶來的愉悅時,就會帶來毀滅。" 最後 "人太容易滿足,人也太貪婪,是優點也是缺點。"最棒的都在這裡....

    我不再相信任何政黨, 理由是跟你一樣的. 更大的原因在於我看到了權力和金錢對於眾多人的影響.....都是不好的.
    引用: 羅蘭夫人說的「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借你之名而行」... 引用這句是為了回應你說的戰爭的意義 (戰爭毫無意義 = =)
    撇開羅蘭夫人的時代背景, 我曾仔細想過台灣的現況, 不就是這樣嗎? 除了長嘆, 我的能力太小, 太小..... 還是長嘆.
    所以在老大不小的28歲, 我會想過48歲時, 我能為這片故鄉貢獻什麼, 當我是在社會的中上階層時, 我能夠幫助別人還是受別人幫助....
    但是這些都是多餘的..... 只有現在不斷讓自己進步,充實心靈,充實精神..... 要當那一顆太陽, 而不是流星.
    要當個可以燒個數不清幾億年的太陽, 那可真的是要很努力很努力啊!


    PS: 要特別說一下戰爭給我的感想.
    戰爭之所以讓人熱血澎湃, 還不就是因為文字的力量, 如果你有看過色戒, 你應該會了解.... 舉個例來說:當初毛澤東先生就是利用農民來推動整個
    吞噬國民黨的軍隊, 那應該要用多少錢呢? 不是用錢, 是用口號, 文字的力量. 那麼這樣該說那些農民是物競天擇下犧牲品嗎? 不是的, 而是農民一
    定是犧牲品, 但不是在物競天擇底下.毛澤東還給他的人民一人一本語錄...... 真是夠了!
    再舉兩個例子, 一.是秦始皇坑殺儒生, 焚燒各家經典, 因為什麼? 因為李斯知道那些儒生說出來的話, 各家經典的書籍影響力太大, 不除去的話, 根本沒
    辦法一下子統治六國殘民, 這也就是古語說的 : "欲亡其族, 先亡其史" 產生的結果就是 : 他都不知道他自己從哪來的, 當然什麼都聽你的...
    二.是阿扁當初競選的口號, "台灣之子" ......... 多麼響亮的稱號, 多麼讓人覺得親近...... 也許前四年是有阻礙, 但是我看到更慘的是後四年的腐爛.....
    教育部長都說三隻小豬可以是成語了, 你說文字的力量不夠大嗎? 難道你沒發現自己掌握了那種控制文字使觀者跟著你思路引導的能力嗎?
    張愛玲之所以成為張愛玲, 完全是因為她沒有自我矛盾很多而走入死胡同, 相反的更有可能:自我矛盾也變成了可以是合理的自我解釋.
    有一句精典名言好像是這麼說 : 人是最會自我解釋的動物 (全句我忘了,是誰說的我也忘了,大致是這個意思....)
    我一直覺得文字很精妙, 不論是中文或是英文或是更多更多的語言, 文字.... 因為那是不同民族產生的文化....
    所以文字很有力量, 比畫更有力量, 比音樂更有力量........比什麼都還要有力量 (但是沒有比肚子餓還要有力量, 我現在餓了 = =)
    永遠我也不知道你現在遇到了什麼難關,什麼問題, 但是我要說的就是...... 做自己,你一定行.
    今天我看了你一篇好文章, 可以回饋給你的.... 就是我這篇回應 (算是讀後感吧!)

    PS2:
    毛澤東的一個小網址 .. http://www.hkfront.org/sjw60mao-ch.htm
    "爹親, 娘親, 不如毛主席親" 這句話太有影響力了, 也太誇張了.....(微怒)
    微偏馬克思主義的我, 不但對毛澤東厭惡, 更對現在共產社會的獨裁者厭惡...... 那一些都不會是好人.

    回覆刪除
  2. Hi~Science,
    再過五個小時我要醒來準備上課,不然真的很喜歡和你討論這些話題。
    微偏馬克思主義,嗯,其實我在寫這篇文章時的確是想到馬克思主義,他的經濟理念還是打動了我的一些想法,不過因為只修了兩學分(還是三學分)的政治經濟學,所以對這位先生的想法不是很理解之前,我不能多說些什麼。
    你所留下的文字的確給我很多想法,也剛好把我這幾天悶在心裡的念頭給引了出來,至於為什麼我會說一定呢?嗯,除非他們是沒有劣根性的人類,但這樣的人類有什麼意思?上帝不是留下人類了嗎?這表示祂也能包容人類的劣根性。
    先到此,我真要去睡了,不然明天一定爬不起來,那我會因為錯過課程而後悔不已。 ^_^

    回覆刪除
  3. 親愛的容顏:

    我喜歡妳那句【除非他們是沒有劣根性的人類,但這樣的人類有什麼意思?】

    我向來認為,人要有掙扎才美。否則看了半天,根本不曉得那個人的精神何在。

    天冷了,外頭也下起雨來了。記得保暖唷。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Power and Information in Digital Governance: The Influence of Tech Giants and the Challenges of Media Literacy

I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organize a team or invite panelists to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in APrIGF 2024. I have listed some interesting issues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send proposals to APrIGF 2024 or anyone who wants to discuss these issues in any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 As an observer of the internet or digital technology policy and development, I raise my concerns about how the government regulates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of tech giant companies and how people enhance media literacy. 1. The Tech Giants may control our lives and be stronger than the government.  Last year, Microsoft announced plans to invest 2.5 billion pound 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frastructure in the UK. Of course, The UK government welcomes the investment. Any government welcomes foreign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emerging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cyber(AI or internet)security, talent education, semiconductors, or other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UK Competition Marke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movie]記憶中失落的迷人氣味 Perfume

書本: 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作者:Patrick Suskind 徐四金 譯者:洪翠娥 出版社:皇冠 電影: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導演:Tom Tykwer 演員:Ben Whishaw, Dustin Hoffman, Alan Rickman, Rachel Hurd-Wood 原聲帶: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 - O.S.T. 在博客來網路書局買香水電影原聲帶 配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德國作家徐四金所寫的著名小說《香水》,對這部電影的上映也是又期待又害怕。今天和排休的偉展兩個人到中和國賓影城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覺得這電影票錢花得值得,而且也意猶味盡的準備買下DVD和原聲帶。 雖然說這部電影在上映時,作者並未出席首映會,但對於讀者來說,雖然電影的部份有做部份的修改,刪掉書中的部份情節,忽略了小說開頭最重要的部份,但仍是相當好看的,在配樂上、男主角的確有詮釋出 葛奴乙 對於香氣保存的渴望與對氣味的貪婪,由其是他臉上的肌肉會因為對氣味貪婪而顫動著,難怪導演選角選了很久。 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商業活動文宣裡都提到葛奴乙生來是沒有氣味的,這點其實有些問題。他並非天生就沒有氣味的,在書裡,他出生在一個非常炎熱與臭味衝天的環境裡,小說裡是這麼寫的: 「這種臭她感覺起來不像別的臭,而只更像一種令人受不了的醉人的東西,像百合田,或像放太多黃水仙的密封房間」 因為這醉人的香氣,她暈了過去並滾到路面上,雖然醒來繼續做生意,但沒多久就上斷頭台了(電影裡是受絞刑)。所以葛奴乙並非是生來無氣味的,在我的解讀裡,他一生中的氣味就在出生的那一剎那散發了出來,也許是回饋給那位沒愛過他且嗅覺已遲鈍的年輕母親。然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會有這樣的味道其實也不尋常,嬰兒的味道其實是一種甜甜的蜂蜜牛奶香,暖呼呼的,當然還帶著點尿布的味道,書裡也有描寫,但如果沒有確實的聞到嬰兒身上的香氣,其實很難想像出來。 這也是這部小說和電影成功的地方。在小說的剛開頭章節裡,幾乎都是對於氣味的描寫,讀者要一邊閱讀著文字,大腦裡還要一邊將文字處理成氣味的記憶,但平凡如我,也無法聞過所有的香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