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禁入廢墟(The Ruins)
- 書名:禁入廢墟(The Ruins)
- 作者:Scott Smith
- 譯者:舒靈
- 出版:小異/大塊
- 英文書封取自Amazon-The Ruins (Paperback)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類型的小說試閱。恐怖小說我讀的不多,只有一次是在半夜,熬夜看完弟弟買的某個日本作家的恐怖小說,內容是關於講絲蟲的,這本恐怖小說讓我被嚇到隔天洗澡時都害怕浴室地板上有看不見的絲蟲,連老爸也說,他看完那本小說後,一個星期不敢吃火龍果。另一個例子是,妹妹的同學,看了本日本作家寫的恐怖小說,說是鬼魅躲在被窩裡,讓她同學在那陣子晚上睡覺時都不敢蓋被子,還有躲在衣櫃、電視機、床底下的鬼都讓人害怕。
日本的恐佈小說和美國的恐怖小說不同,不知怎麼的,我總覺得美式恐怖小說的恐怖就和他們的R級電影一樣,充斥著血漿、腦漿、各色的噁心液體噴灑及慘不忍賭的分屍畫面,不像日式的恐怖,會讓人從心底害怕,會造成某一程度的傷害。
看完這本《禁入廢墟》其實也有同樣的感覺,我很好奇,美國人怎麼那麼喜歡拿大學生或畢業的高中生開玩笑?總是有一群大學生/高中生結夥出去玩,但在中途因為好奇心做了什麼事情,最後可能只有一個人生還或是全部死光光。這類電影包括了:恐怖蠟像館(House of Wax)、恐怖旅舍(Hostel)…還有一些我在深夜時看電影台看到的不知名但劇情類似的電影(不過我目前看過最難看的恐怖電影是May,其實那應該不算恐怖電影)。
這本小說改編成的同名電影大概也要上映了吧?預告片看起來似乎和書中有點不同,但這樣的小說內容改編成電影似乎是比較合適的。
讀到一半時,我也想到了馬雅遺跡中那幅著名的剖心圖,但讀完這本書後,腦海中出現兩個念頭:
- 希望不要有人誤以為馬雅文化是被藤蔓吃掉的。
- 希望不要人有真以為藤蔓像書中一樣這麼恐怖。
當然,這本書的劇情不是只有讓人噁心的畫面而已,裡面也講到人在遇到危機時,有的人自然而然會成為領導者(如影集Lost中的Jack),有的人會得了失心瘋(如電影世界末日裡Rockhound)只會幫倒忙,有的人會面臨道德的矛盾最後屈服於基本生理需求甚至會犠牲其他人的利益。
比較有趣的,是小說裡提到了植物也有思想、會模擬人類行為這件事。也許我們都曾想過「植物會不會思考」這個問題,但似乎沒有人想過植物會不會模擬人類做出挑撥、無中生有的行為,小說中的藤蔓與人類十分相像,顛覆了我們對植物的想法,結合了食肉性植物與生物進化,會像人類一樣挑撥離間,這點是讓我覺得恐怖的地方。倪匡有一本小說《第二種人》,講的是某一種能和植物一樣行光合作用的「人」的故事,這大概是我讀過比較接近的故事,不同的事,這第二種人創造了現在所謂的人類,卻被自己所創造的人類所迫害。
我想,我並不是很適合讀這類型的小說,這類型的電影也只有在第四台播映時才會偶爾看一看,連史蒂芬金的小說我也只偏好藝文類的,美國人對於異種生物要侵害人類的想法使我覺得這些人都患了被害妄想症,不是外星人要搶奪人類就是動物、昆蟲要殺光人類,現在則是植物。雖然說這些電影多半也在提醒人類最終都將自食侵害自然的惡果,但有時我卻不太能同意這些人的看法,畢竟用這樣的手法來警告人類,實在是太偏激了,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出現。
不過,這只是本恐怖小說而已,喜歡美式恐怖的人來說,應該是不錯的選擇,我比較偏好日式恐怖,但也不常看就是了。
附上YouTube的電影預告片:
隨選歷史閱讀:
留言
張貼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