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這是今年以來,我看過的幾部電影中,與自己思考的問題最接近的一部電影。
看這部電影可以不要用腦筋去思考,也可以像我喜歡胡思亂想一樣,開始往記憶裡去挖資料出來。簡單的說,這部電影把許多宗教的初級入門觀念融合在一起,從電影介紹裡得知,劇情雖然改編自小說,但也加入了導演自己的人生經歷,因為我沒讀過原著,所以也不能確定書的作者要表達什麼,但依照經驗法則,書和電影劇情一定會差很遠,就算導演想把書中的故事呈現,也會礙於影片長度的限制而有所割捨,就很有可能會給人大雜燴的感覺(事實上也是如此,所以我寫了大雜燴)。
如果要看以下的文字,我會搭配著連日來閱讀的一些書籍和以前上宗教概論的一些筆記,所以和電影劇情可能不會有太多關係,在這裡就先做告知,免得有人是想看電影心得卻被我扯得太遠。
我是被預告片的第一句話所吸引的:「我相信輪迴。」從電影中可以感受到西方人對於東方哲學的某種程度的嚮往,中文字、莊周夢蝶、印度教、佛教...等傳統東方思想,在西方的思想裡,是沒有輪迴的觀念,也可說,死亡就是結束,但在東方或是更古老的思想裡,死亡不代表結束,從宗教信仰而言,死亡反而是另一個人生開始,也就是你的靈魂將轉生到另一個軀體去,在離開這一世的身體到另一個身體的這段時間裡被稱為受生中陰,在此階段,心會移動到何處則取決於過去業力(Karma)的習氣(西藏生死書P.358)。
我相信有上輩子這件事,而上輩子的因緣也決定了我們這輩子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而這輩子除了延續前世的因緣外,所接觸的一切、說的話、心念也會創造我們下輩子的因緣,所以大哥常跟我說:「好的緣份就讓它繼續下去,壞的緣份,能在這輩子結束就讓它到此為止。」
電影中Dominic的未婚妻Laura因為Dominic過度醉心於自己的研究中而選擇離開,最後因為難產過世;在被設定為Laura轉世的Veronica的這一世裡,她與Dominic相遇並發生同樣意外的事件後,成了Dominic在研究上最重要的資料來源,她先是在被認定為前世記憶浮現,但在之後的劇情裡,她似乎像是Brian L. Weiss《前世今生》書中的人物,在被催眠狀態中不斷的回到所謂的前世,又或是突然像被附身了一樣,從口中說出無人能解或是完全沒有學習過的語言。
有一種疾病叫人格分裂症,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分裂成24個人格的Billy Milligan,他能操不同口音甚至說不同國家的語言,但他的人格們都有個特點,在藝術創作上有很高的造詣。就醫學上而言,Billy是因為在童年時受到繼父的性虐待及目睹母親遭受家暴而產生創傷,之後則出現行為及精神上的偏差。單就Veronica的行為,也很容易讓觀片者有這樣的感覺,年輕的Veronica與友人出遊卻遇到雷擊,友人死亡,而她受到驚嚇而語無倫次,在與Dominic結婚後也因為不斷有所謂通靈的情況產生。有些人很喜歡接受催眠以找尋自己所謂的前世,去找出這一世是否與上一世有因果的影響,但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什麼真的好嗎?片中的Veronic都無法承受自己不斷通靈的狀況,出現身心交瘁的反應。
就佛教的看法,人會帶著自己的前世記憶轉世,轉世後若是遇到修行高深的人,他們會協助你把前世的記憶一一浮現,就像是藏傳佛教中,會找尋轉世的上師及法王,並協助他們浮現前世的記憶。另外,也有一種說法是,這輩子對於哪些技能不需特別學習或教導就能很快上手的知識,像是作曲神童或天才,這些人都有可能是前世記憶都還存留著,所以這輩子不需多耗費時間學習,很輕易的就上手。
這部電影中,在男女主角劇情的安排上,讓Dominic跨越了時間的限制,擁有了不凡的知識,也能預測未來,甚至找到心愛的人的轉世,但他卻保持著一種不去干預未來的心態,當他掙扎於是否使用自己的超能力
行善或為惡時,也使用於可以維持自己生存的的標準,而他的替身Double則像是佛洛依德所說的超我人格一樣,帶著他度過危險,但在許多時刻也是保持袖手旁觀的態度。
我所要表達的是,也許有些人仍保有在幾世的輪迴裡的智慧,但在現實的環境下,他可能也是選擇低調沉默,不對現實眼前的狀況多干預,是對自己與相關人事物的一種保護,讓它自然的發展反而才是該發展的因緣。
海報取自於聯影Blog。
隨選歷史閱讀:
留言
張貼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