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20210506 閱讀 - 全球前 50 名具創新能力的公司、國家AI策略與人權研究報告、歐盟制裁了哪些國家

顧問公司 Boston Consultancy Group (BCG) 公布全球前 50 名具創新能力公司

世界經濟論壇 (WEF) 不定時會抓一些其他研究單位的文章刊登在自己的網站,並加上一些註解,BCG 這次出版的報告也在刊登的文章來源裡。在 WEF 的文章裡,提到了此次報告中的前 50 大公司,在前 20 家企業裡,只有一家 Johnson & Johnson 是家用品,其他多是電腦資訊相關產業,前50家則有看到製藥與生技醫療,中國則有 Huawei、Tencent 、Xiaomi上榜,第 41 名 Inditex 印地紡即 Zara 母公司 ,全球第二大時裝產業。IKEA 在我的認知是家具製造業,但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類似的公司再出現並成為標竿。

同樣的,這份報告也指出 COVID-19  疫情並沒有延宕全球企業的發展,反而加速了企業轉變的腳步。

這份報告提出了公司的領導者與落後者差異在於:擁有清楚的野心、創新的專業領域、績效管理、專案管理、人材與文化,即在領導層級上,還是著重在管理方面。其中讓我較有共鳴的,則是報告裡提到大公司的研發部門與銷售部門缺乏合作、兩個部門的訊息是不同步、無法連結的,用了兩個圖表解釋這件事。

先來談正向的個案,Harvard Business Review 裡有一篇研究新加坡星展銀行的數位轉型個案( DB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Best Bank in the World ),其中便談到了自 2014 年起開始進行數位轉型,2015年透過平衡計分卡擬定與數位轉型目標相關的策略項目,在第二階段時則有六百多個項目,將端對端的客戶相關操作數位化。星展銀行在數位轉型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改變員工的心態,降低員工對轉變的風險與恐懼,所以在內部舉辦教育訓練,由專家(軟體工程師和新創企業的創業者)帶領員工組成 10 人小組進行三天兩夜的黑客松活動,對不同的創新題目提出改變的方法,不是只改善銀行的業務、工作流程,同時也加強員工的職能,

接下來則是負面的個案,由於參與了兩個談數位轉型的工作坊,其中一個個案則是研發部門或是數據研究部門認為銷售部門、行銷單位的數據分析技術落後,並認為藉由教育訓練提升銷售部門的數據分析能力,可以減輕數據研究部門的工作負擔,而使數據研究部門更能專注於技術開發。這些都可以觀察到研發部門與銷售部門之間無法合作、甚至抗拒合作的心態,這對公司的轉變或是創新能力都是火不利的,也就是 BCG 報告中所呈現的研究結果。

對比有些顧問公司會提出導入各種新技術,還不如回頭檢視在基本管理中的部門之間溝通與協調,這不止在企業營運,政府部門之間的問題也是一樣,與其一直談新技術的導入,還不如回頭檢視基本的協調與溝通,心態的轉變,也許才是各種轉型最重要的第一步。

下載報告 (PDF):Most Innovative Companies 2021 Overcoming the Innovation Readiness Gap 

人權團體 Global Partners Digital (GPD)和  Stanford Cyber Policy Center 合作出版《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ies and Human Rights: A Review》(第二版)

GPD 的網站上有許多對網路安全、言論自由的政策建言,也努力的了解全球網路政策,並在全世界建立連結。GPD 讓我看見的不是單純倡議人權而已,他們的每個成員都很積極的參與全球網路治理的活動或是提供政策建議、教育訓練、與不同單位合作出版研究報告,這些建議與報告的基本核心都是維護人權。

這一版的報告內容以各國的人工智慧策略與人權為主,除了定義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政策與人權之間應該注意什麼之外,我特別注意到他們在這一版中列了各區域國家的人工智慧研究政策短評。

在這本報告裡並沒有熟悉的亞太區 (Asia Pacific Region),而是以印太地區 (Indo-Pacific Region) 為主,但在簡短的段落裡則提供了新加坡、南韓、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泰國在 AI 政策及發展上的快速掃瞄。中國算是全球與亞太區在 AI 發展領先的國家,GPD 在報告中也參考了中國政府的相關政策,然而也指出中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國聯合大公國這些國家的 AI 政策並不是在保護人權為主。就自我日常接觸的資訊可以了解,中國藉由社會評分制度限制移動自由或是一些侵犯人權的行為,這大概也是一個需要警戒的資訊。

下載報告 (PDF):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ies and Human Rights: A Review

當你的公司與某些受到國際制裁的國家有往來時,務必注意

每當我愈接觸這些網路議題,就發現許多網路治理的議題都與地緣政治有密切的關係。

偶爾利用通勤時間聽 Podcast 。年初時,萊登大學海牙網路規範計畫 (The Hague Program for Cyber Norms)舉辦了一場辨論會,之後將會議錄音分享到 Podcast 上:Episode 3: EU Cyber Sanctions between Effectiveness and Strategy,裡面談就是歐盟發動的網路制裁與策略。歐盟在2020 年 7 月底時就要對伊朗 (Iran) 發動網路制裁,而 10 月開始正式實施,歐盟提供了相關的資訊,協助中小企業與被制裁國家有經濟上網來時,如何衡量自己也會受到影響。在歐盟對外事務部 (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EEAS) 的新聞稿 Cyber sanctions: time to act 中則提到,由於某些機構或個人因為參與了網路攻擊或恐怖行動,使得他們不得不發動網路制裁,即歐盟第一次發動旅行禁令,並凍結了 6 個人及 3 個實體(或機構)的資產,相關的報導在台灣的 iThome也有刊出

由於是發動網路制裁,所以歐洲IP網絡協調中心 (Réseaux IP Européens Network Coordination Centre,RIPE NCC) 在網站上也做出相關回應:

今年 3 月的 APRICOT 活動中,有一場次是全球 RIRs 的相關資訊更新,RIPE NCC 提到因為 EU Cyber Sanctions 歐盟網路制裁的關係,位於荷蘭的他們仍然配合荷蘭政府進行一些配合經濟制裁上的處理,以經濟活動為主,例如銀行轉帳,目前則是停止的,但不影響他們對於會員的服務,RIPE NCC還是堅守他們的原則,網路運作不受到政治影響。由於使用網路被認為是基本人權,也是讓一些被制裁國家的人民能對外連絡資訊的管道,所以 RIPE NCC 希望能取得豁免權,繼續提供網路服務。歐盟也提議要在加密通訊軟體、加密頻道加上後門,以便執法人員搜證、預防兒童色情與犯罪,歐盟的這些措施都可以感受到一個政府體制正利用地緣政治去壓制網路機構運作。


試著每天或每隔幾天分享一點內容

許久之前,我曾在其他平台做類似的新聞資訊分享,但覺得如果不能提供一些自己的解讀是觀點,也只是個新聞連結轉貼而已,於是停止整理相關的資訊。

每天下午,我的信箱裡都會定時出現 Seth Godin 部落格的文章,他總是定期、定時的發布一些或長或短的文章,在他的部落格裡,沒有讀者回應的欄位,但就是定時發送自己的觀點。

因為我會閱讀一些報告,有時在社群做一點簡單的心得分享,受到演算法或是同溫層並不喜歡這麼嚴肅的話題,雖然在 Telegram 有一個頻道,但每篇分享總像石沉大海,也許找錯了目標客層,沒有任何回應的文章總讓我有些意興闌珊,有時要找回自己分享的東西,在社群也不容易找回來。所以還是回到自己的部落格來分享,當作筆記或書寫的練習,也許還會比較容易找資料,也可以避免日後長篇大論,讀者看了累,自己看了也很累。

不過能持續多久?我也不確定,畢竟重複的資訊看多了,也會覺得很厭煩。我如果厭煩了,就會停止這樣的更新吧!

Telegram 的討論頻道:Let's talk about Internet Governance

Image by waldiwkl from Pixabay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在醫院時的心得和讀書心得

因為一些原因,最近去醫院動了個手術。對我來說是一個大手術,出院至今還沒一個星期,但許多事情的過程、變化、讀了一點點書,讓我想寫些什麼。 先感謝有耐心的耕莘醫院的醫師和護士們,在醫院的期間對我各種有的沒的問題皆耐心的有問必答和細心照護,所以我在出院時幾乎是充滿活力的。醫院病房也很乾淨整潔,而病人們也很互相體貼,給予彼此尊重和隱私。辦理住院時也告知不公開,所以僅有家人在探病時間來看我,讓我覺得非常安靜,可以不用面對不必要的社交。也十分感謝台灣有健保制度,把醫療費用在減少未來風險的醫材,而這在我住院期間時閱讀到相關內容時,也有所感慨。 還有謝謝公司和同事,沒有健檢制度的話,我就不會發現身體的警訊,如果沒有公司內部的護理人員,我不知道要問醫生哪些問題,如果沒有主管和同事的協助,我不可能有機會去治療。 接下來則是一些個人心得,從決定進行手術時的心慌意亂到手術後躺在病床上回想一切經驗後的心得。 相信醫生和護理人員的建議,不要過度依賴網路上的資訊 在決定進行手術後,從公司的護理人員到網路上各種手術心得,如同一般人透過網路找尋相關資訊,最後反而是公司的護理人員提供的資訊相對實用,例如要問哪些問題、想到要隨時記下。 由於網路上資訊豐富,許多有相同手術經驗的病人都樂於公開分享自己治療的經驗、自己的感受,無意中也分享自己的隱私,加上不少是過時的資訊,且每個醫師的治療方式、醫院的資源也不同,所以一些過期的資訊、不必要的干擾會減少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信任感。在我問醫生需要準備什麼、治療過程是否有哪些方式時,醫生肯定的告訴我,不會使用我提問的方式,且準確的告訴我手術的時間、方法、需要的醫材及自費的預算,反而讓我覺得自己透過網路找資訊的行為很可笑,如果網路這麼厲害,那怎麼不讓網路醫生來做就好? 術後,因為一些會議需求,我向醫生請教交通、日常照護上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醫生也把相關的事項告訴我,這些都讓我覺得,有問題還是問醫生,網路就只是個參考。 在這個資訊過量的年代裡,部落格、社群平台讓人的情緒有個出口,但總在無意間這些「情緒」會影響其他視聽者的判斷。病人需要相信的是治療自己的醫生,而不是道聽途說的個人感受,如果無法信任對方,則是換一位醫生、換一家醫院。 老人照顧老人、病人照顧病人的社會 在住院的時間裡,我要求家人在家休息,只在探病時間過來即可,另外再請看護人員來照顧。在現今少子化且許多家庭是雙薪無子...

讀《時代的噪音》

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所著的《時代的噪音》(The Noise of Time)是以蘇聯體制時期的作曲家 蕭士塔高維契 (Dmitriy Dmitrievich Shostakovich)的視角,從自己出生時的命名、年輕時因為政治因素,過著每晚心驚膽顫的生活,到年老變成自己厭惡的樣子。書裡描寫了一個藝術家在創作時需要考量政治因素,因為這些作品需要經過審查,通過審查的作品才能公開表演。 我對20世紀的古典樂作曲者不熟悉,更不用說蘇聯體制時期的樂曲及音樂家的一生。這是一本值得現代未經歷過共產主義、戒嚴年代的年輕人閱讀的書籍,這本書講得不只是蕭士塔高維契或是共產主義國家對藝術發展的影響,而是講權力對藝術與人生的干預。從蕭士塔高維契出生時的命名,他的父親為他取了名字,卻被教會要求改名,到自己的情人、婚姻的對象、說話交往的對象,成為蘇聯對外宣傳的代表,「權力」都是影響他在政治上的聲譽或是創作的因素。 如果藝術家跟人類的靈魂無關,那藝術家還能做什麼?除非藝術家只想成為裝飾,或只是權貴的走狗。 我在大學最後一年修了一門課,課程中的幾個章節是簡介馬克思主義與其經濟理論,馬克司主義敘述與內容是一個看似理想化的經濟學。資本主義走到現在也許造成整個社會呈現兩極化,但不可否認資本主義提供激勵,提供誘因讓人參與經濟活動,成為生產要素。馬克思主義對於理想化、想改變世界,少經世事的學生是很迷人的,也能觸及勞動階級參與改革社會。 一位醫生曾與我聊到馬克思主義帶給社會的影響,醫生轉述一篇文章的內容,該篇文章的作者認為馬克思主義試圖藉由知識分子帶領容易服從的勞動階層,發動革命以改革社會。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歷史,就是近代清楚明確的案例。毛澤東是當時的知識分子,許多知識分子跟著他,操弄著相對知識缺乏的農民、勞動階層,與過度理想化的學生與青少年,發動革命反抗蔣介石,在1949年把中國國民黨趕到台灣來。但如果馬克思主義真的這麼好,那我們可以看看那些曾經實施馬克思主義政權的人民們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中國曾經歷過十分艱辛的時代,直到鄧小平在晚年的開放,改變中國的經濟發展。 書中談到蕭士塔高維契回憶自己的一生與生活的共產主義年代,作者以這段文字描述共產主義: 它給了你夢想,再給你夢魘,而它讓所有人--不論大人小孩都感到恐懼。 台灣的戒嚴時期就與書中描寫的狀態一致,由中國國民黨統治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