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隨手記】杯子理論

「杯子理論」這四個字的內容是別人告訴我的。 在我專四打工時,一起工作的老師問了我一個問題:「有沒有『沒有』這個東西?」有點像繞口令?那個時候老師拿了一個紙杯,我們藉著討論這個問題,進而討論「存在」。星期四上課,台上的老師也拿著紙杯開始討論了印度教中的一些理論。 那什麼是「杯子理論」咧?其實這是自己整理出來的東西:「當杯子裝滿水時,我們會說這個杯子裡有東西。但是當杯子裡的水被倒掉了,杯子裡還有東西嗎?如果『沒有』,那存在於杯子裡的空間呢?又,當我們把杯子這個外殼去掉了,又剩下什麼?這個杯子裡的空間還存在嗎?換個角度想,人也因為一直執著於這個『人形』所以看到的永遠是『杯子裡的東西』,也因為害怕這個形體裡是『空』的,所以努力的,在往這個杯子裡加東西,也永遠只看到杯子裡,而不是杯子外的世界。也因為害怕沒有了這個形體便代表自己沒有存在過,所以人不斷的抓著這個外表,依戀著這副肉身。」 所謂的「認知」,是人看到一個物體,再經過大腦處理後,所儲存下來的一種「體驗」。所以,每個人都活在自己所「認知」的環境裡,也對於這種環境感到安全、滿足,但當面臨到一個未知的環境時便會感到害怕。看過電影「海上鋼琴師」嗎?其實主角1900便是這樣的心態,他對於未知的陸地感到害怕,於是他選擇回到他所熟悉的船上。 再想遠一點,想想人的死亡吧!其實多數人是還沒想過死亡這個問題的。也許你會反駁我死亡不就是那麼一回事,只不過是停止了呼吸而已。可是,就是因為人對於死亡後的境界感到恐懼,對自己已經熟悉的環境感到依戀,而逃不出輪迴,生生世世都在這個生命之輪中循環。 「我活著,是因為我想活著,有一天我覺得我可以走了,我就會離開這副軀體了。」這是我讀「西藏生死書」後的感想,不過這本書我還沒讀完。自殺的人並不是真的不想活了,在他們死前的那一剎那,或是導致於他們尋死的理由,都是因為對人世感到不滿或對某個人還有怨念、對某件未完成的事還有牽掛卻又找不到突破的方法,所以才會選擇讓自己的生命結束,認為死後就可以解脫一切了。其實不然,通常這些導致死亡的人事物往往都是再回到人世的最大原因,也因為這些怨念和不滿,而生命之輪被推動,又重新輪迴。 最近我會問問自己是不是已經準備好面對死亡?而答案卻是:「還沒」,我對「我」這個形體所認知的一切還有所依戀,對這個杯子裡的一切還沒完全了解,也還沒準備好面對杯子外的一切,所以相信自己還沒準備好面對死亡。

【隨手記】存在

不知道自什麼時候起,開始問自己存在的定義,也問自己為什麼存在。 那天上宗教課,老師講解印度教,用印度教的哲學思想來講解存在。他說:「你今天為什麼會存在在這裡?因為你『想要』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會當人?因為當初你『想要』當人。」 印度教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的愛都是一種由欲望而產生的「欲愛」。所以人的一生中,幾乎都是為了自己「生存」的欲望而存在。 從這個角度想,似乎真的是這樣。人類的進步,說穿了,就是為了滿足「讓自己過得更好」這個欲望。 動植物為了生存,不也是發展出了他們的本能嗎?植物為了生存,有向光性,會朝著陽光生長,根會往有水的地方延伸。動物為了生存,會吃會睡會排泄。而人類,以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來說,最底層也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求,才會往第二層去追求。 不過,人類的欲望也複雜了些,也似乎是永無止盡的,當一個欲望被滿足了,就會有另一個欲望的產生,而也有許多人的一生就這麼的被欲望支配著,而人的存在,似乎就真的只是為了滿足欲望。 這麼想似乎有點悲觀,但是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人仔細的想過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存在?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呢? 談個題外話吧!老師也講到了另一個話題,他說:「許多人選擇自己結婚對象時,往往都不是選擇自己最愛的人。人也往往選擇適合自己生命的,而不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前面那一句我無法體會,然而,我卻常常聽到很多已婚的人在談這個問題,而之後的那一句,不妨大家好好想想,在自己的生活裡,是不是這樣?回到主題,為什麼存在? 2001/12/21

部落格的葛萊興法則

部落格這個東西在國外已經炒很久了,之前回出版社開完會後,與執行編輯小小的聊一下,我開玩笑的說,現在的部落格是「葛萊興法則(Gresham's Law)-劣幣趨逐良幣」,她說現在的部落格好像漸漸的失去了當去部落格的意義,無法理解為什麼國內媒體現在才在炒這個東西。 我想,部落格的意義與起源也不用在這裡多說,因為前輩們講得更多,很多雜誌裡也有寫,在去年十月份的廣告雜誌(ADM)裡就談到了國外許多公司成立Blog來與消費者們互動,或是發表一些個人的意見,到今年五月PChome、商周都有專刊或是特企報導,而自己也在今年一月份 eBoss 裡寫了一篇「利用Blog做行銷」以及簡單的Blogger的教學「架設部落格,免費又簡單」。 即使有許多人使用部落格,也有許多免費的平台可以提供架設,但台灣的Blog走到現在好像漸漸失去了Blog的特性,愈來愈著重在「個人化」的特點,但在「內容」及「更新次數」上卻逐漸的被忽略掉,連我自己所有的幾個Blog也是。 先講使用族群好了,最早使用Blog的族群應該算是對資訊科技有基本概念的族群,這些人可能有一點資訊技術恐慌症,每天都要吸收新的IT資訊,再透過網路的分享將這些資訊傳播開來,這些內容可能偏向IT的應用或新知。透過網路的快速傳播,多數屬於文化工作者也加入了這塊領域,其次應該是學生。那天在與執編短短的談話中,她說對她而言,一個擁有現成平台可以使用、穩定性高的部落格就已滿足需求了,至於什麼改template更改、個人化的介面,她倒是不那麼介意。相信對一般上班族而言,除非對「個人化」有非常強烈的需求,不然很難像學生一樣有多餘的時間和體力去鑽研CSS、HTML等語法,更何況是完全不懂得怎麼寫網頁的上班族,每天要應付routine work已經筋疲力盡了,回到家應該只想好好的休息或是其他的休閒嗜好,真的要去鑽研,那還真是勞心勞力。 最近的一個趨勢,就是許多免費的Blog平台漸漸走向「某種」整合-提供Blog平台與相簿,甚至可以做到手機直接Blog,這當然是件好事,而在這些便利的服務下,需要的是一個龐大的硬體服務,如Hinet的Xuite就提供了500MB的空間,也整合了許多網路使用者會需要的功能;MSN Space也提供了整合功能;未來還有Yahoo!360,且Yahoo也收購了Flickr,這些似乎都在提供愈來愈多種的整合性服務給「會員」,甚

[reading]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書名: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The Tipping Point: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作者:Malcolm Gladwell 譯者:齊思賢 出版:時報出版 ISBN:957-13-3167-8 今年過年回來時在中二高上遇到大塞車,這個路段沒有休息站,沒有流動廁所,讓想上廁所卻又遇到大塞車的駕駛或乘客們在此時此刻恨不得就出現一個馬桶來一解人生三急之苦。眼前一台車緩緩行駛向路肩,車子停在路旁,駕駛人突然下車急忙往路肩的樹叢走進,接著,第二台車、第三台車都停在第一台停下的車子附近,都有人急急忙忙的從車裡逃了出來,有些孩子迫不急待的就把褲子解了下來。以上的景象只要逢年過節都會在高速公路上看見,但好奇的是,第一台車停下來之後,接二連三的也會有車子停在一旁,做著同樣的事。 現在大家喜歡排很久的隊買「甜甜圈」,若還有人有印象的話,在幾年前第一家開設的「葡式蛋撻」也造成了購買風潮,接二連三的開了很多家,四處都看得到買蛋撻的人龍,現在也四處看得到買甜甜圈的人龍。 以上的兩件事所欲表達的是「授權」與「流行」。我們都知道「流行」就像感冒病毒一樣,透過一個人或是一小群人,接著愈來愈多人像中了病毒一樣的也開始盲目的購買或是跟從第一個這麼做的人開始做,並不是只有台灣才會有「一窩蜂」現象,全世界的人都有。 這本書是作者的一個研究報告,從他的研究裡,他發現了創造「流行」所需要三大原則:少數原則、定著因素、環境力量。在書中的研究中,作者發現一個小小的觀念的改變或是訊息的傳送,都會創造出流行趨勢,甚至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改善整個紐約市的治安品質。 讀完這本書後再看看整體環境,所謂的「流行」都是從少數的幾個人開始的,這幾個人可能具有作者所談到的幾個特質:專家(Mavens)、連結者(Connectors)、推銷員(Salesman),這些人會將產品及創意從創新者和早期接受者傳播到早期及後期主力消費者,這便開始了「流行」。現在傳播訊息的速度相當的快,透過IM、轉寄信件,很快的就會造成一股流行旋風。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用到了不少心理學相關的研究,對社會現象有興趣或是對創造流行有興趣,又或是想知道流行怎麼開始的,不妨可以看看這本相當精彩的研究報告。 不打算寫得太詳細,免得哪天又有人來抄書:p Tags: reading , The Tippi

【隨手記】20050219參觀國際書展感想

星期六早上九點,我們就醒來準備前往書展,寒風冷颼颼,其實並不是很想出門,但我總想去看看有哪些特別的書,也想和阿喵在展場看看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書或是特價書可以撿。 我們是坐捷運去的,邊在車廂裡人擠人,邊在回想過去我們去NY^2聽演講的回憶,倒也還算愉快,不過買門票時可就不愉快了,阿喵買了兩張門票,其中一張還被售票員撕成兩半,向她要求換票,竟然被迫必須接受被撕成兩半的門票,真是太可惡了,明明就是售票員撕壞的,為什麼我們要去承受這樣的服務品質呢? 今年的國際書展和去年的感覺完全不同,我還記得去年城邦集團的書館占了好大一個位置,裡面萬頭鑽動,大家都在挑選想要的書。今年的書展比較不同,少了限時大搶購,少了很多攤位,走道變寬了,人變少了,多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但仍有的書商還是在搞出清的活動,把一些舊書排在那,讓人提不起興趣。 書展的定義在哪裡其實很模糊,看消費者想以什麼樣的心態去看這個書展。如果想要撿便宜,大概只有最後一天去才有機會撿便宜吧?我們有遇到當場殺價的,彷彿置身於菜市場: 商家:「好,算妳三百。」 消費者:「我剛說兩百,你不賣我兩百,我就不買。我在哪裡哪裡看到的價格是兩百。」 商家開始哀號:「賣妳三百,我己經沒得賺了耶!」 Blah.Blah.Blah…聽不下去了。 我們牽著手離開這間書局的展場,遠遠的,我看到了一塊招牌,連忙拉拉阿喵的袖子:「哇!賣圖庫光碟的也賣日本教學動作片?」 阿喵也很驚訝:「啊?什麼?」 走過去一看,原來一塊黃色塑膠板上寫著「日本 Authorized 原版圖庫」剛好放在兩個攤位中間,只剩下「日本 A」好啦!別怪我聯想太多。 接下來我們逛啊逛的遇到了以前出版社的同事,這是他們今年第一次參展,不過沒多作什麼宣傳,主要是因為目的不在銷售是在打知名度,不過很可惜的,我覺得效果好像不怎麼好。 這次最好笑的事發生在阿喵身上。因為鼻子過敏又遇到這種濕冷的天氣,所以他鼻水流不停、噴嚏也打不停,不過,他都有乖乖摀住嘴巴。忘了是走到哪個攤位,阿喵的鼻子癢了起來,臉上浮現了想打噴嚏的神情,說時遲那時快,走來一個在展場走動發送抽獎券紅包的工讀生,她的臉上帶著職業的笑容,伸出手準備遞出一個紅包袋給阿喵,就在那一瞬間-「哈啾!!!」用了三個驚嘆號是因為那個噴嚏很大,一時間我們身邊空出了一圈出來,而那個工讀生的臉上出現了一臉驚訝和錯愕,我開始蹲下來狂笑,等我站起來回頭時,只見

六個電子商務的問題(1)

以 下的六個問題是我去應徵Yahoo奇摩的一項職務時所收到考卷,在回答了這六個問題後,我得到了面試的機會。主試者對我說,如果不是因為這六個問題的回 答,我是沒有面試機會的。雖然在面試後,我並沒有得到這份工作,但卻也有所收獲,也知道自己所適合的是一個幕僚團隊的角色而不是一個領導的角色,我並不特 別難過(其實有一點點),因為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立即能上線的人,而我還不足以去承擔這麼大責任及風險。不過我真喜歡那樣工作環境和氣氛,阿喵曾去過奇 摩,他跟我說:「妳一定會喜歡那個地方的。」的確是,明亮又寬敞的工作環境,也不會有隨時被監視的感覺。 在主試者小小的聊了一下後(感謝他的耐心),也印證了阿喵之前跟我說的,奇摩裡的人都很樂意跟人分享,也都不是學術派的,每個人都有他的真材實料。 談話後,我真希望再補足自己所不足的地方,覺得自己是個空殼子。不過,我還是再仔細想想自己是適合寫東西還是再進入職場好了。 好吧!讓我們來看看這六個問題吧: 就您的了解,請簡單的說明什麼是「電子商務」(e-Commerce)?什麼是「網路廣告業務」(online advertising)?以您的觀察,電子商務與網路廣告業務未來各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請問您所瞭解的「線上購物」(online shopping)是什麼?與「網路拍賣」(auction)有什麼相同或是不同的地方呢? 可否請您簡單地說明什麼是「網路商店」(online merchant)以及「網路市集」(online marketplace)?他們分別在電子商務的環節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此外,您認為經營一個理想的網路商店與網路市集各應該具備的哪些功能或特質? 請問您是否有網路線上購物的經驗?如果有,請儘可能地告訴我們讓您印象深刻的消費經驗,特別是消費過程的部分。 請告訴我們您最喜歡哪一個線上購物服務?並且說明您喜歡的原因。 您認為○○○(消音啦!)可以在電子商務經營扮演何種角色?又應具備哪些專長? 我將自己寫的答案放在第二篇文章裡,不過我還是覺得自己回答的不好,居然沒有把自己做過的和一些數據資料寫出來,寫的也只是陳述自己的觀念而已,阿喵也說,剛畢業的人回答的程度差不多就這樣。 好吧!事情已經過去了,至少我得到面試的機會了,很阿Q吧!我也這麼覺得。 Tags: IT , e-commerce

六個電子商務的問題(2)

就您的了解,請簡單的說明什麼是「電子商務」(e-Commerce)?什麼是「網路廣告業務」(online advertising)?以您的觀察,電子商務與網路廣告業務未來各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e-commerce):以目前情況而言,簡單的說,電子商務是將金流、資訊流、物流匯整,透過網路做傳輸或藉由平台將資訊顯示出來。不限於 B2B、B2C或是C2C的交易,舉凡透過網路而進行的商業活動都可以稱之。更進而可以擴展到各公司之間的資料與運作平台的整合、資訊的交換與時程進度的 控制。 網路廣告業務:在收到客戶的需求後,利用各 種網路資源做整合行銷的利用,透過各種網路行銷活動吸引消費者觀看、購買產品。除了最簡單 的製作Banner外,還包括了事件式行銷、參與式行銷、置入性行銷…等,各種行銷活動透過網路工具(如IM、網站的Banner、搜尋字串、遊戲活動… 等)呈現在瀏覽者的眼前,引起他們的注意、需求及購買慾望後再進而做購買的動作。即使未達到行銷活動的最終目的(購買),但仍可透過網路廣告來達到知名度 的拓展更進而與瀏覽者建立關係。 在未來的走向: 電子子商務在未來會慢慢的整合,整體的金流、物流與資訊流都能透過網路來做整合,能讓消費者只要透過網路就能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或資訊。 網路廣告業務:未來的網路廣告業務發展會趨於整合性的行銷,也就是套裝式的。例如做一個完整的配套,供欲使用者依需求及預算來做不同的選擇來做完整的配套措施,甚至為客戶達到客製化的目標。 請問您所瞭解的「線上購物」(online shopping)是什麼?與「網路拍賣」(auction)有什麼相同或是不同的地方呢? 線上購物(Online Shopping):賣買雙方利用網路購物平台來陳列商品,提供商品資訊、價格,讓買方透過網頁上的描述來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或資訊)。除了一般的 B2C、C2C之外,B2B也是可以透過線上購物方式來進行的,例如將商品及敘述陳列在網頁上,雙方可以透過網路來進行詢價與報價的活動。線上購物的平台 可以是入口網站所提供的開店平台或是自己架設的網路購物平台,也可以是透過網路商店開店軟體透過虛擬主機來做陳列商品的動作。 網路拍賣(auction):賣方將商品陳列在既有的拍賣平台進行競標的活動,價格不見得是公開的。當買賣雙方對競標後的價格都同意後,買方進行付款的動作,而賣方則進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