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蛹之生】一枚未羽化的蛹

應該是某年的國小沒上補習班的暑假,家裡拿了本書頁泛黃的書叫被懷疑是過動兒的我閱讀,泛黃的書皮和頁面,上面用毛筆字寫著「蛹之生」,底下還有著「小野著」,再底下是紅色的夕陽和倒映著夕陽的海? 用一個暑假的時間,在吃過飯的午後,邊聞著遠處咖啡工廠炒豆子時飄來的的焦黃色香氣,在西曬的房間裡讀完泛黃的「蛹之生」,當太陽要下山時,陽光直接射進房裡,整個房間會變成金黃色的。 還是小學生的我問大人們:「什麼是大學生?」他們總回答我:「等妳進了大學就知道。」再問:「什麼是微積分?」大人的回答是:「等妳讀了就知道了。」 原以為讀了五專後就沒機會再讀大學,直到專科畢業後的那年冬天,為了準備轉學考在家裡演算微積分練習題,算著算著脖子酸了,一抬起頭來,一段蛹之生裡,一位男學生算著微積分突然抬頭看到鏡子裡的自己,雙眼血絲遍佈的情節一下子就鑽進我的腦海裡。我忍不住的跨過一堆又一堆的講義和計算紙,站在房門口的那面陪著我長大的鏡子前:「嗯,沒有血絲遍佈,頭也沒有變大。」那時,遠處的炒豆子工廠已經歇業十幾年了,而我的房間因為拉下百葉窗而泛著詭異的墨綠色,房裡的濕氣都要滲到骨頭裡,桌上的微積分講義因為白亮亮的檯燈而反射著刺眼的白光。 進了大學後,最讓我害怕的再也不是微積分,而是讀不完的統計:數理統計、多變量分析、作業研究…每逢期中和期末考總得要和公式糾纏一個晚上,筆記一讀再讀,在與Σ、φ、Π奮戰的中場休息時間裡,就會跑到鏡子前看看自己的頭有沒有像葉哮一樣變成大頭?在睡前總會覺得全身飄飄然,唯有頭,像是裝下了幾百斤的公式:從離散型的白努力分配到連續型的指數分配、Limit、數不清的Σ…我對著即將睡著的自己說:「醒來別忘光了,不然,這個晚上真的就『白努力』了。」 大學生活和書中的描寫似乎不同,雖然讀大學時僅記得幾個交錯的情節,像是自稱「梅庭過」的吳霜,在每個求學階段裡,我總會找尋著這樣的「冰霜美人」,不知道現實生活裡的冰霜美人會是什麼樣子?那個年代的年輕人還會關心國家大事、釣漁台主權、山地青年服務、股票,現在有不少大學生彷彿如書中葉哮的翻版,至於國家大事已沒人在乎。投資理財?有不少人大學未畢業就已負債累累。 那些彷彿是上輩子的事,當我再翻開「蛹之生」時,又變成小時候那個聞著咖啡香的小女孩,一頁頁翻開的不是書裡的情節,而是童年時閱讀後對未知生活的懵懂與嚮往的記憶:「什麼是大學生?什麼是微積分?」這些我都經歷過

【Reading】溫柔爸爸 酷教授

近人薯叔出了兩本書,一本是「D男E女」,另一本就是「溫柔爸爸 酷教授」。在第二本書上市前,就已先在網路上看到他寫的猜謎,其中一題是這樣的:「有位同鞋愛拍照,同鞋會我派她當密探去偷拍。當初她還是學生,所以我才寫了一些和學生互動文章給她參考。」看完後躲在螢幕前面臉紅,那次是我第一次去參加小野家族的聚會,還因為忘了把電池充飽,所以拍沒幾張照片。那時應該是2003年初,參加第一次同學會之前就常常去小野家族的留言板撒野。 在讀大學的時候最怕幾門課:高等統計學、管理數學、作業研究、抽樣方法、多變量分析,這幾門課的共通特點除了是數理課程外,還是同一個老師上的課;另外幾門必修數理課:迴歸分析、多變量分析、微積分雖然成績不是頂漂亮,但也不致於難看到哪去,而且還在大四時選修了所謂進階的迴歸分析課程。我這種人比較失敗,遇到磁場合的老師通常上課也比較認真,另外,凡不用用到太多數學公式的課程通常其分數可以拿來彌補這些數理課程的不足,所以我大學讀得尚算輕鬆。 畢業前,總是跑到小野家族跟工管叫獸吐苦水,因為這些課程的理論在工管也用得到,而且,我們的課程和工管很類似,也要修品質管理、專案管理(雖然後來沒開成)、生產管理,教這類課程的是我們的班導師,他上課非常認真,每次都準備非常多的資料給學生,因為要教的東西太多,還主動為學生加課(雖然大家都不怎麼領情),但是缺少了一種趣味,可是只要遇到上課很賣力的老師,我通常也會賣力的做筆記和準備考試及報告以回報其熱情(讀書讀成這樣也真是很失敗)。哦!突然想起一位老師,我永遠不會忘記有位學姐告訴我該位老師是系上著名的「笑面虎」,有次他跟我說對現在學生的學習態度很失望,所以他(和其他老師們)會把教學重心放在研究所而不會放在大學部。 在畢業後,不覺得那位令我害怕的老師不好,因為他也是有認真上課,還是有不少學生是喜歡修他的課。只是我比較笨,和他100%磁場不合,他說的話我聽不懂,就是這樣而已,不過他的課是必修課,而且從大一到大四都有他的課,轉學生有些課程是不能抵掉的,還記得曾經有一整天都是他的課,稱之為「LKR日」。 我不敢說當叫獸的學生就一定會學得更好,不過那時的我常在想,如果我們上品管的老師願意跟學生接近些,不見得要講笑話、搞笑,但偶爾閒話家常一下放鬆情緒也好,或是那位讓我畏懼的教授不要每學期初拿著教師評鑑結果對著全班咆哮怎麼可以給他那麼低的成績後放話要讓同學這學期

【Reading】Peter F. Drucker逝世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於這個月十一日在家中過世了,享年九十五歲,願他安息。現階段學商管的學生應該都知道這位大師,報告或論文裡總會有「彼得杜拉克說…」之類的字眼,我有一份不可思議知識管理的報告,為了作那份報告讀了他很多的文章。 接到這則訊息是在 Jas9 Taipei Blog 看到,剛才又收到McKinsey寄來的訊息。 麥肯鍚季刊(The McKinsey Quarterly)網站 特別做了一份關於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方面文章的特輯,開放一般會員們可以觀看以下幾篇白金級會員(也就是付費會員)可閱讀的文章直到11/21,有興趣的人不妨下載回來慢慢看。 Special collection: Peter Drucker and the "knowledge manager" The influential management theorist Peter F. Drucker died on November 11th. He leaves behind a remarkable body of work, developed over more than 50 years, that not only addressed the major themes in modern thinking on management from marketing to organization but also often anticipated them by decades. The great and growing collection of outside work that Drucker's thinking has generated testifies to the seminal place of his ideas on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companies. These articles from the McKinsey Quarterly archive look at how companies can maximize the benefits from their in-house knowledge. Limited-time special acces

【隨手記】把Blog送上外太空

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總之如果覺得外太空挺安靜的,不妨把自己的Blog送上外太空吵吵外星人也不錯。 連結在這裡: http://www.bloginspace.com 大張的圖請點 這裡

理想中的電子書(4)

就隱私上而言,手機或PDA的閱讀比電腦還要隱私,出門帶著手機的機率一定大於帶laptop出門的機率,加上目前PDA逐漸與手機整合,在閱讀軟體上,Acrobat有PDA版本的Reader,Zinio則是有Tablet PC版本的Reader,目前還有許多小型的軟體商自己行研發閱讀軟體,所以這塊大餅還在瓜分當中,誰都沒有取得領先地位,也許這些軟體商們會抱怨手機或PDA螢幕太小,但其實只要換個方式去想,重新的去規劃內容,如果誰先想出適合在手機螢幕裡閱讀的軟體,就極可能搶走這塊大餅,相信我,沒有人喜歡拿著墊板在耳朵旁邊說話的。 目前手機市場的需求是體積要小但螢幕要大,所以,傳統出版商所提供的內容必須要衡量是否真的適合於手機或PDA閱讀,如果能了解這個閱讀市場的需求,製作的廠商也需要有這樣的技術,如果能在這幾種閱讀器裡真正的以「閱讀者」的角度去設計,再以成本節省及行銷來考量的話,我相信這個市場指日可待,而目前的電子出版商們也不要老是拿一些預估數據來畫大餅,我一直都不是很相信「數據」這種東西,特別是「預估」,有太多人分析技術沒學好,也有太多人只會跑數據而不會作合理的分析,而這些數據有很多都是拿國外的數據來預估國內電子書市場的成長。 以美國來說,由於他們幅員遼闊,加上網路硬體完善,用電子書的方式自然會比望穿秋水還來得方便,甚至更隱私,但不論台灣或是對岸,有著死腦袋的閱讀習慣和文人的臭脾氣,真要出版電子書很難,而且,每一家電子書不論經銷商或是出版商都要求獨占電子形式的版權,就像平面出版商一樣,為什麼?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產品沒信心,說白一點,他們對作者們的作品沒信心能賺錢又或是對讀者沒信心。 恐怖小說大師Steven King就曾經在自己的 網站上 公佈部份小說情節來吸引讀者,甚至以「閱讀者付費」的觀念向讀者收費,因為他對自己的小說有信心。台灣最經典的是1998年由 痞子蔡 出版的「第一次的親蜜接觸」一書先在網路上大為流傳後再出版成書,實體銷售量似乎也不錯,去年或是前年,「 我的心遺留在愛情海 」、「 我的住院日誌 」這些書的實體銷售量也不致差到哪去,也依然在自己的網站上存活,甚至有另一個宣傳的效果,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內容都具有獨特性,而且,他們是「第一個」卻也不是死在沙灘上的那一個,反而隨之在後的較容易掛點在書海裡,搞不好連出版的機會都沒有,只能放在網路上自己爽。 我要說的是,請各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