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這是聽偉展轉述一個客戶的話:「要認識一個國家,就先從他們的宗教建築開始。」我相當認同這句話,特別是民間傳統信仰相當盛行的台灣,從台灣的各個廟宇就可以得到許多訊息,比方說漳州人和福州人來台灣、金門大陳島的人民來台灣所帶來的信奉的神明、為祂們所建造的廟宇,從裡面就可以得到當初先民來台灣開墾時的辛苦過程,也可以發現各民族如何利用宗教信仰來傳遞文化和歷史。 小時候跟著爸媽進去廟宇,拿了香跟著拜,大人們轉哪個方向、拜哪個方向,小孩子就跟著拜,還會搶著拿香、點香,手上的香都交給大人後,就雙手合十跟著拜,之後就等著拿金紙去金亭,如果是在鄉下三合院裡,大家就在紅色鐵皮桶旁圍成一圈,不同的神明用不同的桶(台語叫『金桶』)、不同的金。因為大人總說「囡仔郎有耳嘸嘴」,所以也不敢在廟裡問東問西或指著四周問典故,都是在廟裡或是從外婆拿回家的善書去看神明的典故。 長大後,有一陣子很常去拜拜,也沒有特別求什麼,只是會跟著爸爸去林口做生意時,就會去林口的竹林寺,偶爾會去中和的廣濟宮,最近,則是會去台北的行天宮。台北龍山寺、中和圓通寺、中和南山福德宮倒是小時候比較常去,但後來也比較少到那個區域去,也很久沒去了。一個人去廟裡時,也會多注意一旁牆上掛著的祭拜方式、廟宇的典故或是照片,了解一間廟,其實也是了解一個地區的歷史。 有時會覺得小時跟著大人拜拜時忽略了很多東西,例如:要拿多少柱香?不能用哪些水果祭拜給神明?哪些爐要插幾柱香?為什麼會在這個地方會有這座廟?什麼時候特別需要來拜拜(比方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拜土地公,但生意人卻要在每月的十六去拜土地公)?這些禮俗本來應該在大人們帶小孩們拜拜時傳承下來,但隨著時代的改變,這些民俗反而漸漸被淡忘,小孩子們也不會主動問大人為什麼拜文昌君時要拜蔥、芹菜、蘿蔔等蔬菜,也不會問為什麼除夕要送神?拜灶神時要用甜湯圓、大年初一凌晨要慶祝天公生,還要用麻粩米粩祭拜、要用哪隻手把香插進香爐…這些傳統的祭神習俗已經漸漸的被淡忘,同樣的,祭祖的典故習俗也漸漸的被人遺忘掉。 記得先前是在店仔街的土地公生日,我站在一旁和人湊熱鬧,看著八家將和跳鍾馗,雖然心裡總是疑惑為什麼會有跳鍾馗,不過我也不敢當下就問廟裡的人,而人潮也多到讓人不知道哪些人是廟裡的服務人員。我也不敢拿著相機直接對著人或是神像拍,不像國外的觀光客可以大剌剌的拿著相機東拍西拍,或是大閃閃光燈。 喜歡看廟會,也是今年的事。

[mur] 睡前:全球糧荒.公平.人心

台灣似乎不怎麼在報導關於全球糧荒的問題,印象裡只有大選前似乎有簡短的報導,我的訊息多數來自 全球之聲 和 Twitter , 阿潑 寫的這篇 【MurMur】國際觀離我們僅僅是26個英文字母的距離? 讓我在昨天有一些訊息的彙整。官員們都說台灣不會遇到糧荒。這種說法有幾種可能: 台灣的存糧足夠,真的不會遇到這種災難。 簡單的說,為了穩定選情。 為了安定民心。因為這個訊息要是被確實了,會引起相當大的市場混亂,預期心理會造成物價的大幅波動,通貨膨脹的問題會非常的可怕。 全球糧荒的問題完全沒看到相關報導,在大選後,整個台灣似乎都沉醉在 馬蕭獲勝後整個經濟狀況都會改善 的美夢裡。然而,事實是小老百姓的生活愈來愈不好過,但房價、物價等各種民生物資價格卻不斷上漲,貧富不均的問題更是嚴重,讓我不禁覺得普魯斯特那句: 「那些最強的幸與不幸,我們恐怕永遠無法體會,因為幸與不幸在生活中緩緩發生,慢得令我們無從察覺。」 因為我們沉醉在夢想裡,這個夢想是在夾縫中求生時的安慰? 睡前,我又想到一件事,在聽過一些人的說法和以前寫的一些心得所喚起的回憶後有了以下的想法:「只要人的心智和價值觀無法取得平衡,只要人類還會為了生存和族群的利益,有所謂的善惡和好壞,就會有商業利益的存在,也沒有所謂公平的存在。」只要人會為了自身的利益或是為了所謂的自己人的利益去爭取,會在乎自己所付出的一分錢有沒有得到相對的一分貨?自己付出的勞力有沒有等同的收獲?很悲哀的是,沒有所謂公平的存在,因為善惡好壞的標準是來自於眾數,而不是我們所想的平均值,所以大者恆大,權利愈大者,他們的族群也愈旺盛,因為他們占了多數;而經濟學和商業理論也會不斷的在社會傳遞下去。僅管這個事實是很悲的,但人類也有好的一面,就像夢想是在灰色現實中的甜美糖果一樣,每個人也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裡去照顧比自己更需要幫忙的人,去推廣所謂對大眾而言所謂的好事。以下是剛抽到的,Ripple Cards的文字: I am connected to all life. I can either help to desroy the planet or to protect it. Every day I choose to send loving and healing energy to the planet. 我們人類是跟所有的生命連接在一起的。 我可毀滅這

《巴黎野玫瑰》中兩段讓我微笑的文字

這兩段文字是從還在閱讀中的《巴黎野玫瑰》抄下來的,讀超過三分之二,這本小說真的很妙: 每個工作都是用來證明人類天賦異秉的機會,人們有本事頑強抵抗逆境到不可思異的地步;現實生活的苦難,很難耐人撂倒在地。 ~《巴黎野玫瑰》試讀本P.90 起初,我們只是覺得有個小縫,不過如果走近一點看,就發現眼前其實是個無底的深淵。有時,人們內心的孤寂,是如此深不可測,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甚至牙齒打顫。 ~《巴黎野玫瑰》試讀本P.198 其他的就等讀完再寫吧!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reading , 37.2° Le matin , 巴黎野玫瑰 , 試讀

[mur]睡前的筆記

晚上一個人帶著《巴黎野玫瑰》的試讀本到壹陸壹去,其實是想要喘口氣,因為從上個星期開始就在和資料庫奮戰,還是用完全不熟悉的Base,這個星期則是把兩千多筆資料輸入完,再從Base匯出到Calc,因為後來裝了Access,為了其他人要看資料,所以再轉到Excel裡,下午則是在跑樞紐分析。於是我一直有五專時考乙檢術科的感覺,乙檢術科考試就是給你一堆資料,要你在Access先整理、篩選、排序一部份資料,但最主要的統計還是要靠Excel,最後再整理到Word和PowerPoint裡。 雖然五專時,由老師帶隊去參加大專盃軟體資訊應用,考試的內容也和乙檢差不多,但那時是組隊比賽,乙檢的術科要一個人單打獨鬥,考試時間雖然不算短,但如果不幸坐到一台爛機器,就只能嘔血。乙檢術科考了兩次,一次是太緊張,一次是機器壞掉,而且我抽到的是最難的考題,所以非本科系的學科雖然過了,但因為術科沒過,也就不考了。嗯,我五專讀的是國際貿易,但現在要我去看那些票據,應該都忘了。不談這個。 昨晚到壹陸壹時,難得看到他們在外面休息,也許是吃飯時間,所以人比較少。本想趁晚餐時間去碰運氣,想坐在門口的長椅上讀試讀本和看《祖國》試讀本的相關資料,這次出版社很細心的準備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可以搭配閱讀。不過,店外早就坐滿了,我完全沒有機會,於是只好站在店裡讀《巴黎野玫瑰》。 巧合的是,前天晚上,退伍的美少男借給我兩片DVD:《帝國毀滅》和《帝國毀滅Ⅱ大審判》與《祖國》這本小說有一個幾乎相同或延續的背景,而我也重讀了法蘭可的《意義的呼喚》,我想我會先在週末時把DVD看完再看小說。 《巴黎野玫瑰》是本很吸引人的小說,但我才讀了前三分之一,所以這裡不會寫任何感想,但我已在小手冊上抄下許多令人喜愛的字句。用一杯熱拿鐵的時間讀了一部份,本想回頭和他們聊天,不過客人也一直進來,這是好事,只是很久沒和他們仔細的聊聊,不像以前還有下午時間可以在店裡發呆。偶爾還會懷念那段時光,可以坐在門口看書,或是和他們聊天,如果他們有空也想聊的話。 店裡的客人愈來愈多,也不適合繼續待在那看書,基本上一般音量的講話不會影響到我讀書的情緒,但近距離的接觸總是會讓我有壓迫感,我無法自在的呼吸,於是書本收一收,剛好遇到下雨,還好有帶傘,雖然店裡有一些愛心傘可以借用。 該去睡了,好累,今天就這樣吧!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

茶包咖啡試驗

在家宅了三四年,上班後讓我困擾的,就是飲料的問題。吃的東西還好,帶 便當 就可以解決,可是飲料,我承認被 壹陸壹 給養壞了。 每次到外面,有可能的話會自己帶水,家裡的水衛生又便宜,鮮少會進便利商店買飲料,因為會呆在冰櫃前不知道要挑什麼,最後可能只是買瓶裝水。在沒有壹陸壹前,會選擇罐裝咖啡,那也算是不錯的選擇,但在習慣午後自己手沖單品或是到壹陸壹喝咖啡後,喝咖啡就變成了一天中十分重要的事。 在家手沖單品還可以和家人一起喝,在壹陸壹是和大哥他們及客人,還有戶外的天氣一起喝咖啡,在公司當然也可以和同事一起喝,不過我這個人實在是懶,要我帶豆子、磨豆機、濾杯、濾紙、手沖壺(我用花茶壺手沖)去,真的是很麻煩,變成公司一組、家裡一組,我是一定要在家裡沖單品給老爸喝的,有益健康。再加上,雖然目前公司的位置還蠻空的,但看到其他同事們的桌上都堆了很多文件,我也不好意思把桌子變成吧台吧?煩惱了幾個星期,也喝不慣美式咖啡,不少人都是人手一杯City Coffee,但要我站在小七的櫃台前說:「熱拿鐵」…真的很難說出口。 前幾天去壹陸壹,大哥說把豆子磨一磨,用茶包袋裝著,再拿個拉鏈袋裝起來,帶去公司沖就好了,何必想那麼多。這讓我有點吃驚,因為這已經變成先磨豆子,而不是現喝現磨,因為我習慣在下午喝,就變成早上出門前把豆子磨好,裝好再帶出門。磨好的豆子非常容易吸收雜味,所以要如何避免讓咖啡粉變成除臭劑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想了幾天,我也買了一瓶即溶咖啡放在公司,不過因為之前有半磅豆子還沒喝完,而且出油了,所以就拿它們來試驗。 家裡還有不少拉鏈袋可用,除了拉鏈袋外,原本要賣掉的ppaper和FILIP PAGOWSKI 合作的EYE 2 EYE鐵盒就成了最好用的保鮮盒,而且一次可以放兩個。茶包袋則是去50元商店買,大小約9.5*7.0公分,可以放入3g的細碎馬黛茶葉。 豆子的量、水溫和沖煮的時間,都還在摸索,前天第一次試著這麼做,舀了三匙豆子,分裝成兩袋,早上和下午各一袋,但是這樣的粉量太多,水沖下去後,咖啡粉會滿出來,而且會滿口咖啡渣。星期三則是同樣三匙豆子磨成粉分裝成三袋,其中一袋給老爸下午外出前可以自己沖來喝,另外兩袋則是早餐在家裡喝掉和下午午休後喝。這次就比較成功了,咖啡粉沒有湧出茶包袋,但因為水溫和沖煮的時間沒有控制好,所以還是有雜味在裡面。 由於公司的水是飲水機的水,溫度不像手沖可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