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一週腦力激盪:Focusing on ideas and requirements

從04月23日的丹麥創新設計,到26日的 2013 IOT x Big Data 台歐智慧產業高峰論壇 ,最後是27日下午的 Code for Tomorrow 的 Earth Day Workshop ,彷彿進行了一週的腦力激盪。 在23日的演講結束後,讓我最難忘的是台上的講者說的一句話: Focusing on ideas and requirements 。 至於IoT & Big Data的論壇,我看到了資策會的專家們畫出了許多的願景,同時還不斷提到:「台灣是個很適合當做測試的地方。」這點我不奇怪,就像手機剛發展時,Nokia與Motorola只要有新的機型,都會先拿台灣做市場測試。一來是因為台灣人喜歡嚐鮮,二來是台灣人還頗捨得在三C電子上的消費。不過IoT是個整體環境的連結,小至資料,大至產業,如果貿然的就做測試,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可能會導致一場災難,而這也是趕流行的公部門常犯的失誤之一。 到了27日下午的地球日工作坊,儘管我不是寫程式的人員(也不是工作人員),卻也感受到一種開放力量所帶展現的生命力。

寫程式是一種方式,不是唯一

台灣最近有些新聞與活動,顯示出台灣的教育方式愈來愈多元,應該能讓家長們很興奮。身為填鴨教育世代的我,看了也很開心: 小小書房: 終止貧窮,用音樂改變生命——委內瑞拉的「系統教育」奇蹟,以及「Sistema Taiwan愛樂種子」在台灣 城市格局: 「教小學生寫程式」之發想 東區中小學arduino應用教學成果觀摩 目前台灣還有許多教育方式:早期的蒙特梭利、森林小學、在家自學,到很熱門的華德福。其他就不寫了。也許是一些個人經驗,也許是因為後來接觸的知識,總覺得努力的把孩子「養成」程式設計師,就像是前幾代的父母把願望投射在兒女們的身上一樣的,不是那麼的健康(腦海裡浮現了灑狗血的連續劇畫面,兒子跟老爸大吼說這不是他要的人生後就離開家了)。

農業ICT雜記

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會注意到ICT與農業的應用,我訂閱了 e-agriculture 的訊息,網站會分享許多農業ICT的應用,特別是有不少如何運用科技來改善農業技術的案例,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則注意到國外有許多關於資訊科技運用在農業決策與農村發展上的技術,先簡單的介紹這兩個平台: Digital Green :這是一個小型工作團隊所製作的氣象分析及社交平台Farmbook。農民在申請之後,透過手持式錄影攝備將資訊錄製下來,上傳至Farmbook分享資訊,也能夠即時獲得線上的協助,例如其他使用這個平台的農夫會提供病蟲害的防治經驗、耕作技術的分享,同時因為是透過錄製,所以聲音、影像等資訊都在影片中。Digital Green也提供了資料分析的平台,除了分析各地區上傳的影片資訊外,也可以做農業天氣資訊的預測,但最主要的Digital Green著重在農村發展,分析的地區包括:印度、依索匹亞、迦納。 aWhere weather :主要是作監測技術平台,但其中有一項氣象分析的工具,可以應用在農業氣象分析上,協助農場經營決策與遠距監控。 其他國家則是有技術人員甚至在開發一些APP,讓農場主人可以藉由手持式載具(手機、平板電腦)來遠距監測農場狀況,同時也會提供氣象資料作為生產或耕作上的決策資訊。

終於在iPad上裝了第一款遊戲--R0#4之後

R0#4遊戲即文化 舉辦的那天,一邊布置報到處,一邊和 Rio 說:「其實很少玩遊戲,看別人玩比較多。」 當我拿到這台ipad時,裡面一直沒有裝上遊戲,大多是功能性質的應用程式,也花錢買了一些可以在ipad上使用G+的程式。之前看偉展玩過憤怒鳥、星象的工具,有趣是有趣,但就是沒有安裝它的動力。 這次R0邀請的講者對象有獨立開發者、公司型態的開發者及代理商,所以可以聽到不同角度對遊戲開發或代理的感想。台下的聽眾反應也很熱烈,QA時的問答也十分有趣。

個人觀察台灣政府網站行銷

上圖是個人觀察,省略一萬字,真正有預算在做的話,應該不止這樣子,也不會是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