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關於電子支付工具

一直在想要用什麼樣的名稱比較合適,Mobile Payment 在台灣叫「行動支付」,直覺是指行動載具上的支付應用程式(APP),雖然廣義的說智慧手錶上的悠遊卡晶片應該也算是行動支付,但在這篇文章裡,我用行動支付來簡稱手機上的支付應用程式。 這篇文章是要記錄這幾年來,有兩個曾經被做為無現金支付工具標竿的案例,最近看到後續的報導,所以記錄一下這兩個範例的發展。 台灣的科技業媒體 報導 ,台灣在2017年時進入了行動支付普及的年代,也許因為台灣要提領現金方便,銀行的辦事效率高,所以民眾很習慣支付現金,同時也因為台灣民眾比較信任政府發行的貨幣,所以發行者在推廣無現金支付,不論是早期的刷卡或是後來的行動支付,都有一定的難度。這不是台灣比較落後,而是文化和政策的影響,都無法單一把責任歸因到某個角色上。

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 (IGF 2020) 小記

今年的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 (IGF) 原訂在波蘭舉辦,不過最後因為疫情改為線上辦理,而且自以往的一個星期變成近三個星期,從 11 月 2 日到 17 日,分為兩階段,2日至6日為第一階段,多為預備議程,但也有各個工作小組的主要議程,9 日至 17 日則為正式議程、最佳實作論壇(Best Practice Forum) ,如果以台灣時間來算,就是到 18 日,實際進行 12 天,超過 250 個議程,超過 1,000位講者、5,900 位參與者註冊,全球馬拉松連線舉辦。 因為是線上會議,所以只要遵守議事守則,原則上都可以參與討論,也不像以往發言一定要先回到 IGF 網站上登記,在這麼多議程裡以及時差限制,我只能參與幾個主要議程,例如是資料與信任相關的議程,在時間和體力允許的情況下就會參與。

2020年末的兩個網路治理會議

一直身處於其中,反而會忘記或來不及要記錄些什麼,而這些事或感想,只有曾經或正在其中的人才有感受。 今年全球網路會議在 COVID-19 疫情的影響之下,幾乎都改為線上會議。我僅知道年初的 Freedom Online Coalition 和 APRICOT 2020 有實際的舉辦之外,二、三月後的會議幾乎都改成線上。我從迦納回來後,也都是連線參與所有的會議。 拜台灣嚴格的防疫政策和人民的高度配合,今年的 台灣網路治理論壇 會議可能是唯一全球實際舉辦的網路治理會議,也邀請了許多國外的專家連線與會。 不過我今年沒有籌辦任何議程,如果大會有提供視訊會議的話,也許會透過線上會議參與,但大會主辦方也可能因預算考量僅提供實體參與。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考慮準備參與 11 月的聯合國網路治理會議。原本預定今年在波蘭舉辦,一樣因為疫情改為線上會議,同時把原本約一週的議程,配合全球時差及 High Level 的議程,把會議分為兩個階段。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成員,但如果透過線上參與也是可以發表意見的,不過也請遵守大會議事守則(Code of Conduct),專心與會。 有幾場議程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線上參與,而這些討論的內容也較易懂,不會一開口就跟你談DNS 或是 RPKI 或 Routing,不過也是會在不同議程中討論,技術性質的內容則是在技術會議討論,但可以了解到台灣之外的國家、網路基礎架構的維護單位真正重視的議題有哪些,國際與台灣之間所重視的議題差別、台灣有沒有遇到資訊落差的狀況。 IGF 2020 Pre-Event #36 2020 Cyberstability Stocktaking of Norms and Institutional Dialogues IGF 2020 BPF Data and New Technologies in an Internet Context IGF 2020 Inaugural meeting, Dynamic Coalition on Data and Trust IGF 2020 BPF Cybersecurity 我今年投入較多時間在 BPF Cybersecurity 而較少參與 NRI ,但也請大家多參與 NRI 的議程: IGF 2020 NRIs Collaborative Session: Digital economy:

關於很久沒提到的 Blockchain Technology

【速記】 先參與了 Diplo Foundation 在  10 月份的全球網路治理發展概略 ,雖然有些遲到,只能透過 Youtube 參與,但仍然聽到他們在討論本月 2 日由歐洲央行所發布的「數位歐元報告」( Report on a digital euro )。全球政府都要發行數位貨幣,這是現在進行式,台灣央行也要進行數位新台幣,在政府角度除了貨幣和經濟政策的考量外,多數還有監管的考量,發行數位貨幣是各國政府必行的方向。

參與網路治理線上課程的經驗與感想

「網路治理」四個字在台灣,對多數網路使用者來說,是很陌生的詞。從2016年中旬開始參與相關的會議活動,到現在2020年,四年的時間在這個領域裡,但處於台灣的我,一直覺得缺少了某些重要的資訊,每年開完台灣網路治理論壇,我最常問自己的問題是:「這就是網路治理嗎?」我相信每年的議題都具有當年度的代表意義,也極具有當年的代表性,只是對我自己來說,就像是拼圖裡少了幾片什麼,在台灣似乎不會在這個場合裡談到、政府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也不希望再增加議題的更多或直接的利害關係人,就像是看到公開在網路上的法律案件,有一大段被抹除,身處於其中,只能霧裡看花,愈走愈偏頗。也曾經向一些朋友請教自己該補足的知識,但我的目標也不是成為工程師,許多很棒的建議,也無法解決我的問題。 台灣有很多很棒的線上教育平台,也有很多傑出的講師,相信與參與的學生們也都有很好的互動。但目前台灣的網路治理裡,有很多經驗豐富的前輩、專業人員、學者,可以從不同面向切入各個議題,但還沒有完整的線上課程內容,如果只聽一位或兩、三位講者來講,加上缺少國際與會的機會,可能會和我面臨同樣的疑惑。 全球網路治理其實有著共同面臨的問題:「語言」,就算是聯合國有六種官方語言,但在舉辦各種會議時、網路治理論壇時,還是以英文為主要的溝通語言。以2017年線上參與的實際經驗,聯合國的官方中文口譯是會打馬虎的,當他翻譯來不及時,就會以「這個、那個」來呼攏線上的中文聽眾。 亞洲國家有不少國家、經濟體系是以英文為官方語言,但有些專業人員還是習慣以自己的母語、常使用的語言來表達意思,於是也會面臨英文說得流利的參與者不見得可以說出正確的技術知識;而具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不見得可以準確的用英文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因為平時交流還是以普通話為主,所以我也在2018年的 APrIGF 會議上吃過一次語言的虧,所以我也想藉著參與國外的課程來增加英文的能力。 當然,每個專業組織都致力於將知識用當地的語言表達出來,希望能讓更多人參與,所以一直努力的鼓勵參與者用自己的語言寫作,這我會在稍後提到今年所參與的Internet Society課程裡再細談。ICANN、APNIC、Internet Society 都有提供免費且十分專業的線上課程,今年還有 Virtual School of Internet Governance 也加入了網路治理的線上課程教學,如果要參與國際

賞心悅目但令人不安的夏日風景

【在欄杆上奔跑的松鼠】 早上出門時,看到一隻松鼠在欄杆上奔跑。牠偶爾停下來觀察周邊動靜,蓬鬆的尾巴幫牠保持了平衡,偶爾在欄杆上快速奔馳。我不確定牠是要往何處去而捨棄了樹與樹間相對安全的枝椏,在容易接觸到人類的欄杆上行動。欄杆的一邊有個老先生坐在椅子上,手上的報紙被小小的手機螢幕取代,兩個婦女離開充滿清涼冷氣的車子,兩個孩子低頭看著手機,老太太們則三三兩兩坐在樹蔭下乘涼。被早晨太陽曬得滾燙的水泥地開始散放出熱氣,欄杆的另一邊,則是長滿雜草、排放家庭廢水的水溝,偶爾有夜鷺或迷鳥飛入停留。   似乎只有我看到松鼠,松鼠好像也有感受到我的凝視,隨著我的步伐,偶爾奔跑,偶爾停下。

[心得] UNCTAD eWeek 2020 - Coping with the economic fallout of the COVID-19 crisis in Africa: What role for trade and digital policies?

這個場次著重在非洲的數位發展。由於 年初到迦納參與FOC ,加上在工作的過程裡或多或少都會與非洲的農業發展、肯亞的智慧城市規劃,或是去年在談包容性創新 (Inclusive Innovation) 都會涉略到非洲大陸國家,所以也參與了這一場:「 HIGH LEVEL LIVE SESSION - Coping with the economic fallout of the COVID-19 crisis in Africa: What role for trade and digital policies? 」 台灣人對非洲的想像可能有各種面貌,這個場次著重談三個方向: 「多邊」(Multilateral) 對於這場疫情在非洲的影響 「數位化」(Digitize) 對於非洲國家的幫助 數位科技對於非洲國家所帶來的利益與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