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抄書]追憶似水年華--蓋爾芒特家那邊

*

天氣多變,讓我的情緒一直沉到湖底,不說谷底是因為當我陷入憂鬱狀態時,心中就會出現一座深藍色的湖,以前是在湖底高舉著雙手求救,現在則是坐在湖底朝光的來源望去,享受湖底的沉靜。

當憂鬱襲來,已不再抵抗,因為此時是唯一能扮演自己、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並使自己安靜的時刻,即使那種痛苦會令我想對死神求救,但我告訴自己,我還活著,只要活著就會看見那道穿透黑暗湖底的光,在湖底還能感受到溫暖。別說此時要用什麼花精,我知道要用什麼花精,但問題的根本在自己無法掌控的條件下,就必需學會接受與調適。

這兩天我重新翻開《追憶似水年華》,去年底到今年底的進度不大,始終停在第三本蓋爾芒特家那邊的第一卷,多愁善感的馬塞爾一家搬到蓋爾芒特家的府邸,他忘了巴爾貝克海邊的少女阿爾貝蒂娜,忘了童年暗戀的女孩希爾貝特,迷戀上蓋爾芒特公爵夫人和聖盧的軍旅生活,但他其實迷戀上的似乎是上流社會的生活,資產階級對貴族生活的迷戀與嚮往-即使他對聖盧與其情婦拉榭爾之間的感情有著輕視的態度。

如果普魯斯特生活在現代,大概會比當時痛苦百倍,從Alain de Botton所寫的《擁抱似水年華》中可以得知,普魯斯特的情緒極為纖細敏感,由於父親是當時非常有名氣的醫生,加上體質虛弱及受到外祖母與母親的溺愛,他對疾病非常恐懼,在熱天氣裡還是會穿著厚大衣,但手指仍然冰冷。

隔了這麼多日再重新讀《追憶似水年華》實在會有些陌生,但我又不願意再重新讀起,尤其是光抱怨弗朗索瓦絲的語句,就讓我頭痛不已,常邊讀邊罵普魯斯特太過碎嘴(雖然我也是)。還好手邊有三本《追憶似水年華》的漫畫版本,但這三本不代表濃縮了前三冊,而是畫家有重新再編排,第一冊的「在斯萬家那邊」只畫了第一卷「貢布雷」,漫畫的第二本第三本則是第二冊在少女們的身旁的第二卷「地方:地名」。

漫畫絕對是入門這部小說的最好方式,因為漫畫家Stephane Heuet把場景和眾多的文字濃縮成一格一格的漫畫裡,雖然字和註解還是不少,但每一頁每一格的景色都讓人回味無窮。比方說在在第二本漫畫中,馬塞爾和外祖母坐火車到巴爾貝克海邊渡假,當馬塞爾在車廂中醒來看到的日出畫面,畫家用一小格繪出了日出的感動。第三本漫畫裡,馬塞爾去拜訪畫家埃斯蒂爾,畫家讓他在一旁看畫家作畫和其他的作品,我們這些閱讀者可以透過那一小格,就是透過馬塞爾的雙眼看到卡克莒港這幅畫中的每一個部位,甚至可以看到畫布的質地!所以當我讀不下密密麻麻的文字時,這三本漫畫成了最好的休閒方式,甚至在前夜心情低落時拿起漫畫翻閱後,再度拾起久未翻閱的「蓋爾芒特家那邊」一字一字看,而使情緒漸漸平復。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3: Love of Swann 1台灣目前只有前三本漫畫,一直以為是因為市場銷售狀況不佳以致於出版社不再翻譯出版而感到可惜,直到我在Amazon查詢美國有無英文翻譯版時才發現英文版也是這個月才出版,看標題是 Love of Swann Volume 1,應該是「在斯萬家那邊」的第二卷「斯萬之戀」講斯萬如何與奧黛特相識、對她著迷及他們兩人婚前與維爾迪蘭那個小圈子的故事。

看來普魯斯特的功力連漫畫家都頭痛,如果是照書本的順序會先讀到斯萬與奧黛特和維爾迪蘭一群人的故事,繼而了解到馬塞爾和祖母到巴爾貝克海邊渴望與上流人士相識的感受和之後聖盧與拉榭爾之間情感、馬塞爾與阿爾貝蒂娜之間的情感都是互相關連的,而維爾迪蘭一群人在後面的故事中都會一再的出現。

當然我也只讀到第三冊的第一卷,有不少是因為看了電影所以才大略知道後面的故事會如何發展,但要看懂《追憶似水年華》這部電影還是要先看小說,才能知道電影為什麼要這麼拍,以及故事的走向。

這兩天只抄了兩段自己很喜歡的語句,如下:

  • 詩人們總說,當我們回到童年時代生活過的一幢房子,一座花園,剎那間就會找回從前的我們。~追憶似水年華(3) p.92
  • 因為愛情和同愛情形影不離的痛苦,就像酒醉心明一樣能使我們的感覺變得細膩。~追憶似水年華(3) p.172~173

因為記在twitter,所以幫大家解說維梅爾Danny注意到了我在抄書,於是請我幫忙找關於普魯斯特欣賞維梅爾畫作「台夫特風景」的文字。我先用Google以關鍵字搜尋了解這一段是在哪裡,原來在第五冊「女囚」中描寫貝戈特臨死前去欣賞這幅畫的感覺,進而提醒自己在寫作上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段文字很長:

…最後,他來到弗美爾的畫前,他記得這幅畫比他熟悉的其它畫更有光彩、更不一般,然而,由於批評家的文章,他第一次注意到一些穿藍衣服的小人物,沙子是玫瑰紅的,最後是一小塊黃色牆面的珍貴材料。他頭暈得更加厲害;他目不轉睛地緊盯住這一小塊珍貴的黃色牆面,猶如小孩盯住他想捉住的一隻黃蝴蝶看。「我也該這樣寫,」他說,「我最後幾本書太枯燥了,應該決上幾層色彩,好讓我的句子變得珍貴,就像這一小塊黃色牆面。」這時,嚴重的暈眩並沒有過去。在天國的磅秤上,一端的秤盤盛著他自己的一生,另一端則裝著被如此優美地畫成黃色的一小塊牆面。他感到自己不小心把前一個平平托盤誤認為後一個了。他心想:「我可不願讓晚報把我當成這次畫展的雜聞來談。」
他重複再三:「帶擋雨披檐的一小塊黃色牆面,一小塊黃色牆面。」與此同時,他跌坐在一張環形沙發上;剎那間他不再想他有生命危險,他重又樂觀起來,心想:「這僅是沒有熟透的那些土豆引起的消化不良,毫無關係」又一陣暉眩向他襲來,他從沙發滾到地上,所有參觀者和守衛都朝他跑去。他死了。

View of Delft

上圖是貝戈特在臨死前所欣賞的「台夫特風景」,我用Google搜尋來的,不過我看了很久,嗯…《追憶似水年華》真是太有趣了。


部份書籍連結至Amazon博客來網路書局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Power and Information in Digital Governance: The Influence of Tech Giants and the Challenges of Media Literacy

I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organize a team or invite panelists to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in APrIGF 2024. I have listed some interesting issues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send proposals to APrIGF 2024 or anyone who wants to discuss these issues in any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 As an observer of the internet or digital technology policy and development, I raise my concerns about how the government regulates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of tech giant companies and how people enhance media literacy. 1. The Tech Giants may control our lives and be stronger than the government.  Last year, Microsoft announced plans to invest 2.5 billion pound 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frastructure in the UK. Of course, The UK government welcomes the investment. Any government welcomes foreign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emerging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cyber(AI or internet)security, talent education, semiconductors, or other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UK Competition Marke

[movie]虛偽、傲慢與人性--Dogville

片名:厄夜變奏曲DOGVILLE 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 演員:Nicole Kidman… IMDB 花絮:厄夜的告白(Dogville Confession) 續集:命運變奏曲(Manderlay) 目前桌上放著的,是《在黑暗中漫舞》和《命運變奏曲》,克制著自己不要接著看下去,雖然我覺得看完再寫會比較完整,特別是看完《命運變奏曲》。昨晚已先看了《厄夜變奏曲》的花絮,在拍完這部電影後 Nicole Kidman還是沒能再接下去演《命運變奏曲》。 如果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不建議再繼續看下去,免得壞了看電影的興緻。 這部電影共分為九幕和一個序,沒有任何的「場景」,像是舞台劇般的在每一幕開始時有旁白,所謂的場景則象徵性的在攝影棚的地上劃出房子的地基、動物;在實體場景上,只有商店有門和展示櫃,看不見的McKay家有片落地窗,醫生有藥櫃,作家有書桌,七個孩子的果農家有張床和黑板…每個實際存在的物品都代表了住在那一「格」的居民的職業和對他們最重要的事物。也許因為沒有了場景,演員的表現反而被突顯了出來,劇情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在「序」這一段裡介紹了Dogville和裡面的人物。在第一幕到第五幕裡,從Grace來到這個貧瘠的村莊,而村長Tom的行為與用意也讓人難以忍受,到此為止,大部份村民看起來是善良的,如同在序中介紹的善良正直。雖說在看電影前已經有人提醒我要小心電影情節的黑暗面,在第六幕開始時也有字幕提醒,但在看到第六幕時就想關掉了。因為從這一幕開始,才開始看到什麼是人性,而從第六幕開始,才是真正的人生。 「傲慢(arrogance)」是最常出現在電影中的字詞,當Grace與Tom相遇時,她對Tom表示她必須自己教育自己,所以必須處罰自己不能進食;在第二幕裡,Grace認為Tom很「傲慢」而傲慢是不對的,一直到最後,第九幕,她到了車上依然與父親爭論「傲慢(arrogant)」。從車上兩個人的爭論裡,名字代表優美、優雅Grace終於顯露了她的本性: The Big Man:…but I, I call them dogs… Grace: The dogs only obey their nature. Why shouldn't we forgive them? 直到最後,她的決定讓整個村子燒光只剩下一隻狗,而她原諒了那隻連肉骨頭也不願施捨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