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6月, 2007 起發佈的文章

陽光和蓮花的回憶--插曲

在惡夢連連之後,貨運送來一箱冷凍,送貨運的 叔叔 看我睡眼惺忪,再三提醒我:「要馬上冰起來哦!」洗臉以保持清醒拿刀子拆箱不會割到自己的手。 原來是爸爸在台南的同事寄來的十二塊破朴子餅和四袋蓮子。破朴子餅沒弄熱看起來濕答答,賣相不佳,所以不拍了,拍蓮子和凌晨我弄好的藕粉: 蓮子分為兩個品種,照片裡的是長型的蓮子,吃起來比較Q,有點彈性,拿來煮甜湯或是排骨湯都很好吃;圓型的蓮子口感比較鬆軟,適合燉排骨湯幫大人小孩補營養。照片中處理的方式,也可算用心處理了,現在鄉下大概也只剩老人家和外籍新娘願意處理吧? 上圖是還沒有煮熟的藕粉。 上圖是加了黑糖煮好冰涼的藕粉,不過我是用快速煮法,黑糖加的不夠多,不甜也不香。 上圖就是破朴子餅囉!媽媽試吃後覺得單吃也很好吃,而且一次要吃兩塊才夠味。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diary , child hood , 藕粉 , 蓮子 , 白河

陽光和蓮花的回憶(1)

每到夏天,曬死人不償命的太陽會讓我想起三個地方:墾丁、白河、高雄,墾丁和高雄就不說,白河的回憶似乎變成一種獨特的思念。 小時候,每逢過年和暑假的行程我們是這麼規劃的,暑假回南投過四天到兩個星期(住到小孩子都打起來了),之後回台南白河住兩到三天;過年則是從除夕的前一天回南投,然後初二到初四再選一天回白河住個兩到三天,記得有一年好像住到四天,不太有印象了。住在白河的時間其實比較少,甚至少於我去墾丁玩的日子,但也許就因為在那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對於那裡的點點滴滴更為想念。 外婆是一個人居住在白河的平房裡,相較於南投的大家庭,外婆家的人口比較簡單些,回到家裡只有外婆一個人,外公在知道我們回家後會來泡茶聊天,我對外公的印象很模糊,只知道他有另一個家庭,有來過台北家裡一次。外婆算是那個年代苦命女性的另一個縮影,第一任丈夫被日本人派到南洋打仗就再也沒回來過,自己一個女人撫養一群孩子長大,還要與前任丈夫的家人打官司…外婆在我心中是個很堅強的女性,每次回白河家裡,都會看到她站在小小的平房前等我們回家。關於外婆的故事很多但也不是那麼容易說。 在學會「外婆」這個詞前,我都叫她阿媽,所以和弟弟或同學聊天時會說「白河的阿媽家」和「南投的阿公阿媽家」。那年夏天,下了車,衝著阿媽叫「外婆」叫了一整天,隔天早上醒來,媽媽跟我說:「昨天晚上,阿媽問我:『為什麼一直叫我歪婆?』叫阿媽就好了。」 外婆在白河都靠打零工來過日子,夏天時會幫附近的蓮農處理蓮子,一大包從蓮蓬裡取出的蓮子還有一層殼,我們坐在外婆房裡的榻榻米上,媽媽和姨媽把帶殼的蓮子滾過以兩塊木頭夾著的刀片,去殼取出蓮子後交給我和弟弟,我們兩個人手上都有一根牙籤,一個人負責剝除蓮子上的薄膜,另一個負責取出蓮子心。這兩個動作都不好作,薄膜不太好剝,又不能傷到白嫩嫩的蓮子,這樣煮湯不好看,蓮子心也不好取,以一枝細細的牙籤對準蓮子的圓鈍端穿入蓮心再從尖端穿出,技術差的會把蓮子多穿了一個孔,不但不能取出完整的蓮心還會把蓮子分成兩瓣,這樣煮起來也不好看。取下來的薄膜、蓮心都不能丟掉,這些都能入藥,應該說,整株蓮花都能入藥。有次我舔了一下剛取出蓮心的手指頭,真是苦透了。 外婆會把我們加工好的蓮子分裝成一袋袋的再交回給蓮農,我喜歡看一包又一包分裝好的蓮子,那袋子裡的蓮子圓圓白白的比珍珠還漂亮,還冒著水蒸氣,就是告訴人,這袋蓮子多麼的新鮮。餐桌上出現蓮子湯更是常有

Picasa和Map

這應該是前幾天的事,就是Picasa Web Album和Map結合,在編輯網頁照片內容的同時也可以編輯地圖,玩了一個晚上,真累。 我把自己以前去過的幾個景點放在裡面,然後慢慢的找尋地址,釘圖釘,實在不好用,因為Map不支援中文搜尋,而且部份巷弄地址不是很完整,像九份、菁桐、平溪以及花蓮山上、澎湖...等這些地方,有的景點只能憑感覺去釘圖釘;墾丁也不太好釘,還要找其他的地圖參考來釘,弄了一個晚上也沒弄幾張,倒是發現自己玩過的地方真少,還有,以前用2500拍的照片感覺起來比現在的S80好像還要用心去拍,最討厭的是,每瀏覽一次這些照片總會勾起好的和不好的情緒。 還有很多照片沒整理,也有很多地方是小時候去但那個年代沒有數位相機所以也不能整理上來。結論是,這個相簿因為圖釘還沒釘完,先不開放。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diary , travel

城市裡的天光

去年八月,在往壹陸壹的路上。想念夕陽的美麗。 最近把RENT的CD拿出來聽,不同時間的感受的確不同,喜歡的曲目也改變了幾首,讓我偷懶一下,這幾天不想寫太多字,放一段影片和音樂: 這是電影版的最後片段,還記得自己一個人待在電影院裡看到最後一幕Angel轉向鏡頭時,我已經哭到不行了。如果有機會,會去再租來看一次,不過最近真的是沒時間。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diary

仔細想一想,也不用想太多

上圖,用人話來說:A區是成長期,B區是平原期,C區是衰退期,D區是被淘汰的區域。 每分每秒網路上都會推出各種服務、小遊戲、通訊、話題,當我開始使用這些服務或看其他相關話題,它可能會在剛開始給我高度興趣,接著就進入平原期,這段平原期有多久呢?看這個產品能滿意多久,所以我在橫軸的時間放上了四種選擇:月/日/時/分/秒。這個曲線在行銷學裡四處都看得到,被應用在各種分析裡,搞不好,你的老闆也常常告訴把這個曲線掛在嘴巴上,例如:「我們要把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的平原期延長…」 上圖是墨爾曲線,A區是創新者,B區是早期接受者,C區是早期主力消費者,D區是後期主力消費者,E區是後知後覺者,很常見到,Seth Godin的書裡畫了很多墨爾曲線,以常用的各種國外網路服務來說,我可能屬於DE區中的一員。 前幾天我們才在討論,因為各種產品在台灣的產品生命週期很短,國外廠商很喜歡拿台灣來做測試市場的風向球,例如手機。當他們做好一款新手機,就先拿台灣市場做測試,如果在台灣賣得好,那在國外應該也能有不錯的銷售量。值得開心嗎?我覺得很諷刺。 至於什麼反制置入性行銷的話題,你能忍受在看古墓奇兵裡美豔的裘莉小姐低頭看手上的錶或是在漁船上神奇出現平面電視時,電影畫面打上:「此為廣告畫面。」的字眼嗎?甚至每隔三到五秒就出現一次這些字眼嗎?不可否認的是,因為行銷,我們的生活才有樂趣,也才能成為CDE中的一員,才能融入社會。有什麼不好?總能自己判斷吧!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diary

夏至

今天是大家口中的關燈日,對於一連串的節能活動,我開始感到懷疑-當每個小人民在做所謂節能動作的時候,企業在做什麼?真正在耗費資源的人是誰?看到電視上說吃一個便當會製造多少二氧化碳,我想:「全人類死光、社會不要進步就沒事了。」 火氣很大,那來聽個冷笑話吧!這是服役中的美少男在餐桌上告訴我的。 美少男服的是替代役,所以和正常上班族一樣採上下班制,中午有休息時間,他會買一個簡便的便當回宿舍吃,休息一下再回辦公室。 有天中午,他和學長兩個人買了便當回到宿舍。天氣很熱,宿舍客廳沒有冷氣,兩個大男生直喊熱,美少男說:「學長,開電風吧!」 學長:「好。」美少男把窗戶開了,電風扇開了運轉,但仍無助於悶熱的室內,兩個人還是狂流汗。 學長:「X!怎麼這麼熱!」 美少男抬頭看了看學長說::「學長,開冷氣吧!」 學長:「好。」於是美少男走到窗戶前,將手舉高,對著原本裝有冷氣的窗格做了一個旋轉冷氣開關的動作,後退一步抬頭望望窗口,再回頭看看學長。 「…………」 兩人沉默的對望數秒後,學長開口了:「X~~~」 美少男微微上揚嘴角說:「我想,這樣夠冷了吧!」聽完後我笑倒在餐桌前,想不到他去當兵後,講冷笑話的功力提升不少。 美少男說原本宿舍客廳是有冷氣的。有一年,某個役男在該單位服役,把客廳的冷氣開到最強且二十四小時運轉,宿舍裡沒人也不關掉,讓該單位該月的水電費暴增至上萬元,一氣之下就把冷氣給拆走了。 節能不是只節省自己家裡,而是也要珍惜整個社會的資源啊!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diary , 夏至 , 節能

誠品敦南瓷娃娃

昨晚和大學同學約在誠品敦南店,唉!總之這篇文章是要mur(新學的字)一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晚上喝了一壺伯爵茶後就一直跑廁所,大概也和昨天喝了兩杯咖啡有關,在其中一次走入廁所時看到了這樣的影像:兩個美麗的女孩站在鏡子前,背對身後的廁所隔間,其中一個手拿相機,另一個對著鏡子梳妝打扮。這兩個女孩有多美麗呢?應該說是符合目前的審美標準:纖細、白皙、五官立體而精緻,感覺就像精心雕琢的瓷娃娃並立在鏡子前,其中一個剪著時下常見的娃娃頭也不覺得突兀,沒有注意她們的服裝,應該是適合夜店玩樂的打扮。 這兩個女孩真的很漂亮,但在我鑽進隔間解放時,聽見這兩個女孩之一開口說話:「……X夭!……」一驚,原來瓷娃娃也會說「X夭」。忍著笑意從隔間出來,其中一個瓷娃娃的眼神告訴我不該在她們的空間裡多待一秒。 娃娃們擺好姿勢,相機閃光燈的提示橘光閃爍,「1.2.3…」閃光燈一閃讓我無法從鏡子裡看清楚瓷娃娃的表情與動作,匆匆洗了手擦乾,彷彿女傭闖進小姐的房裡一樣,從洗手間裡快步走出。 笑著回到座位上聽同學與偉展的對話,一邊好奇的想知道瓷娃娃什麼時候從廁所裡出來?一邊告訴他們所見之奇事。他們聽過也覺不可思議,我們不可思議的地方在於:「這裡的廁所很特別、很漂亮嗎?」一段時間後,瓷娃娃手牽手從洗手間裡出來,沒特別注意她們有無走進書店。 在去吃宵夜的路上,偉展說他在進洗手間時,看到三個打扮不錯的女孩拿著相機,嬉笑著走入殘障專用洗手間裡,而洗手間裡也傳來嬉鬧與「1.2.3…」的提示音。 我真是鄉巴佬進城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能說少見多怪吧! 離開書局前有再繞過一下,想順便買ppaper出的Helvetica,沒有用心的去找,卻發現在裡面閱讀書籍的人大多穿著輕鬆簡便但不隨便,倒不見瓷娃娃那麼精緻的可人兒在其中。 剛才到家的妹妹替我解答了這個問題,她說:「哦!妳不知道誰誰誰也會這樣嗎?」 我張大嘴一臉痴呆樣:「啊?」 妹:「因為那裡有大鏡子啊!她們的相機可能沒有自拍功能,所以利用大鏡子來玩自拍啊!」 我:「哦…原來如此。」真是沒知識啊!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diary

[music]聆聽夏天最後的時光

再兩天就是夏至,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過了夏至,白晝開始變短,漸漸就要走入秋天,接著一年又過去了。 我尋找著適合夏天聆聽的音樂,從久石讓到佩爾特,再回到Ryan Farish,突然想聽點人聲,不是小野麗莎的Bossa Nova,也不是Gilberto,這個夏天很浮燥,容易低潮。接著就看到ppaper no.46裡介紹的兩張專輯,分別是Bebel Gilberto的 Momento 和Traincha的 Look of Love: Burt Bacharach Songbook 。在幾經比較後,選擇了Traincha。 有一首歌叫Close to You,有很多個版本,第一次聽到是在壹陸壹由Anna Caram所唱的版本,我非常喜歡這首歌,慵懶的聲音配上輕鬆的音樂,很多人唱過,可以聽聽看以下由The Carpenters演唱的版本: 會買這張專輯還有其他的原因,在聽過專輯後,我問偉展:「有沒有很古老的感覺?」他說:「老007都出現了(不知道他說的是不是羅傑摩爾)。」這的確是一張充滿 古老 歌曲的一張CD,唱片全名是 Look of Love: Burt Bacharach Songbook 小標是 the Finse in Jazz Since 1939 即向Burt Bacharach致敬,由荷蘭女伶Traincha演唱由Burt Bacharach所作的歌曲,有些聽起來還真是很有disco的感覺。 夏天心情悶的時候的確適合聽一點人的聲音,ppaper裡是這麼寫的:「家居生活不可或缺的音樂」,這張專輯比較懷古,多數是抒情的沙發音樂,如果想要有海邊或是墾丁那種輕快又慵懶的感覺,選擇Bebel Gilberto是比較適合的,畢竟人家是Gilberto嘛!有誰能拒絕在夏天的星空下聆聽The Girl From Ipanema呢?這首曲子大概是蟲鳴之外我會想在夏夜裡聆聽的曲子。 在Look of Love: Burt Bacharach Songbook這張專輯裡,還特別喜歡一首 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 ,裡面的吉他弦音配合歌詞,特別令人容易掉進回憶的思緒,以下大概是Traincha的現場表演錄影,影片有點晃,聽音樂就好,很棒: 我最喜歡的歌詞如下: Keep smiling keep shining Knowing you can

死亡並沒有想像中的瀟灑

昨天凌晨流著眼淚看完水蜜桃阿嬤,連醒來的家人都問我在哭什麼?哽咽的說不出話來。現在想起來都還是覺得難過。不敢匆促的寫下感想,怕模糊了焦點,這樣的一部紀錄片點出了很多的社會問題,就看觀者和主導者要從哪裡著眼,從何處著手去吸引大眾去注意到這些問題的存在。 昨晚晚餐時間把這個故事和其他的紀錄片簡單的敘述給偉展聽,他聽完後的臉色很凝重,也許是我敘述的方式已經模糊了焦點,導引他把注意力放在卡債、貧富不均、小孩子的心理教育、城鄉差距…上面,他關心的說:「有沒有人去幫助他們?」我說:「有啊!是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他低頭想了一下:「是社工團體嗎?」他很擔心這些孩子們的價值觀會被商業行為利用及扭曲,也擔心「有目的」的救助行為無法使這家人和其他需要幫助的人真正的被幫忙。 從YouTube連結過來的相關影片,分別是三十秒的廣告、三分鐘的廣告和兩段導演的會談(感謝 Vista 上傳試映會的對談,讓沒有去的我也能看到): 可以在這次的 官方部落格 分段看到影像較清晰的紀錄片完整版。 然而商周的這個主題是「生命教育」,希望透過這支紀錄片能讓社會大眾體會「生命教育」的重要,也希望能從兒童時期就能透過學習的方式預防未來自殺的可能。這個理念是好的,但是,有誰能保證接受這些教育的兒童們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會結束自己的生命?還記得去年看「醫生」這部電影,永遠沒有人知道為什麼Felix會結束自己的生命,只留下傷痛的父母和許多永遠沒有答案的疑問。 自殺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有一次偉展問我:「憂鬱症真的那麼可怕嗎?」我只能用力的點頭,我不知道怎麼形容那種恐怖的感覺-會很疲倦(不論心理還是生理),每天眼睛一打開什麼念頭都會湧進來,腦海裡還會有個聲音不斷的告訴你要怎麼做,完全的走不出去,對什麼事情都失去了興趣:不想踏出房間門、不想梳洗、不想進食、不想說話、沒有情緒、連人都不想看到,也許身體還會保護自己,還有另一個聲音從心底浮出來告訴我怎麼樣都要撐下去…不知道怎麼形容,我確實很容易被低潮的情緒打敗,特別是大學時,有一個一起修課的同學跟我說:「有一天我遇到我們修心理與生活的老師…她跟我說之前在商管大樓遇見妳…她叫我要幫忙注意妳。」我愣了一下,浮現很想哭就是哭不出來的情緒。 那是很矛盾的,大家都說如果在情緒低潮的時候有人伸出援手,不管是交談還是幫忙,多少都能救回一個人的生命,但很多時候這些人是悶著也不願與你交談,就像影

除了Google和Yahoo之外

這幾天把堆積上百的英文Blog文章隨便翻一翻,順便安慰自己的閱讀進度,之後在 The Next Net 看到了這篇前兩天的文章: A Day Without Google 。讀完後有一些想法,在台灣,多數人開啟瀏覽器的第一個畫面是Yahoo,其次可能是PChome、Google、MSN、或是自己的Blog。 撇開Google提供的相關服務,光是搜尋引擎就已經是世界上大多數人會使用的搜尋引擎,以去年八月, Nielsen 調查英國使用者常用的搜尋引擎,Google就佔了68%,在美國有許多不同的搜尋引擎可以使用,今年二月的Nielson調查的結果是Google在搜尋引擎市場較去年十月提升許多,佔有率已達56%。台灣的情況比較特殊,台灣的使用者多數使用Yahoo!奇摩的入口頁面做為首頁,所以在使用Yahoo的搜尋列的機率自然會比較大。 光是搜尋引擎不見得能滿足網路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以Google今年來說就提供了使用者自訂的iGoogle,我們可以在頁面上設計gTalk、Gmail、Google Group、Reader等Google所提供的服務,也可以自訂一些其他的AJAX Widget,使用者需要什麼就增加什麼;而Yahoo可能因為使用族群、習慣、目的的不同,所以在自訂頁面上的功能比較簡單,可是在台灣來說,雅虎的使用者多的驚人,除了他們有一個很強的行銷團隊和很強的整合能力外,台灣的使用者只要「習慣」了自己的習慣,就非常難改變,就算再不方便使用、服務再怎麼不合理,都只會支持下去。 這幾天看到一些賣家在抱怨雅虎拍賣頻道要提高廣告費,對銷售低單價服飾的賣家而言,廣告費的成本一增加,他們的利潤在不提高售價的前提下一定減少更多,有個賣家道出了重點:「在雅虎做拍賣,買了廣告利潤會減少很多;但如果沒有沒有買廣告,瀏覽率更是低的嚇人。」這是實際話,因為這個拍賣頻道有三多:瀏覽者多、商品項目多、賣家也很多,不少賣家更是有先行者優勢,在拍賣剛起步之初就有不錯的成績,同時配合一些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自然生意愈做愈好,這算是一種良性的競爭嗎?可以這麼說,因為在當初他們提供好的商品和好的服務,建立了好的口碑,配合適當的行銷,自然利潤會增加,他們也更有資源去做行銷。現在要做網拍其實比較沒有當初那麼容易,如果沒有廣告,真的不容易吸引到買家的目光。 不要扯太多拍賣,有沒有想過自己瀏覽器的首頁為什麼會

生活的三種選擇

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不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不是接受現實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生活的環境。 如果冀望其他人能為你做什麼甚至一時情緒性的言論而傷害了自己的父母,都是不值得的,他們為子女犠牲和付出的比我們能想像的還多。 剛才看到一篇文章,看完很心痛,但無法說些什麼,該說什麼呢?很多親情人情的壓力不是我們一句話可以拒絕的。 這種感覺很複雜,我曾經反抗過曾經大聲抗議過,但當我了解除非能改變一切,甚至切斷一切,不然永遠都無法避免那些事情時,妥協是避免製造傷害的方式,再多的不滿,如果自己不能改變、改善,就選擇找出妥協的方式,讓大家都能快樂的生活,這才是家庭。 這不是自我安慰。上星期我發飆了:「這個世界上充滿了否定和批判,每個人都在抱怨這不好、那不對,那怎麼樣才是好的?什麼才是對的?在抱怨的當下能不能提出實際的改善方式?說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法?難道滿足了這些人的抱怨後,難道不會有更多的抱怨?如果你不能找出改善的方法,那你要選擇讓自己繼續抱怨讓日子難過下去、學會妥協接受不完美還是著手進行改善?」 舉個例吧!有一天我們去餐廳吃飯,餐後開始嫌人家提供的餐點難吃,然後說應該要怎麼煮才好吃,付完錢後還心裡不爽人家的收費。有幾種方式,一種就是你回家後大書特書,說人家菜難吃、價錢很貴、服務不好,最壞的下場可能是店家上法院告你毀謗,然後兩方人馬在怨恨中解決些事,而你心中永遠就是有那麼一個疙瘩存在;一種是吃完了付錢了就算了,頂多下次不會再來吃;一種是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也許今天廚師請假,請了個臨時工,也許今天就是你這桌菜裡不小心放錯了料,也許,就是自己有那種運氣讓你碰到不美味的餐廳;最後一種處理方式,就是你發現自己煮出來的料理比店家的料理還好吃,或是你發現自己開店能夠提供比對方更好的菜色和更好的服務,不是只有嘴巴說說而已,而是你真的可以做到,甚至是維持長時間且符合你自己心中所謂的 水準 。 那只是個例子而已,我常不知不覺中犯這種錯誤,特別是更年輕時更常說一些只有批判沒有改進的話,成天抱怨那不好這不行,最先傷害的是自己最親愛的家人,一切都沒有改變,心情只會更糟。年紀再大一點,就會自以為是的說些 建議 ,說穿了也只是課本的理論再換句話說而已(註),這大概只能證明有讀到一點課本的內容,現在,我想我還沒脫離這個階段,不然我也不會寫這麼一篇東西。 註:如什麼減少成本支出、增加行銷預算、多和客戶接觸…這些都是不食人

矛盾的網路.矛盾的世界

昨天下午在 Blogger 寫這篇文章寫到一半,不小心按了個Ctrl+F5,文章就全沒了,只好全部重寫,雖然我比較想把 Bach Centre 的課程信件翻譯上來,不過翻譯要用很多腦筋,清醒一點再翻。 在看我不理性的牢騷前,建議可以先看這幾篇理性的文章(依時間排序): Taiwan CNET:新版OpenOffice包含安全升級 Jedi's BLOG:Movable Type 與 WordPress Jedi's BLOG:再見了,火狐 Jas9:使用者自覺與納稅人自覺 lkchu:Netscape is back 事情是這樣的,這幾天我悶在房間裡看雜誌和小說,完全沒有讀課本的慾望,只覺得很低潮,也許只是短暫的情緒週期吧!不想看閒書時,就打開筆記型電腦逛網路,東看西看的,但最惱人的,是我必須等兩分鐘開啟firefox,中間如果要打開PCMan看BBS,還會整個卡到,彷彿進入了當機模式。 打開工作管理員,這頭火狐狸已成為電腦裡最耗資源的程式,當然還有微軟本身一些自動程式在運作或是Google Toolbar的更新程式也在吃資源,但在等這頭火狐狸運作時,已經開始頭疼。當然可能是因為我裝了很多套件的原因導致它變成吃資源的大怪獸,但這頭狐狸如果不裝這些套件就變得很雞肋,於是下載另一套瀏覽器Opera,試試看它會不會也是個吃資源的怪獸。接著就衍生了很多問題出來,倒不是習慣與否的問題,而是在瀏覽網站時,對於那些IE Only的網站實在是倒盡胃口;另外,就是很久以前,大概是在CNet還是在哪裡看到的,作者認為要縮小城鄉數位差距,推廣開放自由軟體是個不錯的方式。不過,在 Firefox 、 Opera 、 OpenOffice 等這些開放軟體的使用下都有一個大缺點:「真是很吃資源。」 以前曾經請教過某個網站的老闆,為什麼他們的網頁只能IE Only?也告訴他,他們的網站在Firefox裡幾乎是無法瀏覽的。他說他很清楚這個問題,但他也發現網站的使用者大多數都是使用IE,用其他瀏覽器的倒是少數,所以這個問題他不急著解決。這也是實際話,大多數的使用者的電腦裡多半都會有IE的存在,就算用別種瀏覽器發現無法瀏覽這個網站時,自然就會開啟IE瀏覽,如果這個消費者不是真想在這個網站購物,那也就只是少數而已。這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商業網站如此操作也是有他個人的經營理念

夏初

這應該是大花美人蕉,還有另一種,花瓣細小一些的,很常見。小時候和鄰居小朋友扮家家酒都拿美人蕉的種子來玩,花瓣還拿來當指甲,有點想不起來遊戲的內容是什麼,只記得把種子當藥丸。唉。 圖書館對面了一大片的美人蕉,在夕陽的照射下看起來很像油畫,在一片橘黃中,想起的是鳶尾花的紫藍色。為了拍美人蕉和蝴蝶,居然被蚊子咬了好幾包。 公園裡有很多花樹,像是木蓮紛紛開花了,走到公園的另一端,看到一株鳳凰樹爆出一片豔紅,壹陸壹前面公園入口的步道旁,應該說是兒童遊樂場旁有一排鳳凰樹,還沒見到花,另一邊的台灣欒樹要到秋天才會開花,今年公園裡找不到苦苓,也許是我認不出來了。 春天的櫻花開過後,這些花也都開了起來,公園裡的阿勃勒沒有特別多,也沒有一起盛開,不然可以看到如下著黃金雨般的步道: 不知道今年家裡的曇花會開幾朵?以往一年可以開二三十朵,為了等曇花盛開我們還把花盆搬入室內。後來因故拔掉了不少,就沒再看到如往年的開花盛況了。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photo , diary

想說很多事情的時候

其實什麼都說不出來。 這是我今天拍到,最喜歡的一張照片。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diary , photo

失落的桃花源

中譯書名:失落的莊園(Le Grand Meaulnes) 作者:Alain-Fournier 譯者:王若璧 出版:遠流大眾讀物新浪漫小說經典系列 改編電影:美麗的約定( 電影介紹 ) 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當我知道六月底可以看到這部電影時是非常非常興奮的,不管和書中的差異有多大,我還是很期待它的上映。 書裡的大意是這樣:作者原本是一個優秀的學生,直到有一天少年莫尼進入學校就讀,兩人成了莫逆之交,有一天莫尼失蹤了,三個晚上之後回到學校,他經歷了一場奇遇,到了一個像是桃花源的地方,參加了一場慶典,認識了一位美麗的少女,當慶典因為意外結束,他回到學校,但從少年步入了成年人的階段,也開始了複雜且充滿懊悔的人生。 要讀這本小說的內容前可以先看看前面關於作者與作品的中文介紹,就可以大致的了解作者是在什麼樣的情緒下寫出這樣充滿失落但又有著奇幻旅程的故事,刻骨銘心與錯綜複雜的情愛是有的,但在小說裡除了愛情之外還有男性之間的友情,當然不免會出聲罵罵書中那位任性的法蘭茲和華蘭汀妮,因為他們兩個人不成熟的處事態度,讓一段應該幸福的婚姻充滿了嘆息、等待的眼淚。 這本書我讀了幾次,第一次讀完這本書後,其實沒有多大的感受,那時我應該還是專科一年級還是剛考完高中高職的聯考的那個時候,直到讀過第二次、第三次之後才感受到作者心中對年輕歲月的一份感傷,不過同時也覺得作者蠻壞心的,因為在最後他安排了女主角的死亡,與悲傷生命的延續,而書中的女主角是他現實生活裡一位一見鍾情,但已為人妻的女子的投射。 最特別的,應該是我最喜歡的情節是故事中迷路的莫尼所參加的那場慶典,在慶典進行的第二天早上,賓客們搭乘遊艇參加賽馬活動的這個過程。作者詳細的描述了上船前、船上、下船及比賽時的氣氛,而我特別喜歡這一段: 兩岸一片沈寂,船在平靜的機器聲與水中滑行。這情景恍如盛夏。彷彿船會停靠在某個別莊的美麗的花園,少女會打著白陽傘散步,小鷓鴣會低吟終日…但是陡然一陣冰冷的疾風,提醒賓客這是十二月天。 這段文字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一個是在閱讀這段文字時,腦海閃過了聖桑(Saint-Saëns)在動物狂歡節(Carnival of the animals)中,第十三首的天鵝樂曲裡的大提琴琴聲,優雅而安靜的划過水面,只留下水面上的波紋;日後當我讀到莫泊桑的短篇故事《寄春》(Au printemps)時,雖然那是一篇充滿諷刺的故事,但讀到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