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包含「Taipei」標籤的文章

從總統盃社會創新黑客松來看所謂的數據化思考、公開、透明的流程

最近一直在想要用什麼案例來解釋這三個議題: 數據化思考 由下而上(Bottom-Up) 公開透明的流程 在 OECD 的 Digital Government toolkit 裡第一個原則就是「開放、透明和包容 (Openness, transparency and inclusiveness)」。雖然在網路治理論壇裡看到許多執行的案例,但對不了解「網路治理」是什麼的網路使用者來說,可能還是很難讓這些人對這樣的議題點燃興趣。最近看到「總統盃社會創新黑客松」,有一百多隊報名,也公布了二十組入選名單,但很剛好的可以拿來作為這三個議題的案例。 數據化思考 同樣也是 Digital Government toolkit 中的第三個原則「在公部門裡創造資料優先的文化(Creation of a data-driven culture in the public sector)」 政府已逐漸將資料視為戰略性資產。 資通訊技術促使社會生產、儲存、處理和共享數據的能力呈指數性的增加。 使用資料可以支持在公部門的政策決定和服務設計與執行。 在公部門裡創造資料優先的文化。 同時 McKinsey 在2016年的「 Transforming government through digitization 」中也提到了: 大數據可以利益於公部門中的國防、公共安全、健康和其他領域。 透明可以強化大眾對政府的信任和公民參與程度。

讀北市智慧城市願景有感

昨日讀了臺北市林副市長對於未來在 臺北市所規劃的6處智慧型社區 ,雖然大致上談了作業時程、籌組一個專案辦公室、和廠商溝通,細節上使用了流行的關鍵字,如智慧電錶、水錶、瓦斯表、大數據分析、雲端管理平臺,仍有著空中樓閣之感,像是把 新加坡的 Smart Nation 拿來濃縮套用在臺北城上。 從家用能源管理系統先談,新加坡在2014年先在 Yunhua 的住宅進行測試「家庭能源管理系統」,提供數據資料讓住戶了解、監測自己的能源使用方式,有效節省20%的用電。其次是鼓勵民間運用數據資料開發各種家庭照護應用,整合家電間的數據傳輸。 社區營造方面則透過環境感測器,監測各種環境數據,如光照角度、日光時間、人流、車流,了解實際環境狀況後,再進行社區規劃,這個社區規劃還分析了垃圾桶的擺放位置、顏色、收取頻率、對房子中的管線如何安排、住戶對停車場的使用狀況,以因應都市在離尖峰時間對停車位的安排、分析住戶生活中產生的廢氣排放狀況以安排管線甚至可以回收再利用。

The Darkest Morning of Taiwan, March 24th, 2014

這篇一定得罪很多長輩朋友。 六年級後段班的,該清醒一點了。被壓抑了那麼多年,依照著既得利益者的規畫來走。我相信1977~1981年代 (66~70年代) 出生的人應該會有一種煩悶感: 『想往上走,有一層厚厚的透明天花板;安於現況,被說太安逸不求上進;想發展自我風格,被說是爛草莓(還被嫌年紀太大)』 於是我們被夾在中間,找工作時,學歷讀不夠高,高不成,低不就,創業沒資源,只能22~28k將就著過,慢慢熬,家人看不下去,要你留在家,還要被笑啃老族。 之前看到泛科學總編寫他反核的原因是要抵抗這些既得利益者的規劃。他的話讓我想了很久。 今天我選擇站在學生這邊,是因為我不希望看到日後的孩子們也得走上和我這一代人同樣的道路,今天他們站出來爭取他們自己的未來,不願落到如我們這代的命運:為了學位而念書、不關心國家未來發展、買不起房子、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