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在網路世界裡築了一道「高牆」,一方面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其國家內部網路使用者進行內容審查及言論的控管,另一方面也擋住外界的網路產業在其國內快速增長,扶植中國內部的網路科技產業,也透過這個技術讓台灣部份研究單位無法讀取其政府公告的法規文件,這道被戲稱為 Great Firewall (GFW) 的「網路長城」,常成為世界諷刺中國網路治理的事件,同時也是自認享有網路言論自由的台灣人們嘲笑的對象。 不過,我也常問自己,除了目前我們所瀏覽的網頁之外,是不是還有什麼是我無法透過現在的瀏覽器視窗裡看到的資訊?我們目前所看到頁面、資訊,雖然不像中國網路使用者一樣只能閱讀通過政府審查的資訊、被過濾過的資訊,但還是有著一般人看不到的網路世界,那個被統稱為「暗網」(Dark Web) 的網路世界,就如同海平面底下的冰山一樣,一般人無法瀏覽,但可能透過影視作品的宣傳略知一二,一般人的對「暗網」的認知就是:非法藥品、非法的槍枝彈藥流通、暴力或情色的影片、虐待兒童青少年等不合法的影片或資訊、都使用無法被追蹤的加密貨幣進行交易...等。 正確的說,就如同這篇文章開頭所使用的圖片一樣,我們平常看到的網路世界就像是海面上方的冰山,它十分的巨大,渺小的人類站在冰山之前其實看不到全貌,更不用說在海平面底下的冰山,我們也無法了解它有多深、多巨大。 誰有權力決定使用者發言的權力? 「網路碎片化」(Internet Fragmentation) 這個詞已經被濫用到各種定義都有,只要是有心的人,都會用這個詞來恐嚇網路使用者。 2015 年時,APNIC 的首席科學家 Geoff Houston 便寫了一篇:「 Thoughts on the Open Internet - Part 2: The Where and How of "Internet Fragmentation" 」,在這篇文章中談到政府透過法規管制或民間企業透過對網路不同層級的控管、施予壓力,都會影響網路世界與經濟的發展,在該篇文章中談到了許多對基礎建設的控管方式。在 2016 年時,網際網路先進 Wolfgang Kleinwächter、William J. Drake、Vinton G. Cerf 在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出版了《 Internet Fragmentatio
陸續幾年來,台灣每屆的執政政府一直想要更換人民手上這張「身份證」,訴求從多卡合一、加密、仿偽,內政部長甚至強勢的在2019年5月時前說出:「 不換證,未來恐無法投票 」這種傷害人民權力的話,真的把這張卡的形象傷害到一點都沒有。 在昨天,內政部部長和數位政位直上火線,告訴大家目前現行的「身份證」有哪些問題?在短時間內回答最容易回答的問題。比起一些強迫執行換證的國家來說,台灣已經很不錯了,政府願意溝通,而我也重新思考了,在這一年過後,政府到底想用「數位身份證」(不論是 Digital ID 還是eID,以下均用 eID ) 解決什麼問題? 我希望大家在繼續閱讀這篇文章時,已經先看過他們的直播了,那才有繼續看下去的必要,就事論事,不是把情緒帶在討論裡,這是我在歐美網路治理裡學習到的,但我也要強調,不是所有人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