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包含「payment」標籤的文章

關於電子支付工具

一直在想要用什麼樣的名稱比較合適,Mobile Payment 在台灣叫「行動支付」,直覺是指行動載具上的支付應用程式(APP),雖然廣義的說智慧手錶上的悠遊卡晶片應該也算是行動支付,但在這篇文章裡,我用行動支付來簡稱手機上的支付應用程式。 這篇文章是要記錄這幾年來,有兩個曾經被做為無現金支付工具標竿的案例,最近看到後續的報導,所以記錄一下這兩個範例的發展。 台灣的科技業媒體 報導 ,台灣在2017年時進入了行動支付普及的年代,也許因為台灣要提領現金方便,銀行的辦事效率高,所以民眾很習慣支付現金,同時也因為台灣民眾比較信任政府發行的貨幣,所以發行者在推廣無現金支付,不論是早期的刷卡或是後來的行動支付,都有一定的難度。這不是台灣比較落後,而是文化和政策的影響,都無法單一把責任歸因到某個角色上。

關於支付工具、金融科技的一些想法

在裝了 Pi 之後,到目前實際使用約3次,都是剛好手上有手機,錢包在背包的狀況。檢視了自己的付款習慣後,使用頻率由多至少依序為:現金、信用卡、悠遊卡、Pi。 曾經聽過同事講過,現在小朋友的學校教育裡,老師教導學生,身上的零錢用來儲值悠遊卡,以悠遊卡消費。 台灣的好處在於,以塑膠貨幣付款的市場已經很成熟,提供了各種管道的支付工具。 對末端消費者來說,只要考量工具的方便、安全性,選擇並使用;對一家使用該服務的末端商家來說,要考量結帳請款時間、請款方式、相關的工具、消費者在店裡使用的頻率、要負擔哪些風險。 對開發者(公司、企業)來說,除了提供安全便利的工具外,也要考量未來在市場上使用是否能普及、與其他商家的合作方式、如何取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