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9的文章

老化的象徵

昨天下午去科技大樓聽一場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課,還蠻充實的,有很多心得待整理,只是,在踏入及踏出科技大樓大門的那一刻還真是百感交集。 仔細算一算,快十年了,還記得離開資策會時有人問我未來如果有機會再進入類似領域工作,會不會再踏入?我已經不記得那時的回答是什麼,大概不是我就是對方說 never say never 。雖然在大學畢業前還因為要做知識管理的小論文有回去訪問舊同事,但現在也大學畢業快五年了,所有的人事物早就不一樣了。

[抄書]很喜歡的兩段話

前幾天在整理筆記本時看到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不知道自哪本書抄下來的兩段話: 那些已被建立起的觀點,往往是透過幾世紀以來智識的混淆,而非完美無瑕的推論過程形成的, 事情會成為某種樣貌,背後不一定有個好理由支撐。 ~p.28 擁有多數人的認同或長久以來顯要人士的支持,並不確保某個陳述的正確性, 一個正確的陳述是無用合理的方式被反駁的。 ~p.29 仔細想一想可能是來自於Alain de Botton的《哲學的慰藉》,但也有可能來自於其他書籍,誰知道呢?在這個時點讓我看到這兩段話,總是有它的意義存在。任何事情的發生,背後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不管是當下的提醒或是為未來的準備,我都相信這是有意義的。

[試讀]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

書名: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 作者:馬克.李維(Marc Levy) 出版:商周 ISBN: 活動網址: 連結 原以為這本書不太好讀,在讀這本的同時,我也讀著Yalom的《當尼采哭泣》,相較之下,這本小說真是輕鬆好讀多了。 《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的主軸是一對幾乎沒有溝通空間和時間的父女,一直到女兒朱莉亞要結婚的前三天,她接到父親的死訊,父親的葬禮就在她的婚禮當天。在葬禮結束後,情緒尚未平靜的她收到一個大木箱,裡面走出的是一個和她父親一模一樣,自稱是她父親安東尼的機器人,並要求和朱莉亞相處一個星期。 許多小說裡的主角會是以父子、母女或母子之間的相處情況來當故事主軸,這本小說的主軸是較少見的父女,這個女兒是個獨立自主的女性,有成功的事業,有一個比和未婚夫還有親密的男性同志好友,而不是常見的父親與年幼女兒的溫馨故事。 獨立自主的女性也會在婚禮前質疑自己將要嫁的這個人是不是真的要攜手共度一生的人?也會有愛人與被愛天人交戰。一個人的生命是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在茱莉亞年輕的時候,曾經有一段異鄉的戀情,而她那浪漫而感性的人生就停止在父親以強硬的手段帶回美國後停止了,在回家後她又創造了一個理性及獨立的人生。當自稱是安東尼的機器人出現,並開始與女兒在一個星期的旅行裡不斷的溝通與交談後,茱莉亞從理性、壓抑的個性中解放,讓她走向自己在年輕時走的道路上。機器人安東尼的角色就像西式婚禮中父親牽著女兒的手走在紅毯上,將女兒的手交給新郞,只是這條紅毯很長,從美國到加拿大到德國到羅馬再到德國,這麼長的紅毯只因為安東尼要把這個女兒從壓抑的人生中帶回她天真浪漫的人生道路上。 我很喜歡以下的幾段話,這對鮮少溝通的父女,在旅途最後一天的夜晚終於有了真正有意義的對話: 安東尼:「真有趣,我們都找出所有正當的理由來禁止相愛,只是為了愛受苦,有一天會被拋棄。可是我們是多麼熱愛生命啊!而我們心理很明白,有一天生命會離開我們。」 在朱莉亞與父親一番對談要離開房間時, 她問父親:「你想我們是不是有一天能夠不再被愛情折磨?」 安東尼回答:「永遠不能!除非妳運氣好。」 以下這段話其實有十分強烈的暗示,但沒有看到最後,會以為安東尼在為過往所做的事祈求得到女兒的諒解: 「...沒有一個父母親能替代自己的孩子去生活,但並不因為如此我們就不會去擔心,你們有不幸的時候我們不會跟著痛苦。有時候這會給我們一股衝勁

缺少創意的人死在沙灘上

很多年以前,當Office剛出現的那個年代,如果在履歷表上寫自己會使用哪些Office軟體,絕對會是為自己添加優勢加分的動作,比起其他人來說比較具有競爭優勢。於是坊間有很多補習班在教大家如何使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而我也曾經當過企業進修班的助教,那年,CIH病毒大流行,大家頭痛的要命,只要一台電腦中了,全辦公室的電腦也會跟著中毒。 在這個年代,會操作Office是基本必備的技能,如果只會Word、Excel和PowerPoint可能稍嫌不足,最好連Access、Publisher、FrontPage...等軟體都學會,而且不是你說會就會,如果有張TQC的證明,那才比較容易說服企業,這個有著TQC證書的人真的會Office。在FrontPage和Dreamweaver大車拼的年代裡,習慣圖形介面的人會喜歡FrontPage,因為就像編輯Word一樣簡單;會用Dreamweaver的人就嫌FrontPage會寫入一堆不必要的HTML在原始碼中,最後,就會有人跳出來說:「用記事本寫(或直接撰寫)HTML才是最強的。」 還記得自己使用的Flash從2轉變到4,從原本很少人聽過的軟體,到突然變成大家都要學的軟體,到Flash 5後覺得面板變得非常好上手,一路下來,到Macromedia和Adobe整合在一起後,我也決定非必要不再做網頁編輯的東西,一來是認知到自己是缺乏創意的人,二來是對於"一窩蜂"的局面感到十分疲倦,還有面對無障礙網站的規範及各種奇奇怪怪的個人因素,對於聽到要做網站,心裡就生出一股厭惡感。所以我離開這個圈子,也很幸運的有份工作。 昨天,我去參加Adobe CS4的研討會,看到台上講員的示範,以Flash來說,以前要寫Action Scripts寫很久的特效,透過簡單的滑鼠操控就能呈現出來,而Fireworks和網頁、Dreamweaver的結合也更完整,操作起來更容易;Photoshop、Illustrator...這些軟體的整合性都非常的好,3D影像的編輯也很容易,而在影片的編輯及輸出上也變得非常簡單而有效率,不用為了輸出影片而呆坐在電腦前。當然以上的示範都是在Mac上,不知道在PC能不能有同樣好的效能就是了,對了,價格也是天價。 這些軟體都變得非常的好操作,特別是Flash,以前有很多煩死人又不得不做的動作,還有

[小記]在日本的感想

去了日本四天,大家都覺得累到不行,一是因為在自由行的那兩天裡每一個小組的行程都緊湊的不得了,二是因為在最精華的那天下了大雨,幾乎每個人都淋成落湯雞。 在東京,會去的景點大概就是那些,所以我也不打算寫什麼遊記了,就寫些感想。 這四天下最讓我震驚的一景,是星期五的晚上,我們從品川車站要回飯店的路上,我看到兩個西裝筆挺的日本男性手牽著手走過,完全顛覆我對日本男性的刻板印象,甚至回到台灣後還是很難忘記。再來就是日本的中國人也不少,我猜,有不少是藉旅遊之名行打工之實的吧!我們在台場的拉麵競技場裡遇到有著京片子腔的服務生,也在附近的藥妝店裡遇到講普通話的中國人,還有在一些藥妝店或餐廳也遇到講普通話的中國人或嫁至日本的台灣婦女,甚至還會來問我們會不會講普通話。這種情況很像不少台灣店家會去學日文來應付日本觀光客一樣,日本的一些店家也會請一些講普通話的中國人或台灣人,似乎中國人去那打工的居多。之後,我才知道,在日本的中國打工族很像東南亞國家來到台灣工作的移工,被日本人不平等的對待著,就像台灣人對這些移工也很苛刻一樣。 上圖是第四天在新宿站前的天橋上拍的。我們到日本的第二天遇上UNIQLO在新宿西口的店面新開張有特價活動,排隊的人之多,多到讓我很驚訝。我的同事們在第三天裡就排了一個行程到UNIQLO去,她們眼光非常準確的拿了適合自己和家人的衣服後就結帳,據她們的描述,店裡人山人海,門口還有人數管制,能搶到就是很幸運的。那天下著大雨,我和另外幾個同事則是跑到鎌倉去,搭乘江 丿電 (江之電),如果遇上天氣好,也許我三卷底片就能拍完,但遇上大雨,天氣變得非常的冷,我雖然穿著防風外套和毛衣背心,但還是是一邊發著抖,一手拿傘,一手拿數位相機拍照,要不是同事的媽媽借我手套保暖,電車裡有暖氣(連座椅都有暖氣),我可能在第四天時就倒在飯店裡出不了門。 再來,是日本的交通。在東京,每個人都匆匆忙忙的,但走在路上卻有很安全的感覺,在沒有紅綠燈時,只要在斑馬線上,汽車就是會讓行人先通過。這在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要被汽車擦撞就很不錯了。不過,如果有交通號誌燈,看到綠燈在閃時,就別再走了,雖然汽車駕駛會禮讓行人,但該他們行駛時,也是很兇的,毫不客氣的會對著行人鳴喇叭,非常的兇。 最後,則是丟臉的。最後一天和同事到東京都廳,我們想在離開前去眺望東京。在進去都廳前先去洗手間,卻被裡面的髒亂嚇到以為到了台灣哪個公園

[相片]偷懶版的東京遊記

讓我偷懶一下吧!這個遊記讓我慢慢寫,忘了也就算了。想看照片的人,就點進去看Flash吧! 4月23日:桃園國際機場→成田機場→靜岡富士美華。 4月24日:靜岡→明治神宮→免稅店→燒烤店午餐→皇居→淺草觀音寺→隅田川→台場(拉麵競技場晚餐)→新高輪王子飯店住宿 4月25日:品川→北鎌倉(円覺寺、明月院、葉祥明美術館、茶寮風花)→鎌倉(神岡八幡宮、豐島屋 、Cafe Vivement Dimanche)→江之電(長谷站高德院 大佛、鎌倉高校前折返)。 4月26日:品川→新宿→東京都廳→品川→成田機場→回家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Tokyo , diary , photo ,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