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readeing」標籤的文章

讀《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

要我老實說自己這幾個月來讀了多少書?印象裡好像同時翻了很多本書,但一本都沒讀完。 昨天在家裡把這本書讀了一遍,我一邊讀一邊笑,一邊哭,一邊點頭,一邊用FB,有時忍住衝動在心裡說:「是啊!小野伯伯,就如您書中寫的一樣。」 ……如果發現大水淹上來有人落水了,不是討論怎麼救人和為什麼會落水,而是直接跳下去救人,千萬別怕弄濕了衣服。反正,做就對了,……~小野,《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p.83 ……第一,這個世界沒有你,所有世情還是會完成。第二,機會雖然要好好把握,但匆忙上陣,機會也許變成陷阱。~小野,《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p.81

[reading]台灣人物誌-七種民宿的旅行

黃小黛│台灣人物誌‧七種民宿的旅行   民宿在台灣已經不止是「民宿」。我一直以為「民宿」就是能了解當地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管道一,不是說對民宿存有太大的幻想,而是,台灣雖然小,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卻很大。 曾經住過的一些民宿比較像是沒有執照的旅館,就是匆匆的過一晚,只求個乾淨、整潔的地方,比較不會去重視人與人之間互動,或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 早些年的墾丁就有這類型的民宿,偶爾還會和民宿的老闆和老闆娘有點交集,甚至老闆打電話告訴你,他要出門,房間鑰匙就在哪,自己找來開房門。還有在澎湖時,海岸民宿的阿姨會和房客閒聊、因為遇到颱風下大雨,也會像家人一樣和我們聊天,以了解我們的需要。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在台南住在三叔公的家,這是很接近我對民宿定義的「民宿」,不過那次是因公出差,也沒有辦法和經營者們有太多的互動。

[試讀]最好的時光(上冊)

在二十歲的時候,和一群朋友在聊天的過程中,我提到不同的生命個體是平行線,卻不小心的有了交集,然後各自發散。另一個平時思考方式較理性的朋友說:「兩條線在發散後,還是會在產生交集的。」 十年後,我發現,只要是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生命,彼此就產生了交集,更別提有人告訴我,所謂的日月萬物是我們之間的集體意識所產生的現象。 在讀了半冊的《最好的時光》後,更是有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