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07的文章

永和的書天堂

小小書房 網址: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 電話:8925-1920 地址: 永和市竹林路179巷20號(松青超市對面的巷子裡) 永和市復興街36號(捷運頂溪站1號右轉,第一個洞右轉直走1分鐘) 知道小小書房很久了,自他們籌備開幕到現在,一直都抱持著祝福,開店很久,一直到上個星期才找到在哪裡。 這是一間不同於金石堂那樣大眾但也不同於誠品那樣高格調的書局,是一間有個人理想且是愛書人的書店,之前一直很想去看看,在竹林路上徘徊多次總是找不到小小書房的招牌,真的很小,而且愈是熟悉的路段愈有可能看不到新東西。 進到店裡時,雨漣還沒有到,先到書店裡面的小小咖啡放下背包,在問過可以拍照後就隨意的拍了幾張照片。 店如其名,真的是小小書房,不過裡面的有簡體書、二手書、繪本和童書,還有一些在一般書店裡會被放在冷門角落的哲學或是文學書籍,小小的店裡有椅子有桌子可以讓人舒服的坐在椅子上閱讀,也有提供插座和無線上網,雨漣說,偶爾她會帶著電腦去那裡工作(真羨慕)。很喜歡裡面的童書區,還看到了布赫茲的新繪本,不過因為有人在那一區裡討論事情,所以沒有仔細的看裡面的繪本。 除了書籍之外,小小書房常會舉辦一些活動,像是電影賞析、讀書會、手作/金工課程或是和社區大學一起辦活動,非常的在地化,而他們舉辦的電影賞析或是讀書會,門檻不會很高,只要交個場地費還可以抵飲料費和書本折扣,其實對愛書人來說一點也不會貴,還可以說相當划算。後來發現店裡最近讀書會的內容似乎都是俄國文學與電影,雨漣跟我說,因為店老闆本身就是讀俄國文學(政大俄學系)的人,於是我說:「所以我來不及看到俄國文學展,也可以來這裡參加活動囉?」她笑一笑說「對啊!」不過因為小小離我家有一段尷尬的距離,說遠也不算遠,說近的話,用走路大概三十至四十分鐘,光是出門前要坐捷運(還要走一段)還是走路就會讓我想很久。 在和雨漣談好事情後,又在小小書房裡待了一下,有個媽媽帶著小朋友在店裡,小朋友可以在裡面看書喝飲料,還有貓咪在裡面走動。於是我能理解為什麼雨漣說這是她在永和的書一處天堂。 先寫到這吧!頭好痛!

[音樂筆記]義大利版的海上鋼琴師原聲帶

一直等了很久才等到這張原聲帶,雖然已經聽過所謂的國際版了。 很多人在BBS站裡都希望有一張原聲帶包含了1900與Max相遇的那晚,兩個人在ballroom裡,1900彈著鋼琴的那首曲子,也有不少鋼琴樂迷希望有一張原聲帶收錄1900與Jelly比賽的曲子。我曾經在電台裡聽過一位台灣的彈琴演奏家演奏了The Crave,雖然1900的表現,在電影裡看起來是痞了一點,但這位演奏家演奏出來的感覺,就個人聽過後的感受是想賞他一個耳刮子。 這張義大利版本的 電影原聲帶 的封面是取自義大利版的海報,一個孤單的影子在階梯上往船上走,也就是他決定不要踏上陸地的那一刻,只是帽子還在他頭頂上,而不在海面上飄浮。 前幾天妹妹告訴我,她們導師要去考研究所,結果一覺醒來遲到了,最後以丟銅板來決定要不要趕去考試,考完第一節課後,繼續丟銅板來決定要不要留下來考第二節的科目。人似乎在面臨重大抉擇時就會出現這麼奇怪的行為,1900把他的帽子丟向天空來決定自己的一生,而妹妹的導師則是以丟銅板的方式去決定一個同樣也會影響職業生命的決定。我想一想,自己好像很少會做出這種事,大概是因為我屬於保守派的關係。事出有因,任何一個舉動都會影響日後的每一件大小事,更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看過蝴蝶效應吧?那也該知道因果論吧! 這張原聲帶共有二十九首曲子較國際版多了八首: Tarantella in 3rd class Enduring Movement Police Thanks Danny Magic Waltz The Goodbye Between 1900 and Max Goodbye Duet 5 Portraits 片尾曲The Lost Boys Calling與國際版本裡的收錄不同,是由Rogers Waters演唱、Edward Van Halen擔任吉他手,曲風感覺完全不同,個人比較喜歡這個版本,因為唱出了1900心中那種迷惘的感覺,比國際版感人許多。 在 YouTube 找到這段開頭有主唱談話的影片: 高興能買到正版的音樂,這張音樂真的值得收藏,除了是Ennio Morricone所作的曲子之外,這也是一部音樂、劇情都很感動人心的一部電影。 電影筆記:海上鋼琴師 ,這篇文章大概每年都會出現在我的前十大關鍵字裡。 Tags: music , soundtrace , The Legend Of 1

如果看膩了Google AdSense-試試Adify

網路廣告是一塊大餅,大家都搶著要,當報章雜誌在介紹著不少部落客藉由 AdSense 收到了來自Google的支票後,在部落格裡看到AdSense的機會愈來愈高,能賺錢為什麼不賺?更何況還可以看到Google如何分析部落格裡的關鍵字,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之前AdSense不支援繁中網站的時候就有很多人透過其他方式裝上了AdSense,現在已經支援繁中,也有了繁中的討論區,相信愈來愈多人會使用AdSense,除了可以寫部落格排解身心鬱悶、抒發個人己見外,還可以賺個少少的收入。 其實除了AdSense,還有另外的選擇;除了與 博客來 、 Amazon.com 做策略夥伴外,還有另一個選擇且自訂程度更高,如果,你不排斥英文的話, ADify 會是不錯的選擇。 Adify在去年十一月和今年三月都被Business2.0的Blog報導過,分別是: Adify: Roll Your Own Ad Network Adify to Power The Washington Post's Blog Ad Network 詳細的內容值得仔細的閱讀一下。 不同於AdSense,部落格裡所出現的廣告是由業者向Google AdSense購買關鍵字廣告,再透過部落客的刊登,若是該部落格裡出現相關的關鍵字就會出現相關的廣告。以BeautyBeta-Cosmeceutical為例,會在AdSense欄位裡看到相關的整形外科或是購物網站的廣告,像是生產脂漏性皮膚炎搭配用藥的保養品製造商dermalogica的關鍵字廣告,或是這裡,關於咖啡的文章就會出現一些咖啡店的關鍵字廣告。如果部落客要獲得收入就必須透過閱覽者的點閱甚至在該網站有消費行為才可能從Google分得幾美分的收入,以一個不是很熱門的網站,要在一年內就拿到Google的支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當然也有部落客互相幫忙,你幫我點,我就幫你點,結果Google還是抓出來,通通取消掉當月收入-這是很公平的一件事,要賺錢就賺得光明正大些。當然還是有人對Google的政策感到不滿,去年我就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件,目的是要控告Google AdSense的,內容沒仔細看,但大概就是希望使用AdSense的人能反抗Google的政策,剝削使用者之類的。 使用Adify最大的好處就在-廣告主可以直接向部落客買廣告,很誘人吧?透過部落客在部落格裡所提

愛用Google Talk的七個理由

沒有在幫Google Talk打廣告,只是比起MSN起來,我比較喜歡使用它。比較熟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太愛用IM軟體,因為一直覺得,如果真的忙,何必要在MSN暱稱上掛著忙碌?誰真的關心你有沒有在忙?誰真的關心你心情不好?有的公司為了防止員工把公司機密外洩(老闆是豬頭並不算是機密),也透過網管把這類通訊軟體的port給關掉。 在MSN、Yahoo Messenger很紅的時候,還有不少報章雜誌在稱讚這類即時通訊軟體可以減少溝通時的成本,可以直接和客戶做連繫溝通-可是,有多少人能夠透過「文字」來表達正確的語意?連面對面溝通都能詞不達意了,不是嗎?之後有人靠著畫這些通訊軟體所使用的小圖示發了財,從此一句話裡可能會出現一堆圖案。常常看不懂對方要表達的正確意思是什麼?這樣真的有裝到可愛嗎?正的比較貼近對話者嗎?最討厭的,是那三秒一跳的廣告真是種視覺上的干擾,網頁上不要看的廣告可以用Firefox用ABP擋掉,即時通訊軟體上的廣告好像沒得選擇。 MSN並不是我第一個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五專時就開始用ICQ,不過也有很慘的經驗,我的電腦就這麼給人家開了後門。後來在大學時,MSN對我而言是一個工具,因為學校在淡水,不少同學是通勤生,有時候分組報告需要討論時,有的同學接下來還有課,有的同學早就離開學校,大家約一個時間一起上線討論,還算是個不錯的工具,但是,詞不達意是一回事,就算有群組討論,還是另開視窗和別人討論有的沒的事,更別說只要坐在電腦前就受不了網路其他的誘惑,有的人邊打電玩邊討論,有的人邊逛購物網站邊討論,有的人和其他人聊天打屁忘了在討論的主題…一點效率也沒有。悶在辦公室的時候,還準備了兩個MSN帳號,一個上班時用,一個在家裡用,也許我有迫害妄想症,我沒辦法相信辦公室的電腦,只要是「公用」電腦就會讓我疑點重重。 有兩年的時間我都不怎麼開MSN,真的非必要才會開,在 Skype還沒那麼紅的時候也曾裝過,通訊良好,不過那個年代還沒有那麼流行透過即使通訊來傳語音,而且影像和聲音通要傳遞的話,頻寬要夠。 不知不覺,即時通訊軟體已經變成辦公室必要軟體,還是有人堅持不使用IM,我算是被說服了,不過,我選擇了Google Talk,原因如下: 整合到自訂首頁裡 -Google的自訂首頁現是是我開啟瀏覽器後的首頁,在登入後就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看的訊息,而且現在還可以自訂佈景主題哦!這比起P家亂七八

[音樂筆記]新世紀音樂 New Age music

在年紀很小的時候,我所聽的音樂有三種:古典樂、新世紀音樂和電台播放的輕音樂,有些像是Hagood Hardy的作品,但是對什麼都不知道的我而言,是把新世紀音樂放在古典樂這個項目裡的,直到讀了五專才了解這些音樂有很大的不同,也了知道原來有那麼多輕音樂是 Hagood hardy 的作品。 關於New Age music,在 維基百科 的解釋是這麼說的: 新世紀音樂(英語:New Age music)又譯作新紀元音樂,是一種在1970年代出現的一種音樂形式,最早用於幫助冥思及潔浄心靈,但許多後期的創作者已不再抱有這種出發點。另一種說法是:由於其豐富多彩、富於變換,不同於以前任何一種音樂;它並非單指一個類別,而是一個範疇,一切不同以往,象徵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涵的改良音樂都可歸於此內,所以被命名為New Age,即新世紀音樂。 就像其他的音樂一樣被分為許多樂派,許多知名的音樂家都屬於New Age music,像是Enya、Bandari、George Winston、Kevin Kern、Secret Garden…等在台灣都很有名的樂團或是音樂家,只是新世紀音樂有一個共同的缺點-不耐聽。 所謂的「 不耐聽」不是說不好聽,而是在第一次聽到時可能會有流淚的感動,但重覆聽多次之後,可能會厭煩,更慘的是,許多作曲者的音樂都是同一個調,不管出了幾張專輯,就是同樣的調,同樣的作曲方式,除非是真的很著迷於一位作曲者,否則個人認為只要買一張精選輯即可。 五專時我很喜歡一位英國的新世紀音樂作曲家 Mike Rowland ,他的專輯命名都與「精靈」有關(這的確是會吸引我購買的一個原因),購買的第一張專輯是Titania,這張專輯應該在台灣不容易找到了,只有四首曲子的Titania使我感動了一整個下午,只是很單純的鋼琴演奏,之後我又買了幾張他的專輯,像是The Fairy Ring、Silver Wing、Magical Elfin Collection和交響樂版本的The Fairy Ring,另一張And So to Dream是一直買不到(剛才忍痛在Amazon下單了),最後我只留下The Fairy Ring、Titania和The Fairy Suite這三張專輯,其他全在二手市場賣掉。他的作品都是鋼琴演奏,但有一種故事敘述的感覺,和David Landz的音樂不一樣,不知道有沒

[電影筆記]The White Silk Dress

片名:穿白絲綢的女人 The White Silk Dress 導演:劉皇 演員:張玉英、郭慶 片長:142分鐘 白絲綢中文網站 海報取自 海鵬影業有限公司網站 父親對女兒說:「我從沒見過『和平』,但我相信『和平』和妳一樣美麗。」這句對白是看完這部電影後,幾天以來,讓我不斷反覆的一句話。 在台灣不容易看到越南電影,許多年前絕色影展中曾有部讓我很難忘的《 戀戀三季 》,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那是一部很美麗也有無限哀傷的電影,雖然也不完全是越南電影。在《戀戀三季》這部電影裡所演出的是戰後越南努力新興的年代,沒有戰爭,但國家貧窮,小孩在街上討生活,女人被迫向觀光客出賣身體來維生,用三段看似不相干的故事來表達越南人民的無奈。星期二有幸參加《穿白絲綢的女人》的特映會,這部電影說的是戰爭前,從法國還統治著越南的那個年代說起,鏡頭下是一對平凡不過的貧窮家庭的故事。 台灣人用油麻菜籽來形容女人的一生,落到哪,長在哪;這部電影的導演則是用婚禮的長服來代表一個女人的一生,白色的絲綢長服是越南女子的嫁衣,象徵傳統、純潔和奉獻,無私的付出。 導演安排著影片中的白色長服扮演著傳承及維繫的「母親」的角色,駝背的男主角在出生後被遺棄在樹下時所包裹的這件母親的長服是他唯一的血緣證明,他將這件長服贈送給女主角作為婚紗,由母親傳給兒子,再由丈夫交給妻子。當這對戀人逃到南方,有了孩子安定下來後,升格為母親的丹在洪水中哄著襁褓中的大女兒時,丈夫自水中拾起載浮載沉的白長服,裡面包著兩人訂情之約的檳榔,這粒檳榔已發了芽,就像是丹從少女變成母親一樣;之後因為家計困難,丹必須要靠賣母乳哺餵老人來紓困,被丈夫不諒解與憤怒責打也一一包容,就像當初包著駝背嬰兒的長服一樣,溫柔的包容著一個不體貼的丈夫。為了女兒讀書,丹將這件準備在婚禮時所穿的婚紗裁剪給女兒做制服,並交代女兒要優雅、智慧,將衣服與婦德傳承給女兒們,直到二女兒因為不注意把墨水打翻在衣服上,在河邊洗滌衣服時,長服差點隨水流飄走,也預言了丹的未來- 大女兒在學校讀書時因空襲而喪命,像洗不淨的墨水,這樣的傷痛留在母親心上;最後丹為了多攢些錢讓二女兒買件白長服,被洪水沖走。 除了這個主軸,還有一些對比的小插曲,最明顯的要是貧富之間的對比與諷刺。電影開始沒多久就讓在破房子裡與駝背約會的丹遇到了幫傭家中的小姐和男友,兩對情侶,有錢人家的少爺小姐穿著乾淨的白色衣服四處遊玩約會,

Color Life

人的臉上應該要有多少種顏色?會出現哪幾種顏色?我愈畫愈覺得奇怪-人真的會把這麼奇怪的顏色塗到臉上去嗎?彩妝真是門很深,又莫名其妙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