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我們總會看到不斷的殺戮事件,起因往往只是個人之間的小仇恨,最後演變成群體間的屠殺。1994年發生的大屠殺,對白種人而言那是黑人部族間的內亂,對黃種人而言只是一個未知的炎熱國度。電影裡沒有太多可怖的屠殺鏡頭,利用兒童天真的舞蹈、歌唱與震撼的畫面讓人忍不住哭泣。 邊看著這部電影,我想到了台灣長久以來被政客操縱的種族歧見,想到了瑪歌皇后裡聖巴赫特雷米之夜,在所有的事件裡民眾總是扮演被?牲的角色。 這部電影是根據1994年盧安達胡圖族與圖西族之間的種族屠殺的真實事件所改編,電影中除了看到種族之間的仇恨外,也看到聯合國、白種人世界的冷漠,如果有天,台灣也發生了這種事情,誰能對我們伸出援手?為了各種理由,我們屠殺所謂的異己,甚至趕盡殺絕,這在原始世界裡是司空見慣的事,但這種獸性並沒有隨著所謂的「文明」而消失-因為宗教信仰不同而屠殺、因為觸犯皇室一家要被誅九族、在西方國家還會將領主的領地上的農作物或樹林砍到一個高度、因為欠了一個人的工資而使整個世界發生混亂…有時,這些藉文明之手所發生的種族屠殺更令人心寒,誰知道袖手旁觀的白種人是否看著有色人種之間的殺戮使另一人種消失?可悲的是,人的獸性依舊存在著,我們只是披上文化的外衣,有天災難來臨了,人類依舊還是野獸,文化、美學、所有的價值觀都被毀損。 不禁問自己,如果有能力救人,能救哪些人呢?片中那位八面玲瓏的胡圖族客房經理儘管關係良好,卻只能搭救自己圖西族的妻子與孩子,甚至差點被自己的員工所殘害,雖然在片尾這一家人安穩的到達比利時生活著,但事情並沒有因為這群人的離開而結束,血依然繼續流著,盧安達飯店前的血跡至今仍無法洗刷乾淨。 在電影裡出現許多諷刺的對話,也許暗指其他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助長了這場屠殺事件:當客房經理與民兵首領購買貨品時,看到整箱翻倒在地的屠刀,民兵首領說:「這是向中國購買來的,一把十分,在外面至少可以賣到五十分。」客房經理當時心中已有所警剔;對於盧安達人,國外的記者根本無法分辨誰是胡圖族人誰是圖西族人,對記者們而言都是一樣的,記者在問過兩個不同種族的女子後,說:「還是雙胞胎」,就像台灣人、中國人、日本人,在白種人眼裡分不出來,而亞洲人也分不清哪國的白種人該長什麼樣子。 這很重要嗎?也許吧!西方王室為了維持血統之間的純正,王室只與王室通婚,去除掉所謂的血統、文化,不過就是原始世界裡的生存問題,為了讓「自己」及「與自己
詩人們總說,當我們回到童年時代生活過的一幢房子,一座花園,剎那間就會找回從前的我們。~追憶似水年華(3) p.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