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8的文章

[photo] Clouds

之前,同事傳來攝影師Jorn Olsen作品網站的連結,最特別的是一系列關於 雲彩 的照片,那樣的雲,要在廣大的平原上才看得到吧? 今天在壹陸壹門口看到漂亮的雲,讓人忍不住拿起相機不斷的拍,不過,照片在壓縮的過程裡好像失真了。 這篇裡面只有照片,在拍這些照片時,圖變小了似乎也沒有當初拍照的感覺。當時我聽著Mystic Rain Forest這張專輯中的Fountain of Life,受到音樂的影響產一種古代對自然界各種物種都是神祇的敬畏。音樂很好聽,雖然是那種合成音樂,不過,好聽就好了。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photo , clouds

延續昨日的雜亂思緒

喝完卡布後,我們趁著前幾個客人的離開,下一波客人還沒進來,躲在店裡面稍微聊了一下。我跟偉展說最近讀了一本試讀本《沒有我們的世界》,才讀了前半本,讓本來對人性就比較悲觀的我,更加深了人類的發展對地球整體自然環境而言是種負面影響的想法,更認為人類之於地球就像是癌細胞之於人類一樣-雖然這種想法很早就有了,但因為這前半本書,更讓我想強化這樣的想法。 相對於我的悲觀想法,偉展的想法比較樂觀,應該說,比較看得開。他認為我放大了人類行為中極端的善與惡,但就全球人口而言,拿一張鐘型分配來比喻,橫軸兩端是善惡,而這條曲線則代表人口數,他認為只有極少數的人是屬於極善或極惡的,多數,一般人,都屬於鐘型分配中間的這個區域,都會為了生存而做出必要的手段。順便,我也被他開了玩笑,他說:「難怪妳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老是讀不好,妳根本就把所有的因素都搞在一起嘛!」這我承認,唉。在洗澡時,我想著這張鐘型分配圖想到了兩件事: 我們的社會與教育,是把我們變成這中間區域的一般人?還是成為極端的那種人? 在《蜂鳥的女兒》這本書的最後,泰瑞西塔與葳拉的對話: 「... ...,你生命中的每個時刻、每個瞬間,看起來都像這樣。你明白嗎?你永遠都是處在一個充滿選擇的世界。你生命中的任何時刻都可以朝著你所選擇的任何方向前進。」... ... 「我們的生命都用來走進我們自己的鏡中,當我們往前走,我們看到的只有我們自己。」 生命中盡是無限的可能,我們所做出的選擇塑造出了眼前的自己,但我們的教育並沒有教我們如何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而是教我們成為他們希望我們選擇的人,社會大學也讓我們無從選擇,只能選擇成為適合於群體生活的人。 單純的認為人類為了生存向地球索取適量的資源是正當的,但是為了滿足虛榮和過度的慾望而掏空生態資源就得承受大自然的反撲。記得有次看Animal Planet,提到人類是所有生物中,無時無刻都可以發情、交配的動物。原本動物交配是為了繁衍種族與生命。我猜想,人類這種隨時都可以性交的行為大概是潛意識中對自身生命延續的渴望與對滅種的恐懼。有些昆蟲在交配後,雄性會分泌某種物質讓其他雄性昆蟲無法與雌性昆蟲交配,以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存留在世界上並繁衍下去。人類沒有這種功能,相對於大自然的力量,人類的生命相當脆弱,所以只能不斷的繁衍後代以維持生命的延續。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讓人類把性愛這件事變成一種娛

雜亂的思緒

生活真的很不容易,但總是有些事情能撫慰人心。比方說這張照片裡的植物,是同事照顧的一盆漂亮的錢幣草,可以養在水裡也能養在陸地上,生命力極強,而且非常的可愛,它是有情緒的,太熱了或是水份不足時,這些小草會馬上反應在它的外形上,可能倒下來變軟綿綿的,補充水份移到陰涼處後,它又抬頭挺胸了起來。再上方是馬拉巴栗,之前看它結了像阿勃勒果實般的豆莢,愈來愈長,結果過兩天再去看時,不知是被螞蟻咬掉了還是重到斷掉了? 在每天上下班必經的中山北路上種了許多楓香,撫順公園周遭的各種花樹與花草,在新文明書店附近的人行道上,好像也種了南洋巢蕨(山蘇),大同大學外也種了一些白色的火鶴,這些植物都能讓人心情變好,像是有天早晨,等紅綠燈時發現原來剛長出來的青楓嫩葉是紫紅色的,透過早晨的陽光十分美麗,而前天早上走路時也撿到別人家庭院裡落下的梔子花。 扯了這麼多植物,似乎是與生活很不容易沒有什麼關係。我覺得生活,特別要一直抱持著正向的思考對一般人來說真的很不容易,以搭捷運來說,我發現它已快變成生活裡最大的負面能量來源,只有當我穿過這條林蔭走廊後,情緒才會慢慢回復平穩。 最近幾天,我除了因為重灌電腦讓自己很煩之外,也一直在想關於報稅和其他的雞毛蒜皮事。不管哪個政黨執政,總在報稅時節在各種媒體上看到教人怎麼節(避)稅,但我們也希望能增加更多的社會福利以增加保障,可是總不能要馬兒肥又要馬兒不吃草吧?然後,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總是一窩蜂的一群人要去考公務員?公務員是個很辛苦的工作,要為人民服務,舉凡各種大小事,都應該以人民的需求為優先,同時,因為每個人的需求與滿足程度不同,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儘管工作幾乎可說是鐵飯碗,但也因為生活圈狹小、例行事務的過度規律,可能造成腦袋的僵化...還是一大群人擠破頭要去考公務員。因為每個人想考公務員的心境都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不同,有些人總是打太極,有些人搞不清楚狀況,有些人忘了公務員是為民服務而是要人民為他們服務,他們沒得休息,民眾也不能休息(這也算搞不清楚狀況)。 美少男曾經說過一個故事,在黃帝時代,當帝王或是當官員都是沒有薪俸可以拿的,但是服務人民、管理國家(族群)裡的大小事是一定要的,所以都沒有人想要當官,每個部族必須以輪流的方式來擔任現在所謂的公職。直到後來,有人因為感謝而獻上一些禮品後,才成了現在所說的給薪職務。基於這個故事,我不禁好奇,如果現代的公務人員

對電子商務的厭倦

這篇是用Google Docs寫的,目前的我處於兩台電腦都不怎麼安全的狀態,真是火大極了,過於依賴電腦的人生真是一種麻煩。 似乎是在這個月初或上個月,PChome自豪著自家的線上購物商城能夠保證五萬個商品能在24小時內送達消費者的手中,我就更厭惡網路消費,雖然,從以前到現在,網路消費仍占了我的消費總額70%以上,從書籍、音樂、電影票、保養品到服飾,幾乎都在電腦前按幾下左鍵就完成了訂購手續,但我從不喜歡這些東西寄到家裡,寧可多跑一趟7-11也不要他們送到家裡來。 我從五專就開始線上購物,從博客來到幾家網路藥妝館,當時沒有所謂的貨到付款或線上刷卡的選項,就連ATM轉帳都不像現在可以出現一個所謂的虛擬帳號讓消費者在24~72小時內付款後,該帳號即失效,也沒有所謂的線上ATM,也不用說可以到7-11付錢取貨,東西都是送到家裡,看似很方便,但次數多了,會發現整條巷子的人都知道你有購物、人在不在家,這種感覺很差。有次一個郵差送東西來我家,是家人代收的,郵差這麼說:「現在的小孩子不會賺錢就會浪費錢。」有時我會選擇貨到付款,但遇到我不在家又忘了把錢轉交給家人時,難免就會被念個幾句。 然而,網路消費的習慣一直到現在,我發現厭倦網路消費的原因已經不是因為常要跑7-11或是其他付款安全性、和與物流人員交涉等事項,而是發現與人的接觸的機會愈來愈少。也許會有人覺得奇怪,這有什麼不好?反正和那些人素昧平生,多認識人還會多惹麻煩。但當我注意到我所接觸的人可能只有我熟識的人時,也注意到因為沒有直接面對面的溝通而錯失掉增加許多知識的機會時,我就覺得,電子商務會使人的生活圈愈來愈小,只剩下自己,電影《網路上身》的情節遲早會出現在網路消費建構的世界裡。 在爸媽的年代裡,有一種送藥品的小販,他們可能騎著腳踏車,身上帶著幾種家庭常備的藥品,有些人家會預付一個月的金額讓這些小販每月固定把所需的藥品送來,同時也可以看看哪些藥品是自己需要的。另一種則是開著發財仔(小貨車)的小販,他們的車上載著魚、肉、青菜和水果,儼然是一個行動菜市場,這個行動菜市場也是把這些菜送到每戶人家,需要的人則站在門口招呼他們停車並購買,這個直到我讀國中時都還可以看到。這些小販可能一週來個兩到三次,每個循環週期裡也帶來別戶人家或其他村落的訊息,也可以增加大家餐桌時間的話題。在那個苦年代裡,窮苦雖窮苦,但也因為窮苦才會讓人們之間的情感更為緊密

[mur]胡言亂語三則

◎ 捷運、火車、雞蛋花 搭捷運和搭火車最大的不同,也是讓搭火車這件事比搭捷運浪漫的地方就在於火車有風景可以看,而捷運車廂裡,還沒出民權西路站前都是烏漆抹黑的,早上可能有些人還沒睡醒(沒刷牙打呵欠不遮嘴的),晚上可能身旁的乘客大聲抱怨其他同事有多白目(好死不死,他們對話的內容聽起來,讓人直覺他們是公務員)、其他人有多白目。 我的耳機音量已經調到七,相當大聲,都聽不見站名廣播了,可見那乘客的聲音有多大。所以很討厭在上下班時間坐捷運,往往一天的好心情就這麼被減損了。 今天早晨,我的黑色思緒又開始像深海裡的章魚伸出牠的長足,想勒死我的好心情,直到我走過每天都會經過的一株緬梔(就是雞蛋花啦!)樹下,整個心情才好轉 星期二晚上是下著雨的,星期三經過這株花樹時,我看到地上有兩朵殘破的雞蛋花躺在泥濘中,於是我心裡想:「送我一朵花吧!我會好好的照顧她。」當我星期四早上正被黑色思緒殘害時,剛好走過那株花樹下,也不經意的看到一朵看似剛掉下來,花形和花瓣十分完整的雞蛋花躺在地上。那種感覺相當特別,也許是巧合,但當我拾起那朵花時,心裡是相當感動的,於是抬起頭對著花樹道謝。 我把這朵小花帶去公司,養在一個小杯子裡,杯裡除了清水外也加了四滴急救花精,直到下午離開前,這朵花都沒有乾枯的樣子。 ◎巧合 「巧合」,這兩個字最近不斷的出現在我的生活裡。有朋友對我說,有時她覺得似乎是一個巧合,想法就這麼出現了,而星期四的那朵花,如果不是我不經意的轉頭,是看不到的。但我知道,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巧合存在,很多事情的發生只是因為時間到了,就發生了,很多想法只是在等我們成長後才會出現。 我相信人和人之間的相遇並不是巧合,而是有某種目的存在,也許人和人相遇是為完成某件事,也可能是為了使某件事發生。類似想法我也在與神對話這本書裡讀到,前天和大哥聊天時也聊到。 ◎既小又大的世界 這個世界說大不大,曾聽聞有個朋友到國外讀書,在當地認識了一個台灣女孩,而這個台灣女孩是這個朋友在專科時期的某個朋友的小學同學。 這個世界說小也沒多小,在某個圈子裡熱門的話題,可能圈子外的人都不知道這件事。比方說之前的總統選舉,許多網路上的部落客們都是挺謝的,寫了許多正面的話題,但最後看起來這些正面的內容好像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另外,像是中國知名維權人士 胡佳 被拘禁,妻小被軟禁的消息,台灣媒體界似乎一點聲音都沒有,我也是透過網路才知道有這件事。還

[Trip]有趣的台中行

前面文章 提到,星期六進行了一趟荒謬的台中之旅。其實星期六原是計畫要參加小憩的活動,但在星期四和星期五,我的身體重的像掛上鉛塊一樣,稍微一動就全身酸痛,星期五晚上幾乎是用爬的方式爬上床,當我一碰到床的第一秒就知道星期六不可能參加小憩的活動,第二秒就昏迷了。 醒來時已快中午了,偉展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出差到台中去?並在星期日參加mobile 01的單車活動。沒想很多,只要能離開台北就好,於是開始收拾行李,出發前,用Twitter寫下: 容顏:今天的行程太奇妙,據說要住后里,完全沒有先訂房間,不會要睡路邊吧! XD 出發。 12:52 PM May 17, 2008 from web 高鐵車票到台中的自由座約600元,實在不便宜。可是,坐在高鐵上的感覺很好,平穩、快速,雖然不完全安靜,但還是有它的價值在。 由於我們坐的那班車是每站都停,所以花了約一個半小時才到台中的新烏日,由於偉展的目的地是在台中市區裡,所以我們又從新烏日搭區間車到台中市,在車上,我又拿起手機發簡訊到PP: 容顏:到達台中。從新烏日往台中市,坐區間車中,有種在捷運上的感覺。 02:59 PM May 17, 2008 from PP 在沒有捷運的時期裡,這樣的火車應該可以算是當時的捷運吧?偉展讀高中時常坐火車上下學,當兵受訓時也從板橋坐到新竹。每次我坐火車,總會想起五專的管理學老師對我們說,搭火車是件很浪漫的事,但搭公車就一點都不浪漫了。那時捷運還在挖,也沒想到會有江子翠和新埔站,但我想,老師還是會說搭火車很浪漫,搭捷運一點也不浪漫,我也覺得搭捷運的感覺非常差。 這趟旅程裡,我們沒有去什麼好山好水的地方,畢竟偉展是出差拜訪客戶,而我是湊熱鬧的。然而,有趣的故事都發生在車程上。 從台中火車站要出來時,我呆呆的把票放進剪票口,而磁卡票就這麼被回收了。出站後的我就傻在那,因為我習慣收集旅行中的票根,像上次去墾丁,我也把一些票根收起來,貼在手冊上。偉展笑著幫我問剪票口的伯伯是否可以給我其他人不要的票根?伯伯以為我是要收集票根,所以讓我自己從廢棄的票根裡選一張,接著他笑著勸我收集硬紙卡式的票根比較有價值,之後順手從胸前的襯衫口袋裡拿出他早上收到的,從集集到台中的紙卡車票,接著,他便要把這兩張紙卡車票送給我們。能挑到一張車票就很快樂啦!想不到他還要送我們兩張紙卡車票,也送了我們兩個小透明袋收集。我感動到

[試讀]刺蝟的優雅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2)

前文: [試讀]刺蝟的優雅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1) 有趣的是,去年底,心靈小憩辦了一個關於維梅爾的藝術講座,我因為臨時有事而沒有參加,在Twitter上找了一段在《追憶似水年華》中,貝戈特去欣賞維梅爾畫作 台夫特風景 的喬段也是作者本人對於該畫作的想法。同樣的一幅畫,同樣的一位畫家,在《刺蝟的優雅》這本小說中又出現,還被拿來和拉斐爾相較,而作者同樣對於各個時代的畫家,藉由荷妮的這位年長婦人的角色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最終都是在表達人對於美的喜好。當我看到這樣的陳述方式時,很難不想到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裡,藉由各個不同的角色去評斷各種音樂與藝術,巧的是,他們都提到了拉辛這位詩人,在《追憶似水年華》第三冊裡對於拉貝瑪的才華及拉辛的才華都稍有評論(不過我也忘的差不多了)。在《刺蝟的優雅》一書裡還提到不少《追憶似水年華》中的片段及人物,於是我下了這個結論: 另一個吸引我注意的,是《安娜.卡列尼娜》。大多數人都注意到擁有強烈情感的女主角 安娜.卡列尼娜和伏倫斯基的戀情與她最終走上的悲慘結局,然而在這本小說中的另一條主線則是吉娣(我習慣這個翻譯名字)和列文,有時,我覺得列文的想法似乎代表的是作者本人。 吉娣暗戀伏倫斯基,原是希望和伏倫斯基結婚的,但最後卻被伏倫斯基拋棄以致於精神崩潰,遠離家鄉去療養,而列文則是關懷農民的地主,始終都暗戀並等待吉娣。吉娣被伏倫斯基傷害了情感與自尊後,是決定終生不婚的,最後卻終於了解列文才是自己的真愛後,才點頭結婚。 在《刺蝟的優雅》裡,KAKURO養的貓分別被取名為吉娣和列文,我猜也是暗喻著一段若有似無,即將發芽的黃昏之戀。吉娣被伏倫斯基傷害與戲弄,對照了荷妮的姐姐李絲特的遭遇,讓荷妮對於情感及身份一直有所保留,但最後,荷妮並不像吉娣一樣的,與她的列文在一起。小說的結局也許呼應了中間的一些橋段,比方說,當第一次拜訪KAKURO家的荷妮,在洗手間按下兩朵蓮花的按鈕沖水時,廁所驚天動地的響起了莫札特《安魂曲》裡的《惡報》,似乎悄悄的埋下了荷妮最後的結局,一個諷刺的意外,連荷妮自己都懷疑是報應,似乎也提醒讀者,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會有美好的結局,有意外的人生才是現實。 試讀本中最後兩頁由芭洛瑪寫下的文字,提到Satie的鋼琴的曲子。我猜這首Satie的鋼琴曲子,就是他最著名的 Gymnopedie。 Erik Sat

[試讀]刺蝟的優雅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1)

書名:刺蝟的優雅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作者:妙莉葉.芭貝里(Muriel Barbery) 譯者:陳春琴 出版:商周 試讀活動頁面 前幾個星期,我在露天拍賣買了《德語課》,這是二手書,當我拿到書時,我驚訝的對賣家說:「這幾乎是全新的書啊!」(除了書腰有點折到外,不過我不太關心書腰這種東西)賣家的回答很幽默,她說:「這本書的文字太『優雅』了。」我笑著說,那一定要挑戰看看了。沒多久我收到《刺蝟的優雅》試讀本,便擱下《德語課》和《蜂鳥的女兒》,專心的讀這本帶刺的小說,而讀這本小說的這段時間裡,我總會想到先前賣家對《德語課》的評價:「這本書的文字太『優雅』了。」 讀這本小說要有點心理準備,這本《刺蝟的優雅》絕對不是只有小說而已,雖然書裡有兩個主角,在讀的過程裡,總不自覺得想起普魯斯特寫《追憶似水年華》的手法:中產階級的馬塞爾對人、對藝術、當代的看法,還有那帶點反諷的語氣。不過,別擔心讀不完《刺蝟的優雅》,首先,它只有一本而不是七大冊,雖然試讀本裡有309頁,雖然我在twitter上笑說作者mur的程度不輸給普魯斯特,但絕對沒有像普魯斯特那樣mur的讓我想停下閱讀,而是一頁又一頁的翻下去。 裡面的兩個主角都是女性,分別是五十四歲的寡婦門房荷妮和十二歲剛進入青春期的上流社會小女孩芭洛瑪。從這三百多頁的文字裡分,透過生活在兩個不同階級的女性的角度來看人生、藝術、社會制度及文化。 當然五十四歲與十二歲的看法是不同的,十二歲女孩的想法較直接也較衝動,批判性十足。我看著她在十二歲時所許下的願望,我想起自己十歲時的願望,和她一樣的目的,只是我活到了快三十歲,對於人生似乎也才開始學習妥協。五十四歲的荷妮,不同於出生在富裕之家的芭洛瑪,她早熟、知道自己的命運,她很早就學會向生命妥協,盡責的扮演自己在社會這個大機器中該扮演的小螺絲,但也為自己保留了一塊淨土。有趣的是,五十四歲的門房荷妮在獨處或是與清潔婦曼如菈相處時,兩個人就像小女孩一樣,而芭洛瑪在獨處時的想法,則老氣橫秋,超齡的成熟。 儘管兩個人的出身不同,但對美好事物的喜好都是相同的,這裡的美好事物泛指文學、藝術、日本文化及生活中各種真實的美麗,對於矯情的、勢利的儘管嗤之以鼻,但同樣都以她們該表現出的態度去應付。直到一個日本人的出現,讓兩個處於天差地遠階級中的女性有了交集,互相感動彼此,一個生命結束,為另一

[mur]試讀、讀與寫

喜歡閱讀。兒童時期時大人規定九點就要關燈睡覺,但我總是在大人離房後,藉著昏暗的夜燈讀著童話故事書,於是我在國小二年級時就得到了臉上得掛副眼鏡的獎勵,當隱形眼鏡變成像衣服一樣普遍流行後,醫生說我的眼睛不適合戴隱形眼鏡,於是這副眼鏡陪了我許多年。當我進入國中只能讀課本的時期,依然抱著小說不放,身邊的同學讀卡謬、讀三毛,我讀歌劇魅影和茶花女、曼儂。高中聯考後,讀卡謬和三毛的同學,穿上黃衣黑裙,而我則進入技職體系。 喜歡閱讀,甚至到了貪讀的程度並不是多了不起的事,反而不是件好事。任何事情到了「貪」的程度,就不會帶來好事,所以才會帶來一副大眼鏡。 讀不見得要寫,因為國小每週都要寫讀書心得,而我看的書其實也沒什麼好寫心得的,就小說啊!還多是翻譯小說,不像別人寫什麼國學常識類的內容,所以直到大學畢業,我都不愛寫讀書心得,寫就寫日記裡就好。 最早又讀又寫是在大學畢業後在出版社做事,剛好公司有本商業刊物要寫書摘,找不到作者寫,又因為是讀商管,所以這份工作就變成公司內部允許的兼職工作,對,有稿費,但三個字才一元,又不能抄過兩百字。之後,就欲罷不能的把讀書心得當部落格裡的內容來寫,但只能站在書店裡讀書,每個月能花在書的金額上真是少的可怕。 去年,出版業界有了個特別動作,買一本書附一小本試讀本,試讀本中有一點內容足以引起人的好奇心。第一個引起我好奇心的是《失物之書》,於是我買了《失物之書》,它也成了我們一家人喜歡閱讀的書籍之一,在買《失物之書》的同時,博客來附了《偷書賊》的試讀本,去年夏天,我們家的三個女人非常開心的讀著這兩本書。 適量的閱讀會刺激寫字慾,一篇一篇的讀書筆記就這麼出現。接著是第一次參加全文試讀的《秘密晚餐》,它也是一個競賽,大概是我看過最高額的讀書心得競賽,之後的試讀活動,也許是沒注意,最大的獎品就是出版社送上新書一本,而試讀的條件也愈來愈嚴苛,像是在做身家調查,要註明參與活動者的工作、要簽同意全文使用於各種用途的授權書、要提供網路書櫃的連結(如果有的話)…然後,出版商們姿態愈來愈高,甚至千字心得。千字心得也沒有不好,對於像我這樣喜歡抄書的人來說,千字心得也不致於全都在抄書。 試讀已成選書的一個管道,試讀也提供了某種程度的樂趣,當我收到試讀本或是「錄取通知」時,是愉悅的,也許比起一般讀者早一步讀到未出版的書籍,儘管拿到的可能還是有許多別字或印刷不佳的試讀本,但對我來說,出版

昨天的Punch Party 4

看到Twitter上接二連三的出現許多人在討論昨天的 Punch Party ( funP的Punch Party頁面 ),我一直在掙扎要先寫什麼?因為下午先參加了小憩的活動,小憩播放的《芭比的盛宴》讓我想到另一部盛宴《烈愛灼身》…這些電影,等我整理好再說吧! 昨天大家都很熱鬧的在玩,然而,我從星期五開始就處於病痛狀態,星期六一醒來就完全失聲,下午去小憩時也無法發出聲音,晚上在海邊的卡夫卡雖然可以講話了,可是聲音完全走調,之後再去壹陸壹喝巧克力補充流失的鐵質也只能用嘴型點飲料,佩瑜說:「妳聲音都沒了,還喝甜的啊!」 在小憩的活動時,就已經先看到水瓶子、眼鏡虎和虎妹,眼鏡虎和虎妹因為晚上要參加喜宴所以沒有參加晚上的活動,水瓶子一轉眼就不見了,而我則因為感冒一直都躲在後面,我真的很怕把感冒傳染給別人,因為能讓我癱瘓的感冒,都是這種嚴重型的,傳染出去大概會變種。原本和雨漣約好一起去,但因為她還要開會,而我在吃過晚餐後在茉莉二書店裡掙扎要不要買《撒哈拉的故事》(最後證明,家裡有,但不知道塞到哪去,我一定要找出來),但在書櫃前我一直流鼻水,非常吵,就去公園吃藥,也因為逛膩了公館,決定先到卡夫卡。 星期五晚上問大哥和希洛:「你們有去過海邊的卡夫卡嗎?」因為沒有聲音,大哥以為我說的是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希洛說:「當然有,玩音樂的都去那。我們去那,音樂都放超大聲的。」在昨天之前,我只去過一次,是幫人算塔羅牌。 Punch Party主講的內容都還蠻有趣的,見識到了七分鐘講投影片的限制,投影片的話題從幾週前延燒到昨天,而所有主講的內容裡,我最聽不懂小光的Creative Thinking和小海的Twitthat,裡面的專業術語太多,如同雨漣在一旁twit的內容: 雨漣:好多術語阿,術語白痴淚奔中。 所以,同樣是術語白痴的我,發呆。不過溫先生準備的內容真的很棒,我才知道原來他是從大同大學的釀酒課開始學起的,巧的是,我認識一個大同大學的老師,那年他們在推廣釀酒課時,我有收到他轉寄給我的課程通知。 最悶也是昨天晚上了。雖然提早進去卡夫卡,當我到的時候,想要先整理一下再幫雨漣占位置,等我一回過神來,所有的椅子都坐滿人了,我問哪裡還有椅子?都沒有了,只好讓雨漣站在柱子旁。還有,我挑的位子,不知道要說好還是不好?我的前面坐了一個定力非常強的女生,怎麼說定力非常強?在大家都很熱血時,她還能

[試讀]愛情的瘋狂--巴黎野玫瑰

書名: 巴黎野玫瑰 (37.2º Le matin) 作者:菲立普.狄雍(Philippe Djian) 譯者:沈台訓 ISBN:9789861733586 出版:麥田  活動連結 Dog歌詞取自Damien Rice官方網站, Dog 。 以下這段文字是Damien Rice在2006年所出的專輯《 9 》中一首名為「Dog」的歌詞,整首歌是說一個做瑜珈的女孩與一個養狗的男孩相遇,男孩載著女孩兜風,女孩改變了男孩,但女孩被噴了油漆,她轉身離開,留下男孩獨自一人。在我讀完我《巴黎野玫瑰》之後,反覆的聽著這首有趣的歌,當我聽到這段,也算是這首歌的副歌時,感覺像是書中男女主角相處的情形。 and she's always dressed in white she's like an angel man she burns my eyes when she turns she pulls a smile we drive her 'round man she drives us wild and she moves like a little girl i become a child man she moves my world and she gets splashed in paint and turns away and leaves me standing... 《巴黎野玫瑰》說的是女主角貝蒂,她瘋狂的愛與行為導致了她悲劇的一生。男主角則是在遇見貝蒂後,離開了自己原有的生活軌道,愛上這個完全出軌的女孩,卻開啟了他另一道人生之路。 愛情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兩個完全不同生活背景或是對生活想法不同的人,只要發生了愛的火花,再怎麼個不合,也能讓火花燦爛的發光發熱,甚至為彼此改變及犠牲。男女主角的性格差異可以說是一個平靜如大地沉穩,一個起伏如大海潮汐般又陰晴不定,這兩個人就是無理由的愛著對方。 貝蒂,我真的需要知道妳的血型嗎?或妳出生的小村的名字?或妳小時候所有生過的病?或妳媽媽的名字?還有妳對抗生素的反應?那個女的講的有道理嗎?我真的那麼不了解妳嗎? 當愛情牽扯到生活層面時,總是會開始變的複雜,就像書中的另一對夫妻,包柏和安妮,結婚生子後,連性生活都沒有了,包柏對安妮總是 性 趣缺缺,婚姻中只剩下小孩和爭吵。愛一個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