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收集孩子的人(Der Kindersammler) 作者:Sabine Thiesler ISBN:9789868456914 出版:大塊/小異( 收集孩子的人介紹 ) 博客來銷售頁面: 收集孩子的人 讀到後來,我發現這不是一本驚悚小說,也不是鬼怪或藤蔓、外星人出現的小說,愈讀愈覺得這本書裡的兇手及收害者的家長都需要接受輔導,而且不自覺得會找尋這些孩子、家庭、親子關係與兇手的共通點。原以為我的方向錯了,直到寫心得前去看一下出版單位部落格裡的介紹,其中一位推薦人是王浩威醫師,才鬆了一口氣。方向應該沒錯,書裡不是要讓人看兇手多殘忍或是受害者多可憐,而是在談論失去家庭功能的家庭對孩子及社會的影響。 別認為這樣的書很乏味,書中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我悲觀的認為,如果經濟狀況再這麼差下去,接下來可能是寒冷的冬天,而寒冷的冬天,家暴、受虐兒、家長帶著小孩自殺的案例會更多,存活下來的孩子可能是受創最深同時也可能會吸收這些傷害經驗再去傷害其他人的人。 書中的兇手艾弗雷就來自一個失能的家庭,父親的早逝與罹患產後憂鬱的母親使他的成長過程裡缺少父母親的愛,並出現了遲緩及退縮的情況。艾弗雷認同與學習的對象是哥哥羅爾夫,但可以從文字裡了解羅爾夫是個有暴力傾向的孩子,雖不會對艾弗雷施予暴力,但帶著年幼 的小孩去看暴力電影及當著他的面自慰的動作以致於艾弗雷小的時候也充滿了恐懼甚至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同,校園霸凌與認同對象的死亡等衝擊造成艾弗雷日後冷酷行為原因之一。 作者對兇手的描寫很有趣,在日常生活裡,艾弗雷是個愛好自然、行事低調的人,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作者對他的出身描述是被「綠色羊水污染的孩子」讓我在懷疑是否在諷刺某些環保人士可以用環保這個理由而冷血去殺害其他的生命,如同艾弗雷給人隨和、易親近、愛好自然、生活嚴謹但又不失隨性的好人,但只要慾望一出現,他可以很冷血的侵害一個天使般的孩童。 書裡的受害兒童除了外貌上的特徵都很相似,書中描寫的艾弗雷是一個外貌英俊的人,很容易獲得異性與孩童的青睞,而他所殘害的對象也都是相貌如天使般的孩童,年齡約在十一到十三歲。我猜羅爾夫因病死去的那年,艾弗雷應該差不多就在這個年紀,他殘害兒童是在為過去的自己哀悼,他被依賴的哥哥遺棄,讓他必須孤單的長大,如果當時就死亡了,就不用這麼孤單了。我總覺得,小說中艾弗雷的婚姻及親密的女性關係都是來自於
詩人們總說,當我們回到童年時代生活過的一幢房子,一座花園,剎那間就會找回從前的我們。~追憶似水年華(3) p.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