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08的文章

[movie]找尋寄託的神與人與狗-流浪神狗人

片名:流浪神狗人(God Man Dog) 導演:陳芯宜 主要演員:蘇慧倫、高捷、張翰、張洋洋 劇照取自於 流浪神狗人 官方網站,這個鏡頭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幕。 忍著頭痛看完這部電影是很值得的,這是今年的第一部國片,在影片中還看到曾經見過一兩次面的李志薔大哥。不過,這部電影裡有好多好多話題:物質生活不缺但心靈空虛的夫妻相對於物質生活貧乏還要依靠酒精麻醉自己人生的夫妻、靠搏擊散打比賽獎金想養家的女孩相對於靠身體賺錢的女孩和永遠吃不飽的男孩、兩個流浪於不同男人之間的女孩與四處流浪的男孩、失去信仰的原住民夫妻與四處撿拾被遺棄神像的傷殘男人…還有許多對時事較敏感的人所提到的,與時事相關的畫面。 螢幕下的我看到那台電子花車裡的觀音時,不知道什麼原因,心裡覺得很感動。觀音低垂的眼簾,年幼時我曾問過大人:「觀音的眼神在看哪?」大人們說:「祂在看人世間的各種疾苦」觀世音,觀世間的善男信女的痛苦,聽著人們對祂的細語,訴說著心中因不滿足而帶來的各種痛苦。儘管常說信仰能協助我們減輕心中的苦痛和壓力,但遇到挫折時,總會仰頭問天為什麼讓自己有如此遭遇?為什麼有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人做的要死要活卻得不到一餐溫飽? 特別喜歡看電影中牛角對於生命的豁達,辛苦工作賺來要換義肢的錢不見了也沒有表現出怨天尤人的樣子,女孩把錢還給他,他也願意載女孩回東部的家。有時候,物質生活富足的人反而不見得缺乏物質生活的人那樣看得開。也是因為牛角這個在電影裡角色的緣故,看完電影的時候,我跟偉展說:「你不覺得這部電影裡似乎有在傳達一種好人有好報的想法嗎?」 對影片中那種因為資訊不對稱所造成的生活不平等也有很深的感觸。有人可以花一百多萬買尊觀音像當家中的裝飾品;牛角撿到了被遺棄的古董觀音像並與其他的被遺棄的神像供奉,卻不知道把這尊神像出售後足夠他換一隻較好的義肢;影片中的原住民丈夫用五百元賣出了一個公仔,卻發現自己的大女兒花了六千元買了同樣的公仔送給小女兒。生活的貧寂造成了資訊的落差,這樣的情況也只會惡性循環。 另一個讓我特別喜歡的角色是那個流浪的小孩。當他對牛角說:「我生下來就死了。」這句話從一個孩子口中說出反而特別令人心酸。影片中有生活在不同情況下的小孩:出生在富裕家庭中的嬰兒、因父母酗酒而被迫遠離家園的少女、價值觀偏差想賺錢隆乳的少女、四處流浪的青少年,那句從少年口中而出的「我生下來就死了」卻呼應了那個猝死的嬰兒-貌合

[movie] Secret Journey--藉由旅行離開生命的停滯點

片名:神秘旅行(Secret Journey / Viaggio segreto) 導演:Roberto Andò 演員:Alessio Boni、Valeria Solarino 語言:義大利文 其他資訊可參考 IMDB Viaggio Segreto 頁面 原著:重建者(The Reconstructionist) 作者:喬瑟芬哈特(Josephine Hart) 電影海報取用自 聯影-新浪部落格 。 投票日下午去過壹陸壹後,我們去真善美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吸引我的一個地方,是男演員,在我看過《燦爛時光》和《誘禍》後,這位Alessio Boni已經成為列在欣賞電影演員清單中的一員。我選擇電影的方式是這樣的,先是劇情,然後是演員,只要第一項符合就會想看,如果兩項都符合那就更好。 電影的劇情是講心理醫生哥哥Leo和想轉行演戲的模特兒妹妹Adele之間的故事,電影先是由非關係人的房地產仲介員Anna和藝術家之間的對話開始,仲介員在舊屋裡找到一張泛黃的照片,她對買家說:「我並不想介入他人的生活…」而後是心理醫生的內心獨白,但因為一個意外的插曲,我只記得以下這段及模糊的記憶: 「生氣的魚,顏色總是愈鮮艷,我把牠們放在同一個魚缸裡。」 另一段是他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當他聆聽別人的回憶時,自己的回憶也停止了,而他所治療的是其他人在童年時期的停滯…之類的話。人在受到心理創傷後,便會停滯在一段時光裡,先是震驚與哀慟,之後則是療傷,這段時間有多長?沒有人能知道。也許就此停滯,也許人生就轉往另一個方向,就像一株樹苗,一處傷了,傷口處不再生長,但其他部位往另一處長大,用茂盛的枝葉來隱藏始終存在著傷口的地方。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處不願讓人碰觸的秘密,甚至自己也不敢接近,深怕深藏回憶的匣子被開啟後帶來無法負擔的崩解。電影開始沒多久就讓觀眾發現劇中男女主角的關係似乎不僅於兄妹而已,Leo僵硬的擁抱著裸身的Ale,而Ale在鏡頭下時而徬徨、時而銳利的眼神和僵硬與無法克制的情緒,都讓人感覺到這兩兄妹在努力的壓抑並隱藏自己。當人們問及他們自身的故事時,兩個人都閃爍其詞。 當Leo收到神父的信件回到風光明媚的西西里家鄉,停滯的回憶便像藤蔓一樣開始緊勒著他。他對神父說,原本他想從事神職的,但最後放棄了,神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為了性。」神父表示因為從事神職而遠離性,也是一種犠牲。 影片在現實與回憶間交

四年一度的政治狂歡節

本來什麼都不想說,政治文不是專長,但這四年一輪的政治狂熱,特別是今年,實在是熱的一點意義也沒有。 316那天下午,去台大醫院探病,原本應該安安靜靜的病房,卻被遠處傳來的加油聲吵的不得安寧,坐在床上休息的病人抱怨說:「吵都吵死了,怎麼休養?」鄰床的病人本來在讀書,最後也被刺耳的喇叭聲和群眾的歡呼聲,混合著我們刻意壓低聲音的聊天,最後還是離開了病房。 不論當時從病房窗戶望出去是藍是綠,都讓我覺得他們吃飽太閒,好好的一個星期日午後,不去郊外曬太陽,反而在台北市裡吸廢氣和讓自己激情高血壓,都是不健康的手法,也直接影響到需要安寧的醫院病人。在台北市工作了一個星期,我覺得台北市的空氣實在糟到不行。 下午五點我離開中山南路往捷運台大醫院站走去,想當然而,整個街道塞滿了人,我被塞到完全不能走,而人這種動物,只要聲勢壯大,有同夥,就會欺負弱勢的人。我急著回家,走這也不是,走那也不是,一氣之下乾脆停下來打PP簡訊: [選舉]有沒有搞錯?在醫院旁邊辦造勢活動,病人們怎麼休息?這些候選人怎麼盡搞這些浪費資源的事?這些人會不會太閒? 我很生氣,因為我完全不能動,就連台大醫院前盛開的桃花、李花、杜鵑花都不能平撫我的情緒,最後口不擇言的又發了一則簡訊。我不能想像這樣一個美好的假日午後就這麼的被政客的活動所毀了。一定會有人笑我何必在那天出門?其實我根本不知道316那天有什麼活動,我只知道,那天下午,兩點半我到壹陸壹時,大家已經開始排隊等喝咖啡,大哥和希洛請客人離開店內,讓他們休息抽支菸,三點準時開工。 316之後,每天晚上的新聞時刻,也就是晚餐時間,我都看到藍營的廣告,這個時段的廣告費特別貴,轉台,還是他們的廣告,連轉四台,四台都是他們的廣告,廣告內容都不同,他們真是有錢,廣告內容雖然都是在挖敵人痛腳,不可否認表現手法的確特別,特別到讓我覺得:「要不是有DPP,這些貪污的官員還抓的出來嗎?為什麼他們敢明目張膽的貪?還不是KMT多年來執政的惡習所留下的結果?」。 昨天在辦公室裡收到一封mail,分析兩個陣營的政策分別對台灣有什麼影響,還蠻有趣的,但我也只當玩笑話看看。不過,在政治立場上,受到老爸和大舅舅的影響,我是偏綠的,也是偏台獨的,但我從不認同那些在螢幕上耍嘴皮的立委,因為他們除了耍嘴皮和作秀外,好像也沒什麼建樹。如果問我為什麼不支持藍色陣營?其實很簡單,一來我不想看到以後有個自以為很帥很有魅力

[reading]《追風箏的孩子》與《燦爛千陽》

書名: 追風箏的孩子 (The Kite Runner)、 燦爛千陽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作者:Khaled Hosseini 譯者:李靜宜 ISBN:9867475658、9866973635 出版:木馬文化 兩本都是Khaled Hosseini的作品,這位醫師在出版第一本著作後,立即成為暢銷作家,很快的第二本書也出版了,兩本書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 這兩本書的特色在於故事的基礎來自於一個不容易被這兩本書的特色在於故事的基礎來自於一個不容易被了解的伊斯蘭教國度,歷經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戰亂和政亂,在同樣一片湛藍的天空下,這塊土地的人民即使有虔誠的信仰,卻在信仰宗教派別、種族、性別有著更強烈的爭論。 《追風箏的孩子》是在訴說兩個孩子之間的友誼在遭受到超乎於他們年齡所能承擔的打擊後心態上的轉變和故事主角本身的心路歷程,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講述友情的珍貴和對生命中無可避免的衝擊,著重在男性在社會中為維持尊嚴及社會地位上所需要承擔的壓力而必須做出的犠牲以及美國的開放文化對於相對封閉的另一個國家的文化所造成的衝擊,主角們如何並在不同文化的衝擊下適應另一個社會同時又保有自己的文化;《燦爛千陽》以第三人的方式將兩個年代與出身不同女性在戰爭的衝擊下,對於婚姻、愛情及思想上的轉變,兩人是母女也是姐妹,彼此互相扶持,以及為對方、愛情所做的犠牲與自我意識的覺醒互相交錯出現在小說的內容裡,寫出了女性在如此時空背景下對命運所產生的無奈。 這些故事的主角都屬在戰爭中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兩個族群:女人和兒童,同時作者也放上了強烈的對比一位屬於邊緣族群的人物(私生子女或被歧視的族群)和一位出身不差的同伴(教授的女兒或富商的兒子),如果有人和我一樣把書中的人物拿來互相對照,會發現其實兩本書的架構和人物角色有某些程度上的相近,但還是有些差異,所以兩本書都同樣都讓我愛不釋手。 在這兩本書裡讀到的是作者對於家鄉遭受這些動亂催殘的心痛,因為不斷的戰亂,孩童不能完成學業,被迫在未成年時嫁給可以當自己父親的男人,女人沒有拒絕的權利。也因為種族之間的歧視與階級制度存在於這樣的國度裡,所以也可以看到一家之主對於家中僕人和僕人的眷屬為所欲為。令我好奇的是在《追風箏的孩子》中明顯的寫出了孩童在被送進孤兒院後所遭受的對待,但在《燦爛千陽》裡的寫法比較隱晦,只寫出一些徵兆,但沒有像《追風箏的孩子》

持續的碎碎念

上班第三天,有一種擔心的感覺,因為每個人都很照顧我,我很擔心自己會辜負同事們對我的關心。 每到下午,我會拿著杯子去茶水間倒點熱水,過一陣子會帶一些工具吧!我好想在午後來杯壹陸壹咖啡,雖然濾杯是最簡單的方式,但想到要帶磨豆機、濾杯、密封瓶、濾紙、手沖壺去手沖,空間其實不太夠,豆子也不好保存。想來想去大概只剩濾壓壺了,不過我從沒用過這個工具。 昨天晚上問大哥,濾壓壺會不會不方便?他說,可以慢慢壓。我比較擔心清理的問題,因為咖啡渣和咖啡油不太好清,沒清乾淨殘留在濾壓壺裡會影響下次煮的風味。看來似乎濾杯還是最方便的。 大哥問我習慣當上班族了沒?我笑了笑,總之,上班族就是這樣吧!儘管很多人都說我不適合坐在辦公室裡,但人總是要生活的啊!這份工作很適合我,下班後我還有時間可以回家讀點書,只是最近開始適應朝九晚五的生活會有點不習慣。這時使用花精的Honeysuckle和Walnut是最適合的了,所以我也用了。我很開心有機會能體驗前三年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因為這樣我認識很多朋友,也有很多不同的體會和參加一些聚會。但就像之前說的,總是有該做的事要做,只是我擔心自己做不好就是了。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e61 , work , murmur

昨日的記事與民間信仰的回憶

◎人擠人的行天宮 昨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信仰的土地公生日。永和的店仔街福德宮真是熱鬧到翻了-我覺得不論哪裡,今天四處都翻了。 早上我們奉長輩之命先去行天宮拜拜。行天宮不論什麼時候都是香火旺盛,四周的賣香和供品的攤販幾乎都是靠這裡的香火在維生。星期日的行天宮比平常時候來得熱鬧,要是遇到像今天這種日子,更不用說,腳不用動,人潮自然就會把你推著走,只是要特別小心不要被香灰燒到。小時候都會去行天宮或是三峽白雞山的行脩宮拜拜,但一直到後來才知道這兩座寺廟拜的是同一個神明。 小時候,我們會排隊等收驚,只記得那時候不用等很久,一下子就輪到了,年長的師姐拿著香枝在問過姓名後,口中念著我們聽不清楚的話語,香枝在我們的頭頂、胸前和背後輪流晃動著。關於「 收驚 」,我曾聽媽媽說過外婆在台南鄉下會幫村子裡的小孩收驚,儀式的動作我並不了解,只聽過曾經有看到碗中的米粒會直立起來。後來我查了維基百科,才知道原來這是收驚方式的一種。即使科技不斷的進步,這種民間習俗,很慶幸的流傳了下來,也因為現代人的心愈來愈空虛,藉由這樣的一個信仰的力量來穩定心神,當一個人的情緒和心思都穩定下來,行為也不容易偏差,也不容易造成社會問題。 排隊等了約三十到四十分鐘,現場有師姐們幫忙維持排隊的秩序,這條人龍非常的長,兩邊各有四位師姐,兩邊都排了非常長的人龍,繞了三四圈有。快輪到我時,我看著這些灰白頭髮穿著藍色道服的師姐們,她們是出自於什麼樣的心態來服務這些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甚至人龍隊伍中有些年紀較大的老奶奶們會帶著幾件晚輩的衣服請師姐們收驚。我也看著排隊的人們,和廟宇中的人,如果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種緣份,那今天和這些人排在一列中的緣份是什麼?我剛進寺廟時,人多到我不知道要把手上的香放在哪,有個媽媽看我無所適從,就告訴我把香放在點香台就好,話講完,我還未道謝,這個媽媽就消失了。 ◎土地公的生日-3百多年的永和店仔街福德宮( 地圖 ) 之後回到永和的店仔街,周邊道路已經陸續有台北縣其他地方的土地公廟的車子在等著經過。旁邊剛好有個警察局,警察也出動幫忙維持秩序。我們停好車,走進店仔街,看到八家將正在「表演」,四周都是人,不知道什麼原因,也許是他們臉上的線條或是晃動手中法器的聲音,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的一些回憶,我心裡有種畏懼的感覺。 店仔街的福德宮不大,但香火也是非常的旺盛,每年土地公生日都會辦一百五十桌,發放六千個壽

生活.夕照

有時覺得,在這麼多挑戰的生活裡,看見遠方的夕陽和多彩的天空,就是上天對生命裡的一個微笑。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photo , 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