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Jocelyn Moorhouse 配樂:Thomas Newman 演員:Winona Ryder、Anne Bancrot、Ellen Burstyn、Kate Nelligan、Alfre Woodard 原著:How to make an American Quilt 作者:Whitney Otto 曾經在HBO看過這部電影兩三次,印象裡沒有全部看完,但對幾幕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基本上它並不符合目前市場上的胃口,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可謂老套,但配樂很不錯,裡面有一些感情橋段卻是在現實世界裡常常看到。 在 這部電影裡談到幾段不同的愛:母女、姐妹、夫妻、友情、愛情,除了兩性關係外,還有親子關係。記得小的時候,身邊就有幾個單親家庭的同學,由於來自單親家庭,他們無法肯定自己,也許在待人接物上給人感覺特別的孤傲,但其實他們的心裡缺乏自信,他們的心裡常會像電影中的Finn,在小時候會懷疑父母的分離是 不是因為自己的關係,直到他們成長後,可能因為單方面父親或母親的言行而無法對婚姻或是感情擁有信心,甚至會像Finn一樣的採取逃避的態度。 Finn 在夏天時藉著寫論文為由,來到姨婆家並考慮是否要與未婚夫Sam共同經營兩人世界,但她就和所有的女人一樣,對於婚姻生活無法肯定,也由於因為父母離異, 較常與母親接觸的她很難想像一段感情能長遠的維持下去,甚至有著現代女性的獨立自主觀念,就算結婚了,也想要在婚後保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從電影裡看起來,會進行拼布這項手工藝的年代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年代,從我閱讀的小說裡有提到街坊鄰居們一起做拼布棉被的年代,女人還沒有投票權。現在應該很少會有人進行集體做拼布棉被了吧?當我看到一群女人在進行這項工藝時想起蒙哥瑪利寫的「清秀佳人」系列的小說。 這其實是三個世代女人的故事,Quilt的成員是屬於兩個世代的女人,對於愛情,她們勇敢的去追求,即使她們的丈夫(情人)只是玩弄感情、老是拈花惹草、不 在身邊或是與自己的姐妹不小心發生了關係,她們始終都待在丈夫的身邊,這是舊世代的女人的愛情觀,如中國那句古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中間的世代, 如Marianna和Finn的母親。Finn的母親是嬉皮族(從服裝、結婚照和Finn自己說名字很嬉皮猜測),她在相當年輕時與Finn的父親結婚, 但又離婚,離婚後不斷的換著男朋友,因為她想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同時也與前
詩人們總說,當我們回到童年時代生活過的一幢房子,一座花園,剎那間就會找回從前的我們。~追憶似水年華(3) p.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