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05的文章

[電影筆記]愛情之必要-編織戀愛夢

導演:Jocelyn Moorhouse 配樂:Thomas Newman 演員:Winona Ryder、Anne Bancrot、Ellen Burstyn、Kate Nelligan、Alfre Woodard 原著:How to make an American Quilt 作者:Whitney Otto 曾經在HBO看過這部電影兩三次,印象裡沒有全部看完,但對幾幕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基本上它並不符合目前市場上的胃口,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可謂老套,但配樂很不錯,裡面有一些感情橋段卻是在現實世界裡常常看到。 在 這部電影裡談到幾段不同的愛:母女、姐妹、夫妻、友情、愛情,除了兩性關係外,還有親子關係。記得小的時候,身邊就有幾個單親家庭的同學,由於來自單親家庭,他們無法肯定自己,也許在待人接物上給人感覺特別的孤傲,但其實他們的心裡缺乏自信,他們的心裡常會像電影中的Finn,在小時候會懷疑父母的分離是 不是因為自己的關係,直到他們成長後,可能因為單方面父親或母親的言行而無法對婚姻或是感情擁有信心,甚至會像Finn一樣的採取逃避的態度。 Finn 在夏天時藉著寫論文為由,來到姨婆家並考慮是否要與未婚夫Sam共同經營兩人世界,但她就和所有的女人一樣,對於婚姻生活無法肯定,也由於因為父母離異, 較常與母親接觸的她很難想像一段感情能長遠的維持下去,甚至有著現代女性的獨立自主觀念,就算結婚了,也想要在婚後保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從電影裡看起來,會進行拼布這項手工藝的年代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年代,從我閱讀的小說裡有提到街坊鄰居們一起做拼布棉被的年代,女人還沒有投票權。現在應該很少會有人進行集體做拼布棉被了吧?當我看到一群女人在進行這項工藝時想起蒙哥瑪利寫的「清秀佳人」系列的小說。 這其實是三個世代女人的故事,Quilt的成員是屬於兩個世代的女人,對於愛情,她們勇敢的去追求,即使她們的丈夫(情人)只是玩弄感情、老是拈花惹草、不 在身邊或是與自己的姐妹不小心發生了關係,她們始終都待在丈夫的身邊,這是舊世代的女人的愛情觀,如中國那句古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中間的世代, 如Marianna和Finn的母親。Finn的母親是嬉皮族(從服裝、結婚照和Finn自己說名字很嬉皮猜測),她在相當年輕時與Finn的父親結婚, 但又離婚,離婚後不斷的換著男朋友,因為她想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同時也與前

【隨手記】20050219參觀國際書展感想

星期六早上九點,我們就醒來準備前往書展,寒風冷颼颼,其實並不是很想出門,但我總想去看看有哪些特別的書,也想和阿喵在展場看看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書或是特價書可以撿。 我們是坐捷運去的,邊在車廂裡人擠人,邊在回想過去我們去NY^2聽演講的回憶,倒也還算愉快,不過買門票時可就不愉快了,阿喵買了兩張門票,其中一張還被售票員撕成兩半,向她要求換票,竟然被迫必須接受被撕成兩半的門票,真是太可惡了,明明就是售票員撕壞的,為什麼我們要去承受這樣的服務品質呢? 今年的國際書展和去年的感覺完全不同,我還記得去年城邦集團的書館占了好大一個位置,裡面萬頭鑽動,大家都在挑選想要的書。今年的書展比較不同,少了限時大搶購,少了很多攤位,走道變寬了,人變少了,多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但仍有的書商還是在搞出清的活動,把一些舊書排在那,讓人提不起興趣。 書展的定義在哪裡其實很模糊,看消費者想以什麼樣的心態去看這個書展。如果想要撿便宜,大概只有最後一天去才有機會撿便宜吧?我們有遇到當場殺價的,彷彿置身於菜市場: 商家:「好,算妳三百。」 消費者:「我剛說兩百,你不賣我兩百,我就不買。我在哪裡哪裡看到的價格是兩百。」 商家開始哀號:「賣妳三百,我己經沒得賺了耶!」 Blah.Blah.Blah…聽不下去了。 我們牽著手離開這間書局的展場,遠遠的,我看到了一塊招牌,連忙拉拉阿喵的袖子:「哇!賣圖庫光碟的也賣日本教學動作片?」 阿喵也很驚訝:「啊?什麼?」 走過去一看,原來一塊黃色塑膠板上寫著「日本 Authorized 原版圖庫」剛好放在兩個攤位中間,只剩下「日本 A」好啦!別怪我聯想太多。 接下來我們逛啊逛的遇到了以前出版社的同事,這是他們今年第一次參展,不過沒多作什麼宣傳,主要是因為目的不在銷售是在打知名度,不過很可惜的,我覺得效果好像不怎麼好。 這次最好笑的事發生在阿喵身上。因為鼻子過敏又遇到這種濕冷的天氣,所以他鼻水流不停、噴嚏也打不停,不過,他都有乖乖摀住嘴巴。忘了是走到哪個攤位,阿喵的鼻子癢了起來,臉上浮現了想打噴嚏的神情,說時遲那時快,走來一個在展場走動發送抽獎券紅包的工讀生,她的臉上帶著職業的笑容,伸出手準備遞出一個紅包袋給阿喵,就在那一瞬間-「哈啾!!!」用了三個驚嘆號是因為那個噴嚏很大,一時間我們身邊空出了一圈出來,而那個工讀生的臉上出現了一臉驚訝和錯愕,我開始蹲下來狂笑,等我站起來回頭時,只見

[電影筆記]天才雷普利

導演: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 配樂:Gabriel Yared 演員:麥特戴蒙 ( Matt Damon )、葛妮絲派特洛 ( Gwyneth Paltrow )、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裘德洛(Jude Law) 原著:The Talented Mr. Ripley 作者:Patricia Highsmith 我後來才知道,這是從小說改編過來的,還有續集,續集已經拍好了,不過好像一直都沒有上映。導演說這是部很浪漫的電影,的確,看了兩次-美麗的陽光、古城、海洋、笑容、音樂、俊男美女,哪裡不浪漫呢? 雷普利多采多姿的一生從一件外借的外套開始,電影的開頭,雷普利在陽光下為女高音伴奏,認識了富商,受富商之託到歐洲去勸說他的兒子迪基回美國。不知到有沒有人注意到,雷普利住在地下室裡,當他接收去歐洲的建議後,黑頭大轎車將他從黑暗的地下室與巷弄裡送轉往光明的人生。 依整部片子看起來,雷普利似乎很早就決定要取代迪克,當他在碼頭遇到美樂蒂時,他就已經自稱是迪克了,而他剛到蒙吉貝婁時,拿著望遠鏡遙望著迪克和瑪姬,喃喃自語的說:「That’s my face.」。 歐洲與自由自在的生活是雷普利想要的目標,但在影片的開頭,似乎已說明雷普利天生聰明卻心術不正。他在飯店的洗手間裡當小弟,如果他有聽到當時客人們說的買 IBM的股票,也許他不用殺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不過當時的他不見得買得起股票,又或是他在無法勸回迪克回到美國後,也可以再回去,我想,迪克的父親應會好好栽培他的。 在這部電影裡,先來談談女性吧!瑪姬是整部片子裡最天真的女孩,天真的沉溺在戀愛與自己的世界裡,從影片的開始天真的笑容,但到中間以為迪克離他遠去,她的天真表情就轉為棄婦哀怨的表情,也許她很難相信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被冷漠的成員之一,但也因為她的天真才讓她找到真正的兇手。美樂蒂代表的是上流社會的虛偽,她繼承了大筆遺產,四處遊玩,如果有注意她的表情,像是雷普利頂替了迪克在羅馬遇到美樂蒂後談到費迪時,她表現的是想讓迪克(雷普利)知道她也是認識費迪的,在咖啡館裡遇到瑪姬和彼得時,她主動與彼得交談,當彼得跟她提及是否知道雷普利時,她又表現的好像知道這個人一樣。 她讓我想起了《追憶似水年華》裡這麼一段: 「有好幾輛出租馬車在等著搭載受邀前往康柏梅夫人的費登堡作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