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09的文章

該做的一件事

睡前,照慣例看看統計數據,卻看到惱火的事。以前所寫關於一篇藥妝品牌的文章被人全文轉貼了,使用前沒有通知一下,也沒有在文章裡附上原文的連結,而討人厭的Cyworld居然連要寫信給客服都找不到客服信箱。 我是受夠了那些沒有告知就轉貼文章的人,更討厭那些沒搞清楚使用方式就亂說話的人。不是寫得很清楚嗎: 怎麼還是有人隨便亂轉載?還說我不讓人引用?那你轉貼前有先問過我嗎?有先了解CC授權的方式嗎? 所以我決定,該機車時還是要機車,我要把這些未經過我同意就轉貼的網址、畫面都收集起來,留個紀錄,供其他文字作者們多注意一下。 被盜用的文章 一般可以在Google的搜尋欄位裡輸入: link:http://部落格位址 來找尋反向連結,不過,這通常都只能找到正當的連結。作者們可以利用Google的 Webmasters 的工具去找尋反向連結,下圖即為畫面的擷圖,通常會告訴使用者這個網址有多少blog連結,也會顯示這些連結位址: 很早以前就該將這些網站的畫面都抓下來的,只是以前還會一篇一篇勸blog的主人把這些文章撤下來,我知道他們會惱羞成怒的關閉Blog,但這是他們家的事了。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著作權

[試讀]小島(The Island)

書名:孤島戀人(小島)The Island 作者:Victoria Hislop 譯者:謝佩妏 ISBN:9573325292 出版:皇冠 維基百科中關於痲瘋病(漢生病): 中文 、 英文 博客來銷售連結: 孤島戀人 在拿到試讀本時,上面印著的書名是《小島》,讓我遲疑了一下,以為出版社寄錯書了,事實則是,《小島》是《The Island》英翻中的直譯書名,最後似乎定案為《孤島戀人》。我比較喜歡《小島》,因為這本書它講的不止是愛情,用《孤島戀人》當書名讓它的格局變得好小,封面也讓我感覺像是羅曼史小說,也因此,我選擇自己拍的海芋放在這裡。 一邊讀著試讀本,它讓我無法停下閱讀,故事的起伏與轉折,是讓我放不下來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當我在讀這本書時,腦海裡的畫面是安哲羅普洛斯的《 悲傷草原 》及由Eleni Karaindrou為這部電影所做的配樂在腦海裡不斷的響起,即使《悲傷草原》的背景設定與書中年代不同,但當我讀到這個家庭的男主人要把染上漢生病的妻子及女兒送上小島時,島上出來迎接的人和丈夫離去的文字,都讓我想起《悲傷草原》影片開頭那些因戰亂而顛沛流離的人民只能居住在國境交界處,無奈且不知所措的表情。 這樣的故事總是以與母親相處不睦的女兒在面臨人生抉擇時感到茫然,決定要從探究母親的背景故事來開始,很老套的手法,幸好,之後的劇情彌補了這樣老舊的開始。除了是三個世代四個女人(艾蘭妮、安娜、瑪麗亞、蘇菲亞)的故事外,也是講那個時代人們對於漢生病的恐懼與誤解,還有「命運」。 「...我們說的『命運』,很大一部分是由祖先而不是星辰決定的。希臘人談歷史必定會談到命運,但指的不是無法控制的力量。沒錯,有些事突如其來,改變了我們的生命,但這些事其實取決於我們周遭和我們之前的人的作為。」 故事的開始,這段話便已告訴我們之後這個家庭裡的故事,原本一個幸福的家庭,從女主角艾麗希絲的曾祖母艾蘭妮罹患了漢生病後,所謂的幸福就消失在疾病的來臨後,母親必須離開所愛的家人,帶著一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到島上過著被隔離的生活,偶爾能與往來兩岸運送物資的丈夫見面,聽丈夫談兩個女兒安娜及瑪麗亞的狀況。故事轉啊轉的,轉到了安娜及瑪麗亞這對姐妹身上,母親的性格似乎一分為二的分別傳給了兩個女兒,安娜懂得什麼才是對自己最好,也懂得用手段去爭取,而瑪麗亞則負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堅忍與

2009陽明山海芋季

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海芋季的活動,應該是某個電視廣告開啟了所謂"去陽明山採海芋"的活動。這個活動紅了很久,一直到現在,我才第一次上陽明山參加所謂海芋季的活動,而路線也是循著大學時的記憶去走,而不是市府的規劃,以免遇上人擠人的情況而打壞遊興。這條路線應該也是很多人知道的路線,如果從士林上陽明山也只能這麼走,除非開車,開車就可以從金山或淡水繞上陽明山,那裡的車子相較於從士林、北投來得少一點,也只是一點點而已。 台北人,不知道要說可憐還是幸運,週休二日有淡水及陽明山可以活動。星期六的天氣十分適合踏青,當我們到達擎天崗時,很多家庭帶著小孩和小狗在大草原上散步,也有不少年輕人,一落一落的,就像草地上一球一球的草叢一樣。我站在往風櫃口的步道上,儘管距離很遠卻還聽得見自另一邊,大草原上傳來的孩子嬉鬧的尖叫聲,轉向另一邊,有株杜鵑樹,獨自在山谷裡綻放著豔紅的杜鵑花。過濾掉孩子的嬉鬧聲、過往行人的笑鬧聲,便能聽見山谷裡的鳥鳴和風聲。 趁著天還沒黑,我們自往金山方向的路過去,途中經過小油坑和大屯自然公園,由於山上的霧氣愈來愈重,我們便略過這些景點,往竹子湖過去。如果起得早一點,也許有機會像年輕時一樣,早上七點多從冷水坑往七星公園爬過去,可是隨著年紀愈來愈增加,體力是愈來愈差。 到了竹子湖,這是有印象以來,第一次實際看到海芋開滿整個山谷的狀況,幸運的是,山上的遊客不多,正確的說,我們到達的這片海芋田較靠山上,與官方舉辦的海芋大道有一段距離,所以人會少一點,安靜一點。我們把車子停了,便沿著規劃好的海芋步道繞著海芋田散步,許多海芋田裡架著告示禁止民眾在未經允許下進入採摘花朵,但還是有許多人翻過圍欄直接踩進田裡。 進田裡採花的價位大概是100元可以摘8朵,200元可以摘20朵,如果向路邊的小販買,100元可以買12朵海芋。至於有無付費進入田中,大抵可以從他們有無穿著"青蛙裝"就可以知道,因為海芋是種在水裡的,穿著青蛙裝可以避免衣服弄濕或是沾到泥土,當然也有些花田是標榜不用換衣服就可以進田裡摘花的。竹子湖的經營模式很像木柵貓空山上那些茶園,有一片海芋田同時就有一間餐應,有些經營咖啡簡餐,觀光海芋園那的海芋園則是賣白斬雞、炒青菜這類的山產店。店門口有人在招攬客人,很像永和永貞路上的那些熱炒店,門口都有著一個媽媽或一個小姐對著路過的行人喊著:「兩位嗎?地瓜

[Movie]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官方網站: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過了這麼久,我也沒有開始翻原著,腦海裡沒剩下多少,但對電影開場沒多久,班傑明的養母抱著襁褓中的他,對老人之家的住戶們宣告家中將有一個新成員時,有個老太太看了他而驚呼:「和我死去的老公是一個樣!」以及黛西在病榻上告訴女兒凱洛琳,在班傑明的身體變成小孩時,她牽著如幼兒外觀的老班傑明在林中漫步,而她彎腰低頭輕吻他的畫面,不明就理的人還會以為是老奶奶牽著孫兒在林中漫步的這兩幕有一點感觸。 撇開電影劇情和小說又或是作者的靈感來自何處,仔細想想,人在剛出生時及老化死亡時的狀態其實是很類似的,都是皮膚發皺,看不清楚世界,生理機能都不算是良好的狀態,生活所需要的事物都要依賴他人的協助。在許多書裡不都描述剛出生的新生兒像個小老頭一樣嗎?就現實生活裡,當我們的身體機能隨著時間而氧化、衰退,不也是包著尿布,躺在床上,任護理人員擺弄。相同的是,不論新生或老年,都在等待未知的旅程,不同的地方在於,一個等待新生,一個等待死亡。 在一般情況下新生的嬰兒有父母和其他長輩的疼愛與呵護,接著是一般人的一生:就學、工作、成家...直到老化時,可能還有一個老伴在身邊,幸運的話,兩個老人還能坐在長椅上曬太陽閒嗑牙,死的時候還有晚輩打理後事,也許還有一張照片掛在牆上,讓子孫們知道自己還有這麼一位老祖宗。這是一個普通人平淡的一生,沒有大風大浪,有著平實的幸福。 因為這是電影,所以不用探究在現實生活的可能。班傑明的生命過程是一般人不會遇見的狀況,一個老化的嬰兒在出生時母親因難產而死亡,又因為外表老化駭人而被父親遺棄,卻在老人之家中成長,而見多識廣的老人們也見怪不怪的和他一起生活著,而他一生中的朋友也都為生活裡增添不尋常:他的養母教給他包容和信仰,身材矮小的黑人告訴他一生中的冒險驚驗及人生世故,鋼琴家及聲樂家教他如何彈奏鋼琴體會藝術、藝術家船長帶著他體會肉體上的愉悅,還有他那在異鄉第一個愛上的女人,教他如何享受美食以及延遲享樂的刺激趣味。 班傑明對於 家 是從來都不依戀的,看著他毫不猶豫的離開老人之家,賣掉父親的房子和工廠,頭也不回的離開黛西和女兒,也許是因為知道老人之家中的老人都是離開家裡,聚集在此互相撫慰彼此的心靈,儘管他的心智還是

[試讀]聖徒叔叔(Saint Maybe)

書名:聖徒叔叔(Saint Maybe) 作者:安.泰勒(Anne Tyler) 譯者:宋偉航 ISBN:9789861980997 出版:校園書房 部落格: 編彊 新書座談: 平凡的力量—來自安.泰勒的感動 當人失意的時候,似乎什麼令人沮喪的事都接二連三的跟著來,在人生谷底時,不管對象是神、其他人、還是自己,總是會問:「這一切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書中的伊恩在一個電影中常見到的平凡和樂家庭中成長,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有著已經成家的姐姐還有年長的哥哥,開朗的父母,大家都愛他,僅管他年少輕狂,就像一般的孩子一樣,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像一般人一樣,相信自己在未來和其他人一定不一樣。然而生命對他開了個玩笑,因為他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貝德羅一家的生活完全都變了樣,兩個家庭的生活完全走樣。 一句不經大腦而說出口的話,讓伊恩以贖罪的心態去撫養兄嫂所留下的三個孩子,他的爸媽也無法像一般美式家庭一樣,在年老後有自己的生活,除了承擔喪子之痛外,還要與伊恩一起照顧三個幼兒,連一向注重慶祝的節慶也草草度過,不再有法式冷盤,母親每年都會說的那句:「今年的耶誕節最棒了,對不對?」也消失在撫養孫子的重擔中。 ◎真實到底好不好?謊言是不是一定不好? 露西在伊恩心中的形象與伊恩女友希西莉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從文字上看起來,露西在伊恩的心中性感、具有女性特有的魅力,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形象,與青梅竹馬的希西莉完全不同,但也因為露西的形象保持的過於美好,在伊恩的心中總是覺得有麼一點虛偽,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當丹尼向家人宣告他已訂婚並即將結緍時,貝德羅一家人在大概了解露西的背景後,心中都存有一絲不安,其實丹尼自己心中也是有的,當他向伊恩抱怨自己之前所交往的女友是如何對待他時,他所說的話已經暗示了之後的故事方向,他的心中也稍稍的帶有一絲不安。善良的貝德羅一家接納了露西,看到露西生下女兒妲芙妮後,伊恩和姐姐克勞蒂亞心中都有一個疙瘩,克勞蒂亞選擇沉默並接受,以善意的謊言去面對一個可能的事實,她說:「有很多時候,別人心裡不是不知道...他心裡知道的事,外人連猜也猜不到。」年輕氣盛的伊恩在憤怒的情況下選擇說出他認為的實情。 善意的謊言和難堪的實情,到底選擇哪一個?丹尼所做出的行動相當激烈,我不認為是因為難堪的事實,反而相信他是知道事實的,令他想不開的原因在於他不斷的遇到類似的女性,他曾對家人這麼說:「...我遇

[photo]霧裡看花-何必看得那麼清楚

這是一捲過期四年的底片搭配Vivitar拍出來的24張照片裡的唯一一張喜歡的照片,ISO 800的底片粒子很粗,過期底片很暗沉,Vivitar沒有閃光燈,但拍這張照片的時間卻異常有個大太陽,也只有在那段時間裡有,因為同一天我去官邸拍的花全部都變成黑鴉鴉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不過這張照片我還是用Picasa強化了它的顏色。 看著這張照片,我想起五專時和其他同學與當時教會計的傅老師去貓空喝茶,回程時下著小雨,在霧氣氤氳的路上,我說自己視力變得更差,什麼都看不清楚。走在後方的老師說了一句:「何必看得那麼清楚?等妳長大就知道了。」 年紀愈大,愈能體會那句,「何必看得那麼清楚」的意義,朦朧有朦朧的美,就像距離一樣,太近,反而不美。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photo , vivi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