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和偉展去一家曾經頗富盛名的小吃店吃義大利麵。老闆和老闆娘盛情款待,離開前和他們小聊了一下,他們很無奈的說,曾經因為網路介紹而讓店裡座無虛席,但也因為網路的惡意中傷,讓這家店最後走向休業。兩夫妻年紀也大了,不想再去追究什麼,只當緣份到了,生意不做了就是。 接著,看了一些網路上對於一些店家 服務品質不佳 的批評後,我也開始做一些動作,比方說,看看這個人在其他地方的行為。現在的人有自我曝露的習慣,都喜歡把自己去了哪裡、吃了什麼寫在blog裡和人分享,所以,要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其實不會太難。 有些人會被粗暴的對待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我還記得大學畢業前,在真理大學旁邊的,傳說中的阿給店,偉展和我兩個人邊吃阿給邊聊天,講到一些好笑的,我們就低聲的笑了起來。也許這樣的動作讓他們的一個員工不太高興,便指著我們兩個罵了起來,甚至做勢要打人。這段回憶的確讓我對那間店的印象不佳,但仔細想一想,也許我們的動作的確讓這個人有了不好的感覺。這件事之後,我們也很少在公眾場合做低聲竊笑的動作。 大概是去年底,國外好像有本書在談如果在餐廳千萬不要得罪服務生,因為無法得知他在廚房裡做什麼手腳!今年美國就有一間連鎖Pizza店的員工對著客人的食物做了不雅的舉動,還把它錄下來放在網路上。他們這麼做當然不對,有違所謂的 服務業的禮貌標準 ,但有時我會質疑,這些訂Pizza的客人,或是他們的老闆們是對這些員工做了什麼,才會讓員工有這種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之前有一則新聞則是長榮航空的一位座艙長,就被一個客人惡整到最後辭去職務,而在整個惡整的行為中,乘客還認為自己是沒有錯的,最後則被航空公司列入黑名單裡。 這些都不會是偶發事件,只要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夠久,你就會發現,有時這個人會被羞辱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同時自己也是目擊者,再看到這個人在宣告一間店家服務品質為什麼不佳而隱瞞了對自己不利的資訊(例如導致店家對他們 不禮貌 的行為)時,就會有種深刻的體認: 人真是愛自取其辱,還要怪別人不尊重你。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詩人們總說,當我們回到童年時代生活過的一幢房子,一座花園,剎那間就會找回從前的我們。~追憶似水年華(3) p.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