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既有資源的保留、轉型與露出機會

前幾天參與了一場腦力激盪討論,主要是談個由台灣政府所主持的公益計畫,在計畫期程結束後,要如何保留這段期間經營所留下來的資源、人脈與平台轉型並促使台灣企業參與。
這個公益計畫的主要目的是以「縮短城鄉差距及數位落差」為訴求,但實質上是希望藉由這樣的計畫與活動來讓台灣在國際間有更多露臉的機會,也可以順帶的因為這樣的公益活動建立良好形象,並在國際會議中取得更多的支援。與會的人提供了許多很棒的資訊,例如日本的JICA與韓國的機構。
在這樣熱烈的討論中,因為是探討「縮短城鄉差距及數位落差」,也剛好去年的經驗,我想到了digital Green及ZubaBox這兩個計畫,簡單介紹:
  • digital Green:則是建置數位平台、教會農民使用工具後,可以透過平台的傳播,讓農民與農村做到技術交流與農村發展。
  • ZubaBox:是由Computer Aid International(英國的慈善機構)和Cargill(美國嘉吉公司,私人控股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動物營養品與農產品製造商)合作在尚比亞進行的計畫。
在台灣政府所進行的公益計畫裡,由於具有一個很漂亮的光環,加上也有企業投入,所以在海外偏鄉的推廣成效都很不錯,這樣的計畫除了永續發展讓當地的民眾可以其實可以更進一步的進行開放合作的模式,在會中討論到將原本的中心改為設計中心的方式協助當地的發展,並讓廠商投入硬體設備也是一種方法。
就原有的基礎上,也可有這樣的發展:
延續原有的教育計畫:
因為目前國際間對程式人才的需求,加上執行單位本身是具有教學能量的單位,所以除了原先教會他們使用電腦、運用網路、教他們電子商務等相關知識後,也可以在「程式設計」這一個議題上著墨。以愛沙尼亞而言,他們的小學生自小就要學習寫程式,讓他們自己設計自己要的東西,而台灣目前也有不少單位在推廣,如:蘋果橘子程式設計學院CAVE教育團隊,都是在推廣小朋友學寫程式的單位,也可以藉此讓民間的廠商來參與這個計畫。
媒合:
在會中談到了媒合平台的建立,當然也是希望能加入商業元素讓廠商覺得有利基點,而願意投入。延續上面談到的教育模式,這些接受程式設計教育的學員除了可以幫助廠商進行程式開發外,也可以進行硬體設計的開發。由於會中討論到關於在地化的必然性,有什麼會比當地居民更了解當地的需求呢?除了讓他們自己進行開發外,也許還可以參考與會人員說的,廠商與人才的媒合、機具的媒合。這些對於當地的經濟發展都是屬於長久性的影響,也能藉由程式與機具的設計來達到多方合作的可能。
另外像是文化交流的媒合,也是很好的平台。
形象與曝出:
因為這個計畫的真正功能是要讓台灣可在國際性的場合有曝出的機會,所以能開放多方參與更好,例如與其他國家一同進行相關的計畫,增加國際能見度。
有許多的國際專案都是不同國家企業互相支援所形成,在既有的光環與平臺上,要如何運用及開放的心態去合作、讓企業參與,我相信都是很好的方向。當你希望企業參與時,並不是只以社會責任的概念讓企業投入,如果沒有讓企業實際感受到投入的回饋,而僅只於企業形象的改善,可能持續投入的意願會逐漸遞減。不如政府的角色往後退一步為平台的維護角色,專案的主導角色也非法人而是給企業伸展的空間,我想都會有很好的成效。
最後,裡面也談到了台灣在國際場域中模糊不清的政治地位,這就是另一個議題了。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Power and Information in Digital Governance: The Influence of Tech Giants and the Challenges of Media Literacy

I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organize a team or invite panelists to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in APrIGF 2024. I have listed some interesting issues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send proposals to APrIGF 2024 or anyone who wants to discuss these issues in any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 As an observer of the internet or digital technology policy and development, I raise my concerns about how the government regulates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of tech giant companies and how people enhance media literacy. 1. The Tech Giants may control our lives and be stronger than the government.  Last year, Microsoft announced plans to invest 2.5 billion pound 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frastructure in the UK. Of course, The UK government welcomes the investment. Any government welcomes foreign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emerging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cyber(AI or internet)security, talent education, semiconductors, or other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UK Competition Marke

[movie]虛偽、傲慢與人性--Dogville

片名:厄夜變奏曲DOGVILLE 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 演員:Nicole Kidman… IMDB 花絮:厄夜的告白(Dogville Confession) 續集:命運變奏曲(Manderlay) 目前桌上放著的,是《在黑暗中漫舞》和《命運變奏曲》,克制著自己不要接著看下去,雖然我覺得看完再寫會比較完整,特別是看完《命運變奏曲》。昨晚已先看了《厄夜變奏曲》的花絮,在拍完這部電影後 Nicole Kidman還是沒能再接下去演《命運變奏曲》。 如果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不建議再繼續看下去,免得壞了看電影的興緻。 這部電影共分為九幕和一個序,沒有任何的「場景」,像是舞台劇般的在每一幕開始時有旁白,所謂的場景則象徵性的在攝影棚的地上劃出房子的地基、動物;在實體場景上,只有商店有門和展示櫃,看不見的McKay家有片落地窗,醫生有藥櫃,作家有書桌,七個孩子的果農家有張床和黑板…每個實際存在的物品都代表了住在那一「格」的居民的職業和對他們最重要的事物。也許因為沒有了場景,演員的表現反而被突顯了出來,劇情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在「序」這一段裡介紹了Dogville和裡面的人物。在第一幕到第五幕裡,從Grace來到這個貧瘠的村莊,而村長Tom的行為與用意也讓人難以忍受,到此為止,大部份村民看起來是善良的,如同在序中介紹的善良正直。雖說在看電影前已經有人提醒我要小心電影情節的黑暗面,在第六幕開始時也有字幕提醒,但在看到第六幕時就想關掉了。因為從這一幕開始,才開始看到什麼是人性,而從第六幕開始,才是真正的人生。 「傲慢(arrogance)」是最常出現在電影中的字詞,當Grace與Tom相遇時,她對Tom表示她必須自己教育自己,所以必須處罰自己不能進食;在第二幕裡,Grace認為Tom很「傲慢」而傲慢是不對的,一直到最後,第九幕,她到了車上依然與父親爭論「傲慢(arrogant)」。從車上兩個人的爭論裡,名字代表優美、優雅Grace終於顯露了她的本性: The Big Man:…but I, I call them dogs… Grace: The dogs only obey their nature. Why shouldn't we forgive them? 直到最後,她的決定讓整個村子燒光只剩下一隻狗,而她原諒了那隻連肉骨頭也不願施捨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