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澎湖行(3-2) 這其實是一趟回憶之旅

箱網養殖

在拍了漁港後,偉展憑著記憶要帶我去西嶼的燈塔。

天空藍的讓人忘了台北天空的灰藍色,大海清澈的讓我忘了墾丁或是東北角,尤其是那漸層的藍色,當時多希望自己就是那海裡的生物。

我們沿著203公路一路往南騎,中間,偉展說要帶我去一個他當兵時看守一個地方,同時具有岩岸和沙岸兩種地形,不過他當兵時這個地方還在建設中,現在應該已經整理的差不多了。於是,頂著大太陽,我們在一個路口右轉,看到一個剛蓋好的休憩區,就像是山水沙灘外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人更衣沖水的小隔間一樣。因為是大中午,所以放眼望去是沒有人的,任何人在這個時間去玩水,後果應該不是中暑就是直接曬傷吧!

某處沙灘

因為太陽實在太大,四周又沒有可以遮蔽的樹蔭或陰影,我們拍了幾張照片後就離開了,離開前看到另一對情侶正要停車,我不禁心想,這不會又是一個同樣當兵後帶女朋友來看海景的吧?

另一處沙灘的入口也在203公路上,不小心就會錯過,有一個小小的樓梯往下走就是一個美麗的沙灘。偉展說他以前常在那望著海面,看有無偷渡客要從那裡上岸。我們並沒有走下沙灘,天氣實在太熱了,不過有兩個黝黑的當地人,拿著蛙鞋就衝下樓梯去了,這一直讓我覺得自己是台北俗。

我們騎到了一片大草原上,我從草原上拍整個內垵碼頭,就某個角度而言,內垵碼頭看起來像是國外的漁港:

內垵碼頭

接著,偉展要帶我到西嶼燈塔。不過,沿路下去卻只看到一座軍營,燈塔在哪呢?那座軍營活像是史蒂芬金小說裡的建築物,確實達到了嚇阻的效果,於是我們只好回頭,看沿途上有沒有當地人可以問路。騎到一個有著大停車場和洗手間的休憩區,有幾部摩托車停在那,聽起來像是請了一個導遊,大家騎車遊覽一樣,他們等會兒的行程也是去燈塔和其他早上我們去過的地方。偉展先把車停在樹蔭下,然後走入小吃部裡詢問燈塔的方向,原來,燈塔在軍營的後方啊!於是我們又騎往那座恐怖的大軍營,沿路還會經過不少另一個世界的房子,大概面海的高地算風水好吧!如果是半夜來這,我還是會有點毛毛的,雖然死人不會害人,活人還比較恐怖。

車子暫停在軍營前方,本想問一個剛出軍營的阿兵哥以確認燈塔的位置,免得經過軍營被警告。偉展想了想,決定直接騎上紅土進去,不過,一直到看到燈塔前,我的心裡總是緊張的,總覺得有幾雙眼睛在一旁盯著看,一段不算長的路,卻讓我覺得有三十分鐘久,實際上的路程連五分鐘都不到。看到燈塔,卻發現7/16當天是星期一,所以燈塔是不開放的!不過當時的氣氛也夠怪異的了,我們站在燈塔的外面,而我站在外牆邊拿著相機拍照,偉展則是看著門外告示牌上的解說文字,也許是因為自己拿著相機反而有點心虛吧!背後始終覺得有雙眼睛在盯著。離開燈塔回到軍營前,看到兩車遊覽車的乘客正準備步行到燈塔,不知道是會特例開放給他們進去還是把這些遊客關在大門外?

西嶼燈塔-Canon S80

西嶼燈塔-Rainbow V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reading]瓶中美人The Bell Jar--陷在迷宮裡的詩人

電影:瓶中美人Sylvia 導演:Christine Jeffs 編劇:John Brownlow 演員: Gwyneth Paltrow、Daniel Craig、Jared Harris、Blythe Danner、Michael Gambon 配樂:Gabriel Yared 電影網站: http://www.sylviamovie.com/ 書名:瓶中美人The Bell Jar 作者:Sylvia Plath 譯者:鄭至慧 出版社:先覺 ISBN:957-507-375-8 英文版: Bell Jar 相關網站: http://www.sylviaplath.de/ 電影《Sylvia》則是敘述Sylvia Plath的一生,重點在Sylvia與Ted Haughes的愛情故事,這位女詩人在自殺前留下唯一的一本小說《The Bell Jar》。很可惜的是,我並不認識這位有名的女詩人也不熟悉Ted Haughes,所以對電影的感受不深,但在讀《The Bell Jar》時卻與書中的Esther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社會定位的不清楚、對自己期望的壓力、同儕、複雜的關係。《The Bell Jar》是Sylvia Plath唯一的一本長篇小說,內容是在敘述一位女大學生在憂鬱症摧殘下的生活,在寫完這本小說後,Plath以瓦斯中毒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一邊讀著小說,腦海裡還有著電影Sylvia的影像,不自覺的,電影《Girl, Interrupted》的影像也出現在腦海裡,Susanna的borderline personality、Lisa的瘋狂與放棄,這兩本書的內容都與精神疾病有關,不同的是書中的Susanna決定離開療養院,也離開了療養院,而Esther則是沉淪在憂鬱的折磨裡,最後的結局是Esther參加逃不過憂鬱魔爪的朋友的葬禮,然而卻讓人也感受到Esther也將不久於人世。 在那個年代裡治療精神疾病是利用電擊,在《Girl, Interrupted》書裡也寫了Lisa不斷的接受電擊治療。從電影裡或是書裡,感覺起來這都是令人痛苦的治療方式,那個年代應該還沒有百憂解,但就算有百憂解,也只能治療生理,無法治癒心理。Esther接受了不少次的電擊治療,而作者本人也因為憂鬱症而接受多次電擊治療,於是這本《The Bell Jar》是作者將自己痛苦的心路轉化為文字創

[movie]Selena 哭泣的玫瑰

歌手:Selena Quintanilla Perez(1971~1995) 從wikipedia查Selena 導演:Gregory Nava 主要演員:Jennifer Lopez, Jackie Guerra 推薦CD: LIVE THE LAST CONCERT 電影原聲帶: 哭泣的玫瑰 最近在聽一張已絕版的專輯,已逝拉丁歌手Selena的Dreaming Of You。這位歌手只活了短暫的二十三年,死於自己歌友會主席的槍下。在她短暫的生命裡,歌唱事業佔了她二十三年生命中的大部份,然而她也曾在1987年獲得Tejano Music Awards本年度最佳女歌手獎、最佳表演獎並於1993年獲葛萊美最佳表演獎,之後又以《 Amor Prohibido 》這張專輯獲得1994年葛萊美金獎,跨越了國藉的隔閡,是位非常傑出的拉丁女歌手。 這部Selena在台灣被譯作《哭泣的玫瑰》1997年時由Jennifer Lopez演出,由於電影拍攝出資者是Selena的父親Abraham Quintanilla,而他們一家屬於墨裔美國人,所以在片中還可以看到移民者的一些感觸。 Abraham年輕時就有組團表演的夢想,但他的身份使他的樂團在白人舞廳裡無法得到表演機會,當他們在墨西哥舞廳裡歌唱時又因為只懂得唱白人的抒情歌曲,使喜愛跳舞的拉丁人民無法隨樂起舞而引起暴動,接著便結束了他的音樂夢,當他發現自己十歲的小女兒Selena具有音樂天份時,整個家庭都投入表演事業,由他擔任經紀人,全家四處表演。 由於她在年紀小小時便四處表演,所以她無法像其他同年齡的女孩一樣有機會談戀愛或是遊玩,在片中也有這麼一段台詞認為自己屬於被保護下長大的孩子,在光鮮亮麗的歌手外表下,她也想像其他女孩一樣有機會談戀愛、結婚、生子,在這部電影裡都可以看到父親對女兒的關懷,希望留下女兒美好的一面,所以也不會有一些緋聞或是不好的新聞,比較像是父親為了紀念自己的小女兒而拍攝的電影。 這部電影裡,Abraham提到到的一些觀點訴盡了移民們的心酸,他對西班牙語不流利但即將上台演唱的Selena說:「在美國要了解美國歷史,要比美國人更美國人,但也不能忘記墨西哥的歷史,要比墨西哥人更墨西哥人…。」也許因為以前慘痛的經驗,所以告訴女兒一定要學西班牙話,從拉丁歌曲開始表演。Selena的成功除了她本身的天賦和與生俱有的親和力外,我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可管,例如《兒童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