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travel]花蓮-慕谷慕魚.慶修院

母雞帶小雞
這次去花蓮,我只想寫一點點事情。
慕谷慕魚很美,美到我私心希望沒有人知道它的美麗。愈少人知道,裡面的生態愈能維持住,不會再有人像瘋子一樣站在石頭上跳水或是在湛藍的溪水中洗腳。甚至,也不應該開放汽機車進入,一方面是為了安全,另一方面是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會污染環境。
不管是前往慕谷慕魚還是龍澗發電廠,那路都是無法雙向會車的,一定要先等一方的車子通過之後,再讓另一方的車子過去。
在慕谷慕魚步行了約一個半小時,幾乎能下去溪水的地方都崩塌的差不多了。如果要溯溪,除非當地原住民以專業的配備帶著遊客進去,不然是無法碰到溪水的。我們只是單純的在山裡漫步、拍照,我卻看到溯溪的人像瘋子似的從巨石上跳入水潭中,也有年輕人在吃飯時一派輕鬆的說:「我等一下要跳水呢!」那裡的石頭都是巨大的大理石,沒有救生員,我真的覺得,這些孩子們真的太天真了。
入山管制應該更嚴格些,降至300人,並禁止汽機車入內,對環境的保護可能才有實際效用。
在慕谷慕魚所拍的照片,都是偉展一邊在身後緊抓著我,一邊罵我所拍攝的。山路溼滑,一個不小心就會掉進山谷裡。就如他所說的:「每年不曉得有多少蠢人以為自己愛好攝影而讓自己沒命。」我不會否認他說的。許多自然美景的確很美,但也美的要人命。很多危險都是看不出來的:因露水而濕潤的野草,不小心就會滑下山谷、高大的大理石會讓人下得去但上不來、清澈見底的溪水讓人無法清楚這一潭水到底有多深?有沒有漩渦隱藏在其中?

所以當我們回程,遇到幾個年輕人,他們問說哪裡有地方下去溪邊時?我緊閉著嘴,什麼都不想說。要怪我自私也好,我真的不想再看到有人把這上游的水源污染到恐怖的程度,幾乎碰到水的游客,都把那裡當洗腳池,真糟。
要尊敬自然萬物,如果,有人把腳伸進你家喝的水,或是在飲用水旁嬉戲,你會開心嗎?
慶修院
慶修院是完全在旅途計畫中的意外,但這三天本來就是趟充滿意外的旅程,只是很湊巧的讓我們見到了日本的密教廟宇。而且,很開心的是,我們參拜了裡面的88尊佛像。更有趣的是,我聽到了一段話,這段話,只有當初說給我聽的人和我比較有意義,所以不寫在這裡,當下的震撼,大概很少有人能想像。
不過,倒很少有人會照著入門處的建議,進廟前要先潔淨身語意的動作。但現在想一想,進去後抱持著尊敬的心是更重要的,但能做還是做吧!
日出時所拍的浪花
最後,我要跟大家說的是,當各位站在大海或是水邊時,請各位不要,千萬不要再撿石頭扔進水裡又或是馬上把襪子脫下來就往水裡衝,這是對水中生物非常不尊敬的舉動,也是污染,請大家多多傳遞這個觀念,請各位愛護及尊敬我們的大自然,讓後代的子孫都能親眼看到自然的美,而不是藉由照片緬懷。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線上參與 APrIGF 2023 的一些筆記

Photo credit:  Adli Wahid 雖然去年在新加坡已經有實際會議,不過去年和今年也是以個人身分線上參與,節省個人差旅支出,也能把握時間在思考議題上。今年的主題「Emerging Technologies – Is Asia Pacific Ready for the Next Phase of the Internet?」討論的內容比較偏向呈現亞太地區的觀點,在發展與應用新興科技之下,如何重視包容與人權相關的議題,免不了會以今年最熱門人工智慧(AI)為主要的討論核心。 最棒的是今年聯合國IGF也接著在 APrIGF 後還有一個一整天的 Parliamentary Track,這則是接下來10月在日本京都的聯合國 IGF 會議呈現亞太觀點的討論內容。由於是亞太地區的觀點,所以也難免會提到多元文化、經濟發展、地緣政治的影響以致於各國、各區域的發展情況不一。 以下的內容中英夾雜,有興趣者可以自己再用機器翻譯。 一些很有用的網站 全球科技政策匯集網站 The Global Tech Policy Atlas 由澳洲國家大學政策設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以人力搜集全球科技政策的網站,台灣也在收集的對象中。 太平洋地區國家的資料匯集網站 Pacific Data Hub 這裡面的資料對於觀察氣候變遷對太平洋國家的影響十分重要。 Opennet Korea   Open net Korea 是主張網路中立,倡議言論自由的組織。台灣在觀察國際科技政策發展時,多會參考歐盟、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其實亞太地區的韓國是值得觀察和參考的國家,韓國政府的資料治理政策與法案是值得參考的對象。 參與的場次和回應 從2016年到現在,在會議裡的發言是表達意見的管道之一,但我總在想要如何讓自己的意見不是只有在麥克風前講完就沒有了,我從2020年開始便決定把意見都整理到主要的文件裡。APrIGF會議後會將意見整理為一份意見書( Synthesis Document ),並在聯合國 IGF 裡表達亞太區的主張和意見。我不是每一場參與都能馬上產出意見,以下把自己有產出的內容也貼來這裡備份。 AI in Asia-Pacific: Charting a Path for Responsible Innovation In my observation, several Western

和 AI 工作三個月的感想

在 ChatGPT 在台灣開始流行後,我和它一起工作了大概 3 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裡有許多出現如何監管、治理AI的文章、也有不少教學、像是有不少如何下關鍵字使它協助你工作。這篇文章純粹以一個使用者的立場來分享,這段時間我與 ChatGPT 一起工作的感想,而不是告訴你怎麼治理它或是如何使用它。 這 3 個月裡如何與 AI 一起工作? 因為我的工作知識涉及的領域不止在網路科技,但網路科技卻是我的所有工作範疇的基礎,網路治理是我的入門磚。 在 2 月底 3 月初時,有一份工作內容是聽 12 場研討會的錄影並摘要,原本我們擔心不了解法庭程序、法律用字、各國的法規和習慣不同,但第一個問題是,怎麼有效率的把錄音裡的話語解釋出來?。後來長官提出了一個方法,有沒有可以聽打字幕的工具?把字幕擷取出來,再翻譯成中文,然後再修改?於是我想到 ICANN 會議、IGF 會議所使用的即時字幕工具,但後來又找到了 Web Captioner 。這是許多 YouTuber 會使用的字幕工具。 也許有人會說,這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錄音筆可以做到這件事了?我要說的是,如果你面對的是不同國家口音、用字習慣、法律用字、法庭程序,錄音筆能否做到同樣的能力?我沒有實際測試過,但 Web Captioner 已經協助減少初期工作的一項負擔,後續的工作完全要依賴這個第一步,不然沒有辦法接下去。 有用過 Google Translate 的人都知道,它最多就是「堪用」而已,你丟什麼給它,它也就回饋你什麼。就是照字面翻譯,沒有上下文的脈絡,當然後續還很多很好用的翻譯工具,但就便利性來說,Google Translate 的便利性還算是高的。 直到 ChatGPT 出現,我從 3 開始用,再到 3.5版,然後付費使用 GPT 4 和一些外掛工具,它開始讓我感受到身為人的限制、受到體力的限制,還有機器學習的快速,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思考如何去問問題。 基本的翻譯工作在 GPT 3 就已經到90%的滿意程度,那個時候我還擔心 Web Captioner 的文字擷取能力會受限於講者的口音,所以我還是會聽著錄音做即時聽打,以使要翻譯的文字檔更完整。一場 90 分鐘的專家討論需要 4 個工作天全力投入才能翻譯、整理完畢,但如果是一個可以講美式或英式英語的講者的專題演講,只要速度不快,大概 1.5 個工作天就能處理完畢。 GPT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可管,例如《兒童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