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和家人外出,學會如何看地圖找方向。在爸爸的腦海裡有一個自動導航系統,當高速公路塞車時,他會從最近出口離開高速公路,找到其他的替代道路,帶我們到達目的地,減少塞車時所受的痛苦。
爸爸教我的一句話:路是長在嘴巴上的,不知道路時,就下車問店家,如檳榔攤、小吃店。
之後出現了車用衛星導航軟體,在車上架個小型面板或機器,設定好目的地後,導航軟體會規劃路線,帶用路人到達目的地。初期最常出現的社會是:車子開入田中、掉入水溝中、開入窄巷或市場、夜市中進退兩難。
有了這些車用導航後,駕駛人都十分依賴它,也不曾再看人下車問路了,但我也沒看過哪個駕駛像爸爸一樣,只要方向沒錯,就可以透過省道、縣道帶我們回家。
隨著技術進步,前述的離譜社會新聞已經愈來愈少發生,到了前幾日使用Google map 的導航功能,發現它可做的已不再只有路線規劃,更可以幫用路人選擇節省時間的路徑、提供塞車時替代道路建議,還不會讓你掉進田裡,甚至因為替代道路的規劃而節省了過路費。
對不常開車、不熟悉路況的用路人來說已經是幫人選擇路徑,而且,還會先問過駕駛是否要切換至新路線才進行新的導航。
這不光只有大數據的威力,還有其他使用者經驗的設計在其中,讓使用者感覺不是被迫依循規劃行進。
這樣的細膩度的確勝過一般導航軟體能做的了。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