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線上參與 APrIGF 2023 的一些筆記

Photo credit: Adli Wahid

雖然去年在新加坡已經有實際會議,不過去年和今年也是以個人身分線上參與,節省個人差旅支出,也能把握時間在思考議題上。今年的主題「Emerging Technologies – Is Asia Pacific Ready for the Next Phase of the Internet?」討論的內容比較偏向呈現亞太地區的觀點,在發展與應用新興科技之下,如何重視包容與人權相關的議題,免不了會以今年最熱門人工智慧(AI)為主要的討論核心。

最棒的是今年聯合國IGF也接著在 APrIGF 後還有一個一整天的 Parliamentary Track,這則是接下來10月在日本京都的聯合國 IGF 會議呈現亞太觀點的討論內容。由於是亞太地區的觀點,所以也難免會提到多元文化、經濟發展、地緣政治的影響以致於各國、各區域的發展情況不一。

以下的內容中英夾雜,有興趣者可以自己再用機器翻譯。

一些很有用的網站

  • 全球科技政策匯集網站 The Global Tech Policy Atlas
    由澳洲國家大學政策設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以人力搜集全球科技政策的網站,台灣也在收集的對象中。
  • 太平洋地區國家的資料匯集網站 Pacific Data Hub
    這裡面的資料對於觀察氣候變遷對太平洋國家的影響十分重要。
  • Opennet Korea 
    Open net Korea 是主張網路中立,倡議言論自由的組織。台灣在觀察國際科技政策發展時,多會參考歐盟、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其實亞太地區的韓國是值得觀察和參考的國家,韓國政府的資料治理政策與法案是值得參考的對象。

參與的場次和回應

從2016年到現在,在會議裡的發言是表達意見的管道之一,但我總在想要如何讓自己的意見不是只有在麥克風前講完就沒有了,我從2020年開始便決定把意見都整理到主要的文件裡。APrIGF會議後會將意見整理為一份意見書(Synthesis Document),並在聯合國 IGF 裡表達亞太區的主張和意見。我不是每一場參與都能馬上產出意見,以下把自己有產出的內容也貼來這裡備份。

AI in Asia-Pacific: Charting a Path for Responsible Innovation

In my observation, several Western nations have established their own AI governance frameworks. However, before these frameworks were put in place, they first established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data, cross-border data transmission, usage, privacy, and security requirements.

Within the diverse landscape of Asia, both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ve released their own data and copyright regulations and principles. Similarly, China has issued guidance on AI and generative AI labeling, accompanied by substantial govern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AI and data. Indian Prime Minister Modi advocated for a global ethical AI framework during the B20 summit.

Shifting to the business perspective, certain enterprises have formed alliances to urg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on AI development, while concurrently investing in or developing AI applications.

From a community standpoint, aside from concerns about potential AI applications negatively impacting human rights o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t’s also imperative to contemplate how AI can be harnessed to enhance our well-being. This mirror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ere despite initial worries about automation and computerization impinging on individual rights, society ultimately found ways to adapt,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boost the economy.

Stronger together: Amplifying multistakeholder voices in cyber diplomacy

There are some issues worth discussing more in this session. 

  • 1) Time difference is one of the issues for the global community. The UI is not really friendly to online participants in different time zones. It usually shows in UTC or in CEST but Asian participants need to figure it out by themselves. 
  • 2) Gender issues, especially when the sponsors may have a limited budget, they would support a single man or woman, not a woman with children or family concerns. 
  • 3) It may not have enough budget to support facilities for disabled participants. 
  • 4) There should be more think tanks to participate the digital/cyber diplomacy, but it depends on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 5) There are some people facing internet shutdown and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issues, how could make more stakeholders to participate it?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Gender-responsive Cybersecurity Policy

APC’s framework looks good and practical. I hope it can improve a more safe, respectful, and free cyberspace.

In my observation, cyberspace is not enough for women and gender diversity group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They are easier to be attacked on the public internet. The same (policy) opinions from men or women will show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opinions provided by men will be not challenged strictly and people will focus on the opinions. But if the opinions are provided by women or other gender diversity groups, the focus will be led to their privacy issues, gender, or families. Seldom people will focus on their opinions. Some harmful words also attack them.

Maybe try to hide genders when people express their opinions, try not to point out their genders in their words. It is easy in English but not easy in Chinese characters.

Internationalised Domain Names: Implementation around APAC – Lessons,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I would like to use “information asymmetric” instead of “market failure”, as it more accurately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where individuals are unaware that they can acquire a domain name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Ordinary internet users often opt fo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rather than owning or managing a website. Their focus lies in conveying their intended message while conserving time on communication. Maintenance tasks are not their preference, and the cost of obtaining a domain name, particularly multiple ones, can be prohibitive. Additionally, businesses must consider their target audience and determine the languages that facilitate easier website access.

Domain names serve purpos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branding, constituting integral elements of a company’s identity framework. Nonetheless, if a company employs distinct characters in its domain name, consumer confusion might arise.

Considering the broader computing interface, the internet, and user interfaces designed for internet access follow the left-to-right, horizontal layout of English text. This contrasts with the vertical reading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books.

註:以上英文段落都有再使用ChatGPT調整過。

關於今年會議的感想

與去年相較起來,今年比較沒有消費者保護的議題,去年就有討論到 Dark Patterns ,在歐盟、美國、英國有相關的政策或原則,但台灣今年的關注還是在網路詐騙,如果要訂出避免出現Dark Patterns 的原則和政策,建議和電商業者仔細討論可行性,也要和消費者討論他們的不愉快經驗,我在社群平台上看了不少關於台灣一些組織的行為,目前似乎沒有明確的規範。

人工智慧是大家關注的議題,亞太區的韓國、日本、中國都有發展上的相關規範,有些在資料的流通與運用,日本則是在專利、著作權上的宣告,中國最近則是公布了人工智慧程式在標識 (Labeling) 上的規範並徵求意見。印度、印尼也著手訂立相關的法規,且印尼已經公布了個人資料保護的法的草案,台灣在8月31日公布了國科會所擬的10條公務部門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原則。

在 9 月1 日的 Parliamentary Track 裡有人問到產業的發展,這是這幾天裡最難的問題。不同於歐盟先以區域性的資料保護、資料流通、競爭法、資料法、資料治理法來完備基礎,而亞太地區各國的發展都是各國各自發展,網路科技也是存在著先進者優勢和大者恆大的情況,加上地緣政治的影響,說要發展人工智慧的產業,基礎可能還是在英語系國家提供的服務之上。

今年主題傾向人權的倡議。有些參與者的背景是研究學者,有仔細的收集各國政策和了解發展方向,有些參與者的發言可能還是以個人的需求為主,但這就是網路治理論壇有趣的地方。

因為 DiploFoundation 的線上課程和研討會,本來就已經習慣線上與會,疫情 3 年只讓我更習慣使用線上會議替代實質參與。實際參與的優點在於社交討論,或是可以見到很久沒見的朋友,但如果就會議討論的話,其實線上參與即可,現場參與反而會不小心模糊焦點在社群平台上,而沒把心力放在會議討論裡。從 2016 年參與至今,我都會問我自己,參與這些會議,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對整體社會有什麼助益?想想,可能線上參與的效益比較高吧!

我比較認同一位經濟學家在Podcast裡提到自己很討厭浪費時間在機場作業裡,像是海關檢查、找登機門、臨時被改登機門、找行李這些與會議無關的瑣事,我其實也很厭倦這些不得不的行政作業,雖然很想和久沒見面的朋友們面對面聊天,但得自己一個人完成從最節省成本的訂機票到訂旅館,占用太多時間,所以還是線上參與專注在會議上就好。

APrIGF 2024 在台北舉辦,台北交通很方便,網路也很方便,但聯合國IGF的人是否可以來現場參與還是未知數。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movie]記憶中失落的迷人氣味 Perfume

書本: 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作者:Patrick Suskind 徐四金 譯者:洪翠娥 出版社:皇冠 電影: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導演:Tom Tykwer 演員:Ben Whishaw, Dustin Hoffman, Alan Rickman, Rachel Hurd-Wood 原聲帶: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 - O.S.T. 在博客來網路書局買香水電影原聲帶 配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德國作家徐四金所寫的著名小說《香水》,對這部電影的上映也是又期待又害怕。今天和排休的偉展兩個人到中和國賓影城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覺得這電影票錢花得值得,而且也意猶味盡的準備買下DVD和原聲帶。 雖然說這部電影在上映時,作者並未出席首映會,但對於讀者來說,雖然電影的部份有做部份的修改,刪掉書中的部份情節,忽略了小說開頭最重要的部份,但仍是相當好看的,在配樂上、男主角的確有詮釋出 葛奴乙 對於香氣保存的渴望與對氣味的貪婪,由其是他臉上的肌肉會因為對氣味貪婪而顫動著,難怪導演選角選了很久。 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商業活動文宣裡都提到葛奴乙生來是沒有氣味的,這點其實有些問題。他並非天生就沒有氣味的,在書裡,他出生在一個非常炎熱與臭味衝天的環境裡,小說裡是這麼寫的: 「這種臭她感覺起來不像別的臭,而只更像一種令人受不了的醉人的東西,像百合田,或像放太多黃水仙的密封房間」 因為這醉人的香氣,她暈了過去並滾到路面上,雖然醒來繼續做生意,但沒多久就上斷頭台了(電影裡是受絞刑)。所以葛奴乙並非是生來無氣味的,在我的解讀裡,他一生中的氣味就在出生的那一剎那散發了出來,也許是回饋給那位沒愛過他且嗅覺已遲鈍的年輕母親。然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會有這樣的味道其實也不尋常,嬰兒的味道其實是一種甜甜的蜂蜜牛奶香,暖呼呼的,當然還帶著點尿布的味道,書裡也有描寫,但如果沒有確實的聞到嬰兒身上的香氣,其實很難想像出來。 這也是這部小說和電影成功的地方。在小說的剛開頭章節裡,幾乎都是對於氣味的描寫,讀者要一邊閱讀著文字,大腦裡還要一邊將文字處理成氣味的記憶,但平凡如我,也無法聞過所有的香氣,有

參與 IGF2023-The Internet We Want

Image by Penny from Pixabay 在文章的開頭先說明,這篇文章只會大概提一下自己今年線上參與的每個場次,也不會像未來可能出現的介紹,比較像是我自己從 2017 年參與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IGF)至今的感想。有些人寫出國報告,有些人的人緣比較好可以辦分享會,我就在自己的部落格寫 自己的感想 。在此提醒讀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要參與全球網路治理活動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因為這樣跨時區馬拉松式的會議,長久的參與雖然非常刺激也會讓人忘記要睡覺,但長期對身心都會造成傷害,尤其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也是今年 IGF 會議討論的重點之一。 本篇文章不討論 Global Digital Compact (GDC),台灣人對 GDC 可能無感,也需要從 GDC 的發展過程去理解,還包括各個社群的意見,所以就留給其他參與者寫出國報告的內容,但建議細心閱讀大會文件「 The Internet We Want 」。 IGF 不是一年一度的盛大廟會 台灣一直有很嚴重的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我在剛開始參與時也以為IGF只有一年一次而已,就像台灣的某些研討會,可能一年一次或一年幾次,像廟會一樣,上台露臉講一下自己的意見就好。其實完全不同,IGF 有更多的年度間會議,在每一次的年會之間都有不同的社群在進行活動,IGF 的社群能否繼續下去,完全視能否有更多的資源,例如 最佳實務論壇 (Best Practice Forum, BPF) ,在 2014 年時還有 6 個,2022 年時剩 2 個,到 2023 年只剩下網路安全(Cybersecurity)討論群組,但也會有其他增加的,例如 政策網絡(Policy Network, PN)   [1] ,平均每年大概都有 2 個 PN,2022年時的重點在網路碎片化,所以有在 2023 年時因為全球對人工智慧的關注,PN 的討論群組就增加為 3 個,也就是多了人工智慧政策網絡(Policy Networks Artificial Intelligencr, PNAI)。至於我每年都會在年度間線上參與的國家區域倡議者工作群組 (National, Regional Initiatives, NRIs),也會全年度參與全球各國家、區域的網路治理論壇,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所以他們不會以官方身分來台灣。 IGF的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