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包含「competition」標籤的文章

Some reflections on AI, data protection and competition issues from the web debate

After working on the recording about competition regulations and case stud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almost four days, I feel warm to participate in the web debate:  How to Train Diplomats to Deal With AI and Data ?  by DiploFoundation and those familiar discussions. I copied some reflections from my personal social media channel in this article to keep some materials for future writing about using the ChatGPT to help translate competition regulations and improve my studies. I still remember people were not interested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at the beginning of 2022. Only some people vote for AI to be one topic. But there were 3 or 4 discussions about AI,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in the IGF2022. A study on training AI was conducted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ial recognition and emotion. And a panel discussion by the Polish government department about using AI to explore deceptive web desig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merging issue is that they

5天的聯合國 IGF2022 會議速記

這張照片是在疫情開始的那年,2019 年 2 月,我要前往迦納,在衣索比亞機場轉機時所拍下的日出。在疫情結束後,聯合國在 2021年宣布第 17 屆的網路治理論壇在衣索比亞的 Addis Ababa舉辦,也是一個巧合吧! 2021年時的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以下簡稱 UN IGF)在在波蘭舉辦,當時不少人在好不容易解封後飛往波蘭。今年則是在相隔 17 年後回到非洲大陸的衣索比亞,並且參考當時在波蘭的格式,除了實體會議外,也有線上會議室。 一些背景資訊 今年的舉辦日期自 11 月28日至 12 月 2 日, Addis Ababa 與台灣的時差約 5 個小時。今年的大會 主題 是大家很常在台灣媒體聽到的「Resilient Internet for a shared sustainable and common future」並分為 5 個主題: Connecting All People and Safeguarding Human Rights  Avoiding Internet Fragmentation  Governing Data and Protecting Privacy  Enabling Safety, Security and Accountability Addressing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AI  如果有興趣了解這些題目怎麼產生的,又不想讀英文,可以參考我另一篇文章:「 從2022年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主題觀察疫後全球網路治理議題趨勢 」了解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各個主題形成的過程和複雜性。 大會所提供的資訊 這張畫面是閉幕典禮後,由官方放在大螢幕上的參與資訊,從每位致詞講者所提到的,可以得知今年超過 300 個議程在這 5 天內進行,並有 4,000 人報名參與。從 網站上 也可以看到更仔細的引導。 今年的個人觀察 也許從 2017 年開始參與 UN IGF 至今,加上慢慢熟悉裡面的機制、縮寫和不同領域的術言,對我而言今年的內容很精彩,而且參與的角色非常的具多樣性。 自去年時就開始感受到各國政府對於網路的介入已經不是像以往用資料保護法或資安法相關的法令來介入,而是透過各種法遵要求各企業配合,像是歐盟的GDPR、DMA和DSA;也陸續讀到很多國家的競爭法主管機關會調查網路平臺、科技公司、衛星公司、遠

聯合國電子商務週會議中關於資料自決權的討論

這一週是 聯合國電子商務週 的會議,主題是Data and Digitalization for Development。時間是4月25日至29日,這次是混合型會議,實際地點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但就算是線上會議,在亞太地區的時區(台灣是 UTC+8)也是下午四點開始到晚上十二點,要跟會議其實是蠻累的。也不建議再回頭看錄影,因為會浪費更多時間,加上聯合國電子商務週的討論很多都是高度理想化的。 外交基金會(Diplo Foundation)每天會替大家整理相關的重點,可以參考他們的 頁面 ,也提醒大家可以參考: Promotion of trustworthy data spaces and digital self-determination 。就不需要那麼累去跟會議。不過昨天有一場討論是關於「資料自決權」(Data self-determination),這在台灣比較少被討論,多數的討論會停留在「資料主權」(Data Sovereignty)和「資料在地化」(Data Localization)。 不討論「資料自決權」的原因很多,企業不會希望政府做出規定,政府可能也擔心如果人民討論起資料自決權,在法治教育不是那麼足夠的社會,會在行政上出現很多麻煩。歐盟的資料保護法GDPR,大多數人會想到GDPR第17條的被遺忘權,但其實很少人再進一步想關於資料自決權。 國際網路競爭網絡(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Network ,ICN)和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都有發現這點,網路企業會因為網路效應、規模經濟,用一些手段提高消費者的轉換成本、學習成本,讓消費者必須被綁在自己的服務平台上,例如,穿戴式裝置,各位手上的智慧手錶。Fitbit 的使用者如果想要更換其他品牌的智慧手錶,可否把資料從 Fitbit攜出,和 Garmin 或是 Huawei、Samsung、Apple watch 上使用?很難,非常難用。這樣的議題大家可能會想到歐盟最近通過的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 Act,簡稱 DMA)、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ct,簡稱 DSA)主要還是限制平台的行為、資料的使用,若是關於資料的治理政策還要自歐盟要達成的目標、還有其資料治理相關的法規,如歐洲議會在今年4月所通過的 Data Governance 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