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農業ICT雜記

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會注意到ICT與農業的應用,我訂閱了e-agriculture的訊息,網站會分享許多農業ICT的應用,特別是有不少如何運用科技來改善農業技術的案例,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則注意到國外有許多關於資訊科技運用在農業決策與農村發展上的技術,先簡單的介紹這兩個平台:
  1. Digital Green:這是一個小型工作團隊所製作的氣象分析及社交平台Farmbook。農民在申請之後,透過手持式錄影攝備將資訊錄製下來,上傳至Farmbook分享資訊,也能夠即時獲得線上的協助,例如其他使用這個平台的農夫會提供病蟲害的防治經驗、耕作技術的分享,同時因為是透過錄製,所以聲音、影像等資訊都在影片中。Digital Green也提供了資料分析的平台,除了分析各地區上傳的影片資訊外,也可以做農業天氣資訊的預測,但最主要的Digital Green著重在農村發展,分析的地區包括:印度、依索匹亞、迦納。
  2. aWhere weather:主要是作監測技術平台,但其中有一項氣象分析的工具,可以應用在農業氣象分析上,協助農場經營決策與遠距監控。
其他國家則是有技術人員甚至在開發一些APP,讓農場主人可以藉由手持式載具(手機、平板電腦)來遠距監測農場狀況,同時也會提供氣象資料作為生產或耕作上的決策資訊。
大家都了解「氣候變遷」這四字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相信農人們是最清楚氣候是如何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與收成,影響市場價格,而市場價格的波動也會影響到整體經濟情況。舉例來說,天氣一熱,牧場的乳牛就不太產乳,就算有產乳,品質也較稀。由於牛乳的產量少了,依照市場供需法則,需求大於供給時,農產品價格就會上漲,再透過銷售通路的相關費用,於是消費者手上的那杯拿鐵咖啡多少就會漲價,可能從90元漲到100元,因為這中間還有運輸成本及人力成本的支出,同時還有保存期限的限制。
前天則是在貿易局網站上看到這則訊息:巴拉圭農牧部擬設立32個農業氣象站,台灣目前則是有農試所提供的農業氣象諮詢系統,在提供這些資訊,鮮少看到或聽到專門提供農業氣象資訊的應用與平台的開發,頂多可能是透過社群網站提供資訊的交流及農產品的販售,又或是農試所提供需要事先預約才會開放的遠距視訊諮訊服務。有在投資期貨的人一定會了解「氣象資訊」會是多麼的重要。
回頭來看台灣,從行政院的氣象觀測與通信頁面裡得到以下訊息:
76年起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合作,共同執行「加強臺灣地區農業氣象觀測網與觀測資料應用計畫」,由中央氣象局規劃與協助採購設備,各單位農業氣象觀測儀器將逐年更新為自動觀測系統或自記儀器,並依裝設儀器不同,分為一級站(自動觀測)及二級站(傳統自記式或自動觀測)。至目前為止,計有17個一級農業氣象站,11個二級農業氣象站。另逐年完成農業氣象觀測網17個一級站連線之電腦更新;另氣象觀測儀器汰換部分,賡續加強一級站日照、日射觀測儀器的裝設,以改善蒐集日照時間及輻射的觀測資料。17個一級農業氣象站之觀測資料經由ADSL電信線路傳輸至中央氣象局伺服器,以隨時瞭解各地農業氣象資訊,提供天氣分析與預報參考。
由於不是農業相關專業,所以請教了同事關於台灣農業氣象站的相關資訊,大致整理如下:
  1. 在台灣,農業氣象被放在農藝系裡,算是一個十分小的議題。
  2. 台灣各農試所及農改場都設有農業氣象站。
  3. 會有人員定期去記錄氣象站中的資料。
  4. 資料收集後統一傳至氣象局做資料分析。
  5. 分析後的資訊再回到農委會有相關單位人員做出評估。
  6. 透過農試所、農改場、農委會、農會網站、電視或平面媒體等相關管道發出警訊並提供建議對策。例如: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 農委會籲請農漁牧養殖業嚴防寒害
也就是政府已經像好媽媽似的幫農民把資訊處理及解讀的部份都做好了,順便也告訴農民相關對策。我也自己歸納了幾個台灣資訊科技廠商不接觸農業的原因:
  1. 政府已完成大部分的工作。
  2. 有科技技術卻沒有農業相關專業技術。
  3. 對農業無感,所以不知道要收集哪些資訊、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提供什麼樣的功能。
  4. 不想負責日後的教育訓練問題。
相信在台灣,稍有規模一點的農場,應該本身就有建置供自己使用的農業氣象資訊平台,也許還有自國外購入的氣象資訊來源,台灣也有民間的氣象站,但我不清楚是否販售所搜集的氣象資訊。依據台灣現行的氣象法,民間要成立氣象站還是需要經過證照的申請,同時也不能自行發布警報或災害性天氣之預報。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看到Schee把這則訊息貼出來:訂定「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政府資料開放作業原則」,並自即日生效,請查照。裡面提到了日後會有一個政府資料開放平臺(data.gov.tw)提供民眾連結和下載資料使用,這表示民間廠商可以取得資料的來源更多了。
如果今天政府把資枓都開放出來,接下來就是民間自己要自力自強了,多點想像力,世界銀行和世界經濟論壇都有獨立的農業與農村發展的相關議題,所以農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可以的話,請有興趣的人就投入農業ICT吧!漂鳥營或農民學院教育平台也許也是不錯的應用,但有什麼比實際用在農業耕作上的資訊更為有價值呢?

其他連結:
  1. 世界經濟論譠(World Economic Forum):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農業與食物安全。
  2. 世界銀行(World Bank):Agriculture & Rural Development 農業與農村發展。
  3. Code for Tomorrow在Open Data Day所辦的活動成果:http://codefortomorrow.org/post/44042673246(本來很期待會有農業的應用)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movie]記憶中失落的迷人氣味 Perfume

書本: 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作者:Patrick Suskind 徐四金 譯者:洪翠娥 出版社:皇冠 電影: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導演:Tom Tykwer 演員:Ben Whishaw, Dustin Hoffman, Alan Rickman, Rachel Hurd-Wood 原聲帶: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 - O.S.T. 在博客來網路書局買香水電影原聲帶 配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德國作家徐四金所寫的著名小說《香水》,對這部電影的上映也是又期待又害怕。今天和排休的偉展兩個人到中和國賓影城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覺得這電影票錢花得值得,而且也意猶味盡的準備買下DVD和原聲帶。 雖然說這部電影在上映時,作者並未出席首映會,但對於讀者來說,雖然電影的部份有做部份的修改,刪掉書中的部份情節,忽略了小說開頭最重要的部份,但仍是相當好看的,在配樂上、男主角的確有詮釋出 葛奴乙 對於香氣保存的渴望與對氣味的貪婪,由其是他臉上的肌肉會因為對氣味貪婪而顫動著,難怪導演選角選了很久。 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商業活動文宣裡都提到葛奴乙生來是沒有氣味的,這點其實有些問題。他並非天生就沒有氣味的,在書裡,他出生在一個非常炎熱與臭味衝天的環境裡,小說裡是這麼寫的: 「這種臭她感覺起來不像別的臭,而只更像一種令人受不了的醉人的東西,像百合田,或像放太多黃水仙的密封房間」 因為這醉人的香氣,她暈了過去並滾到路面上,雖然醒來繼續做生意,但沒多久就上斷頭台了(電影裡是受絞刑)。所以葛奴乙並非是生來無氣味的,在我的解讀裡,他一生中的氣味就在出生的那一剎那散發了出來,也許是回饋給那位沒愛過他且嗅覺已遲鈍的年輕母親。然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會有這樣的味道其實也不尋常,嬰兒的味道其實是一種甜甜的蜂蜜牛奶香,暖呼呼的,當然還帶著點尿布的味道,書裡也有描寫,但如果沒有確實的聞到嬰兒身上的香氣,其實很難想像出來。 這也是這部小說和電影成功的地方。在小說的剛開頭章節裡,幾乎都是對於氣味的描寫,讀者要一邊閱讀著文字,大腦裡還要一邊將文字處理成氣味的記憶,但平凡如我,也無法聞過所有的香氣,有

關於UBER與稅務議題的討論

其實我一直不敢一個人坐UBER。剛才與朋友關對於UBER要不要繳稅、對國內計程車衝擊的相關討論: 這對計程車司機來說就是市場機制而不全是政府管制的問題。消費者有權力選擇他們要坐的車,風險是消費者自己承擔。 現行計程車業者可以想想要如何增加消費者對自己的需求,例如下大雨時一定叫得到車、酒醉時可以安心的替代架駛服務。 政府的管制是保障駕駛和乘客的安全,這才是UBER不願面對的問題。 市場競爭不應該單靠政府干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