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在那個黃金年代-勿忘我

HEARTS IN ATLANTIS勿忘我的封面圖
  • 書名:勿忘我(Hearts in Atlantis
  • 作者:Stephen King
  • 譯者:齊若蘭
  •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四天沒開電腦,除了出去散步和生活鎖事之外,就是在讀這本小說。Stephen King並不是我會特別喜歡的作家,畢竟從小到大看了很多改編自他拿手的恐怖小說的電影,幾乎沒有一部是不血腥加上不噁心的,像是《魔女嘉麗(Carrie)》、《玉米田的孩子(Night Shift)》、《戰慄遊戲(Misery)》…這些電影從手法上看起來都挺恐怖的,但仔細看可以發現會有更深的意義,當然他的文章也有一些被改編看起來不血腥的電影,像是改編自《四季奇譚》中文章的「刺激1995」,還有這本《勿忘我》(Hearts in Atlantis)中的「1960年 穿黃外套的下等人」就被改編成電影「勿忘我」由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有機會的話,希望我也能看到這部電影,除了我喜歡看安東尼霍普金斯演戲外,這本書的內容也是主要的原因。當然,從介紹的頁面就能了解,電影和書是有些不同的。

讀完這本書的感覺就像看完《百年孤寂》一樣沉重。闔上書,讓書裡幾句話伴隨著腦海裡的場景迴響著:
很多書雖然也寫得很棒,但是故事卻不夠好。巴比,有時候要為了好故事而讀一本書,不要像那些挑剔的勢利讀者那樣。有時候則要為了文字-為了作者的語言,而一本書,不要像那些保守的讀者那樣。但是當你找到一本故事又棒、文字也很精彩的書時,千萬要好好珍惜那本書。
之前看報紙,藝文訊息那一版,報導了Stephen King對於寫作的看法,就是那時起我才開始真正對這位作家的作品產生好奇。
…當喬治說著雷尼一直想聽的故事時,喬治說:「像我們這樣的人。」到底誰是像我們這樣的人呢?對史坦貝克而言,他們是什麼人?對你而言,他們又是什麼人?問問自己吧!
沒有讀過史坦貝克的小說,但是我卻想到Jostein Gaarder在《蘇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裡開頭的那句話:「Who are you?」以及沒多久的另一句:「What was a human being?」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很簡單的找出來,但也會讓人鑽牛角尖似的,一輩子都在這些問題裡穿梭,如果,像書中的部份主角們都讀過William Godin的《蒼蠅王(Lord of Flies)》、讀過《人鼠之間》也許會有更悲觀的想法。
…『軍艦上的船員救了這群男孩,對這群男孩而言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又有誰會來拯救這些船員呢?』…
《蒼蠅王》這本小說幾乎貫穿了整部《勿忘我》,像是凱若不斷的想從紅心牌戲中救出彼特,但自己卻又基於反戰的理由而成了激進的反戰份子,被人稱為「赤色凱若」、朗尼在紅心牌戲中的殺戮延續到越戰在越南叢林裡對無辜婦孺的殘殺、威利在小時和朋友聯手欺負凱若,長大後卻又救了凱若的朋友薩利…孩子們的故事從1960年代開始延續到千禧年前一年,從康乃迪克州到緬因州、到越南、紐約、再回到康乃迪克州的小鎮。
其實我沒仔續的讀過《蒼蠅王》這本小說,曾經想站在書局裡翻完,只是昏暗的燈光加上字體又小,實在太傷害眼睛了,只好請讀過這本書的美少男和希洛大概跟我說一下書中的內容,但是最開始,我也是在凌晨睡不著拿著搖控器在電影台之間祈禱有一部劇情片出現時,看到螢幕上出現一部讓我不寒而慄的小孩彼此追逐屠殺的畫面。在那個凌晨裡,美少男告訴了我故事的開始與結束,而我則邊聽邊發著抖。
我們的心堅固得很,彼特,多半時候都不會碎,多半時候都只是彎曲而已。
當我看著凱洛說出這樣的話語時,身體上屬於心臟的部位似乎也像她說的,彎曲了一下,只是這麼一下的伸展操也會讓人隱隱作痛。當她以另外一個身份與巴比在小時候的家鄉見面時,她同時混合著凱若與新身份,也許是凱若居多,但感到痛苦時便躲到新身份的角色裡。
快讀完時,我的腦海裡浮現了易家蘭對自己子孫們在成長後的叛逆說出了這樣的話語:「他們小的時候都乖巧聽話,長大後就像在背後長了條豬尾巴。」《百年孤寂》中的孩子和《勿忘我》書中的孩子們一樣,都來自不健全的家庭、遭受暴力的對待、奇幻的經驗與幻滅。
我們以為自己是黃金世代…我們拚命想辦法要回去那座創世花園。
「1966 我把心留在亞特蘭提斯」是這部小說中的第二個章節,講述著大學生活、越戰、嬉皮世代。我卻覺得這個章節寫的大學生,每個年代都看得到,有時我不免懷疑自己不想也不願走出那墮落的亞特蘭提斯城。大學生活多快樂啊!除了讀書就是寫報告,偶爾投稿校刊,在網路平台上發發牢騷;男學生則在畢業前選擇繼續升學逃避兵役;只在期中、期末大考前讀書拼報告,平時聯誼、打網路連線遊戲,書中的大學生們沉迷於紅心牌戲,就連瀕臨被當邊緣還是樂於抓出婊子,直到他們自己有所意識,學校教授也因良心問題不願送學生到越南打戰,他們安穩的待在校園裡…這本出版於2000年的書,卻寫著每個年代都會發生的事。我有個親戚,女性,她的父親在我家裡告訴我們,為什麼他女兒就算沒考上研究所也要再重考:「因為她不想上班。」在1966年代的凱若,有另一種責任要去面對,但似乎有種「比較」幸福的感覺?
如果你還記得六O年代的很多事情,就表示你不曾經歷六O年代。
你知道出賣未來要付出什麼代價嗎,薩利?你永遠也沒辦法擺脫過去,永遠沒辦法真的康復。
六O年代,那是一個很特別的時空,整個世界起了非常大的變化,披頭四、嬉皮文化、甘迺迪、賈桂琳.甘迺迪、越戰、價值觀的改變、世代的轉變…,有不少電影或著作(像是:女生向前走)的背景時空就在這個充滿衝突的年代,一切的生活習慣、用語、上一代與子女的想法差異,就像是突然出現了一個大斷層一樣,也許是泰德進行了一種破壞,把兩截完全不同的時光或是往兩個不同方向的火車頭接在一起。書裡所提到的年代,有一大段是我沒經歷過的年代,也不記得那些年代裡曾經發生什麼事,只是在還沒看這本書前,我常說:「過去的年代是多麼的美好,也多麼的單純。」偉展就會對我說:「是啊!一切都很單純,暴力也是相當的純的暴力。」在這些書中年份裡,我也經歷了這些的年代,從1983年到1999年,八O年代至九O年代也是段變動相當大的時空,兩伊戰爭(美國又去干涉了)、資訊科技與網路的起飛、投資客的失落、千禧年的狂熱與恐慌、新一代的偶像、新的價值觀形成…忘記是哪個老師在台上說的,他說:「在我們那個年代裡,每十年一個世代,也就是指這個十年與下個十年所生的孩子的差異性很大;但在現代,好像不用五年就有一個差異性出來,你們又叫…世代,那之後呢?」當然台下非常安靜。
我常問自己,這一切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我有很大的一段時間落差找不回來,從1999年到2001年這中間,即使當時的我有寫日記的習慣,依然像被大火車頭輾過頭顱一樣,總會有時間的錯亂,雖然現在也沒有比較清醒,但不同於以往的是,當我流連於網路上的時候,當我又不小心踩回過去時光的時候,似乎已經沒有那麼難過了。貓玲玲說的沒錯:「時間女神會撫平我們的傷口」。我也該考慮選擇離開那令人著迷但又墮落的亞特蘭提斯了。
題外話:
  • 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多看幾遍的好書,我只看了一遍,希望下個星期還有機會再看第二遍,有更多的感受。
  • 書中有提到許多搖滾樂、影集、電影,連我喜歡的Star Trek裡的Kirk都出現了,雖然從Kirk到Picard的電影都看過一輪了,不過我不是Star Trek迷,只是因為小時候會看影集而喜歡看他們的電影。
  • 我只看過一次Carrie,往往經典的影片都在凌晨播出,剛好適合日夜顛倒的墮落之人沉溺其中。

留言

  1. 看到妳提到安東尼霍普金斯,我也非常喜歡他演的戲,最近他有一部電影《超速先生》將要上映耶!

    回覆刪除
  2. 他們那一代的演員,都很會演戲,絕不會只是賣臉而已。其實我比較期待的是12月要上映的《香水》,不知道被拍成什麼樣了呢?

    回覆刪除
  3. 日前有看到關於香水的一些報導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movie]記憶中失落的迷人氣味 Perfume

書本: 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作者:Patrick Suskind 徐四金 譯者:洪翠娥 出版社:皇冠 電影: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導演:Tom Tykwer 演員:Ben Whishaw, Dustin Hoffman, Alan Rickman, Rachel Hurd-Wood 原聲帶: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 - O.S.T. 在博客來網路書局買香水電影原聲帶 配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德國作家徐四金所寫的著名小說《香水》,對這部電影的上映也是又期待又害怕。今天和排休的偉展兩個人到中和國賓影城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覺得這電影票錢花得值得,而且也意猶味盡的準備買下DVD和原聲帶。 雖然說這部電影在上映時,作者並未出席首映會,但對於讀者來說,雖然電影的部份有做部份的修改,刪掉書中的部份情節,忽略了小說開頭最重要的部份,但仍是相當好看的,在配樂上、男主角的確有詮釋出 葛奴乙 對於香氣保存的渴望與對氣味的貪婪,由其是他臉上的肌肉會因為對氣味貪婪而顫動著,難怪導演選角選了很久。 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商業活動文宣裡都提到葛奴乙生來是沒有氣味的,這點其實有些問題。他並非天生就沒有氣味的,在書裡,他出生在一個非常炎熱與臭味衝天的環境裡,小說裡是這麼寫的: 「這種臭她感覺起來不像別的臭,而只更像一種令人受不了的醉人的東西,像百合田,或像放太多黃水仙的密封房間」 因為這醉人的香氣,她暈了過去並滾到路面上,雖然醒來繼續做生意,但沒多久就上斷頭台了(電影裡是受絞刑)。所以葛奴乙並非是生來無氣味的,在我的解讀裡,他一生中的氣味就在出生的那一剎那散發了出來,也許是回饋給那位沒愛過他且嗅覺已遲鈍的年輕母親。然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會有這樣的味道其實也不尋常,嬰兒的味道其實是一種甜甜的蜂蜜牛奶香,暖呼呼的,當然還帶著點尿布的味道,書裡也有描寫,但如果沒有確實的聞到嬰兒身上的香氣,其實很難想像出來。 這也是這部小說和電影成功的地方。在小說的剛開頭章節裡,幾乎都是對於氣味的描寫,讀者要一邊閱讀著文字,大腦裡還要一邊將文字處理成氣味的記憶,但平凡如我,也無法聞過所有的香氣,有

[movie]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片名: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Peaceful Warrior 導演:維克多·沙爾瓦Victor Salva 演員:史考特麥柯洛維茲Scott Mechlowicz 、尼克諾特Nick Nolte、艾咪史瑪特Amy Smart 原作: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作者:丹米爾曼Dan Millman 網站: Peaceful Warrior 上映日期:2007/10/26 墜落時,會想到什麼? 看著票上印著的倒過來的人,想到了塔羅牌的Hangman,一個痛苦卻又享受自我折磨的狀態,運動員的生活似乎就是在不斷的超越自己的體能極限中努力,不斷的追求榮耀帶來的成就感,把自己束縛在成就感中,失落的痛苦也只能自己承受。 以體育項目的勵志電影很多: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重返榮耀(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這兩部電影一部講失意的球員經紀人和球員之間的互動, 一部在說一個高球天才因為得失心過重而喪失天份,仰賴路過的 Bagger Vance替他改變心態並挽回信心及抱得美人歸。兩部電影的都是以人名來命名,而這部電影同書名為Peaceful Warrior:平靜的戰士,其實要我們看一位戰士如何透過心靈的平靜來成就自己的目標。 這部電影的劇情很輕鬆,透過很簡單的問答和行為來觸動觀眾心中的根本疑問,不是那個讓人想破頭的「我是誰?這一世的目的是什麼?」而是:「你快樂嗎?」很多人遇到這個問題的當下和片中的運動員一樣是答不出來的。片中多數的理論、行為與飲食其實比較像日式的哲學,反正美國人總是日本中國分不清楚,統稱為「禪」,但片商這麼翻譯大概和書中Millman稱這位老人為Socrates有關。他們的對話,除了讓我想起平常和大哥的對話外,「墜落」似乎是片中Millman心智重生的一個關鍵。 Millman夢到自己在完美的表演後摔傷了腿,看見了清掃他的「殘骸」的人穿著左右不同的鞋,在凌晨三點驚醒後,騎車去加油站遇見了被他稱為Socrates的老人,這個老人穿著左右不同的鞋。 他與老人相約在校園,被老人扔入橋下。Millman憤怒的從水中爬起與老人爭論,Socrates說:「…你很專注在其中,還把那段經驗取了個名字『啊…』」之後的Millman有了一些體驗,表演了一段相當完美的鞍馬。 他跟蹤老人來到體育館,兩人爬到橫樑上,Mill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