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午間閱讀:世界經濟論壇-不利經商因素

由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2015-2016的全球競爭力(Gloabal Competitiveness Rank,簡稱GCR)排名報告出爐了。台灣今年較前年下降一名,在國發會上有簡單的解讀(連結),有興趣的人可以至WEF的報告頁面瀏覽

報告中都有詳細的解說,這一、兩年,我會再觀察報告中的:不利經商因素(The most problematic factors for doing business),將一個經濟區域中最不利經商的16個項目整理起來,評估最不利到較不利來做排序。於是把2011至2016年歷年報告中關於台灣的資料整理起來,得到下表:

另外整理了一張表(連結),但是在Blog中以圖片的方式顯示。在圖片中以淡紅色表示最不利經商的因素,淡黃色為不利經商的第二大因素,第三大不利因素則以淡綠色標示。
2011至2016台灣不利經商因素

在這些因素中,政策的不穩定性(Policy instability)在這五年內報告中都是台灣最不利經商的因素。其次是低效的政府官僚(Inefficient government bureaucracy)從2011-2012、2013-2014、2014-2015、2015-2016這四個年度的報告裡一直都是第二不利因素。其次則依照當年度的時事與政策可能稍有影響,例如在2011-2012年的報告中,通貨膨脹是第三項不利因素,但當年度因為歐債的影響,可以看到如稅率、對外幣的管制,都是影響較高的因素;在2012-2013年的報告中,勞工規定成了當年的第二大不利因素,原因在2012年,勞委會提出了2012至2016「就業有力,權益有靠,福利有贊」勞動政策,調整工時及勞工福利;但若是看到2013-2014、2014-2015、2015-2016這三個年度的報告,創新能力不足即為第三大不利因素,在2012-2013年中,創新能力不足也是第四不利因素。

中午時間先解讀這些內容,其實這類型的報告可以累積幾年,自橫向的時間及縱向的各因素來比較,常常會得到許多有趣的心得。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movie]Selena 哭泣的玫瑰

歌手:Selena Quintanilla Perez(1971~1995) 從wikipedia查Selena 導演:Gregory Nava 主要演員:Jennifer Lopez, Jackie Guerra 推薦CD: LIVE THE LAST CONCERT 電影原聲帶: 哭泣的玫瑰 最近在聽一張已絕版的專輯,已逝拉丁歌手Selena的Dreaming Of You。這位歌手只活了短暫的二十三年,死於自己歌友會主席的槍下。在她短暫的生命裡,歌唱事業佔了她二十三年生命中的大部份,然而她也曾在1987年獲得Tejano Music Awards本年度最佳女歌手獎、最佳表演獎並於1993年獲葛萊美最佳表演獎,之後又以《 Amor Prohibido 》這張專輯獲得1994年葛萊美金獎,跨越了國藉的隔閡,是位非常傑出的拉丁女歌手。 這部Selena在台灣被譯作《哭泣的玫瑰》1997年時由Jennifer Lopez演出,由於電影拍攝出資者是Selena的父親Abraham Quintanilla,而他們一家屬於墨裔美國人,所以在片中還可以看到移民者的一些感觸。 Abraham年輕時就有組團表演的夢想,但他的身份使他的樂團在白人舞廳裡無法得到表演機會,當他們在墨西哥舞廳裡歌唱時又因為只懂得唱白人的抒情歌曲,使喜愛跳舞的拉丁人民無法隨樂起舞而引起暴動,接著便結束了他的音樂夢,當他發現自己十歲的小女兒Selena具有音樂天份時,整個家庭都投入表演事業,由他擔任經紀人,全家四處表演。 由於她在年紀小小時便四處表演,所以她無法像其他同年齡的女孩一樣有機會談戀愛或是遊玩,在片中也有這麼一段台詞認為自己屬於被保護下長大的孩子,在光鮮亮麗的歌手外表下,她也想像其他女孩一樣有機會談戀愛、結婚、生子,在這部電影裡都可以看到父親對女兒的關懷,希望留下女兒美好的一面,所以也不會有一些緋聞或是不好的新聞,比較像是父親為了紀念自己的小女兒而拍攝的電影。 這部電影裡,Abraham提到到的一些觀點訴盡了移民們的心酸,他對西班牙語不流利但即將上台演唱的Selena說:「在美國要了解美國歷史,要比美國人更美國人,但也不能忘記墨西哥的歷史,要比墨西哥人更墨西哥人…。」也許因為以前慘痛的經驗,所以告訴女兒一定要學西班牙話,從拉丁歌曲開始表演。Selena的成功除了她本身的天賦和與生俱有的親和力外,我

[reading]瓶中美人The Bell Jar--陷在迷宮裡的詩人

電影:瓶中美人Sylvia 導演:Christine Jeffs 編劇:John Brownlow 演員: Gwyneth Paltrow、Daniel Craig、Jared Harris、Blythe Danner、Michael Gambon 配樂:Gabriel Yared 電影網站: http://www.sylviamovie.com/ 書名:瓶中美人The Bell Jar 作者:Sylvia Plath 譯者:鄭至慧 出版社:先覺 ISBN:957-507-375-8 英文版: Bell Jar 相關網站: http://www.sylviaplath.de/ 電影《Sylvia》則是敘述Sylvia Plath的一生,重點在Sylvia與Ted Haughes的愛情故事,這位女詩人在自殺前留下唯一的一本小說《The Bell Jar》。很可惜的是,我並不認識這位有名的女詩人也不熟悉Ted Haughes,所以對電影的感受不深,但在讀《The Bell Jar》時卻與書中的Esther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社會定位的不清楚、對自己期望的壓力、同儕、複雜的關係。《The Bell Jar》是Sylvia Plath唯一的一本長篇小說,內容是在敘述一位女大學生在憂鬱症摧殘下的生活,在寫完這本小說後,Plath以瓦斯中毒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一邊讀著小說,腦海裡還有著電影Sylvia的影像,不自覺的,電影《Girl, Interrupted》的影像也出現在腦海裡,Susanna的borderline personality、Lisa的瘋狂與放棄,這兩本書的內容都與精神疾病有關,不同的是書中的Susanna決定離開療養院,也離開了療養院,而Esther則是沉淪在憂鬱的折磨裡,最後的結局是Esther參加逃不過憂鬱魔爪的朋友的葬禮,然而卻讓人也感受到Esther也將不久於人世。 在那個年代裡治療精神疾病是利用電擊,在《Girl, Interrupted》書裡也寫了Lisa不斷的接受電擊治療。從電影裡或是書裡,感覺起來這都是令人痛苦的治療方式,那個年代應該還沒有百憂解,但就算有百憂解,也只能治療生理,無法治癒心理。Esther接受了不少次的電擊治療,而作者本人也因為憂鬱症而接受多次電擊治療,於是這本《The Bell Jar》是作者將自己痛苦的心路轉化為文字創

【soundtrack】我所喜愛的配樂大師(1)

我喜歡的配樂大師主要有五位:Gabriel Yared、John Berry、久石讓(Joe Hisaishi)、阪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和這篇裡的Ennio Morricone都是我搜集的配樂大師名單。 Ennio Morricone製作的配樂很多,像是大家很熟悉的海上鋼琴師、新天堂樂園,而這位配樂大師在這幾年將自己的作品透過不同風格來表現,像是在2004年6月發行的的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馬友友的電影琴緣)、同年12月所發行的Focus、2006年6月與荷蘭著名手風琴大師Carel Kraayenhof合作的Guardians Of The Clouds,這些專輯裡的曲子有很多都是重覆的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樂曲,透過不同型式表演出來,喜歡Ennio Morricone的樂迷可能會因此荷包扁平。 專輯名稱與封面 出現的電影 海上鋼琴師、新天堂樂園、真愛伴我行、幽國車站、四海兄弟、狂沙十萬里、黃昏三鏢客、越戰創傷、鐵面無私、摩西傳、馬可波羅、嘉莉琺夫人、教會。 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 新天堂樂園、教會、摩西傳、狂沙十萬里,有其他新譜的曲子。 Focus 教會、歡喜城有其他新譜的曲子。 Guardians Of The Clouds 如果有人覺得買曲目較多的專輯就是賺到的話,要多考慮一下,如果你是非常喜歡馬友友的話無妨,只是我自己買了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和Focus兩張專輯,也曾經買過其他馬友友的專輯,總覺得他在演奏這張電影配樂的曲子時似乎沒有讓我很感動,至於他的專輯已經讓我在拍賣市場賣掉兩張。 回到主題Ennio Morricone,大家比較熟悉由他配樂的電影應該是教會、狂沙十萬里、海上鋼琴師和新天堂樂園。有一次我在家裡播放「Once Upon A Time In The Cinema」和「Very Best of Ennio Morricone」這兩張專輯,裡面除了收錄The Mission的主題曲之外也有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四海兄弟)和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黃昏三鏢客)…等的配樂,這是我所不熟悉的,但吃飯中的老爸居然跟著哼了起來,我家美少男訝異的問老爸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