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語言是進入網際網路的第一把鑰匙

Image by Pete Linforth from Pixabay 

全球化與網際網路發展的影響下,英文成了國際間通用的語言。使用網際網路必須要先透過26個英文字母,或至少得先記住幾個入口網站或搜尋引擎網站的英文位址,再自透過搜尋或入口網站的連結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自圖 1 可以得知在網際網路裡最常被使用的前十大語言:英文的使用人口數為第一,其次是中文 (無特別區分正體中文或簡體中文),第三為西班牙文,除了英文的普及性造成使用人口較多外,中文的使用人口數也不遑多讓。雖然這三種語言為全球使用人數居多的語言,然而在網際網路的內容上,則有不同的呈現。

圖 1 網際網路使用的前10大語言與其使用人口數統計
資料來源:Internet World Stats - Top Ten Languages Used in the Web (2019.04.30)

從 圖 2 可以得知,至2019年9月17日前,網際網路中的內容過半以上都是以英文來呈現,其他語言占比多數都不超過10%,中文僅占1.6%。就比例上而言,中文使用者是網際網路使用人口數的第二多人口,但網路上中文內容的資料僅佔整體的1.6%,更遑論其他更少見的語言內容不到0.1%。
圖 2網際網路內容使用的語言文字
資料來源:W3Techs.com - Percentages of websites using various content languages (2019.09.17)
除了網路的內容多是以英文呈現外,網站位址也是由英文的26個字母 (a到z)、阿拉伯數字 (0到9) 與連字符號 (-) 組成,透過對應 IP 位址,讓一般網路使用者不需要記住 IP 位址就能找到網站,然而非原生語言的網址,對於其他語言的使用者來說,仍有進入障礙。

對於非英語系國家人民來說,因為傳統文化的影響,讓性別因素影響了女性接受教育的權利,或是因為戰亂、經濟等因素,造成女性或是弱勢族群無法接受第二或其他外語的教育,在聯合國17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第 4 個目標,便是「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並為所有人提供終身學習機會」,在各國倡導網路教育平台及各大學都藉由網際網路開設課程的趨勢下,如果能降低女性與弱勢族群的進入網際網路的門檻,將會有助於達成該目標的達成,而國際化域名將會提供一定的助力,讓非英語系的族群較容易進入網際網路領域。

網際網路相關組織在國際化域名的努力

ICANN則自2003年開始著手進行國際化域名(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簡稱IDNs)的相關工作,讓不同語言的使用者都可以透過自己熟悉的語言及文字輸入網址,進入網際網路的世界,取得網路上的資訊。IETF在 2003 年 3 月發布了三則與 IDNs 相關的 RFC,分別為:
  1. RFC 3490 IDNA: Internationalizing Domain Names in Applications
  2. RFC 3491 Nameprep: A Stringprep Profile for 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
  3. RFC 3492 Punycode: A Bootstring encoding of Unicode for 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 in Applications
在2009年之前,我們所知的頂級域名 (Top-Level Domain,簡稱 TLD)僅可使用英文字,但2009年11月之後,便可以藉由IDNs,申請不同語言文字,如中文、阿拉伯文、西里爾文的頂級域名。2010年至2014年之間,則是透過快速通道計畫(Fast-track),在根區域 (Root Zone)讓38個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簡稱ccTLD)可以使用不同語言的文字,例如:”.台灣”。 直到2018年12月31日止,已有302個ccTLD被放入根區域中。

除了頂級域名外,ICANN也在2013年時進行為根區域(Root Zone)「標籤生成規則」(Label Generation Rules),藉由該機制來協助不同語言文字中,有效的IDN標籤和異體字的存在。

IDNs在全球發展狀況

ICANN 除了利用 Universal Acceptance 計畫來實踐真正的多語言的網路社會理想外,也持續執行推廣IDNs。

圖3 是由 IDN World Report 藉由開放的 gTLD 文件與每個 gTLD IDN 相關的"A記錄"國家與 ccTLD 社群的年度調查表所得到的數字,將 gTLD 與 ccTLD 的 IDN 申請數量合計所得到的數字。該圖顯示了自2013年後至2018年間,申請IDN數目的增長。俄羅斯、南韓、德國、台灣、日本在這段期間都有所增加,也顯示了有其需求存在。
圖 3 World Map Growth of IDNs
資料來源:IDN Report

申請 IDNs 的好處與挑戰

DNS讓每個網路的使用者不需要依賴記 IP 位址,而是可以透過對應可讀性較高的域名,讓每個人容易記得網址,而 IDNs 則是更進一步打算做到透過網路使用者習慣的原生語言,就可以輸入網址、寄送 E-mail,方便讓使用者取用(Access),並降低進入網路的第一道門檻。

就網際網路的商務應用來說,如果是打 算到其他語言國家建造在地化的網站,以協助在當地市場的銷售,也可以在自己國家申請該當地語言的泛用型域名(Second Level)。在台灣除了可以申請中文的泛用型.tw域名外,在 2018 年裡,也陸續開放了泰文、日文、韓文、法文、德文的泛用型.tw 域名服務,也就是網站的擁有者若想針對前述語言使用者提供相關的服務,不妨也將IDN的申請搭配該語言文字的內容,作為增強網站服務的在地化 (localization) 的手段之一,也能加強在該語言使用者心中的印象。

IDNs 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協助降低語言門檻,讓各個不同語言的人,不需要藉由學習英文或其他語言,而是以使用者本身習慣的原生語言輸入網址,進入網站。由於 IDNs 的對象屬於熟悉該語言文字的使用者,所以頁面內容也需要使用同一種文字,以達到整體網站的一致性並增加留住使用者在網站上的時間,也較能降低抗拒的心態。

自另一個角度觀察 IDNs 的優點,除了降低進入網路的使用門檻外,同時也可以使該語言的文字在網際網路上流通,維持網路的多樣性,增添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性。網際網路在討論「包容」(inclusive)時,不是只有談論如何縮短數位落差與經濟成長,同時也包含了對性別、種族、文化、語言的包容,也能該整體網際網路生態體系更為健康。

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浪潮下,大家可能會由於使用人數偏多的語言,認為單一外語即可。但全球化並不代表英語化,使用 IDNs 還是要回到最原始的目的:「讓對使用該語言的使用者,可以使用自己較習慣的語言來進入、閱聽網站的內容,讓網際網路的文化具多樣性。」

儘管如此,IDNs 的實踐與通用仍有相當高的挑戰,例如瀏覽器、郵件伺服器、行動載具對不同文字在網址上的包容性並不一致,使用者本機所安裝的應用程式、操作系統對於特殊文字的包容性,又例如在漢字的使用上,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使用漢字的國家也有所謂的異體字或同義字的複雜,且非拉丁語系文字與 DNS 的對應需要依照前述的三個 RFCs 來轉換、處理、對應。有許多消費者末端所使用的應用程式並不支援 IDNs,而電子郵件的往來更是重要,郵件伺服器若無法接受 IDNs,也無法讓訊息通過電子郵件傳遞。例如,當使用者在網站上申請註冊成為網站會員,在填寫電子郵件位址時輸入「中文繁體字@中文.台灣」時,有可能會因為以往的郵件伺服器的 IDNs 通用性不足,而無法傳遞註冊確認信。

在 IDNs 無法在全球完全普及的情況下,反而增加了進入門檻,也只會讓消費者對於 IDNs 的推動與使用完全無感。不愉快的消費經驗只會讓消費者更抗拒使用這樣的服務,也影響了網站擁用者使用 IDNs 的意願。除此之外,消費者可以透過搜尋引擎、社群平台來找尋相關的網頁內容,加上英語教育日漸普及、網際網路的科技也不斷的在改進,可以透過線上同步翻譯來減少閱讀英文或非慣用語言的頁面內容⋯⋯等各種方式來降低非英語慣用國家進入網際網路、取得網路上知識的門檻,這些對於 IDNs 的推動都有一定的挑戰。

結語

儘管網路科技進步與英語教育愈來愈普及,都能降低網路使用者進入網際網路的門檻,使用IDNs 時也要注意網站內容是要與 IDNs 呼應,有可能增加相對應的管理成本,但也不應該因此而停止實踐IDNs與通用性、易取用性的相關作為。反而更應該站在少數族群的立場,降低他們便利的網路使用門檻,更能增加網際網路的多樣性與對不同文化的包容。

參考資料:
  1. Internet World Stats - Top Ten Languages Used in the Web (April 30, 2019) 
  2. W3Techs.com - Percentages of websites using various content languages (Sep. 17, 2019)
  3.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Knowledge Platform
  4. ICANN, 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
  5. At-Large , Background: IDN
  6. World Map Growth of IDNs, IDN World Report
  7. TWNIC, 國際化域名標準-標準介紹
本文亦刊登於台灣網路資訊中心blog-語言是進入網際網路的第一把鑰匙,版權屬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若需轉載本文,請先向台灣網路資訊中心洽詢。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可管,例如《兒童與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movie]記憶中失落的迷人氣味 Perfume

    書本: 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作者:Patrick Suskind 徐四金 譯者:洪翠娥 出版社:皇冠 電影: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導演:Tom Tykwer 演員:Ben Whishaw, Dustin Hoffman, Alan Rickman, Rachel Hurd-Wood 原聲帶: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 - O.S.T. 在博客來網路書局買香水電影原聲帶 配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德國作家徐四金所寫的著名小說《香水》,對這部電影的上映也是又期待又害怕。今天和排休的偉展兩個人到中和國賓影城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覺得這電影票錢花得值得,而且也意猶味盡的準備買下DVD和原聲帶。 雖然說這部電影在上映時,作者並未出席首映會,但對於讀者來說,雖然電影的部份有做部份的修改,刪掉書中的部份情節,忽略了小說開頭最重要的部份,但仍是相當好看的,在配樂上、男主角的確有詮釋出 葛奴乙 對於香氣保存的渴望與對氣味的貪婪,由其是他臉上的肌肉會因為對氣味貪婪而顫動著,難怪導演選角選了很久。 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商業活動文宣裡都提到葛奴乙生來是沒有氣味的,這點其實有些問題。他並非天生就沒有氣味的,在書裡,他出生在一個非常炎熱與臭味衝天的環境裡,小說裡是這麼寫的: 「這種臭她感覺起來不像別的臭,而只更像一種令人受不了的醉人的東西,像百合田,或像放太多黃水仙的密封房間」 因為這醉人的香氣,她暈了過去並滾到路面上,雖然醒來繼續做生意,但沒多久就上斷頭台了(電影裡是受絞刑)。所以葛奴乙並非是生來無氣味的,在我的解讀裡,他一生中的氣味就在出生的那一剎那散發了出來,也許是回饋給那位沒愛過他且嗅覺已遲鈍的年輕母親。然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會有這樣的味道其實也不尋常,嬰兒的味道其實是一種甜甜的蜂蜜牛奶香,暖呼呼的,當然還帶著點尿布的味道,書裡也有描寫,但如果沒有確實的聞到嬰兒身上的香氣,其實很難想像出來。 這也是這部小說和電影成功的地方。在小說的剛開頭章節裡,幾乎都是對於氣味的描寫,讀者要一邊閱讀著文字,大腦裡還要一邊將文字處理成氣味的記憶,但平凡如我,也無法聞過所有的香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