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OpenAI DALL-E生成。 本圖片僅用於非商業性、個人部落格文章中。圖片的著作權屬於OpenAI。 |
選舉結束了,但不同於以往的是,那份狂熱持續延燒著。從以前的藍綠鬥爭,多了一個白色,而更多時候,彷彿又回到操弄各種議題製造對立的年代。仔細想想,那位前候選人的確一直藉由網路議題在製造對立。
在社群平台發洩幾天後,總覺得一直討論這些議題讓人無法腳踏實地的過日子,失去「現實感」。看著持續上升的 Like、Repost、Bookmark數字,我知道演算法會把我的文字繼續餵養給同溫層的人,也間接製造對立,撕裂不同世代、文化、族群。文字會傳遞力量,會傳遞寫作者的情緒,但寫作者不見得有能力再利用文字治癒破碎的心靈。
在社群平台上發言,就像站在路邊的肥皂箱上,手上拿著麥克風,此時的發言者不是那個平時擦身而過的路人,不是在捷運車廂裡和你搶座位的乘客,也不是那個早你一步進電梯並按下關門鈕把你關在門外的人,而是有話語權的人。
我看著因為過往涉略領域的發言獲得認同時,卻想起去年某個時間接到電話,朋友因自新冠疫情前就不斷陪家人進出急診室,已六神無主,只希望有個聲音可以安慰、穩定心情、平復情緒。我也束手無策,加上我當時也處於自身難保的狀況,只能幫朋友一家祈禱,之後,換我準備進手術房。出院後,也沒再連絡。
現實就是,不論以往在網路社群裡的音量有多大、職位有多高、做什麼事、是不是真的懂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或是理解什麼是無條件經濟收入,還是懂 Nash Equilibrium,最終還是要面對家人和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病痛,每天都要為「生存」焦慮,只能把理想中的自己投射在社群平台的帳號上,把人生耗費在不真實的同溫層裡。
事實上,每天都被垃圾車制約、每個星期都要打掃家裡、刷浴室地板和馬桶,一張又一張的帳單、每個月都要繳的房租,居住在同一空間的室友,擔心你沒吃飽、沒穿暖的父母,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看著社群上討論著是否用電子投票、是否要禁用某個短影音應用程式⋯等,這些議題反覆被討論著,在還沒討論出處理方式時,又被另一個有熱度的議題取代。
我在此簡短的提到,有興趣的話,日後可以再討論。
- 許多年前在歐美有試過以區塊鏈機制來投票,例如:Switzerland’s first municipal blockchain vote hailed a success,這篇 2018 年的文章有提到需要先有電子化身分識別,而電子或數位身分證在台灣一直都是處於僵局,如果要進行以區塊鏈機制來投票,需要設想的更完備,包括互通性、資料可互相操作性,另外還有如何將現有的投票機制數位化且同時具有安全性、不記名且合法。
- 其他國家以「避免兒少受有害內容傷害」、「個人資料會傳輸至中國」等理由禁止人民使用抖音(TikTok),因為在這些國家中可能有完善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兒童青少年的網路安全規範、跨境資料傳輸法規等。但台灣和中國的敏感關係從中國國民黨自中國撤退到台灣後,兩個政黨的文宣戰從紙本、集會到現在透過網路傳遞,這是不同與歐美國家的現實。很多年輕人沒有經歷過出門上學前,家長會耳提面命提醒小孩:「不要隨便拿人家手上的小冊子/紙本文件,那可能是共產黨的文宣,收了就再也看不到爸媽了。」在蔣家威權統治時代,戒嚴年代禁止散播或收取街頭可能通匪的宣傳單,也因為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很有可能被路人、鄰居舉報。現在這些都已網路化,甚至坐在計程車裡都可以聽見司機透過某種工具在播中國的「宣傳」,我記得那天自己發抖著下車,不斷思考能向誰檢舉這件事?我是否有足夠證據證明這件事有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如果沒有實際經歷過那樣的年代,可能沒有人會保持警覺。
這篇文章用的照片,是由OpenAI DALL-E產生,它不太真實,但我對於社群上那些不斷挑釁與對立的文字感到不解,甚至會好奇是不是 AI 的惡意產出。
留言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