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關於 2019 年的網路治理議題

從象山拍攝台北101
註:原文寫於今年三月,刊登在 Medium ,不過再兩個星期就是 TWIGF 了,所以把這篇文章搬回來,也邀請各位讀者們一同參與今年的 TWIGF。如果在現場遇到的話,歡迎一起交流,以下是會議資訊:
  • TWIGF 2019 年度論壇
  • 時間:2019 年7月5~6日(週五和週六)
  • 地點:中華電信總公司大樓 (臺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一段21-3號)
  • 主題:建立開放、包容、信任、創新的數位社會
  • TWIGF 網站及議程


在 2018 年時,全球的網路治理活動圍繞著:網路安全、個資保護議題、歐盟的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Facebook (或其他企業)販售或不當使用使用者的資料,進行操弄使用者行為…等議題,並在這些議題下衍生出更多隱憂,例如區域合作、各國打造更嚴格的個人資料保護法…等。2018 年的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以下簡稱 IGF)的主題是 “ The Internet of Trust” ,在於建立信任,而 2019 年的主題則以三個方向為主(英文頁面):
  • 資料治理 Data Governance 
  • 數位包容 Digital Inclusion 
  • 安全與具有彈性的網路是數位經濟成長的先決條件和對整體數位環境有益。 Security, Safety, Stability and Resilience: Security and Safety are prerequisites to economic growth and a healthy digital environment beneficial to all. 
於是 IGF 秘書處透過郵件群組邀請全世界有參與 IGF 各國、各區域的網路治理論壇工作小組的成員,協助在4月1日前提供相關的資訊,以利 2019 在柏林舉辦的 IGF 更明確的訂定上述三大主題方向下的實質討論議題。

雖然台灣沒有機會參與聯合國活動,但也正逢台灣網路治理論壇在徵求今年的提案,所以我也列出了 46 個項目,透過 Facebook 社團的投票系統對台灣網路治理論壇社群的成員進行意見調查,但也顧及有些人不喜歡 Facebook 投票系統採實名制,所以也建立了 Google 表單。

調查結果

2019台灣網路治理論壇議題調查統計結果前五名
2019台灣網路治理論壇議題調查統計結果前五名

IGF 期待大家提供 3 個議題,我則決定在這份意見調查裡過濾出 5 個議題,前 3 個議題則送至聯合國 IGF。

在 Google 表單裡,我收到了 7 份回應,Facebook 就比較難統計了,但由於我是要取得最後的議題票選結果,所以在這部份我就沒有太在意,在3月30日10點20分開始整理這些票選資料,得到的前 5 個票數較調的議題為:
  1. 網路安全 (技術、資訊、教育普及、政策框架):Facebook 票數 55 票,Google 票數 4 票,共 59 票;
  2. 人權、隱私權、話語權、言論自由知識的教育:Facebook 票數 40 票,Google 票數 2 票,共 42 票;
  3. 不實消息、網路流言的查證 (假新聞查證):Facebook 票數 37 票,Google 票數 2 票,共 39 票;
  4. 新興科技的政策制訂與管理(5G、IoT、AI、Blockchain、Cryptocurrency、Cloud computing 、……):Facebook 票數 34 票,Google 票數 3 票,共 37 票;
  5. 網路破碎化 (Internet Fragmentation):Facebook 票數 17 票,Google 票數 6 票,共 23 票。
其他的資訊可以參考這份整理後的資料:連結

投票者的意見回饋

當然也因為 Facebook 的投票設計是票數愈高,會影響選項的排序,加上有 40 多個項目,所以會讓人覺得眼花瞭亂,同時對某些行動載具可能較不友善,造成高票數者排序愈前面的影響。

因為 Facebook 社群的投票機制也能讓參與者自己建立選項,所以會看到有些使用者自己建立選項如:資安事件通報分享(3票)、政府或企業介入網路治理(3票);在 Google 表單中,也有填寫者問了:NCC 何去何從 (1票)。

個人的想法

  • 調查的時間自 2 月 13 日開始,到 3 月 30 日,將近 1.5 個月,時間其實很長,中間也會因為其他在論壇裡要舉辦的活動,而被 Facebook 排序到較不易看到的活動,所以愈到結束時間,填寫的人也會愈少,Google 表單就更不容易找到相關的資訊了,所以線上調查的連結如果要快速擴散,可能還是適合調查時間較短,可能 1 至 3 天的調查行動會較為適合。
  • 46 個選項是真的很多,如果明年繼續的話,可能只擬 10 到 15個。
  • 「資安事件通報」可以再區分為:「通報機制建立」或是「資安事件處理過程的分享」。其實很多資安事件的通報機制、管理都要看單位對其網路安全的治理手段和領導人員的心態,所以愈保守的企業,也較不願意主動分享。
  • 由於在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裡,政府與企業是必要的角色,如果他們不介入,網路治理就會淪向過度理想化的學術論壇,而不是實際意見交流的場域或是平台。我其實歡迎政府與企業介入、相互制衡或協助,這才是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用意,藉由這個交流平台了解不同角色的目的與手段,並提供適當的協助。
  • 「消費者保護」這個選項在兩邊表單都是 0 ,這是很有趣的現象。畢竟每個人都是消費者,而許多資安事件、資安管理的課程都會談到,末端的消費者或使用者其實是網路安全裡最難討論的角色。

其他資訊:

  1. 整理後的資料:連結
  2. 當初的 Facebook 社群問卷,目前沒有提供關閉投票的功能,所以有心者還可以繼續投票,但3 月 30 日晚上 10 點 20 分以後的資料,則不計入這次的計算;Google 表單已經關閉。
  3. 聯合國 IGF 2019 已接受的提案:列表頁
  4. 縮寫字參考頁面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在2024年如何與AI合作—ChatGPT 和 Claude 的建議

想像AI與人類一起工作的畫面 (註1) 在之前文章裡談到我的工作時間都在與 AI 對話程式互動 (註2) ,一整年下來有些心得,不過我打算分次寫完。 大致而言,今年因為有AI 對話程式,讓我可以減少閱讀文件的時間,不是說我不讀文件,而是藉由它的協助讓我更準確的閱讀與理解文件的內容和重點,為避免AI 對話程式編故事,透過反覆的驗證,我反而讀到更多內容,甚至更深入。 在完成早上的工作內容後,我突然想到在2024年,不同的AI對話程式會對於使用者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於是我分別問了 ChatGPT 和 Claude:「人們在2024年要如何更適當的和你合作?」 ChaGPT4 的對話畫面 ChatGPT 4回答 (註2) : 在2024年,人們要更適當地與我合作,可以考慮以下幾個建議: 明確的問題或請求: 提供具體且明確的問題或請求,這樣我能提供更精確和相關的回答。 理解能力範圍: 了解我的能力和限制,例如,我能查詢資訊、解釋複雜概念、創造性寫作等,但無法提供個人意見或處理非常個人化的問題。 持續互動: 如果第一次的回答沒有完全滿足你的需求,可以進一步提問或要求澄清,這有助於獲得更好的結果。 隱私保護: 雖然我不會儲存對話內容,但建議在與我互動時避免分享敏感個人信息。 持續學習和適應: 我會不斷更新和學習,使用者的回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我提供更好的服務。 透過上述建議,使用者可以更有效地與我互動,從而獲得更滿意的答案和解決方案。 簡單的說,就是要問對問題,而且持續與它互動,藉由互動調整它的語言模型。 Claude 的回答 (註2) : Claude 的對話畫面 是的,關於在2024年更適當地與AI助手合作,我有一些建議: 明確交流你的需求 - 直接告訴我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或資訊,這可以讓我提供更精準和有用的回覆。 問明確的問題 - 使用具體和明確的詞彙問問題,不要用模糊或抽象的措辭。這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你的問題。 理解我的能力局限 - 記住我只是一個AI系統,有一定的技術侷限性。不要期望我能做超出我能力範圍的事情。 耐心等待回答 - 有時我需要一些時間來搜尋資訊和形成回答。請耐心等待,不要連續發送多個問題。 提供回饋  - 如果我的回答沒有滿足你的需求,請平心靜氣地告知我,以及如何能改善。這將幫助我進一步優化服務品質。 保持友善 - 請用禮貌和友好的語氣與我

關於UBER與稅務議題的討論

其實我一直不敢一個人坐UBER。剛才與朋友關對於UBER要不要繳稅、對國內計程車衝擊的相關討論: 這對計程車司機來說就是市場機制而不全是政府管制的問題。消費者有權力選擇他們要坐的車,風險是消費者自己承擔。 現行計程車業者可以想想要如何增加消費者對自己的需求,例如下大雨時一定叫得到車、酒醉時可以安心的替代架駛服務。 政府的管制是保障駕駛和乘客的安全,這才是UBER不願面對的問題。 市場競爭不應該單靠政府干涉的。

[movie]記憶中失落的迷人氣味 Perfume

書本: 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作者:Patrick Suskind 徐四金 譯者:洪翠娥 出版社:皇冠 電影: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導演:Tom Tykwer 演員:Ben Whishaw, Dustin Hoffman, Alan Rickman, Rachel Hurd-Wood 原聲帶: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 - O.S.T. 在博客來網路書局買香水電影原聲帶 配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德國作家徐四金所寫的著名小說《香水》,對這部電影的上映也是又期待又害怕。今天和排休的偉展兩個人到中和國賓影城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覺得這電影票錢花得值得,而且也意猶味盡的準備買下DVD和原聲帶。 雖然說這部電影在上映時,作者並未出席首映會,但對於讀者來說,雖然電影的部份有做部份的修改,刪掉書中的部份情節,忽略了小說開頭最重要的部份,但仍是相當好看的,在配樂上、男主角的確有詮釋出 葛奴乙 對於香氣保存的渴望與對氣味的貪婪,由其是他臉上的肌肉會因為對氣味貪婪而顫動著,難怪導演選角選了很久。 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商業活動文宣裡都提到葛奴乙生來是沒有氣味的,這點其實有些問題。他並非天生就沒有氣味的,在書裡,他出生在一個非常炎熱與臭味衝天的環境裡,小說裡是這麼寫的: 「這種臭她感覺起來不像別的臭,而只更像一種令人受不了的醉人的東西,像百合田,或像放太多黃水仙的密封房間」 因為這醉人的香氣,她暈了過去並滾到路面上,雖然醒來繼續做生意,但沒多久就上斷頭台了(電影裡是受絞刑)。所以葛奴乙並非是生來無氣味的,在我的解讀裡,他一生中的氣味就在出生的那一剎那散發了出來,也許是回饋給那位沒愛過他且嗅覺已遲鈍的年輕母親。然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會有這樣的味道其實也不尋常,嬰兒的味道其實是一種甜甜的蜂蜜牛奶香,暖呼呼的,當然還帶著點尿布的味道,書裡也有描寫,但如果沒有確實的聞到嬰兒身上的香氣,其實很難想像出來。 這也是這部小說和電影成功的地方。在小說的剛開頭章節裡,幾乎都是對於氣味的描寫,讀者要一邊閱讀著文字,大腦裡還要一邊將文字處理成氣味的記憶,但平凡如我,也無法聞過所有的香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