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5月7日快速分享—關於數位貨幣、央行數位貨幣

搜尋一下網路新聞,最近民間成立了推廣數位貨幣的協會,這是一個好消息。

這讓我似乎應該把數位通貨提前寫完放在 Blog ,但其實我想先寫關於資料的部份,不過還是快速的寫一下最近閱讀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簡稱 CBDC)文章的心得。

央行總裁楊金龍先生在2018年的有篇文章:「數位金流與虛擬通貨-央行在數位時代的角色」,很值得大家花點時間閱讀,了解以台灣央行的角度如何看貨幣、總體經濟與個體使用者,裡面沒有高深難懂的專業詞彙,卻能直接把眾多媒體報導中關於鼓勵數位貨幣的盲點直接點破。例如,先前我也認同,各種加密貨幣曾主打著要讓窮人不經由銀行或第三方認證而進入經濟活動的理想,但現實的世界裡,窮人可能不見得有手機,而就全球政府的對數位貨幣的監管態度,窮人依然無法藉由使用加密貨幣進入經濟活動。

先前文章有提過,在2017年時,芬蘭移民局與當地的區塊鏈技術創業公司 MONI 合作,協助芬蘭政府發放MONI預付卡,利用區塊鏈透明、公開且不易更改的特性,開始為每個使用 MONI 預付卡的難民們建立經濟活動的相關記錄,這提供了無法證明自己身份的難民們一個機會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經濟活動身份。但在 2019 年 3 月時卻公告將於 4 月底時停止將難民們的救濟金支付於 MONI 預付卡中,並要求難民們將 MONI 預付卡的資金轉出,同時也要求雇主們將工資發放於芬蘭政府於2016年時合作的 Prepaid Financial Service (簡稱 PFS ) 預付卡中,當時出現許多難民的薪資都卡在 MONI 預付卡裡。

目前觀察全球央行的共識,所發行的數位貨幣 (CBDC) 將不會具有法定貨幣的地位,比較適用於銀行間清算、國際貿易間的金流活動,這樣的央行數位貨幣被稱為「批發型央行數位貨幣」 (Wholesaler CBDC) ,另一種稱為「零售型/通用型數位貨幣」(Retail Digital Currency) 則是我們常見到的消費端的數位貨幣,這則不具有任何的法律效力,政府也不會為這樣的貨幣擔保,就金流的追蹤來說,不論是數位貨幣或是現行的法幣,政府、各級金融相關機構對於金額過大、不正常的交易金額都應該要保有警覺心。

這幾段就用了一堆名詞:數位通貨、加密貨幣、數位貨幣、法定貨幣、央行數位貨幣、批發型央行數位貨幣、零售型/通用型數位貨幣。

如果有人把 CBDC 當作是基礎建設,這可能是站在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但以全球數位發展來說,資料 (Data) 才會是基礎鍵設。

沒有資料,不會有上述這些東西,區塊鏈、人工智慧的基礎也是資料,所以,我還是覺得資料是重要的。沒有跨國合作的架構,就不會有資料跨境傳輸,當弱勢族群需要政府保護時、爭取「正義」時、跨國交易糾紛需要仲裁時,就會知道,國際合作、政府的重要性。

但這些都與我在 2017 年所接觸的區塊鏈技術是完全不同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再仔細想想《比特幣白皮書》(Bitcoin Whitepaper),在摘要的第一句話就寫明了:

A purely peer-to-peer version of electronic cash would allow online payments to be sent directly from one party to another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因為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的論述,我不會支持交易所存在的理由,也會認為政府的 KYC 和監管是違悖這個理論,這樣的基礎是需要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很好的使用者,在彼此互信之下才能成立的世界,缺乏第三方或第 N 方機構有一定的風險,對於自我管理不佳的使用者來說,一定會面臨詐騙、釣魚⋯⋯網路安全、因為忘記密鑰而無法取回資產等各種風險,這也是一般使用者需要「交易所」的眾多因素之一,而避免有心人士破壞國家的財金制度、金融制序、經濟平穩、預防洗錢等問題,則是政府該做的事,所以才會有許多嚴謹、讓人覺得防礙科技進步的法規存在。

在央行總裁的文章裡,有簡單的講述了「法定貨幣」的重要性,並引用了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aul Krugman 在 2018 年 7 月底在紐約時報刊登的文章:Transaction Costs and Tethers: Why I’m a Crypto Skeptic 對於貨幣的功能與看法:

"If you look at the broad sweep of monetary history, there has been a clear direction of change over time: namely, one of reducing the frictions of doing business and the amount of real resources required to deal with those frictions."

用 Google Translate 翻譯一下:「如果您觀察一下廣泛的貨幣歷史,就會發現一個明確的變化方向:即減少交易摩擦和處理這些摩擦所需的實際資源。

所以整件事情來看,台灣的央行總裁在 2018 年對數位貨幣或央行數位貨幣的態度是謹慎的,在其文章中也有當時各國對於發行央行數位貨幣看法的整理。過了 3 年,各種新型態、追求減少耗費能源的加密算法出現,但是否能達到「普惠」而不是只有數位理想主義者的烏托邦又或是政府藉此技術追蹤個人隱私的情境,可能就要看各國政府怎麼去處理這件事了,而這又回到跨境資料交換、資料合作的基礎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可管,例如《兒童與

[movie]Selena 哭泣的玫瑰

歌手:Selena Quintanilla Perez(1971~1995) 從wikipedia查Selena 導演:Gregory Nava 主要演員:Jennifer Lopez, Jackie Guerra 推薦CD: LIVE THE LAST CONCERT 電影原聲帶: 哭泣的玫瑰 最近在聽一張已絕版的專輯,已逝拉丁歌手Selena的Dreaming Of You。這位歌手只活了短暫的二十三年,死於自己歌友會主席的槍下。在她短暫的生命裡,歌唱事業佔了她二十三年生命中的大部份,然而她也曾在1987年獲得Tejano Music Awards本年度最佳女歌手獎、最佳表演獎並於1993年獲葛萊美最佳表演獎,之後又以《 Amor Prohibido 》這張專輯獲得1994年葛萊美金獎,跨越了國藉的隔閡,是位非常傑出的拉丁女歌手。 這部Selena在台灣被譯作《哭泣的玫瑰》1997年時由Jennifer Lopez演出,由於電影拍攝出資者是Selena的父親Abraham Quintanilla,而他們一家屬於墨裔美國人,所以在片中還可以看到移民者的一些感觸。 Abraham年輕時就有組團表演的夢想,但他的身份使他的樂團在白人舞廳裡無法得到表演機會,當他們在墨西哥舞廳裡歌唱時又因為只懂得唱白人的抒情歌曲,使喜愛跳舞的拉丁人民無法隨樂起舞而引起暴動,接著便結束了他的音樂夢,當他發現自己十歲的小女兒Selena具有音樂天份時,整個家庭都投入表演事業,由他擔任經紀人,全家四處表演。 由於她在年紀小小時便四處表演,所以她無法像其他同年齡的女孩一樣有機會談戀愛或是遊玩,在片中也有這麼一段台詞認為自己屬於被保護下長大的孩子,在光鮮亮麗的歌手外表下,她也想像其他女孩一樣有機會談戀愛、結婚、生子,在這部電影裡都可以看到父親對女兒的關懷,希望留下女兒美好的一面,所以也不會有一些緋聞或是不好的新聞,比較像是父親為了紀念自己的小女兒而拍攝的電影。 這部電影裡,Abraham提到到的一些觀點訴盡了移民們的心酸,他對西班牙語不流利但即將上台演唱的Selena說:「在美國要了解美國歷史,要比美國人更美國人,但也不能忘記墨西哥的歷史,要比墨西哥人更墨西哥人…。」也許因為以前慘痛的經驗,所以告訴女兒一定要學西班牙話,從拉丁歌曲開始表演。Selena的成功除了她本身的天賦和與生俱有的親和力外,我

關於UBER與稅務議題的討論

其實我一直不敢一個人坐UBER。剛才與朋友關對於UBER要不要繳稅、對國內計程車衝擊的相關討論: 這對計程車司機來說就是市場機制而不全是政府管制的問題。消費者有權力選擇他們要坐的車,風險是消費者自己承擔。 現行計程車業者可以想想要如何增加消費者對自己的需求,例如下大雨時一定叫得到車、酒醉時可以安心的替代架駛服務。 政府的管制是保障駕駛和乘客的安全,這才是UBER不願面對的問題。 市場競爭不應該單靠政府干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