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photo]會不會再見面?

第一次我們在墾丁,一行人在應該溫暖卻炙熱的四月夕陽下走進鵝鑾鼻。下一次同一群人在同一地點再見面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變的是什麼?大學幾年的情誼是否不變?那遠方的海景是否依舊蔚藍在陽光底下閃閃發光,像照片中你們的笑容一樣。

[mur]MRT是個刺激思考的地方

不喜歡搭捷運,但不可否認,狹窄令人窒息的車廂和疲憊鬱悶的空氣會刺激思考: 怪怪的社會:病了不敢請假.老了不敢退休.畢業時節求延畢.多數人結婚是依靠勇氣/意外和經濟基礎而不是愛。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mur , MRT

[mur]多等等還是必要

我有一台PC和一台laptop,現在的我正在這台laptop上blogging。這台13吋寬螢幕的BenQ S52已購入三年,表現上還算滿意,原本的定位就不拿它來工作,所以對它要求沒有很高,但在PC掛點時,做點小美工,用Dreamweaver和Flash,跑個Fireworks都很順暢,這幾天妹妹拿它來跑Photoshop 7.0和Illustrator 10,512MB的RAM還要與顯示卡分享的情況下,還沒聽到她抱怨太lag。也許有,只是不敢讓我聽到吧! 由於正經事都在PC上做,所以laptop我一直用在娛樂項目上:看影片、窩在房間裡上網...等功能。曾經帶著這台S52去談案子或是去面試,單就電腦本身其實不會太重,兩公斤左右,一隻手就拿得動,但加上袋子和電源線、變壓器後,它就不是一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通勤族女生可以扛得動的重量了。我的肩膀總是在帶著laptop出門一次後就疼痛很久,所以那種在咖啡館裡喝咖啡、上網的畫面是不可能在我身上出現。 從eeepc出來後一直在注意它,它提供的功能,也已滿足我目前在laptop上最常使用的功能:上網、key文件、Twitter、gtalk,反正平時用的也是OpenOffice,所以沒有差別,而且又輕又小,實在很適合外出攜帶。但有一點問題要克服: 電池效能-前面說過了,電腦不重,但是要帶著電源線和變壓線就是很重,而且要找三孔插座真的很麻煩。 平台整合問題-我不會想買Windows版。但就survey到的一些使用回應,買了eeepc還是要再重裝新版的系統、要自己下載新的OpenOffice。 螢幕和鍵盤問題-不喜歡太小的鍵盤,那讓我的手很不舒服,螢幕解析度不夠,在一些網頁設定上會跑掉。 至於硬體,什麼CPU啦!那些的,我沒有多去注意,儘管eeepc從原本的7吋到現在的8.9吋(10吋好像也要出來了)並有20GB的硬碟,我還是下不了手。 後來HP 2133出來了,鍵盤、螢幕設定好像都解決了,偏偏卡在很重要的重量問題,有些反應是說電池的續航能力也不夠,Linux系統也要重灌才能發揮效能。而且,我覺得,它的外觀不夠漂亮,如果買了它再花錢包膜,就不是低價筆電了。 雖然很不平等,但似乎站在女性的立場來設計產品,很難不會大賣的。 然後,聽到Dell和ACER、MSI都要推出小型筆記型電腦來搶食這塊市場,選擇變多了,對消費者而言是一個好消息,可以

[photo] Clouds

之前,同事傳來攝影師Jorn Olsen作品網站的連結,最特別的是一系列關於 雲彩 的照片,那樣的雲,要在廣大的平原上才看得到吧? 今天在壹陸壹門口看到漂亮的雲,讓人忍不住拿起相機不斷的拍,不過,照片在壓縮的過程裡好像失真了。 這篇裡面只有照片,在拍這些照片時,圖變小了似乎也沒有當初拍照的感覺。當時我聽著Mystic Rain Forest這張專輯中的Fountain of Life,受到音樂的影響產一種古代對自然界各種物種都是神祇的敬畏。音樂很好聽,雖然是那種合成音樂,不過,好聽就好了。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photo , clouds

延續昨日的雜亂思緒

喝完卡布後,我們趁著前幾個客人的離開,下一波客人還沒進來,躲在店裡面稍微聊了一下。我跟偉展說最近讀了一本試讀本《沒有我們的世界》,才讀了前半本,讓本來對人性就比較悲觀的我,更加深了人類的發展對地球整體自然環境而言是種負面影響的想法,更認為人類之於地球就像是癌細胞之於人類一樣-雖然這種想法很早就有了,但因為這前半本書,更讓我想強化這樣的想法。 相對於我的悲觀想法,偉展的想法比較樂觀,應該說,比較看得開。他認為我放大了人類行為中極端的善與惡,但就全球人口而言,拿一張鐘型分配來比喻,橫軸兩端是善惡,而這條曲線則代表人口數,他認為只有極少數的人是屬於極善或極惡的,多數,一般人,都屬於鐘型分配中間的這個區域,都會為了生存而做出必要的手段。順便,我也被他開了玩笑,他說:「難怪妳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老是讀不好,妳根本就把所有的因素都搞在一起嘛!」這我承認,唉。在洗澡時,我想著這張鐘型分配圖想到了兩件事: 我們的社會與教育,是把我們變成這中間區域的一般人?還是成為極端的那種人? 在《蜂鳥的女兒》這本書的最後,泰瑞西塔與葳拉的對話: 「... ...,你生命中的每個時刻、每個瞬間,看起來都像這樣。你明白嗎?你永遠都是處在一個充滿選擇的世界。你生命中的任何時刻都可以朝著你所選擇的任何方向前進。」... ... 「我們的生命都用來走進我們自己的鏡中,當我們往前走,我們看到的只有我們自己。」 生命中盡是無限的可能,我們所做出的選擇塑造出了眼前的自己,但我們的教育並沒有教我們如何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而是教我們成為他們希望我們選擇的人,社會大學也讓我們無從選擇,只能選擇成為適合於群體生活的人。 單純的認為人類為了生存向地球索取適量的資源是正當的,但是為了滿足虛榮和過度的慾望而掏空生態資源就得承受大自然的反撲。記得有次看Animal Planet,提到人類是所有生物中,無時無刻都可以發情、交配的動物。原本動物交配是為了繁衍種族與生命。我猜想,人類這種隨時都可以性交的行為大概是潛意識中對自身生命延續的渴望與對滅種的恐懼。有些昆蟲在交配後,雄性會分泌某種物質讓其他雄性昆蟲無法與雌性昆蟲交配,以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存留在世界上並繁衍下去。人類沒有這種功能,相對於大自然的力量,人類的生命相當脆弱,所以只能不斷的繁衍後代以維持生命的延續。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讓人類把性愛這件事變成一種娛

雜亂的思緒

生活真的很不容易,但總是有些事情能撫慰人心。比方說這張照片裡的植物,是同事照顧的一盆漂亮的錢幣草,可以養在水裡也能養在陸地上,生命力極強,而且非常的可愛,它是有情緒的,太熱了或是水份不足時,這些小草會馬上反應在它的外形上,可能倒下來變軟綿綿的,補充水份移到陰涼處後,它又抬頭挺胸了起來。再上方是馬拉巴栗,之前看它結了像阿勃勒果實般的豆莢,愈來愈長,結果過兩天再去看時,不知是被螞蟻咬掉了還是重到斷掉了? 在每天上下班必經的中山北路上種了許多楓香,撫順公園周遭的各種花樹與花草,在新文明書店附近的人行道上,好像也種了南洋巢蕨(山蘇),大同大學外也種了一些白色的火鶴,這些植物都能讓人心情變好,像是有天早晨,等紅綠燈時發現原來剛長出來的青楓嫩葉是紫紅色的,透過早晨的陽光十分美麗,而前天早上走路時也撿到別人家庭院裡落下的梔子花。 扯了這麼多植物,似乎是與生活很不容易沒有什麼關係。我覺得生活,特別要一直抱持著正向的思考對一般人來說真的很不容易,以搭捷運來說,我發現它已快變成生活裡最大的負面能量來源,只有當我穿過這條林蔭走廊後,情緒才會慢慢回復平穩。 最近幾天,我除了因為重灌電腦讓自己很煩之外,也一直在想關於報稅和其他的雞毛蒜皮事。不管哪個政黨執政,總在報稅時節在各種媒體上看到教人怎麼節(避)稅,但我們也希望能增加更多的社會福利以增加保障,可是總不能要馬兒肥又要馬兒不吃草吧?然後,我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總是一窩蜂的一群人要去考公務員?公務員是個很辛苦的工作,要為人民服務,舉凡各種大小事,都應該以人民的需求為優先,同時,因為每個人的需求與滿足程度不同,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儘管工作幾乎可說是鐵飯碗,但也因為生活圈狹小、例行事務的過度規律,可能造成腦袋的僵化...還是一大群人擠破頭要去考公務員。因為每個人想考公務員的心境都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不同,有些人總是打太極,有些人搞不清楚狀況,有些人忘了公務員是為民服務而是要人民為他們服務,他們沒得休息,民眾也不能休息(這也算搞不清楚狀況)。 美少男曾經說過一個故事,在黃帝時代,當帝王或是當官員都是沒有薪俸可以拿的,但是服務人民、管理國家(族群)裡的大小事是一定要的,所以都沒有人想要當官,每個部族必須以輪流的方式來擔任現在所謂的公職。直到後來,有人因為感謝而獻上一些禮品後,才成了現在所說的給薪職務。基於這個故事,我不禁好奇,如果現代的公務人員

對電子商務的厭倦

這篇是用Google Docs寫的,目前的我處於兩台電腦都不怎麼安全的狀態,真是火大極了,過於依賴電腦的人生真是一種麻煩。 似乎是在這個月初或上個月,PChome自豪著自家的線上購物商城能夠保證五萬個商品能在24小時內送達消費者的手中,我就更厭惡網路消費,雖然,從以前到現在,網路消費仍占了我的消費總額70%以上,從書籍、音樂、電影票、保養品到服飾,幾乎都在電腦前按幾下左鍵就完成了訂購手續,但我從不喜歡這些東西寄到家裡,寧可多跑一趟7-11也不要他們送到家裡來。 我從五專就開始線上購物,從博客來到幾家網路藥妝館,當時沒有所謂的貨到付款或線上刷卡的選項,就連ATM轉帳都不像現在可以出現一個所謂的虛擬帳號讓消費者在24~72小時內付款後,該帳號即失效,也沒有所謂的線上ATM,也不用說可以到7-11付錢取貨,東西都是送到家裡,看似很方便,但次數多了,會發現整條巷子的人都知道你有購物、人在不在家,這種感覺很差。有次一個郵差送東西來我家,是家人代收的,郵差這麼說:「現在的小孩子不會賺錢就會浪費錢。」有時我會選擇貨到付款,但遇到我不在家又忘了把錢轉交給家人時,難免就會被念個幾句。 然而,網路消費的習慣一直到現在,我發現厭倦網路消費的原因已經不是因為常要跑7-11或是其他付款安全性、和與物流人員交涉等事項,而是發現與人的接觸的機會愈來愈少。也許會有人覺得奇怪,這有什麼不好?反正和那些人素昧平生,多認識人還會多惹麻煩。但當我注意到我所接觸的人可能只有我熟識的人時,也注意到因為沒有直接面對面的溝通而錯失掉增加許多知識的機會時,我就覺得,電子商務會使人的生活圈愈來愈小,只剩下自己,電影《網路上身》的情節遲早會出現在網路消費建構的世界裡。 在爸媽的年代裡,有一種送藥品的小販,他們可能騎著腳踏車,身上帶著幾種家庭常備的藥品,有些人家會預付一個月的金額讓這些小販每月固定把所需的藥品送來,同時也可以看看哪些藥品是自己需要的。另一種則是開著發財仔(小貨車)的小販,他們的車上載著魚、肉、青菜和水果,儼然是一個行動菜市場,這個行動菜市場也是把這些菜送到每戶人家,需要的人則站在門口招呼他們停車並購買,這個直到我讀國中時都還可以看到。這些小販可能一週來個兩到三次,每個循環週期裡也帶來別戶人家或其他村落的訊息,也可以增加大家餐桌時間的話題。在那個苦年代裡,窮苦雖窮苦,但也因為窮苦才會讓人們之間的情感更為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