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關於 .amazon 和 .cat 域名爭議

Photo by Daniel Eledut on Unsplash
昨天在寫關於「.io 」域名的故事這篇文章,在舉例各種域名爭議時,有想過要把 .amazon 和 .cat 的爭議也寫在裡面,不過這兩個都是很長的故事,也已有前輩撰寫或翻譯過相關的文章,其中更涉及了國家與文化認同,最後決定先暫時不寫,但今天已看到一些媒體報導表示,ICANN 已通過其申請,Amazon 極有可能取得 .amazon 頂極域名。

關於 .amazon

Amazon 公司在 2012 年時向 ICANN 提交了申請 .amazon 域名,這件事卻引起了拉丁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周邊國家(秘魯、巴西)的不滿,認為 .amazon 若由 Amazon 公司使用,可能有損亞馬遜河流域周邊的古老文化,於是透過程序向 ICANN 提出反對意見,詳細的過程與這件事對 ICANN的 意義可以參考由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 黃執行長所翻譯的文章:《.Amazon 案例對 ICANN的意涵》。
直到早上看到有媒體認為 Amazon 最終會取得 .amazon 的頂級域名,於是到 ICANN 網站看一下公告:「Chair’s Blog: Wrapping up the Istanbul Workshop」,裡面也提到了這個月在伊斯坦堡的會議裡,ICANN 董事會考慮了 Amazon 公司在今年 4 月 29 日的提議 (PDF)和 3 月 10 日時的 ICANN 董事會會議結論,關於 .amazon 的申請。在4 月 29 日的提議中,Amazon 公司承諾以下三件事:
  1. “Not use as domain names in each .AMAZON TLD those terms that have a primary and well-recognized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ure and heritage of the Amazonia region;
  2. Provide nine domain names in each .AMAZON TLD to be used for non-commercial purposes by ACTO and its member states to enhance the visibility of the region; and
  3. Block from all use up to 1500 domain names in each .AMAZON TLD that have a primary and well recognized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ure and heritage of the Amazonia region”
簡而言之,就是不會使用 .amazon 域名來誤導關於亞馬遜河流域周邊國家的文化與遺產;由亞馬遜合作條約組織 ( Amazon Cooperation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ACTO)和成員國家決定,提供 9 個 .amazon 頂級域名作為非商業用途,並提升成員國家、區域的能見度;禁止在每個 .amazon 頂級域名中多達 1500 個具有文化遺產辨識度的域名。

接下來,ICANN 將按照其gTLD的申請程序,在接下來的 30 天裡,公開 Amazon 所承諾的公共利益內容( Public Interest Commitments,簡稱PICs) ,徵求公開意見諮詢。

相關的 ICANN 訊息可參考以下頁面:
在 2017 年時,已由蔡法官在台灣網路治理論壇社群中撰寫了十分詳盡的文章,大家可以在以下閱讀以下內容:喵(.cat)爭議的法律分析

結論

我查了一下 IANA,目前 Amazon 註冊有 52 個 gTLD,以下簡單列舉一些:.audible、.author、.aws、.book、.bot、.buy、.call、.circle、.coupon、.fire、.free、.pay、.read、.kindle、.zero…等。這裡面有許多已經不止是品牌用途,有一些已經可能會有代表性的爭議,也許台灣有許多行銷商、域名註冊商都已經想到這個領域,但網路使用者或客戶還未意識到自己未來可能會面臨無域名可用的窘境,要培養這樣的認知,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

Amazon 公司在歷經 7 年,配合 ICANN 的政策與程序進行協調、提出解決方案及承諾,現在在徵求公開意見程序,也許最終能取得 .amazon 的頂級域名作為其品牌域名。

域名已經不是簡單的幾個英文縮寫而已,在人類對各種網路應用工具的依賴、層出不窮的網路爭議事件仍需要以現實世界的爭議處理方式、實體地理國家法規管理,於是也涉及了國家文化、歷史、認同的各種議題。如果只有單方面決定,就會導致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受損,也會引發各種爭議,這也是為什麼一直鼓勵採用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來討論的原因。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Power and Information in Digital Governance: The Influence of Tech Giants and the Challenges of Media Literacy

I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organize a team or invite panelists to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in APrIGF 2024. I have listed some interesting issues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send proposals to APrIGF 2024 or anyone who wants to discuss these issues in any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 As an observer of the internet or digital technology policy and development, I raise my concerns about how the government regulates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of tech giant companies and how people enhance media literacy. 1. The Tech Giants may control our lives and be stronger than the government.  Last year, Microsoft announced plans to invest 2.5 billion pound 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frastructure in the UK. Of course, The UK government welcomes the investment. Any government welcomes foreign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emerging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cyber(AI or internet)security, talent education, semiconductors, or other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UK Competition Marke

[movie]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片名: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Peaceful Warrior 導演:維克多·沙爾瓦Victor Salva 演員:史考特麥柯洛維茲Scott Mechlowicz 、尼克諾特Nick Nolte、艾咪史瑪特Amy Smart 原作: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作者:丹米爾曼Dan Millman 網站: Peaceful Warrior 上映日期:2007/10/26 墜落時,會想到什麼? 看著票上印著的倒過來的人,想到了塔羅牌的Hangman,一個痛苦卻又享受自我折磨的狀態,運動員的生活似乎就是在不斷的超越自己的體能極限中努力,不斷的追求榮耀帶來的成就感,把自己束縛在成就感中,失落的痛苦也只能自己承受。 以體育項目的勵志電影很多: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重返榮耀(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這兩部電影一部講失意的球員經紀人和球員之間的互動, 一部在說一個高球天才因為得失心過重而喪失天份,仰賴路過的 Bagger Vance替他改變心態並挽回信心及抱得美人歸。兩部電影的都是以人名來命名,而這部電影同書名為Peaceful Warrior:平靜的戰士,其實要我們看一位戰士如何透過心靈的平靜來成就自己的目標。 這部電影的劇情很輕鬆,透過很簡單的問答和行為來觸動觀眾心中的根本疑問,不是那個讓人想破頭的「我是誰?這一世的目的是什麼?」而是:「你快樂嗎?」很多人遇到這個問題的當下和片中的運動員一樣是答不出來的。片中多數的理論、行為與飲食其實比較像日式的哲學,反正美國人總是日本中國分不清楚,統稱為「禪」,但片商這麼翻譯大概和書中Millman稱這位老人為Socrates有關。他們的對話,除了讓我想起平常和大哥的對話外,「墜落」似乎是片中Millman心智重生的一個關鍵。 Millman夢到自己在完美的表演後摔傷了腿,看見了清掃他的「殘骸」的人穿著左右不同的鞋,在凌晨三點驚醒後,騎車去加油站遇見了被他稱為Socrates的老人,這個老人穿著左右不同的鞋。 他與老人相約在校園,被老人扔入橋下。Millman憤怒的從水中爬起與老人爭論,Socrates說:「…你很專注在其中,還把那段經驗取了個名字『啊…』」之後的Millman有了一些體驗,表演了一段相當完美的鞍馬。 他跟蹤老人來到體育館,兩人爬到橫樑上,Mill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