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包含「政府網站」標籤的文章

台灣政府網站的改變 (2021年更新自己對政府網站的認知)

寫這篇文章是發現自己 Blog 中有一些蠻常被瀏覽的政府網站資訊,都超過了五年,也應該要更新自己對台灣政府網站的認知記錄,同時也因為悠識學院的課程,讓我重新再回憶對台灣政府網站的建置與使用經驗。 上週六的下午參與了「 資訊需求與行為:解讀人與資訊的互動 」,而昨天下午參與了「 資訊架構:建立結構化的資訊空間 」的線上課程,藉由這兩次線上課程,讓我學到很多知識,雖然還在消化中,但有件事讓我鬆了一口氣,至少自己曾經有至少七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內容,雖然當時的職稱不是現在很流行的「使用者行為研究員」或「UI/UX設計師」,但其實是有相關工作經驗的。 在上週上「資訊需求與行為:解讀人與資訊的互動」時,看著老師的講義,其中有許多內容就讓我一直翻出來看,例如:「使用者經驗架構」的分層總是讓我聯想到網際網路的「 開放式系統互聯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又稱 OSI 模型),而講義投影片中的「Wilson 資訊尋求管道」圖形也讓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從記憶裡取出、咀嚼。畢竟自己從 1994 年到現在,這一路看著網際網路應用的變化、人們行為的改變、抱怨、抗議,加上自己最近參與的一個研究案,我突然覺得,這五、六年台灣的政府部門網站和相關人員對提供資訊的態度和視角已經改變很多,不會在民眾想要取得資料或資訊時,直接給民眾「依法行政」四個字的軟釘子 (當然,我知道台權會的《透明度報告》在取得資料是非常困難的),雖然我對於政府網站還是存在著經驗上的創傷和夢魘。不過我想在 2012 年或後續幾年寫的政府網站心得後,再寫一篇自己的觀察。這些也是我在連續兩週內上課後,才願意反過來再回想這些轉變。 政府網站的類別 在這個 Blog 裡,有幾篇與政府網站相關的內容的被瀏覽次數都蠻讓我蠻驚嚇的:最常被瀏覽的一篇有 3878 個瀏覽數,其他有些也有到 500 以上。 當我聽到老師談到新聞網站的特性、瀏覽者的需求時,「誰會看政府網站?」這個問題浮現在腦海中,然而我也沒有答案,畢竟憑著 Google Analytics 也許能猜測出年齡層、性別、使用工具、媒介,但「對象」是猜不出來的,只能憑我自己的直覺來回答,列在以下也許會比較清楚: 政府服務網站 : 一般人 在生活需求上可能會比較常瀏覽「政府服務網站」,例如報稅時的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登記 Covid-19

政府真的需要製作網站嗎?

在讀過 美國數位服務腳本 之後,政府部門網站的存在性問題似乎也迎刃而解。從建置政府網站到維運政府網站的工作經驗中,從地方機關網站、計畫網站、部門網站,到初步瀏覽最近公布的第二屆政府網站競賽 得獎作品 ,深刻的體會到: 民眾需要的是政府服務平台,而不是政府網站: 人民需要的是可以信任的資訊來源,政府網站上的資訊應該都是可信度較高的訊息、每個人都可以了解的內容,即時、正確、可追溯的政府資訊,是人民所需要的。 需要減輕民眾在取得資訊時的負擔: 訊息管道眾多,統一的訊息公布網站是必要的。目前在台灣,可以透過政府入口網,依照不同的主題來取得相關的政府資訊與所需要的服務,而不是透過找尋相關部門再至該部門網站取得自己需要的服務。 透過網路推廣政策是必要但非唯一管道: 如前所言,人民需要的是服務,而不是政策廣宣或是部門形象網站。民眾希望在網站上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服務,政府可以透過網站、各種行銷方式來推廣政策,但門網站不是政策推廣的唯一方式。許多政府部門會落入行銷的迷思中,認為網路行銷會是政策行銷的唯一方式,卻忽略了政府與商業公司的不同性。政策是對全國人民,應該透過各種方式推廣,網路推廣是因應時代與科技改變所必要的管道,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站在人民的需求提供服務而不是建置政策廣宣、部門形象平台: 在文章的開頭有提到,政府部門的網站分為很多種,但目前有不少網站對民眾的需求可能還不如提供一頁索引,讓民眾知道自己有需求產生時,要去哪裡找到服務窗口來得便捷,從今年的政府網站賽中可以觀察到,都是以民眾需求為出發點所建置的政府網站,而不是以部門本位角度所建立的網站。 網站是否能滿足不同語言使用者的需求? 因應不同語言的需求,每個語言版本的頁面資訊與服務是否一致?部門內部的雇員是否了解自己部門網站的內容?是否具足資訊能力管理及維運網站?有無足夠的網路行銷能力與公關能力去面對網路社群?就網站的永續性來看,部門內部有無足夠的預算去維護不同語言版本的網站,使政府資訊達到一致性、正確性、即時性? 政府部門應該專注於提供即時且正確、可信度高的資料讓民間應用: 在捷運車廂中看到台北市政府的新版 旅遊網站 上線了,在廣告文宣上除了打上網址,還特別提到與知名旅遊評論網站 TripAdvisor 合作。對一個非台灣籍的旅客來說,他在來台灣前可能已先瀏覽TripAdvisor網站或讀了 Lonely P

關於1月16日的民間開放資料社群座談

關於 1月16日的民間開放資料社群座談 ,一邊趕一個簡報,一邊聽老調新唱。簡報送出後,來mur 一下自己的意見,不過不太方便說太多自己的工作內容。整體面的內容除了看官方的hackpad外,也可以看一下: 快評:1/16的行政院開放資料座談 公股法人部份:政府部門的一個案子出來,可能還包括許多工作項目,昨天與一個廠商洽談,他們就擺明不接政府標案,因為裡面的管考行政流程可能會耗費更多人力與時間,同時專業度不同,他們希望有效運用自己的人力資源。所以說公股法人與民爭利?如果你深入這個產業,我想你會改觀。 政府網站建置很難看、要打掉重來...等相關議題。我先前寫了一些關於政府網站從建置規劃到管理( 連結 ),政府網站的規範除了隨時更新之外,技術、主流是隨時在更新的。往年每個政府網站都要Flash,現在說不要Flash要RWD。政府網站又有不同層級規劃,部門網站、計畫網站甚至是臨時的頁面,都有不同的需求,如果一個中央層級的政府部門網站,隨時要迎合時下潮流做更新,所涉及的人力與經費,也不是那麼容易就過立院那一關。畢竟政府網站著重的是功能:內容、能否即時傳達資訊,而不是流行時尚。 以Google Analytics的數據去推論政府網站、計畫頁面是否有存在的價值?有達到宣傳的效果?以行銷的立場來看是不客觀的。我們只能說政府網站、社群平台的使用是政策宣傳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以政策推廣的角度來說,我透過網站、社群平台、報紙、廣播、雜誌、電視廣告、車體廣告等各種媒體做露出,儘量去接觸各個社會階層的人民,所以我們可以用各個不同的數據去衡量。而各個網站的成立又有不同的訊息接受族群,從網站流量上的推論應該是這一群人在某個時間點對這個議題、這個網站內容有興趣,而不是該網站是否有成立的必要。 法人公開資訊會有許多曝出的地方,如果各位有讀過經濟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註2),就會知道相關成果技術與運用、技轉資訊都是必要公開的,同時也會在各種公開管道上做訊息揭露,如公聽會、說明會等訊息都會集結在報紙、網站等公開媒體。所以不知道資訊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 (1)你是否習慣去瀏覽這些公開媒體、版面? (2)刊登的位置是否洽當?這又涉及媒體採購預算。 已經夠多聯盟、協會了,還有必要成立一個Club嗎? 如我在睡前說的,這些提議的後續成果追蹤?是提出來倡議而已?還是有人監

政府網站的困境(4) 與人民愈來愈遠的政府網站

僅管政府網站是民眾必看的網站,但仍然有著行銷上的問題。政府網站除了是政府部門在網路上的分身之外,同時也負擔了政策行銷的功能,但如何去衡量網站的績效呢?許多政府網站經營的人員會去參與坊間行銷公司的課程,例如一些商業品牌如何透過互動式行銷、病毒行銷增加自己在客戶中的印象或是增加品牌知名度,網站如何數量化經營績效…等商業行銷課程。 行銷的原理是互通的,不論是在什麼行業,不用分別網站或是實體店面,行銷的原理都是適用的,但是,政府網站與商業網站在經營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而我也觀察過,許多站在台上的講師們所講的,曾經很夯的部落格行銷、病毒行銷的銷售物品多為流行性商品、3C、時尚產業等具有話題性及時效性的商品,若是要這些部落客協助政策行銷,或是協助推廣研發技術、推廣農產品、專業政策,可能還需要部落客們花上很長的時間去了解,投資報酬率偏低。

政府網站的困境(3)web2.0的運用

在古老的年代裡,在國家發展委會員(以下簡稱國發會)還叫做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的時候,台灣在電子化政府的領域上從第三階段(2008年至2011年)末期走入第四階段(2012年至2016年),從相關的政策看起來,已自基礎建設面進入應用面。從2011年起陸續有:政府網站版型與內容管理規範、政府網站建置及營運作業參考指引、政府網站Web2.0營運作業參考指引等相關的作業規範,並且透過北、中、南巡迴的教育訓練方式,讓公務員接受相關的訓練,可能半天至一天的訓練時間,除了網站的開發教學、版型及必要元素的規定、網頁元素的擺放位置、配合政府資訊公開法,網站需要陳列哪些項目,都詳細的列在這些作業規範中。甚至到2014年,也配合著民間要求政府開放資料的要求,持續更新政府網站版型與內容管理規範。 讀到這裡,有沒有發現,除了網站版型與元素的要求外,國發會還提供了一份「政府網站Web2.0營運作業參考指引」,這份作業指引裡鉅細靡遺的教導公務人員如何去判斷自己的網站類型、是否需要使用Web2.0的工具、如何操作、英美政府操作web2.0工具的案例、網路上的工具有哪些?以及,遇到負面聲音時要如何處理,對政府網站操作而言算是堪用的教學手冊。關於web 2.0營運的指導方針,總共有兩本,一本是上述的「政府網站Web 2.0營運作業參考指引(社會網絡篇) 」在2011年2月25日還有進行更新,另一本目前在的網站上是暫時看不到,是2010年8月24日的研究報告「政府網站Web2.0營運作業參考指引研究」。如果是第一次接觸經營政府網站,我覺得這些資料也夠了。當然,讀著讀著,會覺得這些文字彷彿是出自某些熱血部落客之手。

政府網站的困境(2) 網站的所有者是誰?

半夜被熱醒,想到有個網站,之前是某協會負責,後來移轉到現在服務的單位。 與我目前維運的某一網站有同樣的狀況,除了網站資料要不到外,網址也要不到,對方(政府單位)以:「 網站資料不是放在我們的機房 」為理由,拒絕移交原本的網址。

政府網站的困境(1)一廂情願的網站PM

這應該政府網站製作與後續維護時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往往廠商/維護單位一廂情願的做,但資料來源都不清楚。這裡談的不是單純的圖片來源、文章來源這種授權問題,而是網站上陳列資料的責任聯絡窗口。 通常,政府網站都不是部門自己建置,多數是委外建置,再回到自己單位的機房由資訊部門維護或是放在維護單位的機房裡。 以部門網站來說,看起來像是一個網站、單一窗口,但其實背後則來自不同部門、不同科別,資料來源也會隨著人事調動而有所變動,最常見的狀況是這個負責人調離了原有職位,後續接手的負責人只好以自己的工作習慣與思考方式重頭再來一遍。一個陳列十條法規的頁面可能負責的人就有十個,只要他本身的業務忙碌,可能就會忽略掉一條法規的更新,造成網站的資訊過時。 一切的源頭就在於:規劃網站之初沒有想清楚資料來源與後續的維護。

練習看公部門網站

2021.09.05 / 很多人來瀏覽這篇,這是 9 年前的文章,在採納許多人的建議後,國發會已經讓許多政府網站陸續更新,同時,我也離開「網站企劃」這個工作好一陣子。常常都是離開後再回頭看,會有更多感想,而且也比較不負面。如果你看到這篇或在搜尋引擎中看到這篇,請你也看看我在 9 年後寫的這篇文章: 台灣政府網站的改變 (2021年更新自己對政府網站的認知) 。 當我實際與國外的團隊一起工作,從他們的需求來看台灣政府網站時,覺得台灣政府網站並沒有太差,進步的速度看起來有點慢,除了從業人員的求好心切外,也要考量改版後民眾可能找不到資訊的挫折感。就看新的文章吧!人不能一直活在過去。 台灣政府網站的改變 (2021年更新自己對政府網站的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