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包含「Reading」標籤的文章

秘密就在眼前,只是我們視而不見-秘密晚餐

書名:秘密晚餐(La Cena Secrata) 作者:Javier Sierra 網站 譯者:蕭寶森 ISBN:9789862130001 出版:大塊文化 官方網站: 中文 | 英文 博客來活動頁 光看書名《秘密晚餐》就知道這個故事的劇情主題不離「最後的晚餐」、「巖窟聖母」,也能預料到又是一本拿達文西作品天馬行空的故事,作者混合了《玫瑰的名字》、《達文西密碼》的幾個元素於其中:塔羅牌、古代教會制度的衝突與矛盾、政治鬥爭與世俗民情。 當我在十七日拿到樣書時,先讀完作者訪談,之後是抱著一種很遺憾的心情在讀這本書-它翻譯成中文的時間太晚了。儘管作者表示這本書是在《達文西密碼》出版之前就完成,也坦承受到《玫瑰的名字》啟發與影響,但在先前被達文西密碼行銷浪潮淹沒的讀者、消費者還有多少信心再去讀一本類似主題的故事? 整本書讀完,我想,先前的想法是錯誤的,連讀這本書的心態也是錯誤的,所以我又重讀了幾個章節,重新思考裡面的故事和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聽死神說故事--偷書賊

書名:偷書賊(THE Book Thief) 作者:Markus Zusak ISBN:9789866973420 作者網站: Markus Zusak 譯者:呂玉嬋 出版:木馬文化 封面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購買於小小書房。 這個夏天讀《偷書賊》和《失物之書》,會在兩本不同的故事裡看到同一個時空背景所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同樣在說文字的力量,但《偷書賊》的節奏比《失物之書》緩慢一些。我盡量不要比較這兩本書,因為這是很無聊的事,但在閱讀的過程裡總驚訝這兩個故事有那麼多巧合之處,不是情節上的相似,而是在人物角色和背景總是有相似或是對立的情況出現。 《偷書賊》的女主角是被德國夫妻領養的莉賽爾,原本也要一同被領養的莉賽爾的弟弟卻死於火車上,莉賽爾在遭受與父母分離及弟弟的死亡後,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創傷,幸運的是領養她的父母是故事書中最仁慈的角色,給了莉賽爾完整的愛,不同於此時期裡其他的孩子可能瀕臨餓死或是送入集中營或是在街頭流浪被流彈波及,莉賽爾因為養父母的照顧和周遭的朋友、躲在地下室的猶太人…還有偏愛她的死神。 這個故事的特別處之一,敘述者不是主角或是任何一個書中的角色,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總是旁觀的第三者,特別是在二戰的年代,無所不在的死神,戰場、集中營、巷弄裡,特別的是,這個死神總是想要表現祂冷酷無情和輕蔑人類的一面,但實際上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是祂憐憫人類、輕視、無奈、驚訝人類的個性,也像人類一樣會抱怨工作、具有詩意、幽默感,也就是具有人性的一面: 人類只有在一天的開始與結束時,才會觀察顏色的變化。 但是對我而言,一天當中,每個短暫片刻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度與調性。 光是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包含了幾千種不同的顏色:蜜蠟黃、柔絲藍、陰鬱黑。 我是做這行的,當然特別注意顏色的變化。 …她貫徹始終,只要經過三十三號的門口,從沒有忘記吐痰,還會外加一句「死豬」。我發現德國人有個特點:他們真的很愛豬。 這個具有人性的死神成了說書者,祂說著在戰時會發生在任何一個角落的故事,然而我們透過祂的眼睛,看到一個帶著色彩、煙硝味濃厚、心驚膽跳與眼淚的故事,祂不儘是旁觀者,同時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角色之一。 整個故事讀起來有對納粹主義的不滿也有對當時情況的無奈。裡面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的描寫也很貼切,莉賽爾和猶太人麥克斯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也產生了同樣的症狀,

夏日應讀詩--蔣勳--來日方長

詩畫集:來日方長( 博客來活動頁連結 ) 詩人:蔣勳 ISBN:9789864179541 網站: 文學蔣勳 美學蔣勳 出版:天下文化 封面圖片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局。 夏日應讀詩 高溫使文章如奶油般融化 油膩 無法坐在室內讀長篇大論 西南風帶來狂燥 唯有 詩詞 一幅畫 水墨 一片清涼 短句 一個世界 以上是隨手謅的,算是詩嗎?從我國小畢業後就沒再認真寫詩,久了就忘了要怎麼寫,之後讀五專也沒什麼機會再仔細的學習國學常識,所以只會寫啦哩啦雜的散文,加上讀的書不是商管就是翻譯小說,就連紅樓夢在翻到第二冊的一半就昏頭大睡,所以我不會寫詩了。 夏天是適合讀詩詞的,不管是中國的古詩、詞曲還是現代詩,都讓人覺得清涼,隨手一翻就是一個世界,一個不同的情境,不像小說,如果跳到後面看結局就喪失了閱讀的趣味,如果隨手翻開一個章節也無法進入狀況,特別像是《追憶似水年華》,我總要想很久才能想起這個人物在主角小時候造成什麼樣的感想之類的。 第一次買的詩畫集也是翻譯的,是德國詩人所寫,插畫家布赫茲所繪的《波光奏鳴曲》,陸續也有買幾本口袋詩集,但每每要讀時總是找不到,我一直很想買本《花間集》不過一直沒找到我喜歡的,可以說很「麻煩」,除了內容,封面如果太隨便也沒有購買的慾望。喜歡詞牌是因為國中上了幾課詞曲,詩和詞的境界不同,詞曲有一定的韻律,古詩可能需要幾句來畫出一幅畫,而詞曲雖說多在敘述,但短短的詞可代表著一種心境。 會買《來日方長》有很多原因,在五專時就有位很疼我的英文會話老師送了我一本蔣勳先生的筆記書,雖然捨不得在裡面寫字,但很喜歡翻著看,裡面有一些詩很感人,而貓玲玲的寫字檯裡偶爾也會出現他的詩。一首詩旁就有一幅畫,多數是畫花,有些是畫景,我特別喜歡其中兩首: 小座 有時因為一瓶花 或一杯新沏的茶 可以靜靜小坐 一個下午 只聽到屋外潮汐 來去 這首詩讓我想到淡江的宮燈花園和松濤館,淡江其實聽不到海水的聲音,但宮燈花園在夜晚時分燈光美氣氛佳,白天有風吹過花園裡的松樹時可聽到松濤,唰!唰!很像海浪的聲音,這也是松濤館命名的原因,不過這兩處相隔很遠,中間還有條情人的小徑。在我大三那年,宮燈花園整修完畢,成了附近鄰居和情侶們的散步場所,在宮燈教室上課其實很難專心,因為外面太漂亮了,夏天的早晨時分、下午四點後陽光沒那麼炙人時,可以坐在涼亭裡,偶爾會看到松鼠爬過樹枝或是聽到松樹枝椏們的歌聲,最美的是秋季的午

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 聖路易之橋

書名: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 ( 博客來介紹頁面 ) 作者:Thornton Wilder ISBN:9780141023625 電影: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 ( Amazon連結 ) 導演: Mary McGuckian 演員: F. Murray Abraham, Kathy Bates, Robert De Niro, Harvey Keitel ...等。 其實我只看到這部電影的後半段,而且也還沒看到書。其實永遠搞不懂為什麼一些好看的電影總是要在凌晨播放,例如剛才剛完的《斷背山》,如果不是吃點心時太無聊同時不想看書,也不會看到HBO在播,而且我也只看到後半段。 記得會看完《聖路易之橋》是因為裡面有Kathy Bates和Harvey Keitel。我會固定看幾位演員出現的電影,例如剛才說的兩位,他們都不算是偶像型的演員,尤其是Kathy Bates,看到她精湛的演出,如果沒記錯的話,她演過史蒂芬金的《戰慄遊戲》和《熱淚傷痕》,而《戰慄遊戲》這部電影裡,她所演出的安妮則是讓我非常難忘。 看過其他人寫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電影的觀後感,配上自己所看的後半段已經大略了解這部電影的故事大綱。但這個故事,如果只看後半段,一定會一頭霧水,因為故事裡雖然每個主角都有個自的故事和秘密,但又似乎互相有所牽連,以致於最後他們在同一個地方相遇,然而又幾乎同時命喪黃泉。 希望沒有透露太多劇情,我總是透露太多劇情在文章裡。 當時我連電影名稱都不知道,只能去查時刻表,然後又很狂熱的開始找哪裡可以買DVD或是小說,無奈的是找不到中文版的小說,只好啃英文版的,真是很難吞,除了花精的課本是英式英文外,我還有一堆原文小說被晾在一邊沒讀完,有的甚至沒翻開。接下來又要讀心理諮商的課本,這本小說什麼時候會讀完?不知道,但很高興的是買到了而且還是有庫存的狀態,不用等超過半個月。 接著還要努力的去找參考書和找工作。不過如果可以借到DVD的話,還真想重看一次。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reading , movie

故事在傳說中得到生命-失物之書

書名:失物之書(The Book of Lost Things) 作者:John connolly 譯者:謝靜雯 出版:麥田出版 ISBN:9789861732497 前面 有提到,在我還沒上幼稚園的時候,家裡買了三十本彩色童畫故事書,每本書裡還有兩個或三個童話故事,格林童話居多,還有幾個從一千零一夜裡摘出來的故事。我和弟弟讀著這三十本童話故事長大,每晚必會躲在棉被裡看著這些故事,一遍又一遍,這就是近視的的由來,但也因為對於童話故事或是小說比較沒有抵抗力,長大後也是一本又一本的買。 在成長的歲月裡,讀書的範圍從這三十本故事拓展到伊索寓言、台灣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再到許多的翻譯小說,例如蒙哥馬利的安妮系列小說。我想這已經不止是閱讀了,還包括了貪心,貪著把這些故事吞入腦海裡,我想起了最近伊藤潤二新出的漫畫裡,有一個年輕人得了強迫症,要把整間房子裡的書本塞進腦裡,最後喪失了自己的記憶,當他努力的再讀著自己的日記試著找回記憶時,他因為腦袋負荷過重而死去,而他的妻子難過的放了一把火把所有的書和丈夫的屍體都燒毀。

失落的桃花源

中譯書名:失落的莊園(Le Grand Meaulnes) 作者:Alain-Fournier 譯者:王若璧 出版:遠流大眾讀物新浪漫小說經典系列 改編電影:美麗的約定( 電影介紹 ) 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當我知道六月底可以看到這部電影時是非常非常興奮的,不管和書中的差異有多大,我還是很期待它的上映。 書裡的大意是這樣:作者原本是一個優秀的學生,直到有一天少年莫尼進入學校就讀,兩人成了莫逆之交,有一天莫尼失蹤了,三個晚上之後回到學校,他經歷了一場奇遇,到了一個像是桃花源的地方,參加了一場慶典,認識了一位美麗的少女,當慶典因為意外結束,他回到學校,但從少年步入了成年人的階段,也開始了複雜且充滿懊悔的人生。 要讀這本小說的內容前可以先看看前面關於作者與作品的中文介紹,就可以大致的了解作者是在什麼樣的情緒下寫出這樣充滿失落但又有著奇幻旅程的故事,刻骨銘心與錯綜複雜的情愛是有的,但在小說裡除了愛情之外還有男性之間的友情,當然不免會出聲罵罵書中那位任性的法蘭茲和華蘭汀妮,因為他們兩個人不成熟的處事態度,讓一段應該幸福的婚姻充滿了嘆息、等待的眼淚。 這本書我讀了幾次,第一次讀完這本書後,其實沒有多大的感受,那時我應該還是專科一年級還是剛考完高中高職的聯考的那個時候,直到讀過第二次、第三次之後才感受到作者心中對年輕歲月的一份感傷,不過同時也覺得作者蠻壞心的,因為在最後他安排了女主角的死亡,與悲傷生命的延續,而書中的女主角是他現實生活裡一位一見鍾情,但已為人妻的女子的投射。 最特別的,應該是我最喜歡的情節是故事中迷路的莫尼所參加的那場慶典,在慶典進行的第二天早上,賓客們搭乘遊艇參加賽馬活動的這個過程。作者詳細的描述了上船前、船上、下船及比賽時的氣氛,而我特別喜歡這一段: 兩岸一片沈寂,船在平靜的機器聲與水中滑行。這情景恍如盛夏。彷彿船會停靠在某個別莊的美麗的花園,少女會打著白陽傘散步,小鷓鴣會低吟終日…但是陡然一陣冰冷的疾風,提醒賓客這是十二月天。 這段文字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一個是在閱讀這段文字時,腦海閃過了聖桑(Saint-Saëns)在動物狂歡節(Carnival of the animals)中,第十三首的天鵝樂曲裡的大提琴琴聲,優雅而安靜的划過水面,只留下水面上的波紋;日後當我讀到莫泊桑的短篇故事《寄春》(Au printemps)時,雖然那是一篇充滿諷刺的故事,但讀到汽

不曾過去的年輕,過去

昨天下午去了一場有點奇怪的開幕茶會,會說奇怪是因為在場的人都是彼此熟識的學員,而我們似乎變成湊熱鬧的觀眾,那是個不錯的地方,雖然有著商業化的氣息,但透過這樣的一個地方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是一個治療自己和其他人的方式。 因為學員很多,而我們是透過網路知道這個消息去的,所以變成像局外人被晾在一旁,不過那裡有幾個小型的書櫃,於是不熟悉在場人士的我就拿了書櫃裡,蔣勳先生寫的 天地有大美 在一旁讀了起來。因為是開幕,所以每人可以點一杯飲料和吃小點心,不過我們以為會有一個類似一般開幕茶會一樣的行程,也許因為學員太熱情,所以原訂的行程全都取消了吧!老實說,我個人對於這樣的一個茶會有些失望,該怎麼說呢?這我就保留在自己心裡好了,不過我卻很感謝這個地方讓我靜下來讀一本很美的書,即使現場鬧哄哄的。 取消了原本預訂的理療,我們離開了茶會走到誠品書局,腦海裡還是那讀了半本的「天地有大美」,很巧的是,前天晚上我找出一本筆記書,那是五專時期一位很疼惜我的英文會話課老師送給我,由東華書局所印刷的一系列筆記中的一本,書背上寫著「蔣勳」。我在書局裡並沒有買那本「天地有大美」,但買了另一本「 美的覺醒 」,然後利用晚上去燙頭髮的時間讀了前半本。當我讀到這個段落時,剛好最近遇到自己在某個BBS站用了許久的ID,因為主機不接受gmail信箱,而hinet信箱又收不到認證信的情況,可能要與這個用了近十年的ID與回憶道別,心裡多少有點捨不得,但讀到這個段落時,似乎又不這麼沉重了: 我們的心靈也是如此!如果心靈已經塞滿沒有去清除,其實就無法容納新的感官經驗和新的感受。~p.68 我們可以試著清理乾淨所有的人際關係,使這件事變得更簡單些。我們可以試著讓很多的人際關係能夠由空白重新開始,那麼我們反而會感謝空白,感謝寬容,感謝這些通暢而沒有阻塞的部份。~p.69 前幾天晚上和許久沒見的朋友聊過後,我想了很多事情,像是美麗的墾丁夜空還有那年快樂的夏天,我翻著過去的相簿,看著電腦裡的檔案,這些快樂的回憶我也捨不得忘掉,因為快樂的感覺只出現在當下,就那麼一次而已,不會重覆出現,只會因為重覆的動作而出現邊際效用遞減,甚至因為自己反覆的回憶而讓情緒陷入谷底。 抬頭仰望夏天夜晚滿天的繁星,其實是不需要負擔什麼的,我們在那個時刻,如果感覺到生命好像飛揚起來的一種快樂,是因為沉重的東西已經被拿掉了。~p.26 很多事情都只是我自己

永和的書天堂

小小書房 網址: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 電話:8925-1920 地址: 永和市竹林路179巷20號(松青超市對面的巷子裡) 永和市復興街36號(捷運頂溪站1號右轉,第一個洞右轉直走1分鐘) 知道小小書房很久了,自他們籌備開幕到現在,一直都抱持著祝福,開店很久,一直到上個星期才找到在哪裡。 這是一間不同於金石堂那樣大眾但也不同於誠品那樣高格調的書局,是一間有個人理想且是愛書人的書店,之前一直很想去看看,在竹林路上徘徊多次總是找不到小小書房的招牌,真的很小,而且愈是熟悉的路段愈有可能看不到新東西。 進到店裡時,雨漣還沒有到,先到書店裡面的小小咖啡放下背包,在問過可以拍照後就隨意的拍了幾張照片。 店如其名,真的是小小書房,不過裡面的有簡體書、二手書、繪本和童書,還有一些在一般書店裡會被放在冷門角落的哲學或是文學書籍,小小的店裡有椅子有桌子可以讓人舒服的坐在椅子上閱讀,也有提供插座和無線上網,雨漣說,偶爾她會帶著電腦去那裡工作(真羨慕)。很喜歡裡面的童書區,還看到了布赫茲的新繪本,不過因為有人在那一區裡討論事情,所以沒有仔細的看裡面的繪本。 除了書籍之外,小小書房常會舉辦一些活動,像是電影賞析、讀書會、手作/金工課程或是和社區大學一起辦活動,非常的在地化,而他們舉辦的電影賞析或是讀書會,門檻不會很高,只要交個場地費還可以抵飲料費和書本折扣,其實對愛書人來說一點也不會貴,還可以說相當划算。後來發現店裡最近讀書會的內容似乎都是俄國文學與電影,雨漣跟我說,因為店老闆本身就是讀俄國文學(政大俄學系)的人,於是我說:「所以我來不及看到俄國文學展,也可以來這裡參加活動囉?」她笑一笑說「對啊!」不過因為小小離我家有一段尷尬的距離,說遠也不算遠,說近的話,用走路大概三十至四十分鐘,光是出門前要坐捷運(還要走一段)還是走路就會讓我想很久。 在和雨漣談好事情後,又在小小書房裡待了一下,有個媽媽帶著小朋友在店裡,小朋友可以在裡面看書喝飲料,還有貓咪在裡面走動。於是我能理解為什麼雨漣說這是她在永和的書一處天堂。 先寫到這吧!頭好痛!

[reading]讀莫泊桑的流浪者

講到莫泊桑,大家第一個反應會是《脂肪球》或是《女人的一生》這幾篇著名的長篇小說,也會反應他是法國的短篇小說之王。在志文出版社所出版的一系列的,莫泊桑的翻譯短篇小說裡,在小說開頭的譯者序或是編輯序裡都有對他的文章風格與不同時期的著作做詳細的介紹。 很喜歡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雖然讀的是中文翻譯版,但同樣能感受到文字中的世界,雖然不致於流淚,但也會有深刻的感受。他的小說內容口味其實蠻重的,但也是人性寫實的一面,就現代的眼光看起來,有點像是每天所見的社會新聞內容。 昨夜睡前把「流浪者」這篇故事重新讀了一遍,大意是說一位二十歲的木匠因為家鄉沒有工作,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離開家到法國中部找尋工作機會,從原本的木匠到後來什麼都做,但運氣很不好的,找到工作的機會是零,他只好四處流浪。 他來到一處村莊,卻因為他四處為家而被趕了出去,沒人要給他工作。最後生理上的需求使他失去了理性,他跑進村民家中偷竊食物,因為喝醉酒而性侵了一位女僕,酒醒後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感到害怕及悔恨而想逃跑,卻因為酒精的副作用而昏倒在路邊,最後還是被村長關進牢裡。 看著這位因長期失業而犯罪的木匠,以及近日來的金融風暴、不斷聽到的裁員消息、人力銀行裡的職缺數,還有,一直找不到一份能讓家人放心的工作…這些事情都讓我想到一件很恐怖的問題-台灣又面臨結構性失業(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了嗎?還是循環性失業( cyclical unemployment )?又或是兩者同時出現? 所謂的結構性失業(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簡單的說就是當整體的經濟體系因為結構的改變,使部份勞動者無法配合職業的工作位置及應具備的技術條件而導致失業,因為缺乏當。時經濟體系所需技術而面臨失業的人被稱為失業核心( hard-core unemployment )。經濟學家所提出的解決方式是藉由第二專長或是在職訓練來減輕或改善這樣的情況。循環性失業( cyclical unemployment )則是指因為景氣循環波動而出現的失業情況,當經濟景氣時,失業率低;經濟蕭條時,失業率高。 台灣之前所面臨的結構性失業是因為資訊化,也就是政府提倡e化產業的那個年代,許多企業裡的員工面臨一場衝擊,下班後要去補習學如何使用 Windows 、 Office ,如果不願意學習就會被公司淘汰。在那樣的年代裡,會操作軟

[movie]記憶中失落的迷人氣味 Perfume

書本: 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作者:Patrick Suskind 徐四金 譯者:洪翠娥 出版社:皇冠 電影:Perfume: The Story of Muder 香水 導演:Tom Tykwer 演員:Ben Whishaw, Dustin Hoffman, Alan Rickman, Rachel Hurd-Wood 原聲帶: 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 - O.S.T. 在博客來網路書局買香水電影原聲帶 配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 相信有不少人都看過德國作家徐四金所寫的著名小說《香水》,對這部電影的上映也是又期待又害怕。今天和排休的偉展兩個人到中和國賓影城看了這部電影後,都覺得這電影票錢花得值得,而且也意猶味盡的準備買下DVD和原聲帶。 雖然說這部電影在上映時,作者並未出席首映會,但對於讀者來說,雖然電影的部份有做部份的修改,刪掉書中的部份情節,忽略了小說開頭最重要的部份,但仍是相當好看的,在配樂上、男主角的確有詮釋出 葛奴乙 對於香氣保存的渴望與對氣味的貪婪,由其是他臉上的肌肉會因為對氣味貪婪而顫動著,難怪導演選角選了很久。 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商業活動文宣裡都提到葛奴乙生來是沒有氣味的,這點其實有些問題。他並非天生就沒有氣味的,在書裡,他出生在一個非常炎熱與臭味衝天的環境裡,小說裡是這麼寫的: 「這種臭她感覺起來不像別的臭,而只更像一種令人受不了的醉人的東西,像百合田,或像放太多黃水仙的密封房間」 因為這醉人的香氣,她暈了過去並滾到路面上,雖然醒來繼續做生意,但沒多久就上斷頭台了(電影裡是受絞刑)。所以葛奴乙並非是生來無氣味的,在我的解讀裡,他一生中的氣味就在出生的那一剎那散發了出來,也許是回饋給那位沒愛過他且嗅覺已遲鈍的年輕母親。然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會有這樣的味道其實也不尋常,嬰兒的味道其實是一種甜甜的蜂蜜牛奶香,暖呼呼的,當然還帶著點尿布的味道,書裡也有描寫,但如果沒有確實的聞到嬰兒身上的香氣,其實很難想像出來。 這也是這部小說和電影成功的地方。在小說的剛開頭章節裡,幾乎都是對於氣味的描寫,讀者要一邊閱讀著文字,大腦裡還要一邊將文字處理成氣味的記憶,但平凡如我,也無法聞過所有的香氣,有

【Reading】我所閱讀的Peter Mayle

這幾天都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電影A Good Year的廣告,羅素克洛的笑臉、普羅旺斯的陽光和葡萄園…於是想起了那幾本放在書架上由Peter Mayle所寫的書,我收集了不少本,他最著名的A Year In Provence(中譯:山居歲月)和 Toujours Provence(中譯:戀戀山城)的中英文版本都有。應該是一張宣傳CD讓我遇見Peter Mayle的文字和Satie的鋼琴演奏。 Peter Mayle的小說或散文都能該人看到他以往在廣告圈生活的影子,像是他的第一本自傳式的小說茴香酒店(Hotel Pastis)就像在寫他自己的故事一樣,男主角是一位已離婚的退休廣告人,裡面的幾個人物可以看到他鄰居的影子。 由於他掀起了普羅旺斯熱,也掀起了一種普羅旺斯式的生活風格,所以之後他所出版的書籍:A Dog's Life(一隻狗的生活意見)、Chasing Cezanne(追蹤塞尚)、Encore Provence(重拾山居歲月)…等非常多書籍,而講到普羅旺斯,又怎麼可以遺漏掉Mercel Pagnol的童年四部曲?如果要閱讀Mercel Pagnol的作品,除了童年四部曲之外,他所寫的兩本山崗之泉(Jean de Florette/ Manon des sources)更是不可遺漏的作品,在讀過Mercel Pagnol的作品後,其實會覺得Peter Mayle的文字有點…少了些什麼,也許是因為Mercel Pagnol本身是法國人,在普羅旺斯長大,而Peter Mayle是英國人,雖然移居法國,但在寫作時的心境也有不同。 相信Peter Mayle想寫小說寫好久了,稍微搜尋一下就有很多的作品。A Good Year這本被改編為電影的小說內容應該寫的可能是他一位友人想移居普羅旺斯的故事,記得在他兩本著名的作品裡有看到這位友人出現,但很有可能也是他幾位朋友的綜合體。在他的A Year In Provence和 Toujours Provence出版後,他變成了「外國人」眼中的法國通,大家都會問他關於在普羅旺斯省的居住事項或是徵詢他的意見,對他造成了某種程度的困擾,在Toujour Provence這本書裡他就有寫出讀者對他造成的困擾。 讀他的書可以透過他的文字聞到鄉間的泥土香氣、餐桌上的美味、幽默的生活態度,有時看著看著就餓了起來,我抄下一段在Enc

在那個黃金年代-勿忘我

書名:勿忘我( Hearts in Atlantis ) 作者: Stephen King 譯者:齊若蘭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四天沒開電腦,除了出去散步和生活鎖事之外,就是在讀這本小說。 Stephen King 並不是我會特別喜歡的作家,畢竟從小到大看了很多改編自他拿手的恐怖小說的電影,幾乎沒有一部是不血腥加上不噁心的,像是《魔女嘉麗( Carrie )》、《玉米田的孩子( Night Shift )》、《戰慄遊戲( Misery )》…這些電影從手法上看起來都挺恐怖的,但仔細看可以發現會有更深的意義,當然他的文章也有一些被改編看起來不血腥的電影,像是改編自《四季奇譚》中文章的「刺激1995」,還有這本《勿忘我》( Hearts in Atlantis )中的「1960年 穿黃外套的下等人」就被改編成電影「勿忘我」由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有機會的話,希望我也能看到這部電影,除了我喜歡看安東尼霍普金斯演戲外,這本書的內容也是主要的原因。當然,從介紹的頁面就能了解,電影和書是有些不同的。

【閱讀】全新中文版HBR

圖片取自 博客來 網站裡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 9月號/2006 。 其實不止換新包裝,連發行所也換人了,從封面上看起來應該是從九月起,原本由資訊傳真發行的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就換成天下遠見,連資訊傳真的網站也不見了。 之前有收到訂閱的廣告,不過我一直沒有特別在意,主要是因為一來自己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放這麼一本精裝雜誌,當然因為沒有收入也不敢再訂這麼一本貴族雜誌,另一個原因是,如果要看可以到附近的圖書館窩一個下午看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就好,直到發現這個月在 博客來書局 有特價66折再使用e-coupon,一本約兩百元就可以看得到,於是下了訂單購買。 當我們在7-11拿到雜誌時我還很懷疑,因為HBR是精裝雜誌,但包裝裡只有一本軟皮書,對了,也沒有氣泡紙。但打開包裝一看,是HBR沒錯啊!不過包裝已經不是精裝書皮,而是一般的平裝,這是件好事,過度的包裝沒有實際價值也不環保,即使看起來精裝書似乎比較貴氣,但我相信真正有價值的是內容而不是包裝。因為是偉展買的,所以他先看,我還沒看到內容,只是先就版權頁與發行人的話稍微研究一下才驚訝原來出版社已換成天下遠見,整個編輯團隊也換掉,其實是有點意料外但也不會太驚訝,在我訂閱的那一年裡,真是讓我見識到如何砸掉一本好雜誌。 換由天下遠見來發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在他們的 網站 線上單篇購買想要閱讀的文章和國外HBR、McKinsey Quarterly、Economist網站一樣,對哪篇文章有興趣想要讀再花錢買,HBR的確不是一本像流行雜誌一樣三天就能翻完的雜誌,偉展在當兵時我也會寫一些書中的案例給他和他討論,但往往一個月讀不完一本,當然也是自己懶惰的原因。 突然想起有次在BBS上和專科時期的朋友談到了HBR這本雜誌,結果友人回應要看就應該看英文版的,對中文版的內容與翻譯似乎頗有意見。其實不論中文英文,中文能減少第一個閱讀門檻,對於英文欠佳的人而言直接閱讀中文也能加速吸收能力,而且,在當時訂閱中文版會比英文版便宜近兩千元,沒經濟能力的我也會選擇去圖書館看中文版。 不過讓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資訊傳真不再繼續出版了?為什麼天下遠見在出版源起裡說的HBR好像是「今年九月」才由他們引進的?完全否認了之前資訊傳真所出版的HBR? 這期的一些主題看起來還不錯,希望能趕快讀到它,雖然圖書館有,但最近圖書館出現一些沒公德心的人會把書偷藏起來

讀《在少女們的身旁》

終於,快讀完追憶似水年華第二冊了。在這本裡面,有許多詞句是我非常喜愛的,總是非常同意普魯斯特所說的這些話,在我閱讀的同時也忍不住的抄寫下來。雖然第二冊還未讀完,卻忍不住分享這些我很喜歡的句子,在剛開始的地方因為我忘了抄是在那幾頁,也記不太清楚是第一冊還是第二冊了: 「罪人們往往說出他們的無辜將大白於天下,然而,出於神秘的原因,這一天永遠不會是他們受審的那天」 「為了使現實可以忍受,我們往往不得不保留某個小小的荒唐念頭」 「所以,最能喚起我們對某個人的記憶的,正是我們早已遺忘的事情(因為那是無足輕重的事,我們反而使它保留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旅行特有的快樂並不在於能夠順路而下,疲勞時便停下,而是使動身與到達地點之間的差異不是盡量使用感覺不到,而是使人盡可能深刻感受到;在於完全地、完整感受這種差異,正如我們的想像一個跳躍便把我們從自己生活的地方帶到了一個嚮往地點的中心時,我們心中所設想的二者之間的差異那樣…」很拗口,不知是翻譯問題還是普氏本人的風格就是這樣。 「…對於相貌和思想上具有某些特點的人,似乎有一種磁現象,將他們彼此吸引到一起,緊緊抓住分不開,以至於大自然這樣將一個人引進一個新的機體時,並不會使這個人受到過份的損傷…」其實說簡單點,就是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 「因為牡蠣的活肉叫我討厭,更甚於黏糊糊的海蜇,這兩樣使我覺得巴爾貝克海灘然失色」我不討厭海蜇,因為醃海蜇皮是很好吃的台灣小菜,可是我真的不敢吃牡蠣。這生物對我而言就像異形一樣,隨時會伸出一條黏糊糊的消化管把整個人都消化掉。 埃爾斯蒂爾對到家拜訪的馬塞爾說:「一個人的頭腦已經傾向於幻想的時候不應該讓它離開夢幻,不應對它進行限制。一百你叫自己的頭腦離開夢幻,你的頭腦就再也不理解自己的夢幻了。你將為千百種表象所欺,因為你沒有了解表象的本質…」 「在社會階層上,越往下,時髦玩藝越抓住一些雞毛蒜皮不放。」就像是金球獎那些走紅地毯的明星們穿什麼?有沒有穿幫?哪個立委嫁女兒?哪個人在什麼時間生小孩?怎麼生?穿什麼衣服出席party?副總統有沒有去做整型?干我什麼事?無聊。 「你尋找的東西在哪裡,你並不知道而且長時期迴避由於別的原因每個人都請我們去的地方。」這是馬塞爾發現自己如果早點去拜訪埃爾斯蒂爾就能見到或認識阿爾貝蒂娜,有點像我們常說的「驀然回首,伊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馬塞爾發現埃爾斯蒂爾是以前在維爾迪蘭家

【蛹之生】一枚未羽化的蛹

應該是某年的國小沒上補習班的暑假,家裡拿了本書頁泛黃的書叫被懷疑是過動兒的我閱讀,泛黃的書皮和頁面,上面用毛筆字寫著「蛹之生」,底下還有著「小野著」,再底下是紅色的夕陽和倒映著夕陽的海? 用一個暑假的時間,在吃過飯的午後,邊聞著遠處咖啡工廠炒豆子時飄來的的焦黃色香氣,在西曬的房間裡讀完泛黃的「蛹之生」,當太陽要下山時,陽光直接射進房裡,整個房間會變成金黃色的。 還是小學生的我問大人們:「什麼是大學生?」他們總回答我:「等妳進了大學就知道。」再問:「什麼是微積分?」大人的回答是:「等妳讀了就知道了。」 原以為讀了五專後就沒機會再讀大學,直到專科畢業後的那年冬天,為了準備轉學考在家裡演算微積分練習題,算著算著脖子酸了,一抬起頭來,一段蛹之生裡,一位男學生算著微積分突然抬頭看到鏡子裡的自己,雙眼血絲遍佈的情節一下子就鑽進我的腦海裡。我忍不住的跨過一堆又一堆的講義和計算紙,站在房門口的那面陪著我長大的鏡子前:「嗯,沒有血絲遍佈,頭也沒有變大。」那時,遠處的炒豆子工廠已經歇業十幾年了,而我的房間因為拉下百葉窗而泛著詭異的墨綠色,房裡的濕氣都要滲到骨頭裡,桌上的微積分講義因為白亮亮的檯燈而反射著刺眼的白光。 進了大學後,最讓我害怕的再也不是微積分,而是讀不完的統計:數理統計、多變量分析、作業研究…每逢期中和期末考總得要和公式糾纏一個晚上,筆記一讀再讀,在與Σ、φ、Π奮戰的中場休息時間裡,就會跑到鏡子前看看自己的頭有沒有像葉哮一樣變成大頭?在睡前總會覺得全身飄飄然,唯有頭,像是裝下了幾百斤的公式:從離散型的白努力分配到連續型的指數分配、Limit、數不清的Σ…我對著即將睡著的自己說:「醒來別忘光了,不然,這個晚上真的就『白努力』了。」 大學生活和書中的描寫似乎不同,雖然讀大學時僅記得幾個交錯的情節,像是自稱「梅庭過」的吳霜,在每個求學階段裡,我總會找尋著這樣的「冰霜美人」,不知道現實生活裡的冰霜美人會是什麼樣子?那個年代的年輕人還會關心國家大事、釣漁台主權、山地青年服務、股票,現在有不少大學生彷彿如書中葉哮的翻版,至於國家大事已沒人在乎。投資理財?有不少人大學未畢業就已負債累累。 那些彷彿是上輩子的事,當我再翻開「蛹之生」時,又變成小時候那個聞著咖啡香的小女孩,一頁頁翻開的不是書裡的情節,而是童年時閱讀後對未知生活的懵懂與嚮往的記憶:「什麼是大學生?什麼是微積分?」這些我都經歷過

【Reading】溫柔爸爸 酷教授

近人薯叔出了兩本書,一本是「D男E女」,另一本就是「溫柔爸爸 酷教授」。在第二本書上市前,就已先在網路上看到他寫的猜謎,其中一題是這樣的:「有位同鞋愛拍照,同鞋會我派她當密探去偷拍。當初她還是學生,所以我才寫了一些和學生互動文章給她參考。」看完後躲在螢幕前面臉紅,那次是我第一次去參加小野家族的聚會,還因為忘了把電池充飽,所以拍沒幾張照片。那時應該是2003年初,參加第一次同學會之前就常常去小野家族的留言板撒野。 在讀大學的時候最怕幾門課:高等統計學、管理數學、作業研究、抽樣方法、多變量分析,這幾門課的共通特點除了是數理課程外,還是同一個老師上的課;另外幾門必修數理課:迴歸分析、多變量分析、微積分雖然成績不是頂漂亮,但也不致於難看到哪去,而且還在大四時選修了所謂進階的迴歸分析課程。我這種人比較失敗,遇到磁場合的老師通常上課也比較認真,另外,凡不用用到太多數學公式的課程通常其分數可以拿來彌補這些數理課程的不足,所以我大學讀得尚算輕鬆。 畢業前,總是跑到小野家族跟工管叫獸吐苦水,因為這些課程的理論在工管也用得到,而且,我們的課程和工管很類似,也要修品質管理、專案管理(雖然後來沒開成)、生產管理,教這類課程的是我們的班導師,他上課非常認真,每次都準備非常多的資料給學生,因為要教的東西太多,還主動為學生加課(雖然大家都不怎麼領情),但是缺少了一種趣味,可是只要遇到上課很賣力的老師,我通常也會賣力的做筆記和準備考試及報告以回報其熱情(讀書讀成這樣也真是很失敗)。哦!突然想起一位老師,我永遠不會忘記有位學姐告訴我該位老師是系上著名的「笑面虎」,有次他跟我說對現在學生的學習態度很失望,所以他(和其他老師們)會把教學重心放在研究所而不會放在大學部。 在畢業後,不覺得那位令我害怕的老師不好,因為他也是有認真上課,還是有不少學生是喜歡修他的課。只是我比較笨,和他100%磁場不合,他說的話我聽不懂,就是這樣而已,不過他的課是必修課,而且從大一到大四都有他的課,轉學生有些課程是不能抵掉的,還記得曾經有一整天都是他的課,稱之為「LKR日」。 我不敢說當叫獸的學生就一定會學得更好,不過那時的我常在想,如果我們上品管的老師願意跟學生接近些,不見得要講笑話、搞笑,但偶爾閒話家常一下放鬆情緒也好,或是那位讓我畏懼的教授不要每學期初拿著教師評鑑結果對著全班咆哮怎麼可以給他那麼低的成績後放話要讓同學這學期

【Reading】Peter F. Drucker逝世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於這個月十一日在家中過世了,享年九十五歲,願他安息。現階段學商管的學生應該都知道這位大師,報告或論文裡總會有「彼得杜拉克說…」之類的字眼,我有一份不可思議知識管理的報告,為了作那份報告讀了他很多的文章。 接到這則訊息是在 Jas9 Taipei Blog 看到,剛才又收到McKinsey寄來的訊息。 麥肯鍚季刊(The McKinsey Quarterly)網站 特別做了一份關於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方面文章的特輯,開放一般會員們可以觀看以下幾篇白金級會員(也就是付費會員)可閱讀的文章直到11/21,有興趣的人不妨下載回來慢慢看。 Special collection: Peter Drucker and the "knowledge manager" The influential management theorist Peter F. Drucker died on November 11th. He leaves behind a remarkable body of work, developed over more than 50 years, that not only addressed the major themes in modern thinking on management from marketing to organization but also often anticipated them by decades. The great and growing collection of outside work that Drucker's thinking has generated testifies to the seminal place of his ideas on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companies. These articles from the McKinsey Quarterly archive look at how companies can maximize the benefits from their in-house knowledge. Limited-time special acces

【Reading】紫牛2:免費力量大(Free Prize Inside)

ISBN:986-7969-79-0 作者:賽斯.高汀(Seth Godin) 譯者:張美惠 出版社: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在第一本紫牛上市後,在各產業間開創了一股「紫牛風」,找尋能讓企業不斷創新的創意,為了讓企業能永續經營,行銷是不變的法則;在後電視工業時代,作者提醒我們行銷是無處不在的,只要能找到那股源源不絕的「創新」及「創意」,就能為企業的生存找到一線生機甚至是「金機」。 在「紫牛2:免費力量大」一書中,作者以案例解說各種行銷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即使是採用國外的案例,行銷的語言是共通的,創意隨時都有,隨時都會出現,但如何實踐創意及讓這個創意具有獲利的能力,則需要行銷來協助。 本書分為三個部份:誰不想要免費贈品、推銷你的紫牛、創造附加特色。在第一個部份裡,談到了市場很熱門的贈品行銷,在投資愈來愈多的贈品行銷成本不見得能夠回收的情況下,作者提到了以「軟性創新」來取代贈品行銷,說明如何將資源應用在創造額外的附加特色,利用創新來創造具有流行性、話題性的商品或服務;在第二部份裡,作者提醒讀者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創新的倡導者,藉由書中的案例告訴讀者如何協助創意構想的推銷與實踐;在第三部份裡,作者利用「邊緣優勢法」(edgecraft),找出產品或服務的附加特色,告訴讀者們從一件產品的研發到推廣到市場行銷的每一個步驟中找出「邊緣優勢」,最後再告訴讀者們如何將這些附加特色從產品移植到企業裡。 對微型創業者來說,創意與創新都是必需的,但要實踐創意,從零跨到一是最困難的,透過本書的案例解說及作者的看法,我們也能夠不斷的創新中找到商機,並且找到產品的附加特色來為自己的創業製造話題性的效果。 本書網站及投影片下載 本文刊登於 eBoss創富誌雜誌第七期 書摘單元 本文不適用CC授權,保留一切權利,請勿轉載

[reading]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書名: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The Tipping Point: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作者:Malcolm Gladwell 譯者:齊思賢 出版:時報出版 ISBN:957-13-3167-8 今年過年回來時在中二高上遇到大塞車,這個路段沒有休息站,沒有流動廁所,讓想上廁所卻又遇到大塞車的駕駛或乘客們在此時此刻恨不得就出現一個馬桶來一解人生三急之苦。眼前一台車緩緩行駛向路肩,車子停在路旁,駕駛人突然下車急忙往路肩的樹叢走進,接著,第二台車、第三台車都停在第一台停下的車子附近,都有人急急忙忙的從車裡逃了出來,有些孩子迫不急待的就把褲子解了下來。以上的景象只要逢年過節都會在高速公路上看見,但好奇的是,第一台車停下來之後,接二連三的也會有車子停在一旁,做著同樣的事。 現在大家喜歡排很久的隊買「甜甜圈」,若還有人有印象的話,在幾年前第一家開設的「葡式蛋撻」也造成了購買風潮,接二連三的開了很多家,四處都看得到買蛋撻的人龍,現在也四處看得到買甜甜圈的人龍。 以上的兩件事所欲表達的是「授權」與「流行」。我們都知道「流行」就像感冒病毒一樣,透過一個人或是一小群人,接著愈來愈多人像中了病毒一樣的也開始盲目的購買或是跟從第一個這麼做的人開始做,並不是只有台灣才會有「一窩蜂」現象,全世界的人都有。 這本書是作者的一個研究報告,從他的研究裡,他發現了創造「流行」所需要三大原則:少數原則、定著因素、環境力量。在書中的研究中,作者發現一個小小的觀念的改變或是訊息的傳送,都會創造出流行趨勢,甚至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改善整個紐約市的治安品質。 讀完這本書後再看看整體環境,所謂的「流行」都是從少數的幾個人開始的,這幾個人可能具有作者所談到的幾個特質:專家(Mavens)、連結者(Connectors)、推銷員(Salesman),這些人會將產品及創意從創新者和早期接受者傳播到早期及後期主力消費者,這便開始了「流行」。現在傳播訊息的速度相當的快,透過IM、轉寄信件,很快的就會造成一股流行旋風。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用到了不少心理學相關的研究,對社會現象有興趣或是對創造流行有興趣,又或是想知道流行怎麼開始的,不妨可以看看這本相當精彩的研究報告。 不打算寫得太詳細,免得哪天又有人來抄書:p Tags: reading , The Tippi

eBusiness停刊

當我收到停刊通知時,著實嚇了一跳,這麼一份專業刊物怎麼會停刊呢? 在大學時寫KM或是eCommerce、Supply Chain的相關報告時,這份刊物的內容一直都是不錯的參考,裡面所提供的資訊也很專業,偉展和我都曾經購買過他們的一些專題,像是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等合輯,班上同學也有訂閱。 在年初,這份刊物改為季刊出版,我也訂閱了兩年,但在收到第一季和第二季後,偉展覺得內容有點退步了。第三季收到後,因為工作關係就偶而看一下。有天下班後收到通知信:該刊物要停刊了。 除了驚訝之外還是驚訝。 我打了電話提醒他們我還有一期沒收到後,也順便詢問了一下為什麼要停刊?官方說法是將該刊物外包出去了,再問該網站怎麼連首頁都不見了,得到的回答是正在重新架構中。 在看過內容及附贈的特刊,我猜是被Oracle包去做了吧? 總之,這份刊物停下來也真是蠻可惜的,畢竟我們都覺得它的內容還算實在,對於商管的學生來說,是一份不錯的知識來源。在改成季刊後的價錢也較平價了些,不然其售價也是可以和哈佛商業評論有得比。 突然想到,一個讀商管的學生要讀多少本雜誌呢?在和偉展在一起後我才開始閱讀雜誌,我們互相交換訂閱的雜誌,他讀的雜誌可更多更廣了。而在閱讀雜誌後,我的視野才慢慢的打開,所以,閱讀雜誌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慎選雜誌。那麼多雜誌的訊息要怎麼吸收,最好的方法是成立一個讀書會,大家一起交流,一定比一個人來得省錢、省時、省力多啦! Tags: reading